科學網—最細的納米線可達原子厚度

2020-12-06 科學網

 

線纜可縮小到一串單一的原子。 圖片來源:材料人網

你所能想像到的最細的線纜有多細?答案是一個原子!最近,英國劍橋大學和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將線纜縮小到了一串單一的原子(碲原子),製備出了真正的一維材料。為使碲原子穩定存在,研究人員將其固定在碳納米管中,並且他們還發現,通過改變納米管的直徑,可以控制碲的其他性質。這項研究可能會使我們將來隨身攜帶的設備變得非常小。

在我們的三維宇宙中,材料不可能實現真正的一維或者二維,一張紙仍然有厚度,無論這個厚度有多小。但是像石墨烯這種僅有一個原子厚度但仍具有高度和寬度的材料,可以在功能上是二維的。同樣的道理,這種新的納米線的寬度和高度都不超過一個原子,則可以被認為是一維的。

但問題也正是出現在這個微小的規模上。原子並不總是以科學家想要或期望的方式行事,不具備任何結構,它們傾向於分散,所以材料不能穩定存在。為了使碲原子排成一條直線,研究人員將它們注入到碳納米管中,使它們緊靠在一起,同時也不會對它們的導電性造成幹擾。

「在非常小的規模上處理材料時,通常需要將材料沉積在一個表面上,但問題是這些表面往往都具有反應性。但碳納米管在化學上是非常惰性的,所以在嘗試創造一個真正的一維材料時,它們就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們也僅僅是剛開始了解這些體系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仍然有很多基礎物理等待被發現。」研究人員保羅·梅德羅斯說。(李木子)

《中國科學報》 (2017-05-25 第6版 前沿)

相關焦點

  • 最細的納米線可達原子厚度—新聞—科學網
    線纜可縮小到一串單一的原子。
  • 中國科大研製出直徑1納米的納米線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調等優點,是未來電動汽車中最理想的驅動電源。但它的陰極端氧還原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十分緩慢,需要使用大量貴金屬鉑納米催化劑來維持高效運轉,使得其成本高昂,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受限。 提高鉑基催化劑在氧還原反應中的質量活性以及催化穩定性是降低貴金屬鉑用量的途徑。
  • 科學家造出全球最薄「一維納米線」:僅單原子寬度
    通過將碲(tellurium)注入碳納米管,研究人員們製造出了「全球最薄」的納米線。
  • 梯度摻雜的聚合物納米線溼氣發電機
    研究人員以具有高比表面積、縱向傳輸通道的梯度摻雜碳基納米線為基礎材料,將通過濃度控制電沉積(Concentration-Controlled Electro-Deposition,CCED)技術構建的梯度摻雜碳基納米線(GDNw)用於溼氣發電。這種具有離子梯度分布加上其本身獨特的一維納米線結構使得水分子的更好地收集和擴散,以及納米線內的離子更容易快速遷移。
  • 研究人員揭示五重孿晶形成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密西根大學等合作單位,採用高分辨原位透射電鏡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兩種五重孿晶的形成機理
  • 南洋理工李佩詩團隊《AFM》:噴塗組裝策略製備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導電網絡
    作者揭示了噴塗組裝異丙醇銀納米線油墨的動態組裝機理,確保了由毛細管流動主導的良好的咖啡環效應。最初形成的銀納米線-束環可以作為模板,約束隨後液滴中銀納米線的運動,從而持續積累銀納米線,產生連續的銀納米線-束網絡。通過對基底和墨水的表面張力、潤溼性、墨滴的擴散與釘扎效果以及由噴塗速率決定的可調組裝驅動力進行研究,實現了一個可用不同長徑比的銀納米線製備銀納米線-束網絡通用策略。
  • 南洋理工李佩詩團隊《AFM》:噴塗組裝策略製備高性能銀納米線透明...
    作者揭示了噴塗組裝異丙醇銀納米線油墨的動態組裝機理,確保了由毛細管流動主導的良好的咖啡環效應。最初形成的銀納米線-束環可以作為模板,約束隨後液滴中銀納米線的運動,從而持續積累銀納米線,產生連續的銀納米線-束網絡。通過對基底和墨水的表面張力、潤溼性、墨滴的擴散與釘扎效果以及由噴塗速率決定的可調組裝驅動力進行研究,實現了一個可用不同長徑比的銀納米線製備銀納米線-束網絡通用策略。
  • 僅三個原子寬 斯坦福全世界最細的納米電線
    (原標題:僅三個原子寬 斯坦福全世界最細的納米電線)
  • 原子厚度的電晶體
    在過去10年間,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將這種趨勢發展到了近乎荒謬的地步,他們創造出由單原子厚度材料製成的器件。這些材料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石墨烯,它是一種六邊形的蜂窩狀碳片,具有出色的導熱性、電導率、奇特的光學性能和難以置信的機械強度。但作為一種用於製造電晶體的物質,石墨烯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由於沒有自然的能帶隙(使半導體具有半導體的特性),它並不適合用於製造電晶體。
  • 中國學者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直徑僅有一納米
    中國學者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直徑僅有一納米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18-12-05 08:37:34
  • 中國學者研製出直徑僅1納米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2月4日電(記者 吳蘭)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一納米。據介紹,這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有望大幅降低未來電動汽車最理想電池的價格。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調等優點,是未來電動汽車中最理想的驅動電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鑽石製成世界最細電線:直徑僅3個原子
    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史丹佛大學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利用最小分子的鑽石──金剛烷,製作出直徑僅有3個原子的世界最細電線,而且在堆疊之後每一根小電線都能彼此絕緣。根據研究員Hao Yan表示,把硫原子連結到鑽石上的金剛烷後,再放置入銅化物液體中,硫原子與銅原子就會相互吸引組成電線的芯線,鑽石的碳原子則在外層形成絕緣層,半小時後就能看到一堆細小的「鑽石電線」自行組成完畢。
  • 南大實現突破平面光刻限制的超高密度均勻納米線堆疊生長集成技術
    近期Global Foundry,Samsung和Intel繼推出了新一代全包裹柵(gate-all-around, GAA)納米線溝道電晶體器件,其中最為關鍵的垂直堆疊納米線溝道(vertically stacked discrete nanowire channels)需要首先進行多層SiGe/Si疊層外延生長,然後通過極深紫外光刻和選擇性Ge層刻蝕等工藝實現。
  •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納米線是非常微小的絲狀晶體,它是由各種材料分子構建的,現在由於它們的特殊性質而被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非常積極地研究。導線通常具有100納米的直徑,因此僅具有毛髮厚度的約千分之一。由於這個微小的尺寸,與它們的體積相比,它們具有非常大的表面。這一事實,它們的小質量和無瑕疵的晶格使它們在各種納米級傳感應用中非常具有吸引力,包括作為生物和化學樣品的傳感器,以及作為壓力或電荷傳感器。
  • 製備出具有周期性孿晶結構碳化矽納米線
    最為人熟悉的例子就是鋼筋混凝土,添加了鋼筋或鋼絲網的水泥。鋼筋的添加使固化後水泥具有更高的拉伸、壓縮以及剪切強度。在混凝土中,鋼筋和水泥之間的結合力非常重要。為提高這種結合力,人們經常把鋼筋做成螺紋狀的,即螺紋鋼。在納米複合材料中,納米管和納米線常用來提高材料的性能。碳化矽納米線是一種高強度增強體,但由於表面光滑與基體結合力較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拔出,影響效果。
  • 廉價且優質 新型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現在,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廉價製造高質量的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分部的楊培東(音譯)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利用以溶液為基礎的陽離子交換化學技術,製造出了高質量的以半導體硫化鎘為核、硫化銅為殼的核/殼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 近代物理所實現多參數調控Cu/Ni多層納米線磁學性質
    近期,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利用多年發展的重離子徑跡模板法,成功製備出Cu/Ni多層納米線,並通過調節納米線各子層厚度、納米線直徑、多層納米線周期等參數,對Cu/Ni多層納米線磁學性質進行調控,不僅在實驗上實現了多參數調控多層納米線矯彎力,而且完善了相關理論模型。
  • 日本成功開發磁性納米線
    據《日刊工業新聞》7月3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附屬強磁場科學研究中心的萩原政幸教授和日本首都大學東京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的真庭豊教授共同研究,在單層碳納米管內充填氧分子,成功開發了可成為納米結構新型磁性體的納米線。
  • 科學家成功研發出直徑僅數十納米的半導體材料納米線
    該技術的研發團隊展示了幾種原子級尺寸的,採用不同的矽鍺材料製成的分層結構納米線,這種納米線可以有效地傳輸電荷。研發人員展示的這種納米線其接口尺寸可以做到僅有一個原子大小,而過去,阻礙人們製作超小尺寸納米線的障礙主要是有關技術的解析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