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28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陶澍教授,和他的團隊在一個重要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最新研究:農村燒飯產生大量PM2.5汙染,導致每年數10萬人死亡》,朋友們,你說你們看了這樣的研究成果,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反正我看完了就想送給他五個字:吃飽了撐的!
這篇文章一出,許多網友和我的感受是一樣的,紛紛覺得這個陶澍教授簡直是胡說八道,居然把環境汙染的帽子扣在了農民頭上,把責任甩鍋給農民,一眾網友那個生氣啊,有的甚至是怒不可遏直接開噴,那些難聽的話這裡就不說出來了。我們先來詳細解讀一下陶教授的這篇文章。
我認認真真拜讀了這篇文章的原文,這個陶澍教授的文章裡說了這樣一組數據:僅2014年,中國就有115萬人因為PM2.5的吸入而早亡,其中居民使用固體燃料用於做飯、取暖等相關死亡達77萬,佔67%。77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我們不得而知,然後固體顏料大家可以想像到,其實指的就是煤、柴這些農民朋友家常燃料。關於PM2.5影響健康,甚至引發過早死亡,這個數字不是臨床醫學給的數字,或者說不是科學統計的數字,最多只能算是高度推測預估的數字,最多只可供參考。
如果就此提出政策建議,恰恰是違反了科學精神,而且是極其不嚴肅的行為。大家可以去搜一下2018年到2019年農村煤改氣煤改電給農民造成的影響,有多少農民面臨著每個月幾千塊錢的燃氣或者是電器的費用,冬天不敢取暖一家人凍的瑟瑟發抖,然後最終沒辦法推行不下去又改回來的,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農村燒煤、燒柴、燒秸稈導致室內烏煙瘴氣,這點確實存在,說它會影響健康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農村居民而言,這是他們的傳統,或者說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你不能把我們中國農村對比於歐美的農村,我們農村農民的人均收入是1000元左右的人民幣,而歐美的農村是上萬元的單位是美元或者歐元,你這怎麼比?你也不能拿我們農民去對比我們城市裡居住在集中供暖住在小區裡的城市居民,咱們農民手裡有幾個錢?還要看病、養老、娶媳婦、供孩子,一大堆後顧之憂沒都沒解決,你讓他跟燒柴燒煤可能會估不準的說預計會少活個幾年,而這些相比哪個是天大的事?所以說「何不食肉糜」是陶教授的真實寫照一點也不為過。
專家教授們拿著國家那麼多的經費,不去研究科學技術,反而研究起農民燒柴做飯來,把空氣汙染的問題研究成了是農民造成的,這樣的研究真的會給人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我們國家現在光科技、晶片等高科技領域一直落後於他國,難道這些不應該是專家們所研發的方向嗎?他國的專家一直在研究高科技領域的提升,而我們的專家一直在研究怎樣推卸責任,現在居然把責任推到了農民頭上,你們於心何忍?
咱們中國有9個億的農民,每個月收入不足千元。專家教授們一邊享受著農民種的水果蔬菜,一邊卻譴責他們是汙染的製造者,我想問一下陶教授和你們的團隊,你們良心何在?農村燒柴取暖做飯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了,這幾千年裡農民沒有汙染環境,一直都是藍天白雲,明明是現代工廠、汽車等造成的大氣汙染,卻要賴到農民頭上,只能說,陶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這樣的研究結果,充斥著知識分子的優越感和傲慢。
如果陶教授和他的團隊只是無心或者說甚至是好心做了這樣無關痛癢、又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研究,那都還好理解,但是如果他們僅僅是為了政策背書,甚至或者是拿了黑心的錢為新能源企業開拓市場而背書,那這些人真的就是黑心了。
為什麼陶澍教授一邊看是科普的文章、一篇科學的論文,卻引起我們普通人這麼敏感的反應呢?他是否有立場先行不夠客觀中立的來寫這篇文章呢?又或者說是我們這些平民的理解能力不夠,曲解了他的文章呢?真心希望農村新能源的升級改造能夠理性一點、放慢一點,不要一刀切,讓我們的農民晚上有辦法做飯吃,能夠在冬天有辦法取暖,而不是一家人因為用不起暖氣被冷到瑟瑟發抖。
對於陶澍教授的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