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默裡奇執導電影《後天》影評:氣候異變對於環境政策的現實意義

2021-01-22 聲影新播客

2004年5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的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災難片《後天》以其超級真實的特效和逼真的自然災害畫面給廣大影迷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該片在2005年舉辦的第14界MTV電影獎中獲得最佳動作場面獎,由此可見這部影片用超炫特效打造出來的震撼災難場景贏得了評委們的肯定。該片主要講述的是由於溫室效應引發全球各地出現地震、龍捲風、洪水、海嘯等一系列自然災害,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兩極冰川消融導致海平面上升,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球即將再次進入冰河世紀的故事。

影片採用最多的視角就是從太空的空間站對地球的俯視,這種角度最能夠直觀地展示引起全球氣候異常的三個超級冷空氣氣旋正在形成和不斷擴大的漸進過程,只是未引起地面上人們的足夠重視。片中作為氣候學家的男主角從觀測站監測到的多個海洋浮標溫度驟降十一度的異常現象中隱約感覺到事情的不對勁,並預知全球性的氣候突變即將到來。

此時紐約曼哈頓街區的上空,大量的飛鳥遮天蔽日地飛過,動物園裡的各種動物都顯得狂躁不安。自然災害到來之前,動物比我們更能提前預知,這種種不正常的現象預示著災難就要來臨,為什麼紐約的市民就無動於衷呢?電影的這個場景讓我想到當年汶川地震發生前,成都街頭出現大量的蟾蜍,專家解釋是動物覓食習性的正常遷徙,為什麼專家對這個現在看來非常明顯的地震前兆做了錯誤的解讀呢?

電影裡的這個畫面讓我很震驚,多個超級龍捲風正肆虐著洛杉磯這座城市。龍捲風的超強破壞力大家也見識到了,所經過之處滿是斷壁殘垣,一片狼藉。龍捲風在帶來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恐慌,整個畫面充滿著強烈窒息感,在大自然災害力量面前,人類是顯得多麼渺小,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海洋監測站得到的數據更加證實了男主角的海洋洋流與環境演變理論。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來推算,人類的子孫後代將遭受這次環境危機的影響。他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的大膽預測遭到政府官員的質疑和反對,認為他過於危言聳聽。相對於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政府決策者更關心的是非常脆弱的經濟。在將數據代入特殊的氣象模型裡,得到的結果讓男主角大吃一驚。他歷經百般阻礙見到副總統,希望政府能夠重視這個環境惡化的警告並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得到的是他的冷冰冰的嘲諷和不屑一顧。

這個超級冷空氣雲團遮天蔽日,在吞噬地球北回歸線以北大片地區的同時也在展現它的強大威力。由於雲團中央冷空氣的急速下降,帶來的是溫度的驟變,三架救援直升機在穿過雲團的過程中燃油被瞬間凍住,飛機旋翼失去動力先後墜毀。影片裡有一個特寫鏡頭,墜毀直升機裡倖存的士兵在打開艙門的一剎那頓時變成冰疙瘩而喪生,慘不忍睹。

後來的形勢持續惡化,三個同時生成的冷鋒旋轉氣團出人意外地匯合在了一起,升級成史無前例的寒潮風暴,全球天氣系統的平衡瞬間被打破,由此引發規模空前的大海嘯,首當其衝受影響的便是男主角兒子所在的紐約。海平面劇烈上升伴隨著驚天大浪,紐約的標誌性建築自由女神像在遭受海嘯衝擊時掀起參天浪花的情形頗為壯觀。真的很佩服電影幕後團隊營造大場面特效的功底,在那個CG動畫技術還沒有流行起來的時候為我們呈現出這樣逼真的畫面。

在海嘯的衝擊下,海水大量湧向紐約的各個街區,這才緩過神來的市民四處逃命。我想在這種天災面前,沒有多少人會躲過一劫。政府和氣象部門根本來不及發出任何警報,民眾毫無心理防備地面對自然界的瘋狂懲罰,結果肯定是兇多吉少。其實電影裡的這個場景可以跟現實裡的幾年前日本發生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對海邊城市造成的災難畫面做個對比,除了略顯誇張之外,很多細節之處還是做得很到位,與事實情況很接近。

又是這個空間站的俯視角度,如同熱帶風暴般的冷空氣雲團終於有了減弱的跡象,但是異常氣候災難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仍然在持續,此時處於風眼位置的紐約已經淪為冰冷的人間煉獄,海嘯中倒灌的海水在冷空氣的作用下瞬間成冰,大批人被惡劣的風雪天氣形成的持續超低溫凍死在街頭。

在人類處於心理崩潰邊緣的關鍵時刻,惡劣天氣終於轉好,冷空氣雲團開始消散,陽光開始灑向這個面目全非的世界。在天空呈現晚霞美景的同時,男主角和他的助手爬出帳篷,尾部高高翹起的巨輪已如冰雕一般出現在他們面前,人們才意識到氣候異變有多可怕,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好在導演並沒有刻意去營造那種絕望的氣息,在人類即將滅亡的同時給出希望的曙光。

天氣放晴後,政府派出救援力量前往重災區紐約營救倖存者。副總統發表電視講話,在感謝他國提供無私幫助的同時也最終承認自己的政策錯誤,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是不可取的。聯繫到現實,其實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已經引起各國的注意,在《京都議定書》協議框架下,有些國家為了本國經濟快速增長發一己私利而退出協議約束,大力扶持高消耗、高汙染的傳統礦物能源工業,引發的溫室效應形勢日益嚴峻。現如今,如何去制定一個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大力發展新型能源,注重環保事業的推進,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一起來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園,為子孫後代造福,這才是該片帶給人們的深刻反思和傳達積極信息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艾默裡奇將執導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基地》電影版
    搜狐娛樂訊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近日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得科幻大師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科幻小說《基地》(Foundation)的拍攝權,該片將由曾執導過《獨立日》、《後天》和《哥斯拉》的德國籍大導羅蘭德-艾默裡奇執導。
  • 《獨立日2:捲土重來》:艾默裡奇的「災難」魔咒
    當年電影在白宮試映,他因為不安,將柯林頓總統身邊的位置安排給了比爾·普爾曼。20年前,人類和外星人的大戰在此開篇,此後成為全球大銀幕上的重要主題,名字等同於大投入高票房的艾默裡奇,卻並不想在同一道路上安全前進。時隔幾年後,他導演了《後天》《2012》這樣真正的災難電影。「我出身長大在德國,我們沒有超級英雄,而且我也不太情願用一本特別有名的書或話題,來拍攝電影,比如《哈利·波特》和《飢餓遊戲》。」
  • 《獨立日2:捲土重來》 艾默裡奇的「災難」魔咒
    當年電影在白宮試映,他因為不安,將柯林頓總統身邊的位置安排給了比爾·普爾曼。20年前,人類和外星人的大戰在此開篇,此後成為全球大銀幕上的重要主題,名字等同於大投入高票房的艾默裡奇,卻並不想在同一道路上安全前進。時隔幾年後,他導演了《後天》《2012》這樣真正的災難電影。「我出身長大在德國,我們沒有超級英雄,而且我也不太情願用一本特別有名的書或話題,來拍攝電影,比如《哈利·波特》和《飢餓遊戲》。」
  • 全球變暖導致整個北半球進入冰期,梳理《後天》中最震撼的鏡頭!
    2004年上映的《後天》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災難片,是災難片影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也是21世紀前十年裡災難片中的NO.1。《後天》中有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向預言,包括溫室效應竟然導致北半球進入冰期,發生災難時美國人竟然往墨西哥反向移民等。這些預言有的現在看來已成為現實,而有的則正為我們敲響著警鐘。
  • 《後天》《獨立日》《2012》之後,艾默裡奇這次要「月球撞地球」
    《後天》《獨立日》《2012》之後,艾默裡奇這次要「月球撞地球」金羊網  作者:邵梓恆  2019-05-16 金羊網訊 記者邵梓恆報導:好萊塢著名災難片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典型作品
  • 《後天》中的氣候突變會不會發生?歷史上有前車之鑑
    基於「溫室效應」愈演愈烈的現狀,羅蘭.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執導了科幻災難片《後天》,電影中,全球變暖使得大洋熱鹽環流停止,直接造成了全球熱量平衡的破壞,進而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碩大的冰雹從天而降、多股龍捲風橫掃大都市、高達數十米的風暴潮席捲而來等等。儘管《後天》中的內容是戲劇性的虛構,可一些人也不會一笑了之,比較擔憂氣候突變所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會不會真的發生。
  • 電影《後天》中的地理小知識
    電影《後天》講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影片後面霍爾教授的那句話引人深思;「人們能渡過上一個冰川時期,也能渡過這一個,關鍵看我們能不能從中吸取教訓。」
  • 華納翻拍《星際之門》 艾默裡奇打造新三部曲
    華納翻拍《星際之門》,艾默裡奇打造新三部曲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和米高梅,日前計劃重新翻拍1994年的經典科幻電影《星際之門》。這部翻拍片將由老版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親自執導,老版的編劇迪安-德夫林也將出任翻拍版的製片人。當年,艾默裡奇尚未憑藉《獨立日》在北美商業片領域大紅大紫,但《星際之門》卻是一部質量不俗的科幻片。在這次重新啟動的翻拍計劃中,艾默裡奇有望將它打造成一個新的三部曲,為華納創造新的持續性的贏利點。  《星際之門》從1928年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巨大圓圈物開始說起。
  • 電影《決戰中途島》發新預告 再現空前戰爭危機
    影片由《2012》《獨立日》《後天》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執導,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派屈克·威爾森、伍迪·哈裡森等主演。講述二戰時日本突襲珍珠港後,美軍最具傳奇色彩的反擊戰役。電影11月8日中國內地上映,與北美同步。
  • 電影《決戰中途島》新預告再現空前戰爭危機 史詩級燃爆特效打造...
    影片由《2012》《獨立日》《後天》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執導,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派屈克•威爾森、伍迪•哈裡森等主演。講述二戰時日本突襲珍珠港後,美軍最具傳奇色彩的反擊戰役。電影11月8日中國內地上映,與北美同步。
  • 美麗心靈電影影評 現實與虛幻的納什
    電影的前段是平淡的敘述,看到中間才發現室友和特工都是虛幻的,在天才的腦海裡出現重影,虛幻與現實同時出現,納什出現困惑,到底要走向哪個世界,這時正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妻子用愛將他拉回到現實世界中,虛幻成為美好的記憶!
  • 《自然》雜誌登影評引爭議 稱《地心引力》偉大
    先是因為它2013年11月20日在顯著位置發表了科幻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的影評,稱它「確實是一部偉大的影片」。這篇影評讓許多對《自然》雜誌頂禮膜拜的人士感到「震撼」,他們驚呼:《自然》上竟會刊登影評?還有人在微博上表示:以後我也要寫影評,去發Nature!一家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報紙也稱《自然》雜誌「從無影評慣例」。於是這篇影評被視為一個異數。
  • 災難電影《後天》:今天不自知,災難就在後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以及豆瓣)因為年代的關係,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是在網絡或電視上看到的這部電影,很少有人在大熒幕前進行觀看,這不得不是一個小小的遺憾。據悉,《後天》發行於2004年,全球票房取得了5.4億美元,在那個亞洲電影市場遠遠不如現在發達的時代,取得這樣的票房實屬不易。電影《後天》主要講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惡劣氣候,繼而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似的引發了全球的自然災害。
  • 《史前一萬年》:一部令人費解的史前電影
    雖然,這是一部情節過於空洞、簡單的幻想電影,但費解和矛盾卻讓電影充滿了絕對獨特的邏輯和魅力。還有,正如艾默裡奇所說:「你將在電影中第一次看到鏡頭數量如此眾多的長毛的史前動物。」  雪山、雨林和沙漠的突兀旅行  當我們在主角亞高族領袖達雷的帶領下順序穿越雪山、熱帶雨林和沙漠的時候,突然而來的景色和氣候變化常常讓我們不知所措。
  • 近些年地球的環境越來越不好,咱們就推薦幾部關於災難的電影
    這是一部會讓腎上腺素加速分泌的電影,"本片導演羅傑·唐納森說,"自始至終,影片不僅會讓觀眾體會到過山車般的驚險刺激,還潛藏著源於現實的真實故事。"《活火熔城》美國災難電影,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出品,於1997年上映。
  • 影評怎麼寫?電影解說怎麼做?淺談影視領域創作者的自我修養
    隨便推薦幾部電影,複述一遍劇情就是圖文作者?胡亂剪輯幾個片段,加上片頭片尾就是視頻作者?大錯特錯!這樣的作品沒有靈魂,意義不大。關於知識儲備,說通俗些就是大量閱片。因為大部分創作者不是影視專業的科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所以只有通過後天的電影儲備來「無師自通」。
  • 影評應該怎麼寫?寫影評的13個切入點是什麼?
    直到近代,蒙太奇剪輯手法的出現,使得有故事情節架構的電影不斷產生,有故事就有人物,有人物就有情感交雜,有情感就有評頭論足,於是影評出現了。但,讀故事的評論只是普通大眾對影評的認識,專業的影評至少有十三個要說的點。
  • 《幽靈大師》影評:為拍電影而如痴如狂的怪電影
    劇情簡介《幽靈大師》是一部2020日本愛情驚悚電影,由Paul Young執導,三浦貴大、成海璃子、板垣瑞生主演,劇情講述在廢棄建築物裡拍片助理編導黑澤明,由於在片場飽受欺負和侮辱,使得他一直以來為了實現導演夢想所撰寫的劇本被邪靈給纏上
  • 影片《後天》推介
    好萊塢大片第14屆MTV電影獎 MTV電影獎《後天》是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製作的的科幻片,該片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的融化,地球開始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範圍內肆虐起來,橫掃整個紐約,曼哈頓陷入了冰河的包圍中,預測到劫難發生的氣象學家發出警告,必須馬上遣散民眾。
  • 環境保護的理論及其政策意義
    此為毛壽龍在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的政策透視研討會上的講話 毛壽龍:下面講一下理論問題。第一個問題大家看到,講到環境保護的時候,最重要的理論是外部效應理論,什麼叫外部效應呢?所以政府實際上政策選擇並沒有根據這個邏輯支付給受到影響的人和企業,所以我們說,實際上政策選擇是政府會採取罰款的方法,結果對於環境治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政府可以養活一批環保人員。 鄭旭光:罰款不是為了補償,就是政府行為。 毛壽龍:所以傳統的外部效應理論是有問題的,而且提出的政策建議,實際的政策選擇沒有他所想像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