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他們為人類拓展知識的疆界

2021-01-17 中國網
2019年,他們為人類拓展知識的疆界

2019-12-24 09:23:26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蓋倫

| 字號:

A+

A-

他們因為科學或科普成果,出現在這份2019年度人物盤點名單中。

其中,有的已成名多年,有的剛嶄露頭角。其實,能被人看到的成就,不過是多年努力成果的冰山一角。

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在實驗室的一面。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來路和去程。他們有喜怒哀樂,有沒實現的小理想,有小愛好,還有真性情。

「科學家」這個稱呼,不是一副統一打造的「面具」——那只是他們眾多身份標籤中的一個。如果說有什麼共性,那就是,科學家精神貫穿他們工作的始終。

說白了,他們也是普通人。在自己的主業上,靠著熱愛、堅持、天賦、勤奮和信念做出了成績。

當然,還有更多可愛的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人類拓展知識的疆界。

高星:為人類補全自己的歷史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說,自己其實是「誤入了這一行」。

當年,他的職業理想是當作家和記者,但高考後被錄入了北京大學歷史系,專業還是頗為冷門的「考古」。

雖然沒實現文學夢,但高星在考古專業,依然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專注於破譯舊石器時代的「無字史」,想知道在漫長的演化史中,人類究竟如何生活。

本科畢業後,他進入中科院,為了學到最先進的考古理念,高星又赴美國做訪問學者,後用6年拿下人類學博士學位。

在考古領域耕耘30餘年,其團隊早已成果纍纍。他們研究北京人、許昌人、青藏高原上的古人類……2019年,高星團隊解開了「人類何時登上青藏高原」這一謎題。該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8上青藏高原,找到了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並分析出這一時間大約是4萬年前到3萬年前。

對考古學者來說,外出考察,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跋山涉水。有時所到之處,人跡罕至。替那些不可能再說話的古人類說話,為人類補全自己的歷史,為舊石器研究培養更多的新生力量,這是高星的夢想。

劉琬璐:

憑實力成浙大最年輕研究員

27歲,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最年輕研究員。

一時間,這個標籤讓90後姑娘劉琬璐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

劉琬璐應該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她2013年從浙江大學畢業,6年後歸來,變身為導師,帶起了比自己小三四歲的博士生,並且有了自己的實驗室,組建了自己的團隊。

在美國讀博期間,她在《科學》《細胞》等高水平期刊發表20餘篇論文,論文被引用量達500餘次。

劉琬璐研究表觀遺傳學,科研是讓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對象」。而與生物學結緣,也和劉琬璐的人生經歷有關——2008年,她即將高考,家鄉四川遭遇大地震。地震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當年我的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學醫或是學建築」。

其實,劉琬璐能一回校就成為博導,也與很多學校進行的教師聘用制度改革有關。國內高校與國際接軌,採用預聘—長聘制。年輕人有了更多空間,能更早地獨當一面,但也肩負起了更大的責任。

王元卓:

是科學家奶爸也是靈魂畫手

很多人都以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元卓是研究天體物理的。2019年春節,他因為手繪《流浪地球》科普圖走紅。幾張淺顯易懂的科普畫,被《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親自「翻牌」點讚。

但畫圖的初衷很簡單——和普通家長一樣,王元卓想讓大女兒寫一篇《流浪地球》的觀後感,但女兒說電影沒太看懂。於是王元卓親自動手,給女兒畫圖講解,還出了4道「課後思考題」。

對王元卓來講,手繪是一種習慣性的表達方式。他曾用100多頁的手繪,記錄全家人的美好生活。

這是一個科學家的理性,也是一個父親的感性。王元卓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餘,陪伴孩子。

而一個父親的手繪圖能夠迅速走紅,也是因為公眾對優質的科普內容,其實有著強烈的需求。

王元卓的畫有鮮明對象感,兼具趣味性和科學性,還能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知識層次。那些沒有能力或條件為孩子手繪的父母,其實在點讚王元卓的同時,大概也希望能找到更多鮮活的方式,讓孩子對科學產生更多的好奇。

吳偉仁:

和「天」打交道的平淡人

2019年11月,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將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頒給了嫦娥四號任務團隊。

代表團隊領獎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嫦娥四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附近真實地形地貌立體影像、第一次用探月雷達獲得了月球背面月表下300米左右的地質剖面圖、第一次獲得月球背面真實的溫度數據……

帶領團隊創造出這麼多第一次的吳偉仁,出生於四川省平昌縣的一個小村莊。還未恢復高考時,讀完高中的吳偉仁成了村裡的生產隊長,帶著村民修豬圈、制農藥、做土肥料。恢復高考後,他被推薦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他走上了科研路,成為和「天」打交道的人。

當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後,吳偉仁提出並實施了嫦娥二號「一探三」技術方案,成功將嫦娥三號送上月球,解決了嫦娥四號中繼星通信的最佳空間點問題……

吳偉仁說,他是一個很平淡的人,但從事了一份不平淡的事業。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的天性。「我們總想了解生命、人類、太空和宇宙的起源。這份好奇,就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他說。

盧宇彤:

築「銀河」、造「天河」的女主席

2019年國際超級計算大會首迎女主席——中國人盧宇彤。她是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留著長發,給人的感覺是——溫柔。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盧宇彤是名女程式設計師。這名程式設計師在業內,也是位不折不扣的「大神」。

她經歷了從五代「銀河」系統到兩代「天河」系統的研發過程,是中國超算事業的參與者。高一時,盧宇彤就參觀過「銀河一號」,後來她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再後來,她跟隨導師,進行「銀河二號」相關系統的軟體測試與驗證工作,並和超算結下緣分。

接受採訪時,盧宇彤說自己是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研究要看真功夫、硬實力,就沒有媒體記者需要的那種「有趣」。她不給自己貼性別標籤。盧宇彤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做出成果,這些都比「女性」的身份更重要。

她也將榮譽看得很淡。「天河二號」是世界超算史上第一臺連續6次奪冠的超級計算機。但每次從領獎臺上走下,盧宇彤也只道:有些感慨,但沒多激動。

她只希望自己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用的超算系統,做出點實實在在的事情,造福民生。

謝軍:

用百米衝刺速度跑北鬥馬拉松

12月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

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為最終實現全球組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背後的功臣之一,是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

謝軍今年60歲了,但奔跑的腳步從未停下,他已和北鬥相伴了15年。謝軍說,這15年的北鬥歲月,是在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馬拉松。

上世紀80年代,謝軍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航天系統工作。他從基層工作做起。那段歲月的歷練,讓謝軍養成了刻苦踏實的工作作風。

2004年,他成為北鬥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

謝軍有過好幾次的「當機立斷」。首顆北鬥二號導航衛星的發射過程,可謂驚心動魄。發射在即,卻出現故障;不眠不休排除故障後,衛星總算順利升空,但如果按照常規流程開啟衛星上的設備,就會錯過國際電聯規定的最後期限——之前申請的頻率資源就會作廢。在一個個難關面前,謝軍做出了一個個重要決定,確保發射任務順利完成。

王堅:

從民企走出的院士第一人

2019年11月22日,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的王堅火了。當天,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第14次院士增選名單,王堅的名字在列。他也就此成為民企院士第一人。

有無數人在問:王堅到底是誰?

王堅於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當首席架構師,主要負責研發雲計算系統。當時,雲計算還是個新鮮的概念。王堅決定從零開始建立「飛天」雲計算系統,它是中國自研的雲作業系統。2017年,中國電子學會的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頒給了「飛天」,這也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出特等獎。

所有磨難挫折,往回看,似乎都顯得雲淡風輕。起初沒人知道雲計算要怎麼搞才能成功,他遭過非議、挨過罵,團隊裡曾有一半員工因為扛不住壓力而選擇離開,王堅甚至曾在阿里年會上哽咽落淚。

現在,阿里雲成為中國最大的雲計算平臺,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重要的基礎設施。

王堅如今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他心裡有更高遠的理想:我們到了不止把技術做好,還要去開創的時候。

王堅當選院士,是某種開端。從民營企業走出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同樣也在勇攀科學高峰,攻克世界難題。

鄧宏魁:

押注沒人走過的「抗艾路」

「你們看到鄧宏魁的那項研究了嗎?」

今年9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宏魁及其合作者,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後,在愛滋病相關的網絡論壇裡,很多患者這樣詢問。

醫學的每一點進步,治療手段的每一次改進,都會真實地牽動患者的心。

憑藉這項研究,鄧宏魁近日入選由學術期刊《自然》評出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榮譽的背面,鄧宏魁所承受的科研壓力,卻難為外人道。

鄧宏魁團隊已在幹細胞領域耕耘了十幾年,他們是在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他工作很忙,從不在閒聊的地方多待1分鐘,有時凌晨三四點他會突然出現在實驗室,驗證一閃而過的靈感。

鄧宏魁曾跟實驗室的同事講,你們是想當一流的科學家還是想當別的,得想好了再來。當一流的科學家,就要全身心投入,用創新成果推動、服務國家發展。

這條「抗艾路」,鄧宏魁還要繼續走,祝他好運相隨。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民族原則如何影響國家疆界
    彼時,歐洲大國在理論上將principle of nations替換為principle of nationalities,進而在實踐中致力於實現所謂「政治、領土疆界與民族(nationality)界限的重合」,不過是服務於自身領土疆界擴張的需要。
  • 攪亂物理疆界的貓和鹽
    總之,他們採用的還是老辦法,就是繼續在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劃一條疆界,不讓量子世界的「魔鬼」跑到宏觀世界去搗亂。讓我們來聽聽他們對於薛丁格貓有何高見。他們這麼解釋,似乎也行得通,甚至更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不過很不幸,他們劃出了疆界,想把那隻討厭的貓控制住,卻不成想天上掉下一塊「鹽」來,又一次攪亂了物理學的疆界。
  • 俄在北冰洋底插上國旗 意在為疆界擴張尋依據
    莫斯科時間12時零8分(北京時間16時零8分),「和平1號」率先抵達了4261米的海底,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鈦合金俄羅斯國旗,並且留下一個密封艙,裡面存有考察隊給後人的信件。奇林加羅夫在洋底對海面的科考隊員表示:「海底很柔軟,有一層黃色的砂礫層,沒有發現看得見的深海生物。」「和平2號」隨後也抵達了4302米的北冰洋海底。
  • 我想談談對愛因斯坦名言「想像力比知識重要」的理解
    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知識的渴望,這屬於人類本能中的一部分,不足為奇。與我熟知的大多數人不同的是,我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於方法的鄙夷和抗拒。我曾經堅信:知識就是打開人思維寶庫的金鑰匙,什麼東方法、西方法的不重要!
  • 英特爾Rob Crooke:2019,拓展內存和存儲新疆界
    我們以技術為驅動,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並建立互聯的平臺,以此來推動我們企業戰略的實施。以技術為驅動我們在較短的時期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5年,我們津津樂道於新的內存技術——英特爾傲騰內存,這是25年以來存儲和內存領域的一大重要突破。自此之後,我們已經交付了一系列基於傲騰技術的產品。去年,我們推出了業內首款基於PCIe的QLC固態盤。
  • 景弘盛2019年盈利3889.74萬元增長4% 營銷團隊全面拓展新能源市場
    挖貝網 3月31日消息,景弘盛(872668)近日公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為433,222,662.38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7%;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897,429.43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11%;基本每股收益為0.32元,上年同期為0.31元。
  • 一本百讀不厭的《經驗的疆界》,帶你窺見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兩位管理大師製作完200位管理大師排行榜之後,他們問榜上的大師們:誰是你心目中的大師?第一就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家德魯克,排老三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排名在這兩位大師中間的就是公眾不怎麼了解的詹姆斯·馬奇。
  • 延安醫療集團傳染病分院開展2019年「點燃激情、勵志感恩」拓展訓練
    延安醫療集團傳染病分院開展2019年「點燃激情、勵志感恩」拓展訓練 發布時間:2019-05-31 15:49:45
  • 【預言2019】陳春花:2019的關鍵詞
    所以,對於將要來到的2019年,我依然不是用預測的方式,而是用認知的方式來談談我的想法,在接著下來的2019年,我們最需要的是如何認知與選擇,如何創造與創新,如何用面向未來的能力來提升自己,我認為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2019年的經營環境。
  • 2019年生物進展賦予人類「超能力」
    12月19日,在中國最高醫學學府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由心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說,2019年是《自然·醫學》雜誌創刊25年,受邀表達對25年來生物科技進展的看法時,科學家們紛紛表示:25年太短暫、變化不大;精準醫學還在途中……已知越多,無知的邊界越大。從這個角度看,對於生物科技進展的評價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 為紀念「國際元素周期表年」 2019城市科學節啟動
    人民網訊  8月3日至11日,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展覽館集團有限公司和科學同盟網共同主辦的2019城市科學節在京舉辦。 2019年被聯合國大會命名為「國際元素周期表年」,以紀念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
  • 百度移動這一年: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升維打擊
    百度現擁有中文世界最豐富、最優質、數量最龐大的信息和知識,2019年的舉措,鞏固在該領域「中國最大移動生態」的地位。第二,迎來高增長。2019年是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的一年,在微信、支付寶等幾大超級APP中,百度App增速最快,日活躍用戶達2億,同比增長25%(根據三季報),每天增加超過10萬的DAU用戶。 第三,擴充可能性。
  • 銅川市戶外拓展要求和意義
    團隊戶外拓展訓練機構為當地利益觀察一切利益;以雙贏的心態創造大國這次團隊凝聚力之旅非常好,對團隊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只是賺大錢的問題。生意有利可一些培訓公司提供低價,而另一些公司提供高價。他們在自己的角色和與他人的交流中表現出積極、合作等特點。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接受挑戰的勇氣,它才能成功完成。擴展哲學認為人類有兩種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 地球宇宙環境|關於「火星探測」的一道地理高考題及知識拓展
    據文匯網報導,我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今天木木老師JY就來介紹一道跟「火星探測」有關的地理高考題及相關的拓展知識。幾十年來人類對火星的探測一直沒有停止過。下圖為太陽系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 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觀察到A. 美麗的銀河橫跨星空 B. 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C. 土星遮住火星的衛星 D.
  • 回首2019年,他們暢談從事醫院人文建設工作的酸甜苦辣
    在大家的積極參與支持下,2019年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醫院人文專業委員會委員述職工作圓滿結束,13名委員代表獲得述職獎勵,他們暢談自己這一年來的酸甜苦辣和工作感悟,對醫院人文積極出謀劃策,共商發展,讓我們在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醫院人文專委會的平臺上更開心,更有力量!
  • 2019年北京理綜試卷權威解析出爐
    參考例題如2019年物理卷第21題,以伽利略的推斷和牛頓的思想實驗為背景,引導考生體會嚴謹的邏輯推理所蘊含的科學美感。  北京高考物理試題還結合了物理學科的特點,對「勞育」和「美育」進行考查,以物理實驗和生活情境為背景考查考生的實踐能力和勞動體驗。
  • 拓展訓練簡史|一場跨越5個世紀的體驗教育演化史
    老師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講授他們認為科學的內容,甚至可以不用教課書,一切知識都源自於實踐。20世紀初,德國教授庫爾特哈恩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認為:通過親身體驗學習的知識,就會深刻得終身難忘。於是,他希望可以建立一所新型學校,以「從做中學」的方式來實踐他的教育思想。
  •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解析2019年高考理綜化學試卷北京試題特色
    近百所高校學長飈方言應援千萬高考生 2019年高考作文專題 2019年高考試題專題 【2019年全國高考首日考點側記】 高考首日結束 家長:粽子先換肉夾饃 明兒再補上(圖)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長送考瞬間】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翹首以盼 首考結束
  •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勞倫茲和他的關鍵期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勞倫茲和他的關鍵期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公告陸續發布中,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星雲大數據公司舉行拓展培訓系列活動
    2019年星雲大數據公司拓展培訓活動在福建網龍網絡公司順利開展。  本次拓展培訓活動以「凝心聚力·閃耀星雲」為主題,通過課堂培訓、素質拓展等活動內容,進一步培養了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活動開始前,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毅深情回顧了星雲公司6年間由2個員工壯大為160個員工、從行業邊緣企業發展到龍頭企業,直至今天因身為星雲人而自豪的奮鬥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