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與「因果論」

2021-01-18 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

當今社會,「活在當下」是很多人崇尚的一種生活態度。除了東方文化社會,西方國家的尤金·奧凱利、埃克哈特·託利等都曾經寫過關於當下的書籍。活在當下,讓人們更多從對過去和未來的糾結、迷茫乃至痛苦中解脫出來,更容易看清當下的現實情境與問題,從而提升判斷能力與當下智慧。

人永遠不可能將自己真正從未來和過去中「切割」出來,過去終究埋藏在我們意識的底層甚至給我們的身體刻上烙印,而「未來」又永遠是人類意識中的一個難以捨棄的意識。事實上,現代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也表明,處在逆境中的很多人活下去的勇氣,來自於對未來的憧憬或信心。當涉及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時候,因果論就成為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話題。

佛教經常流傳一句話,菩薩畏因,凡人畏果。普通人害怕結果不理想、擔心未來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未來達不到自己的期望,而「菩薩」或者開悟的人,則更加關注「因」,所有的結果都是之前的因所導致,在「因」上用功而非為「果」所困擾。

修煉當下,不是完全忘掉過去、排斥未來,也並非漠視因果,而是「正視」因果。很多時候,我們渴望活在當下正是出於對過去、當下及未來的排斥甚至恐懼。真正地活在當下,不是修煉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裡,而是在當下能夠看清並善於利用「因果」的規律。

活在當下的能力,首先是一種「看清」當下的能力,這種看清,不讓我們抗拒排斥過去,也不讓我們逃避和躲避未來,而是利用好造物主給我們的「過去未來」這個工具,在當下不因為過去而未來而痛苦和苦惱,同時,又讓我們將過去的經驗、未來的方向目標和當下融合成一個和諧的一體。就像一個雕塑家將泥巴捏成一個泥人,一方面渴望將泥巴變成一個完美的藝術品,但是並不是排斥、討厭當下的現狀的泥巴。

關於活在當下的修煉,王陽明的「主一」之功也值得借鑑體證。陸澄問「主一之功,如讀書,則一心在讀書上。接客,則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為主一乎」?王陽明說,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注一個天理。立志而後專心致志於「理」,而王陽明崇尚的理與志,又是天地萬物一體的「聖人之志」。胸懷更高格局的志向,專心致志於當下,在當下的事事物物上「格物」以致良知。

相關焦點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當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戲劇時,它那因果規律的簡單邏輯和戲劇性的發展進程自然而然地就會散發出攝人心魄的魅力。這也是為什麼弗洛伊德心理學廣為所知的原因所在。而這正是阿德勒目的論和弗洛伊德原因論爭執焦點所在,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會潛意識、不自覺的把很多事情歸咎於這個,歸咎於哪個。甚至一些一般的生活顧問或者精神科醫生,僅僅會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過去的事情「,繼而簡單地安慰」所以錯不在你「。
  •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二、大陸法系的因果關係理論及其評析  (一)條件說  條件說由德國學者於1873年在其著作《論因果關係及其刑事責任》中提出[5],他說:「在因果關係的概念之下,可以理解某種現象的成立過程,如果要把握某種具體現象的因果關係,就必須依次確認對該現象的成立顯示出了某種作用的一切力量。果真如此,這些力量的全部總和,就是該現象的原因。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在中國的道教的經典巨著《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最先提出的善惡轉化思想。
  • 保持正念,活在當下
    保持正念,活在當下,非常重要。停止胡思亂想和過度思考,聚精會神於當下的情境,感受身心與周圍環境的和諧融和,讓身心舒服從容的安放。保持正念,活在當下,自勉共勉。
  • 「活在當下」的前提是什麼
    「活在當下」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日常的生活狀態中,無悲無喜、無憂無懼,仿佛超越了頭腦思維而存在,遇人遇事隨機而動、順勢而為,從不糾結,也不會有所期盼。不用刻意做事,也沒有想要去的別處,時間仿佛不存在,只是感到身心泰然,似乎能包容世間的一切。
  • 靜心的三方面:關於靜定,關於當下,關於活在當下
    這就是「活在當下」,這就是「臨在當下」,這就是毫無妄想,如如不動的境界我們必須認清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活在當下」當我們活在當下的時候,真正地在活著,作為一個人不然,就是穿上衣服的猴子也許,這句話聽起來太誇張、很難聽,但事實就是如此而真正的活在當下,即與我們如何靜心以及如何修心,息息相關也可以說,關於活在當下的知識
  • 量子物理學:新研究綜合了量子場論中因果關係的不同方面
    在當前的量子場論中,因果關係通常由場換向器消失以進行類空分離來定義。麻薩諸塞州大學和裡約熱內盧聯邦農村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討論並綜合了量子場論中因果關係的一些關鍵方面。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是他們對量子引力理論進行研究的結果,該理論通常被稱為「二次引力」。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若把三世看通了,心裡也就平服了。    再說,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
  • 活好當下,別再虛度時間了
    活好當下。該努力工作的時候就努力,該高興得的時候就高興。別總活在明天 ,老想著明天如何如何好,而不活好當下。明天是個未知數,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時間都去哪了,我們都在尋找,一年中充滿焦慮與等待,但每每都是無奈。活好當下!去的去,來的來,生活在延續,時間在飄逸。
  • 張小虎|論刑法替代因果關係的歸責:理論基奠與事實根據
    二、替代因果關係歸責的學說與立法顯然,替代因果關係不同於因果關係的常態,這典型地表現在其「實施造成結果之行為的行為人不明——致害人不明」,在此場合應否對結果予以追責也就成為問題。對此,總體上存在「未遂犯論」與「既遂犯論」兩種對立的立場與處置。
  • 紀錄片《浮生一日》:最幸福的人,活在當下
    我們能夠擁有的,能夠把握的,就只有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如果可以做到每一個瞬間都有意義,不後悔,人生的幸福,一定會不請自來。那些真正自由的人,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我們的煩惱,有一半以上是自尋煩惱。生活雖然不易。人生要向好的方向也總是會遇到阻力,但這並不是我們杞人憂天,垂頭喪氣的理由。
  • 物理學是如何解釋因果論的?我們怎樣理解量子力學不遵行因果關係?
    之前我寫過幾篇關於量子力學的文章,提到過因果論,有很多朋友也表示很難理解為什麼在量子尺度因果論就失效了呢? 參考以前本人用其它帳號發的文章 怎樣形象地理解量子力學中違反「常識」的理論?
  • 休謨《人性論》:「因果律」的質疑與難能可貴的「杞人憂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休謨的《人性論》,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提到:休謨哲學的核心是「懷疑」,他的哲學思維裡試圖將我們熟悉的「因果律」給徹底打破。今天我們接著從這裡出發,來看一看休謨的哲思。假設我們與休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用如今的天文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完完整整的告訴休謨太陽系的結構和天體運行的力學原理,將其中的因果定律完全暴露在他面前,他還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嗎?答案是:會的。
  • 追女生之因果論:很多男生都是因為這個,最後被「迷惑」了
    前言今天給大家饒有興趣的聊一聊,女生的因果論,很有意思的哦,請您務必看完,一定會大有收穫。其實現在,稍微有點戀愛經驗的男生都知道了,女生說的「我只要找一個對我好的就行」。這句話純屬就是煙霧彈,用來誤導咱們的。但你知道不,很多時候女生並沒有,騙你的意思哦,而且她們也是這樣想的哦。這就要牽扯到,女生的戀愛因果論了。
  • 宇宙運行的法則:因果循環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揭示的是一種客觀上的因果關係。哲學上講:世間萬物,事事有規律,時時有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就是事件發生的客觀的因果關係。古代易經分為三部分:變易,不易還有如今大家熟知的周易,而變易簡單的告訴了人們,這個世界是不斷運動的,變化的,唯一不變的規律就是變化。
  • 活在當下,忘掉過去,擁抱未來!(句句精闢)
    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無論你今天怎麼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只有在你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變故之後,你才會褪盡了最初的浮華,以一種謙卑的姿態看待這個世界,從而活在當下! 當下這一念,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活在當下,我們才能回首過去不蹉跎,展望未來不懼怕。
  • 英語美文欣賞:學會活在當下
    Learn to Live in the Present Moment   學會活在當下   To a large degree,   很大程度上,   the measure of   我們內心的平和取決於我們是否活在當下。   Irrespective of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or last year,   不論昨天或去年發生什麼,   and what may or may not happen tomorrow,   不管明天會不會發生什麼。
  • 「原因論」和「目的論」,生活中你更偏向哪個?
    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提倡萬事尋求它的根源,也就是尋找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而「目的論」則完全相反,它提倡當下的「我」便是一切的結果,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記憶的定義,這都是來自「我」的選擇,取決於我賦予過去什麼樣的意義,一切以「我」出發,這裡是起點,從而由「我」來決定事情的走向。
  • 人生不易,活在當下,20個道盡人生的句子,句句經典
    不要活在過去,或只是為了未來而活,現在很重要,當下很重要,即使它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磚頭,卻能墊起你明天的一段高度。活在當下,做你現階段應該要做的事,不必羨慕他人,因為,你也可以做到。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將來不迎,過往不戀,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就是生命的唯一瞬間。活好了當下,就活好了一生。沒有人會為你做的事買單,而你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所需要做的事做好。
  • 因果論必須死,因為新物理學需要生!上帝在貝爾實驗的炮火中倒下
    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興起動搖了整個經典物理學乃至對於物質世界存在了長達幾千年的共識,量子力學提出的不確定性理論更是向因果律宣判了死刑,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在理論方面進行長達數十年的爭論,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玻爾與堅持經典物理學因果論的愛因斯坦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交鋒,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個名不叫經傳的物理實驗將經典物理學的因果論推向了死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