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揭示的是一種客觀上的因果關係。哲學上講:世間萬物,事事有規律,時時有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就是事件發生的客觀的因果關係。古代易經分為三部分:變易,不易還有如今大家熟知的周易,而變易簡單的告訴了人們,這個世界是不斷運動的,變化的,唯一不變的規律就是變化。因此我們才經常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佛教講,世間萬物,天地人,阿修羅,地獄畜牲惡鬼,花草樹木,鳥魚走獸,一切都在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因果,就是福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說的就是這世界唯一不變的規律――因果循環,反反覆覆。
道德經雲「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因為天地不受因果規律的約束,故能永存於世,而世間萬物,無論是鬼神還是人類都受其約束,行其道,運其機。只是這個基本道理,在現代人心中好多人都無法明白,更多的人去追尋活在當下,活在現在,不糾結於過去,不期望於未來,可是人類,也不過是天地萬物生靈中的一員,佛陀都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何況人。一個人的現在狀態是由過去的期望所決定的,而一個人現在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又決定著未來的成敗,所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如此。
那麼我們人類當真是如此的可悲,行走於既定規則之內,游離於宇宙蒼穹之下,只能默默地接受因果帶來的福報與惡業。其實呢,任何規則都有它的兩面性,那麼如何突破因果呢?佛教給出了答案:跳出三界之外。三界為何物?天地人也。三界之外為何物?不知道,就好像人類永遠無法理解銀河系外有什麼一樣。就像水裡的一條魚,它可以調到岸上,可以調到案板上,也可以調到樓房上,這就是它的世界觀,你讓他去虧測體驗月球,銀河系,就像井底之蛙一樣,視野永遠達不到。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的多為空間,高更次空間等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可能之門。
人們經常講吸引力法則,簡單地來說就是如果你心有所想,身體自然會發射出你所希望的能量,那麼你的意念就會源源不斷地吸引你所想要的,你所需要的到你身邊,舉個例子,比如說上癮的人,最直觀的黃賭毒。癮是如何產生的,是由一個開始的偶然喜歡然後開始反覆加強,最後形成執念,執念存在時間久了就會佔據心神,身心上癮,最後無法自拔。這其實也是一種因果,由剛開始的一點因種下最後無法去除的果。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要想成佛,必須先拿起屠刀,然後才能放下。如果只是去強調放下,拿都沒有拿起過,又何談放下。
什麼是神,就是身在三界,卻能跳出三界之外,從而逃過因果束縛,自由自在的 存在,真正達到那種:世界即我,我即世界,世界不滅我亦不滅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