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誠如斯言,作為當代培養人才的最重磅武器,教育一直是各種行業發展的基礎。就像這次新冠,一個頂尖的科學家可以發表頂級期刊,研究抗疫;小市小民,可以待在家中共同戰鬥。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在為社會做貢獻,但教育的程度決定了做事的高度,教育本身就是為了推動整體發展,其重要性也就為之章顯出來。
教育猶如和風化雨,需要滋潤社會各個角落,教育不是無關風月。如果說教育是建造一座樓房,那教育者就是總設計師。「教育者,成人性之業也。」在遠不如蓋房子如此簡單的教育中,教育者一直都在奉承造就真善美的活人。從古至今,有陶行知知行合一,小小春雨潤桃李,有葉聖陶「教育就是實踐。」可見要做到造就真善美的活人,就要學會選取不同角度出發。既要受教育著享受權利,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履行不只一種義務 ,道法兼行。就不得不需要教育者煞費苦心。不久前,某職業學校開設烹飪小龍蝦等課程引起社會褒貶不一。
有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樣的教育者立足實際,教會學生一些生存技能;而對於沒有跟緊時代潮流,只望見娛樂生活中短暫的一線生機也不乏言論。
「教育一旦失去主體意識,就會成為別的文明的附庸。」教育,教書,育人。教育者一邊要咬著課本,教會做事;一邊又要紮根人世,教會做人。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一直延續至今,幾千年的是非沉澱了教育的最終使命,而至於僅限一時的生存技能,做事與做人結合也是可以闖出來的。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任何一個比自己某方面優秀的人,亦或是能有深刻道理的物,都是有聲無聲的教育者。當我們最能「立勢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時,一份隊友之間的遊戲就又進階一個段位。教育不是無關風月,作為時代的巨大推力,它需要教育者的正確指導,和受教育者的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