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的江湖裡,圍繞優質內容而展開的「廝殺」日益激烈,抖音、快手在明星矩陣生態上不斷加碼,微信、微博強勢推出視頻號,B站和西瓜視頻的搶人大戰玩得酣暢,小紅書、好看視頻也在賽道上你追我趕……
10月12日,知乎正式發布海鹽計劃第三期激勵視頻創作者,同時推出視頻專區以及上線視頻創作工具。視頻側一系列的大動作表明,知乎入局視頻賽道的決心相當堅決。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40億,較2020年3月新增手機網民3546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2%。其中,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佔網民整體的94.5%,這意味著短視頻經歷了發展初期的巔峰增長時期,漸漸從「競速」走向「競優」,風口紅利將進一步釋放,該領域的「廝殺」也將更加激烈。
趁著這波風口,知乎默默幹大事,悄然布局視頻領域。
今年5月,知乎面向全網招募不同領域的專業視頻創作者。10月9日,知乎視頻創作工具上線,10月12日,知乎發布海鹽計劃第三期激勵視頻答主,並在App內上線視頻專區,致力於為知乎用戶提供更多元、更豐富的內容形式,激活和吸引更多的專業創作者,打造優質、專業的平臺生態。
那麼此時入局,知乎有戲嗎?
就如今形勢而言,短視頻賽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抖音經過4年時間形成了自己的泛娛樂內容社圈,能輕易產出一個爆款話題,帶熱一首BGM。而快手經過8年的發展,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老鐵文化,其電商帶貨能力也難有對手與之匹敵。
與此同時,後進選手也來勢洶洶。今年8月,微博宣布將投入10億精準廣告投放資源以及300億頂級曝光資源,幫助微博視頻號累積社交資產。騰訊也在年度發布會上宣布將推出為內容創作者打造的獨立帳號體系——騰訊視頻號,釋放海量用戶資源和IP產業資源,不斷開放商業化能力,優化變現模式,全方位扶持創作者,全力支持短視頻生態的建設與發展。
據《2020上半年短視頻內容發展盤點》,現目前,短視頻內容江湖的第一把交椅仍是日活破4億的抖音和日活破3億的快手,緊隨其後的B站、西瓜視頻、微博視頻號、騰訊視頻號也不容小覷,行業呈現「兩強多超」的局面。
每個玩家來頭都不小,不僅有流量、有內容,還有資源和錢。在這種情況下,知乎想闖下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定要拿出硬實力,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優勢。
今年2月疫情防控期間,一條名為《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視頻刷屏全網。短短兩天內,這條長達10分鐘的視頻就輕鬆突破1.5億次的播放量。
在這條視頻中,知乎用戶「回形針PaperClip」通過線框繪圖、三維模型結構動畫演示,從新冠病毒的致病、傳播、防治等方面入手,對其中包含的高深醫學知識進行解構,以更加形象易懂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理性、科學地進行防控,核心在於知識。
圖片來自「回形針PaperClip」視頻
相比抖音、快手泛娛樂化的內容,知乎作為最早一批知識分享社區,早已積累了大量的專業創作者和優質內容。
另一方面,用視頻傳播知識也是知乎用戶的主動選擇。相比單一的圖文形式,多媒介的「圖文+視頻」,適用多場景,天花板更高。因此,對知乎來說,服務和開拓視頻場景水到渠成。目前,知乎已經擁有每日億級的視頻播放量,幾乎一半用戶在瀏覽視頻內容。
這一效果,在知乎答主身上得到了體現。2月,知乎常駐答主、中南大學的博士「倩Sur」開始嘗試用視頻傳播醫學知識、分享健康常識,其關注者從2月底的25萬增長至180萬。
圖片來自花瓣美素
此外,知乎良好的知識問答氛圍也能讓用戶之間相互激發創作的欲望,從而形成優質內容生產與輸出的良性循環。
3月,導演畢志飛和知乎法律話題優秀創作者王瑞恩以「肖戰粉絲舉報AO3是對是錯」為話題在知乎上直播辯論。直播後,其衍生話題「如何評價王瑞恩與畢志飛的直播辯論?」再引熱議。
而這些正是知乎經過長期發展積累下來的優勢,也是它敢於入局視頻領域的底氣。
2020年網際網路女皇報告(《網際網路趨勢報告》)顯示,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專家正在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在這個趨勢下,知乎或將迎來搶佔視頻行業高地的絕佳機會。
在知乎看來,內容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媒介升級的驅動。在高價值內容上進行「圖文+視頻」的多媒介進階也是內容平臺新的機遇。
為此,知乎推出了視頻創作工具。通過該工具,創作者上傳的文字材料,將被自動配以與內容相對應的圖片和動圖,形成視頻。同時,該工具具備一鍵配音功能,可根據文字內容進行配音,並自動校準,為「解說類」視頻答主降低了創作門檻。
另外,知乎發布海鹽計劃第三期,推出5億現金激勵、百億流量扶持、視頻工具、籤約機會、創作者學院五大激勵與扶持權益。這將成為創作者除好物推薦、會員專欄、知識付費等方式外在知乎獲得收益的另一種途徑。
圖片來自花瓣美素
據了解,視頻答主在知乎內容創作群體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加大,包括李雷、張佳瑋、蘇澄宇、羽則等在內的創作者均已加入海鹽計劃。
此外,我們的太空、中科院物理所等官方科學帳號,新華社、人民網、央視網等中央媒體也早已陸續入駐知乎,通過視頻內容與網友互動。今年4月23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前夕,「知乎政務」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電影裡太空飛船爆炸時會發出巨響,真的會這樣嗎?在太空中說話是種怎樣的體驗?」在這個問題下,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視頻形式貢獻了自己的知乎首答。
無論是推工具、拼流量,還是砸錢、砸資源,短視頻這場盛宴還是在緊緊圍繞著UGC、PUGC與IP競爭。畢竟,流量紅利會很快見頂,優質、專業的內容才是行業制勝法寶。
對於知乎來說,在視頻進入細耕內容穩定導流效率的階段,手握大量專業用戶是其優勢,受眾青睞專家型傳播者的趨勢是其機會,而如何更精準地留存、吸引、激活用戶,如何用好技術,控制好成本,差異化、垂直化地傳播優質內容,打造更加繁榮的內容生態則是其挑戰。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祥敏認為,知乎想秉持差異化或目標集聚戰略應對這些挑戰,則需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定位明確精準,堅持知識視頻深耕細作。
第二,平臺扶持重點突出,提高優質內容的露出度。
第三,堅持品質突出品牌,充分發揮自身既有勢能。
第四,優化技術控制成本,發揮差異化集聚優勢。充分利用創新技術,並在總成本控制基礎上形成差異化和目標集聚戰略優勢。
「此時,知乎加入視頻領域不應僅是對市場、用戶與紅利的爭奪,更應帶著使命感,成為知識類短視頻的『開源』之流。垂直化、差異化的運營之法則是知乎在視頻紅海競爭中的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