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七一建黨節
@圖據網絡
溫江地處成都平原腹心,東與成都市青羊區接壤,南與雙流區為界,西與崇州市為鄰,北與郫都區、都江堰市相連。溫江是4300多年前古蜀魚鳧國的發祥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來,一直是川西政治、經濟、文化重鎮。解放前為四川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解放後溫江專區專員公署、溫江地區行政公署亦駐於此。1983年劃歸成都市管轄,2002年4月撤縣設區,成為成都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千四百多年來,時代更迭,世事滄桑,勤勞、勇敢、聰慧的溫江人民,在這塊肥田沃土上繁衍生息,勞動建設、保衛家園,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首首反抗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的詩篇。溫江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歷史上曾發生多次農民反抗封建統治者和地主壓迫的起義及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特別是在保路運動中,溫江人民以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始終站在鬥爭的前列,湧現了一大批志士仁人,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五四」運動爆發後,在北京及成都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下,溫江的反帝愛國運動由單純的聲援發展到抵制日貨,由師生為主發展成為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群眾運動,一批熱血青年通過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開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衝擊和影響,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溫江廣泛傳播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誌著中國人民的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使一些具有先進思想的溫江人逐步走出彷徨和迷茫,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喚醒人民群眾,開展革命工作。他們中湧現出了一批以康明惠為代表的溫江共產黨人。康明惠於192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其積極活動下,於1929年下半年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溫江支部。從此,溫江民眾的各種鬥爭由自發的、零散的活動轉變為有組織、有明確目標的革命活動,溫江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土地革命時期,溫江黨組織經歷了一個由建立到發展再遭破壞的曲折過程。在白色恐怖的政治形勢下,溫江的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同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在這一時期,溫江的黨員由最初的2人發展到7人,經中共川西特委的批准,於1930年10月中共溫江支部改建為中共溫江特別支部,並在國民黨部隊發展了黨員,建立駐軍黨小組,擴大了黨的影響。溫江地方黨組織除堅持秘密發展組織外,還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宣傳馬克主義和黨的主張,並滲入到地方勢力和軍隊中開展以兵運為主的各種活動。1932年後,上級黨組織遭到破壞,溫江特別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繫時斷時續,但仍然堅持革命鬥爭,前往廣安、巴中、彭縣(現彭州市)、廣元等地,在國民黨部隊中開展活動,伺機反正。這些活動雖因準備不充分或時機不成熟而告失敗,但擴大了黨的影響,喚醒了民眾,打擊了敵人,團結了人民。1935年7月,溫江特別黨支部書記叛變投敵,溫江黨組織遭到了破壞,國民黨大肆搜捕共產黨員,黨組織被迫撤離。在沒有組織領導的艱難歲月裡,溫江特別黨支部的黨員沒有動搖馬克思主義的信念,繼續堅持著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溫江的黨組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並在曲折中堅持鬥爭。瀘溝橋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加強了對我後方的軍事攻擊,派飛機進行狂轟亂炸,成都的部分學校和團體陸續遷來溫江。為適應急劇變化的形勢和抗日戰爭的需要,中共川康特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在這些學校和團體中的黨組織及黨員的基礎上,於1939年3月重新建立中共溫江特別支部,有黨員10餘人。溫江特別黨支部一重建,就利用「鄉建會」、「女青年服務隊」在鄉村、學校、軍政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正是在這種宣傳教育的推動下,溫江抗日救亡的群眾團體紛紛成立起來並在募捐、慰勞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1940年初,溫江特別黨支部黨員發展到30多人,已成為溫江抗日救亡運動的主要推動者和領導者。1940年3月,國民黨炮製了轟動全川的成都「搶米事件」,並藉此大肆逮捕共產黨人,瘋狂鎮壓革命力量,溫江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溫江黨組織按照上級「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迅速地撤退和隱蔽起來。到1942年8月,溫江黨的活動轉入低潮,但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仍然存在。1944年以後,溫江黨的活動主要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委員會在溫江女子中學開展的活動和隱蔽下來堅持鬥爭的地下黨員及進步人士開展的愛國民主運動。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贏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溫江地下黨組織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救亡圖存的運動中,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縣廣大民眾和中下層軍政人員在溫江黨組織的宣傳感召下,以民族大義為重,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在抗戰期間,全縣捐輸籌款40多萬元,輸送出徵軍人8285人,有近3萬民工參加修建成都鳳凰山、黃田壩等機場,這些機場對抵抗日本空軍的進攻發揮了重要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溫江的黨組織得以恢復並迅速發展。抗戰勝利後,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爭取和平民主的方針,黨組織以溫江女子中學和民眾教育館為陣地,在廣大青年學生和廣大群眾中傳播進步思想,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引導正確認識革命形勢,起到了團結教育廣大群眾,為革命積蓄力量的作用,為黨組織在溫江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48年冬,為配合解放軍的軍事行動,迎接川西解放,上級黨組織擴大武裝鬥爭的範圍,在灌縣、郫縣、溫江一帶開展革命活動,使溫江黨組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49年初到10月間,發展新黨員11人,在進步青年、貧苦知識分子和農民中秘密發展黨的外圍組織。圍繞建立黨的地下武裝,採取拉出來和打進去「槍換肩」等辦法,把偽政權變成了兩面政權,為我黨所用,把敵人的槍掌握在我黨控制的群眾手中,並加強對鄉保政權和地方勢力中實力人物的統戰策反工作,穩定了時局,為和平解放溫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49年12月,黨領導下的地下武裝——「岷江縱隊」在溫江隆興鄉正式成立,標誌著黨在溫江的活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岷江縱隊」成立後,除廣泛向群眾宣傳解放戰爭的形勢外,還積極為迎接溫江解放作好了軍糧供給、醫藥器械、培訓救護人員及製作五星紅旗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同時策動駐溫部隊起義和地方政府的反正。為溫江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礎。1949年12月26日,是溫江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岷江縱隊」的隊員在偽專署門前的廣場上升起了溫江第一面五星紅旗,正式宣告溫江和平解放,從此溫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共產黨在溫江的鬥爭歷史是整個黨的鬥爭歷史的組成部分。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溫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僕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鬥,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貢獻,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生命。他們的英雄業績將與天地共存、日月同輝,他們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溫江人民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