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編者按: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大人民群眾需要休養生息,渴望民主自由,期盼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而國民黨統治集團卻繼續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玩弄和談陰謀,肆意挑起內戰,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完全相反,因而激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憤怒。活躍在溫江土地上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推動和平民主運動,並配合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建立地下武裝,加強統戰工作,促成了溫江的和平解放。
抗日戰爭勝利後,溫江黨組織和地下黨員積極響應中共中央提出的爭取和平民主的方針,以溫江女子中學和民眾教育館為基礎,大力進行宣傳和動員,奮力推進全縣的和平民主運動。
創辦《學生報》
1945年9月,為了團結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革命形勢,推進愛國民主運動,成都青年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負責中學方面工作的劉文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委員會的支持下創辦了成都《學生報》。
王仲雄、劉文範(王仲雄和劉文範是夫妻)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這一活動,並由他們夫妻二人承擔了創辦報刊的主要經費。報社經理部設在成都,由邱孝平、賀惠君負責報刊的印刷和公開發行。《學生報》編輯部設在溫江女子中學,由教務主任李可風任總編,教師周錫賢和劉令門及王仲雄任編輯。負責《學生報》編輯的教師白天上課,深夜閱稿和撰寫短評或專論,稿件編輯好後,即在周末步行四十裡趕到成都同劉文範一起研究定稿付印,晚上就在劉文範、王仲雄寓所飯廳地板上打地鋪睡覺,星期一清晨又趕回溫江上課。《學生報》印出後由設在成都的經理部通過社員的發行網點和其它渠道向成都地區各大中學校發行。
《學生報》設時事版、學習版、文藝習作版、學校通訊版,以談學習、談知識、講時事為主要內容,針對形勢的發展和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經常發表短評或專論,宣傳黨的和平民主主張。
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統治集團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發動全面內戰以後,報紙逐步放開了手足,在時事版增設了時事講話、新聞綜述等欄目,把《新華日報》上刊登的材料加以改寫,既談國際國內形勢,也報導國統區學校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幫助廣大青年學生認清國內形勢發展的趨勢,把思想引導到要和平、要民主、反內戰、反獨裁的愛國民主運動中來。學習版設有許多欄目,指導文化知識的學習,介紹課外閱讀書籍,傳播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知識,既談學習方法,也談思想體會;學校通訊版設置的欄目主要報導學生生活動態;文藝習作版則廣泛刊登青年學生來稿。
《學生報》結合學生的實際,解說時事政治,宣傳科學與民主,反映學生的呼聲和要求,深受廣大青年學生的歡迎,社會影響迅速擴大。成都市的許多大中學校都建立了社員小組和通訊小組,並由這些小組不斷聯繫擴大讀者隊伍。《學生報》的發行量不斷增大,由最初的800份增至2000份,發行面由成都市區擴展到四川全省各地以及陝西、雲南、貴州、湖北、江蘇、上海和香港等地。《學生報》的影響引起了國民黨反動當局的注意,在出版發行30多期後,因國共關係徹底破裂,於1947年3月被迫停刊。之後,《學生報》在中共成都市工委直接領導下,以《學生》半月刊名義於年底復刊,由劉令門一度主持編務工作。《學生報》每期都在溫江女子中學發行,是學生們的課外主要讀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