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提出與美國新政府合作五大方向,包括戰略穩定、太空合作...

2020-12-04 界面新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3日消息,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阿納託利‧安東諾夫稱,俄羅斯或與美國新政府至少在戰略穩定性、遏制核武擴散、太空合作、反恐和抗擊新冠疫情這五個領域加強合作。

安東諾夫表示,俄美兩國的聯絡渠道應得到恢復,他期待兩國的國防與外交部長開展「2+2」形式會談。

安東諾夫還指出,雖然俄羅斯做了努力,但沒有信心在軍備管控上與美國改善關係。雖然俄羅斯近期在國際軍備管控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倡議,但也不能確定可以成功糾正局面。

如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3)是俄美間唯一一份限制軍備的有效條約,但該條約即將在2021年2月5日到期。如果條約不延期,限制核大國核儲備的國際條約將不存在。

安東諾夫稱,俄羅斯承認美國公民在11月美總統選舉中做出的選擇,但要等到官方宣布結果,再在外交禮節上做出反應。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拒絕美國邀請,宣布與中國加強太空合作
    據環球網7月1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於13日公開表示,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未來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據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今年5月5日表示,希望俄羅斯能參與美國的月球項目。該代表人士也在7月13日對此明確回應,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
  • 拜登顧問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堅冰」短時難以融化
    日前,據外媒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報導指出,拜登的這些高級顧問認為,美中在有限空間內合作可以緩解兩國間緊張局勢,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在美國看來,太空領域作為未來世界戰爭和軍備競賽的主戰場對中美兩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必然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挑戰和威脅,所以太空技術也是美國的重點封控對象。
  • 俄羅斯拒了美國,選了中國,達成了一項重大合作!
    答案:點擊左上角的【環球火力】關注即可據埃菲社莫斯科2月12日報導,俄羅斯政府2月12日批准了與中國合作建設月球科研站的計劃。此前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曾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合作方案。據當地媒體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已得到米哈伊爾·米舒斯京總理的批准,即將與北京籤署一份合作備忘錄。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正因如此,雙方在太空領域的競合關係,成為洞悉美俄關係走向的重要風向標,其中的合作成分更被視為危機時期緩解兩國戰略對峙與軍事緊張關係的「減壓閥」和「穩定器」。作為全球最具太空競爭力的兩個國家,在太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公認的太空行為準則仍嚴重缺位的情況下,美俄兩國尤其是前者,憑藉自身擁有的技術與軍事優勢,以近乎不受約束與限制的方式發展本國太空力量,其產生的負面外溢效應將倒逼其他國家加快自身太空軍力建設,進而影響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
  • 普京批准俄羅斯新版海洋學說 強調與中印合作
    當然,如果這種軍事合作搞好了,一旦有事的時候,中俄兩國會在未來一起加強合作,所以中俄加強海軍合作,意義是重大的。再者,兩國海軍合作的意義大出了雙邊意義的範疇,對國際和地區都會產生一些影響。」 新版海洋學說指出,俄羅斯同亞洲的重要夥伴,不僅同中國,而且同印度,都保持著高水平的海上合作。不久前公布了在該方向行動的新步驟。
  • 中國太空發展不屑於美國技術合作
    報導稱這是為了防止中國獲得美國的太空技術。目前中美委員會正在要求國會通過新的法令,禁止任何之間和間接的美國實體——包括個人企業和大學與中國進行任何太空合作。其實,這是美國那些無腦政治人的昏招,美國早在2003年就對中國搞太空技術封鎖,早就停止與中國太空項目的合作。我看這是美國人刷太空戰略上的存在感。
  • 仲晶 | 太空戰略競爭與博弈日趨激烈
    以往,核武器是主要的戰略威懾力量,是國家戰略穩定的基石。伴隨航天技術的發展,太空領域正孕育出新的戰略威懾力量。當前,美、俄等強國主要發展三類全球即時打擊武器:第一類是亞軌道滑翔飛行器;第二類吸入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第三類是空天飛機。太空威懾力量的發展將改變傳統的戰略穩定架構,太空威懾力量將與網絡、核威懾力量相互交織、相互依賴。
  • NASA與太空軍籤署合作備忘錄繼續加強太空合作
    導語NASA與太空軍已於9月籤署新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將進一步在太空政策、技術研發以及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脅等領域加強合作,以促進太空探索與科學發現等活動。該備忘錄將取代2006年NASA與美空軍太空司令部之間籤署的協議,該協議由於2019年12月美太空軍正式成立而被取消。
  • 拜登顧問: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對手,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重要
    報導稱,拜登的高級顧問們主張,美國和中國之間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局勢,並降低發生不穩定太空競賽的可能性。此舉類似於美國和俄羅斯在冷戰高峰時期在民用太空項目上的合作。報導指出,這場美國的政策辯論最近變得更加緊迫,原因是中國成為第三個從月球取回土壤樣本的國家。報導稱,那是中國太空計劃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中的最新成果。
  • 中俄戰略夥伴合作氣衝雲霄
    大資源對接大市場 新合作書寫新格局中俄戰略夥伴合作氣衝雲霄中國商務新聞網 數九寒天,暖氣對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而言,可謂是件奢侈品。雖然需求強烈,但難在能源供應能力所限,還不能普及到大多數。屆時,俄羅斯天然氣將直通上海,實現「北氣南下」,投產後日輸氣量超過5000萬立方米,比現有輸送能力提升近三倍。這還只是俄羅斯出口中國天然氣的小目標。據媒體相關報導,中國將擴大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進口量將翻一倍,達到100億立方米。而俄羅斯也在抓住地緣政治和經貿契機,強化與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合作。目前俄羅斯已經取代烏茲別克斯坦成為中國第三大管道天然氣供氣國。
  • 俄羅斯迴避美國探月計劃,太空合作面臨威脅
    ,俄羅斯不太可能參與美國計劃的月球軌道空間站項目,這可能標誌著國際空間站(ISS) 20年來密切合作的終結。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負責人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擬議中的新空間站名為「網關」(Gateway),「可以說太以美國為中心了」,他補充稱,俄羅斯「可能不會大規模參與其中」。
  • 中國航天讓俄羅斯折服:俄高官提議撇開美國,中俄合作探索月球
    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坐中國和美國的航天飛船飛向太空。此外,羅戈津還表達了與中國合作探索月球的想法,包括聯合建設月球科學站,而對於美俄太空合作,羅戈津表示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
  • 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發布報告 規劃美國未來的深空探索戰略
    -1》(SPD-1)為基礎,提出美國深空探索的新願景、5大任務以及政府應發揮的5種職能作用,並強調太空探索和開發不僅是NASA的主要工作,還需要美國防部、國務院等其他政府機構以及國際和商業夥伴的合作。,其中一項會議決議要求國家太空委員會與其用戶諮詢小組協商,向委員會主席提出月球-火星發展戰略。
  • 伊朗加強與俄軍事合作 以回應美國「幹涉」
    伊朗與俄羅斯20日籤署一項協議,以加強軍事合作。伊朗方面表示,這項協議是伊朗與俄羅斯對美國「幹涉」的聯合回應。    【加強合作】    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代表俄方籤署協議。按伊朗媒體的說法,紹伊古是2002年以來訪問伊朗的最高級別俄羅斯軍方官員。
  • 美媒:拜登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
    美國《政治》雜誌12月20日文章,原題:拜登團隊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拜登的高級顧問們稱,即使新一屆政府在其他幾乎所有領域都將北京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也很重要。他們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建立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關係,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一場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二、DLR國際合作2030戰略圍繞2017年發布的DLR-2030整體戰略文件中提出的DLR整體機構發展的三個指導原則(卓越的科研能力、解決社會關切問題和與工業企業合作),此次發布的國際合作戰略從外部(國際夥伴)和內部(國際化人才隊伍、業務流程和服務)兩個方面進行考慮,明確了後續國際合作業務的願景、優先合作國家和組織以及戰略目標。
  • 中俄反導早期預警合作 化解美國第一次核打擊威懾
    中國和俄羅斯合作建造的飛彈早期預警系統接近完成,評論說兩國在戰略軍事領域合作意味著俄中結盟程度不亞於美國同英法等國的結盟。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文章引述莫斯科防務專家科爾洛申科(Igor Korotchenko)的評論說,「這是俄羅斯對戰略穩定的巨大貢獻,給中國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使他們能夠避免成為美國第一次核打擊的受害者。」
  • 美國欲在月球建「殖民地」?俄羅斯出手,或將同中國開展太空計劃
    來源:金十數據據外媒報導,俄羅斯正與中國攜手合作,在太空探索、資源開發等領域開展新項目,包括建造月球基地和開發第二條俄羅斯通往中國的天然氣通道。太空一直是各國爭先探索的領域,據悉,美國航天局(NASA)於27日首次用載人版「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取得關鍵性成功。此前,NASA宣布的關於月球探索國際合作的「阿爾忒彌斯協定」中,要求NASA及其合作夥伴開展活動的地點周圍建立「安全區」,且有開採和利用月球資源的權利。
  • 俄羅斯衛星併入中國北鬥,美國也主動上門求合作
    在家用汽車和智慧型手機普及了以後,人們越發的認識到了衛星的重要性,衛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堪比戰略核潛艇、洲際彈道飛彈、戰略轟炸機這類大國重器,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用實際行動,為世界各國上了生動的一課。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全球有四大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SP、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以及中國的北鬥,據媒體7月26日報導稱,歐洲各國聯合研發的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再次升空。
  • 拜登太空顧問:美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很重要
    他們急著給拜登「支招」,敦促美國抓住機會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他們認為這不僅能緩和兩國緊張關係,還能讓美國保住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除了梅爾羅伊和博爾登,美國「政客」新聞網在20日報導中透露,他們對超過20名美國前太空人、政府官員及太空專家進行了採訪,其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倘若美國在太空領域將中國拒之門外,美國可能會失去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 「再不合作,合作夥伴都被中國搶走了」「我擔心的不是中國去了哪裡,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去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