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減小印製電路板邊緣輻射效應的方法和技術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各種減小印製電路板邊緣輻射效應的方法和技術

李倩 發表於 2018-10-04 15:16:00

隨著電子設備向小型化和更高數率的方向發展,由此帶來的是組件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小、波長不斷縮短。當波長縮短到接近組件和設備的物理尺寸時,這將導致噪聲的「天線效應」增大。因此,防止噪聲耦合到這些能輻射或產生耦合場的「天線」結構上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在更高的頻率上,採用低成本的方式來實現對產品的電磁防護也變得更為困難。

同時,較小的波長會接近許多受試設備(EUTs)的物理尺寸,導致發生腔體的共振效應。當閉合體尺寸等於半波長的整數倍時,對應頻率就是一諧振頻率。在機箱內產生的波,其波節點(即零振幅)位於外殼的導電壁上。此結構就起到了腔體諧振器的作用。例如,一個2英寸見方乘1/2英寸的金屬腔體其一階模的諧振頻率在12 GHz左右。在這些非常高的頻率,即使是弱耦合也可以激勵起強烈的振蕩,然後場可以耦合到腔體內的任何其他點或可以產生輻射。腔體諧振的危險是,如果一個噪聲源含有對應諧振頻點的頻率成分,由於以腔體「Q-因數」產生的乘積或放大效應,那麼在諧振頻率上會激勵起很強的場。減弱該現象的一種方法是通過能損耗能量(Q-抑制)的措施來降低腔體的「Q-因數」,通常做法是在腔體內安放吸收材料。

減少印刷電路板(PCB)的邊緣散射

通過恰當地運用PCB設計技術,如走線布線,層疊分配,解耦和端接,由印刷電路板本身產生的輻射可以達到最小。然而,印刷電路板組件仍然存在其它幾個能成為輻射源的機制。這些機制包括組件本身,功率/信號回流層的腔體諧振效應以及印刷電路板的邊緣。邊緣效應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為電路板邊緣非常靠近機箱殼體,因此產生的輻射場可以在機箱結構框架上激勵起電流。

有大量的研究,分析討論了各種減小印製電路板邊緣輻射效應的方法和技術,如適當端接技術。隨這些技術應用而產生的一個問題是,可能需要增加額外的組件並佔用寶貴的PCB板空間,且實際效果往往並沒有減小輻射能量。而這些常用方法會產生能量反射,從而有可能產生附加的內部諧振效應和內部的通孔耦合,這會導致輻射增強。

採用微波吸收材料沿印刷電路板的邊緣進行鋪設,這可以減小由邊緣引起的邊緣輻射,且不需要額外佔用電路板的面積。通過消耗能量不讓能量反射回電路板,吸波材料也能降低出現電路板諧振問題的可能性。吸波材料可以通過在電路板的邊緣開U型槽固定。

減少PCB板的走線輻射

將吸波材料直接放置在微帶線的上部可消除從走線上邊往外的場輻射。如果走線位於電路板的底層且臨近機箱殼體的底板,會出現一個特別棘手的耦合機制,如果走線位置板靠近外殼的底面。此時,耦合到機箱上的場將激勵起電流,電流流到機箱內部並形成循環電流。然後,這些循環電流會通過其所流經路徑上的任何開槽,接縫或孔徑產生輻射。將吸波材料用壓敏膠(PSA)粘在走線上就能減小耦合到機箱上的場。這樣放置吸波材料對走線的阻抗影響極小,因為吸波材料具有高阻抗特性(大於10Ω)。吸波材料也可以方便地直接放置在走線的頂部,不需要採用任何額外的安裝或機械緊固措施。這個方法已使用在一個開關箱上,頻率在6GHz時,可降低約4~6dB的輻射發射。

降低腔體諧振效應

如前所述,一個六面導電的外殼或腔體可以支持電磁諧振。腔體的耦合是各種結構自諧振產生的結果,如在PCB上的槽縫,金屬殼體,PCB板和金屬外殼之間的槽縫。然而,小尺寸殼體如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千兆乙太網路接口轉換器)模塊或一個平板殼體罩著的單塊PCB板,其和/或僅包含幾個組件,由於大部分空間體積是空的(即空氣),這就更像一個真正的諧振腔。諧振的危險是,如果一個噪聲源含有對應諧振頻點的頻率成分,由於以腔體「Q-因數」產生的乘積或放大效應,那麼在諧振頻率上會激勵起很強的場。減弱該效應的一種方法是必須通過採取能損耗能量(Q-抑制)的措施來降低腔體的「Q-因數」。加在腔體內的吸波材料起到了電阻性負載的作用。目前,我們看到的防護概念越來越多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平板殼體將處理較低的頻率,而微波吸波材料的內夾層將處理更高頻率成分。吸波材料是用於處理這些更高頻的諧振頻率問題的一個可行手段。雖然吸波材料在低頻端的吸收效果不斷地降低,但在較高頻段(即大於1 GHz)吸波效能非常高。

通過逐步地吸收能量並將其轉換為熱 吸波材料減少了輻射或起到了「防護」作用,同時降低了一個空腔中的Q因數。採用吸波材料較為方便,因為它將電磁能轉換為熱能,而不必採用「接地」措施。只要吸波材料遮擋了場或放在場的傳播路徑上,那麼它就能降低場的電磁能量。在腔體內添加吸波材料的附加效應是,它改變了腔體的有效介電常數,具體取決於添加材料量的多少。隨著材料體積在腔體內部佔比的增大,將對複合介電常數的影響更大。通過改變有效介電常數,可以引起諧振頻率點的位置偏移。該技術被用於一個開關盒的設計中,結果在8.5 GHz時實現了約6dB的能量降低。

散熱器輻射

一般來說,散熱器的物理和電尺寸都大於高頻晶片器件,它粘接在高頻晶片器件上,因此是一個高效輻射體。無論信號多麼好地在印製電路板上傳輸,如果晶片的電流寄生耦合到散熱器上,就會產生輻射發射。散熱器的每塊散熱片都相當於單極振子天線結構,所有的散熱片就相當於天線陣。根據整體屏蔽效果或散熱器的諧振效應,這些排放量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超過規範規定限值。控制散熱器輻射發射最常見的做法是接「地面」,把散熱器與PCBs的參考地連接。

隨著頻率的上升,散熱器的尺寸變為電大尺寸,甚至變成更高效的輻射器。因此,設計的任何散熱器接地方案也必須在更高頻率上有效。散熱器和印刷電路參考地之間的連接將有電感且連接必須是呈現低阻抗特性。使用的接觸點數量越多,阻抗越低,那麼就能更有效地減少輻射的排放量。一般來說,在頻率超過1 GHz時,散熱器的接地措施不能有效地減少電磁輻射。因此,必須考慮其他方法。為了改善在高頻率時的接地,我們必須把接觸點間距減小到l/20以內才能有效。一個例子是通過一塊彈性導電簧片將散熱器與其周圍的連續參考地進行連續的接地。然而,這不僅仍然需要佔用相當的電路板面積,而且它已被證明在10 GHz以上都不能有效減少輻射排放量。利用吸波材料減小散熱器上的表面電流,從而降低散熱器的輻射效應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利用吸波材料通過減小散熱器葉片上的表面電流,從而減少潛在的輻射發射。研究表明,把吸波材料直接放置在散熱器下面,即放置在散熱器與印刷電路板之間,也能減小輻射發射。

射頻吸波材料和微波吸波材料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一些最常見的名稱包括:射頻吸波體、微波吸波體、電磁幹擾吸波體、雷達吸波材料或RAM、磁性雷達吸波材料或mag-RAM,EMI抑制材料或表面波吸波體。所有這些不同術語所指材料的磁和/或電特性已經改變,但它們都能吸收或損耗能量。

從歷史上看,全球的軍事力量都使用微波吸波材料來降低對高頻雷達的反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出現了在商業應用中使用微波吸波材料趨勢。消費類電子產品、筆記本電腦,無線區域網設備,網絡伺服器和交換機,無線天線系統,蜂窩電話基站只是採用了這種技術的高頻設備中很少的一部分。

材料類型

· 具有柔性又薄的磁性負載橡膠吸波材料:調諧頻率吸波材料

調諧頻率吸波材料,或諧振頻率吸波材料,在離散頻率上具有極大的反射損耗的特性,通常衰減可達20dB。調諧頻率吸波材料提供了從1~40 GHz窄帶吸收特性。

· 腔體諧振吸波材料

腔體諧振吸波材料被設計成,將其放在微波腔中時能表現出高的損耗特性。吸波材料將有效地通過衰減腔體諧振、諧振頻率或諧波來減小Q因數。在頻率從1~20 GHz時,腔體諧振吸波材料能吸收掉從法向和高角度入射的電磁波能量。

· 射頻吸波泡沫材料

○ 表面波吸波材料

表面波吸波材料是具最強磁性負載的合成橡膠吸波材料。表面波吸波材料設計成具有最高的損耗特性,這種材料是用來鋪設在導電或金屬表面並吸收行波或表面波的。表面波吸波材料能吸收從1~20 GHz的行波或表面波能量。

○ 低頻吸波材料

低頻吸波材料在亞微波頻段具有高衰減特性。材料被做成各種形狀的磁性顆粒,在頻率從1 MHz~3 GHz的範圍內都呈現出高磁導率。

· 柔性介質泡沫吸波材料

○ 網織泡沫吸波材料

網織泡沫吸波材料是一種非常輕的導電碳加載的片狀材料,其能實現對法向和偏離法向方向入射電磁波的大幅度衰減。網織泡沫材料是用一個連續梯度塗層加工而成,從1~20 GHz頻率範圍內都具有寬帶反射損耗的特性。

○ 有損泡沫吸波材料

有損泡沫吸波材料是輕質、低成本的碳加載板材。它是用均勻塗層加工而成,從1到20 GHz頻率範圍內,具有高插入損耗特性。

· 射頻吸波材料

○ 捲曲泡沫吸波材料

捲曲泡沫吸波材料是輕質的碳加載片狀材料,它的幾何形狀類似於一個「蛋託」。材料上的錐形體結構使其實現了從1~20 GHz的高反射損耗。

· 噴塗和灌注吸波材料

○ 吸波填縫劑、油墨和塗料

吸波塗敷材料可以用於各種應用技術製造,如噴塗,注射,或浸泡塗覆。該材料可以由各種粘度一或兩部分材料加工而成。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印製電路板的製作及檢驗
    金屬化孔是連接多層或雙面板兩面導電圖形的可靠方法,是印製電路板製造技術中最為重要的工序之一。雙面印製電路板兩面的導線或焊盤要連通時,必須通過金屬化孔實現。它關係到多層板內在質量的好壞,其主要工作是在多層板上鑽出所需的孔、把孔內的鑽汙去除、在孔壁上沉積上一層導電金屬銅,使原來非金屬的孔壁金屬化,也稱沉銅。在雙面和多層PCB中,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 pcb等離子表面清洗機印製電路板處理技術
    等離子體處理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半導體製造技術。該技術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應用較早,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因此,在IC加工中是一項長期而成熟的技術。因為等離子體是一種高能、高活性的物質,對任何有機材料等都有很好的蝕刻效果,等離子體的製作是幹法處理的,不會造成汙染,所以近年來已經被大量應用於pcb印製電路板的製作。
  • 印製電路板蝕刻過程中的問題
    打開APP 印製電路板蝕刻過程中的問題 葉子 發表於 2011-08-30 11:14:18     蝕刻是印製電路板製作工業中重要的一步。
  • 電路板打樣廠家之印製電路板蝕刻的注意事項
    電路板打樣廠家印製電路板蝕刻的過程是十分嚴謹的,今天就讓電路板打樣 廠家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印製電路板蝕刻的注意事項吧!使用金屬為抗腐蝕層時,該金屬必須能明顯的耐蝕刻液的腐蝕。在進行蝕刻時,必須控制印製電路板的蝕刻程度。時刻不足時,會引起印製電路板的短路;過蝕刻時,可能造成印製電路板不符合期性能標準,如圖8-20所示。
  • ...印製電路板關鍵技術的研究」為HDI分層多層撓性印製電路板的...
    由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單位承擔的省級科技支撐項目「高密度互連分層多層撓性印製電路板關鍵技術的研究」研究取得顯著成績,為下一步產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該項目屬集成創新,解決了多層FPC製造中的HDI分層多層撓性印製板(FPC)尺寸穩定性、層壓材料與壓合工藝參數、層間偏移量的控制與檢測技術、孔金屬化工藝、PI咬蝕工藝等五個關鍵技術。
  • 印製電路板蝕刻的作用、製作及其原理!
    打開APP 印製電路板蝕刻的作用、製作及其原理! 發表於 2019-06-14 08:47:14 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又稱線路板、PCB板、鋁基板、高頻板、超薄線路板、超薄電路板、印刷(銅刻蝕技術
  • 印製電路板設計心得體會_設計印製電路板的五個技巧
    印製電路板設計概述   印製電路板的設計是以電路原理圖為藍本,實現電路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主要指版圖設計,需要內部電子元件、金屬連線、通孔和外部連接的布局、電磁保護、熱耗散、串音等各種因素。優秀的線路設計可以節約生產成本,達到良好的電路性能和散熱性能。
  • 焊錫膏的絲網印製
    絲網印製技術需要高超的技術和訓練有素的操作人員,以保證焊錫膏相對於布置位置的位移小於0.15mm。  1.絲網織物的分類  除了根據所採用的絲網織物材料來分類以外,還可以根據絲網網眼的數目來分類,也就是根據每釐米的絲線(開口)數目來分類,例如 55-T 表示每釐米含有55 條絲網印製織物,或者說相當於每英寸含有140 條絲網印製織物。
  • 採取什麼技術措施來減小由地線產生的電磁輻射?
    減小地線產生的電磁輻射,關鍵是減小地線上的噪聲電壓。大家應該知道,前面章節所論述的針對電源線迴路、信號線迴路所採取的減小迴路電流的措施,對於降低地線的噪聲電壓也是十分有益的。當電源線、信號線上的電流變化減小了,地線上的電流變化肯定也會減小。可見,在電磁兼容設計中,往往一個措施會對很多問題都有效果。除了前面所述的信號線上安裝磁珠,電源線上安裝去耦電容等措施以外,還有一些措施對於降低地線外拖導體的輻射十分有效。
  • PCB電路板使用機械切割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 剪切 剪切是印製電路板機械操作的第一步,通過剪切可以給出大致的形狀和輪廓。基本的切割方法適用於各種各樣的基板,通常厚度不超過2mm 。當切割的板子超過2mm 時,剪切的邊緣會出現粗糙和不整齊,因此,一般不採用這種方法。 層壓板的剪切可以是人工操作也可以是電動機械操作,不論哪種方法在操作上有共同的特點。
  • 梅州銅箔和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龍頭企業聚集,科研...
    「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梅州銅箔和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基礎逐步夯實,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細分領域產品優勢顯現,產業在全省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梅州銅箔和印製電路板產業產值達85.94億元,佔全市規上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產值的六成,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
  • 電路板印製中的幹膜防焊膜
    應用幹膜防焊膜的步驟詳述如下:  1.表面準備工作  在該階段,將電路板表面上的錫/錫-鉛金屬阻焊劑進行剝離並用清水清洗電路板表面,並將其徹底烘乾,然後對銅表面進行一系列的清洗過程。  7) 水漂洗;  8) 研磨清潔(320 研磨刷和浮石擦洗)  9) 高壓水漂洗並烘乾。  用褐色氧化物和黑色氧化物對銅層進行受控氧化是用來增加表面與防焊膜的粘接性,氧化處理過程必須嚴密控制以使氧化層厚度保持為0.5 - 1.0μm ,如果氧化後的電路板存放時間過久,在壓合前表面必須進行徹底的去油脂。
  • 埋嵌銅塊印製電路板的設計和關鍵工序的製造方法
    埋嵌銅塊印製電路板的設計和關鍵工序的製造方法 李倩 發表於 2018-10-24 10:18:04 摘要:埋嵌銅塊印製電路板具有高導熱性、高散熱性和節省板面空間等特點
  • PCB印製電路板的抗幹擾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印製電路板(PCB)是電子產品中電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撐件.它提供電路元件和器件之間的電氣連接。隨著電於技術的飛速發展,PGB的密度越來越高。PCB設計的好壞對抗幹擾能力影響很大.因此,在進行PCB設計時.必須遵守PCB設計的一般原則,並應符合抗幹擾設計的要求。
  • 工信部發布符合《印製電路板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PCB概念的...
    來源:格隆匯10月28日,工信部消息,根據《印製電路板行業規範條件》及《印製電路板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工信部公告釋出了確定符合《印製電路板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其中包括了深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普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旨在通過刺激鼓勵先行企業發展,促進印製電路板產業的良性發展
  • 如何減小電源線產生的電磁輻射?
    而對於電源線產生的電磁輻射,重要的是減小印製電路板PCB上的電源線上的噪聲電壓。前面章節介紹的去耦電容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因為,當劇烈變化的電流局限在去耦電容與晶片之間較小的電流迴路之間時,意味著較長的電源線上電流變化也減小了,因此就會減小電源線上的噪聲電壓。
  • 單片機硬體設計原則:抗幹擾常用方法
    實際上,印製電路板走線、引腳連線和接線等都可能含有較大的電感效應。大的電感可能會在Vcc走線上引起嚴重的開關噪聲尖峰。 防止Vcc走線上開關噪聲尖峰的方法,是在VCC與電源地之間安放一個0.1uF的電子去耦電容。如果電路板上使用的是表面貼裝元件,可以用片狀電容直接緊靠著元件,在Vcc引腳上固定。
  • 電路板熱設計仿真有多重要?怎麼做?
    SMT使電子設備的安裝密度增大,有效散熱面積減小,設備溫升嚴重地影響可靠性,因此,對熱設計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建立合理有效的低熱阻通道,保證熱量順利導出PCB; (2)散熱通孔的設置 : 設計一些散熱通孔和盲孔,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熱面積和減少熱阻,提高電路板的功率密度。
  • [公告]中京電子:印製電路板(FPCB)產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公司通過對客戶產品需求的充分理解、消化,全面系統設計生產加工工藝流程,對過程可能存在的各種失效模式進行有效分析,根據失效模式的具體情況,確定對各失效模式進行控制的具體方法,然後通過對樣品、試產、批量生產的產品進行跟蹤、評價和不斷修正改進,完善生產全過程的控制計劃,達到產品全14面滿足客戶的品質要求。
  • 基於USB通信的印製電路板AOI視覺檢測系統*
    摘要: 針對印製電路板AOI系統,設計了視覺系統硬體電路和軟體程序,完成了對PCB板圖像的採集。所設計系統成功用於印製電路板AOI視覺檢測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