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四大因果法則,我們都逃不過

2020-12-05 水木然

作者:洞見·一默

來源:洞見

驚人的四大因果法則

古人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人生沒有那麼多偶然,萬事都有它的因果。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

那些始終可以主導命運的人,都懂得這四大因果法則。

01

回聲法則

世界是一個空谷,生命是一種回聲。

你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就會聽到什麼樣的聲音。

向世界表達善意,自然收穫善果,表達惡意,必會收穫惡果。

晉代顧榮參加宴會的時候,侍從端上了一份烤肉。

顧榮見侍從一直盯著烤肉,流露出渴求的神色。

於是不顧身份,把自己那份拿給了他。

旁邊的人都笑話他有失體統。

顧榮卻說:「哪有天天烤肉的人卻不知道肉味的道理。」

後來晉朝內亂,顧榮被迫逃往南方,途中每每遇到兇險,都有一個人不顧性命救他。

顧榮十分感激,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個人就是當年侍奉烤肉的僕人。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世間種種,皆有因果。

《左傳》裡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朝大夫魏顆的父親去世前,要求把自己的愛妾祖姬放還自由身,任其改嫁。

但病危神志不清的時候,又改口說要她殉葬。

父親去世後,魏顆不忍,於是讓祖姬改嫁他人。

後來在戰場上,魏顆與秦國大將杜回廝殺,危難時刻,一個老人用繩套絆倒杜回。

魏顆趁機俘虜了杜回,大勝而歸。

後來才知道,這個老人正是祖姬的父親。

佛家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一個人一生所做的好事和壞事,都會以各種形式返回到自己身上。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用愛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回之以愛;把福報送給別人,也會收穫福報。

善惡到頭終有報,保持敬畏,積德行善,才能規避禍患,福氣常在。

02

磁場法則

《道德經》講:「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追求道的人,道也會樂於成全它。

追求德的人,德也會樂於成全它。

人生就是一個磁場,你相信什麼就能吸引什麼,吸引什麼就能成為什麼。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一個人內心相信美好,就會吸引美好,一個人願意相信美好,就可以收穫美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

皇帝做了一個夢,夢裡山倒了、水幹了、花謝了。

他醒來之後,把事情告訴了皇后。

皇后對他說:「不好,山倒了江山不保,水幹了民心散了,花謝了是好景不長!」

皇上一聽,整日憂心忡忡,不理朝政,身體每況愈下。

時間一長,國家慢慢動蕩起來。

後來大臣知道了這件事,對他說:

「皇上啊,這個夢真好啊!山倒了天下太平,水幹了真龍現身,花謝了是果實要收穫了!」

皇帝一聽,馬上來了精神,身體漸漸好轉,做事也有了動力。

很快國家就恢復了正常。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態改變態度,態度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

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你相信什麼,就能擁有什麼。

將軍臨陣,給兒子一個插著精美羽箭的箭囊,說這是他家的傳家寶,帶著它可以百戰百勝。

後來的戰場上,兒子一直帶著這個箭囊,果然勇猛異常,銳不可當。

直到有一次,兒子無意之中拔出了羽箭,發現裡面只有一根斷箭。

古人云:「人為天地之心。」

世界沒有意志,人為天地立言。

一個人肯相信自己,才能最終成就自己。

一個人願意相信溫暖,這個世界才有溫暖。

03

沉船法則

一個人的福德就是一艘船,名位、財富就是船上承載的物品。

一旦船上的物品超過船的載重,船就會慢慢沉沒。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一個人的福氣超過德行,遲早會有災禍降臨。

五代後梁重臣楊師厚,依仗自己權勢搜刮財富,欺壓百姓。

他從黎陽開採巨石運到魏州給自己做功德碑。

因石料太大,便徵用了數百頭耕牛拉著鐵製大車運載,沿途損毀房屋、墳墓無數,民怨沸騰。

當地百姓見到大車都咒他:碑(悲)來了,碑(悲)來了。

最終一語成讖,大車剛到魏州,楊師厚就得病死了。

五代後唐莊宗的皇后劉氏為人貪婪,借著自己的勢力在民間斂財。

國庫沒有錢發軍餉,後宮財貨卻堆得像小山一樣。

宰相幾次諫言,希望劉皇后可以暫借銀錢發餉,皇后都不答應。

後來,李嗣源兵變,莊宗眾叛親離,被宮人所殺。

劉皇后帶著財物跑到寺廟當了尼姑,最終也難逃一死。

《了凡四訓》說:「百金財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一個人有多大的福德,才能承擔多大的財富。

人有德,必有福;人無德,必有災。

不要奢求太多,修好自己的品德,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份。

04

天平法則

人生就像是一個天平。左邊是付出,右邊是收穫。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十分付出,十分收穫。

無論想要獲取什麼,都要付出對等的努力。

沒有人可以隨便成功,所有的光鮮背後,都需要無數的苦熬。

元代《琵琶記》家喻戶曉,但是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作者高明在自家的小樓裡待了三年,一邊寫曲,一邊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

三年時間,《琵琶記》完成,桌子上的拍痕足有一寸多深,樓板更是被踏穿。

這其中功夫,難於外人道也。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見到《琵琶記》之後讚嘆不已,對高明甚是傾慕,屢次徵召。

高明也因此名聲大噪,成為一代傳奇。

南宋張九成從師楊時,聽從師傅勸誡,下功夫苦讀。

每天天剛亮,張九成就站在窗臺前讀書,整整堅持了十四年。

等他離開的時候,窗下的石板上被磨出了兩個腳印。

因為經學功夫深厚,張九成開創「橫浦學派」,著書育人,終成一代經學大師。

胡適曾說:「今日之失敗,都是因為過去的不努力,今日之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一個人只有肯塌下心去做事,持之以恆,才能最終有所成就。

不要幻想不勞而獲,不要總是等待坐享其成。

天平可能會有波動,但最終會回歸平衡。

天上沒有餡餅,人生也沒有僥倖,踏踏實實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穫。

佛家有言:「上至諸佛,下及眾生,皆因果所收。」

凡事都有因果,誰也逃不出因果。

善良必有福報,相信才有美好;

厚德方能載物,付出才有回報。

點個在看,牢記四大因果法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水木然新書《深層認知》上市了!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認知的投資!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你!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頂級的13個法則,人人都逃不脫
    下面這13大宇宙法則,我們需要參透並學會運用!1:序位法則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萬物皆有序列。娛樂工具越發達,人們內心就會越失落;知識越唾手可得,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越差;比如「喝牛奶」定律:一個天天喝牛奶的人,無論喝的奶有多好;他的身體永遠都比不過天天給他送牛奶的工人。同樣的道理:一個天天送牛奶的人,無論多麼賣力的幹活;他的收入永遠都比不過天天在家裡喝奶的客戶,這就是神奇的平衡法則。
  • 佛教為什麼會肯定因果法則
    信仰是一種虔誠(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古道西豐)人類文化的開展,一切知識的進步,都是由於推究因果而來例如我們感到熱時,在內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種如何獲得涼爽的要求,有了這種要求,進一步就要追究為何會熱?如何才能不熱?追究的結果,發現得到涼爽的方法,於是發明了電風扇及冷氣機等。察果知因,不但肯定了因果法則的存在,亦促進了人類知識的發達。
  • 「因果法則」,不要看得太玄乎
    之所以認為有收穫,因是為我知道了因果的另一層含義,尤其是發現好人有時候過得很糟糕,壞人有時候也很得意,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的時候。因果法則、吸引力法則和自由意志法則是人生的三大定律。我從常人的角度,以我知道的範圍闡述一下對因果法則的了解。如有異議,歡迎補充。
  • 宇宙運行的法則:因果循環
    因此我們才經常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佛教講,世間萬物,天地人,阿修羅,地獄畜牲惡鬼,花草樹木,鳥魚走獸,一切都在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因果,就是福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說的就是這世界唯一不變的規律――因果循環,反反覆覆。
  • 佛教中的十大因果法則,有因有果,才是真實的人生,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中的十大因果法則,有因有果,才是真實的人生導語: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只有一個首富比爾蓋茨,只有一個女神瑪麗蓮夢露,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個平凡的人。或許你貧窮的時候,曾經羨慕他人的富貴,你困苦的時候經常抱怨自己人生的苦難。
  •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 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 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
  • 史鐵生談死亡:生死是種誰也逃不過的困境
    史鐵生:生死是種誰也逃不過的困境作家史鐵生憑藉《我與地壇》走進人們視野的史鐵生,在1972年雙腿癱瘓,對於他來說,生命的意義更加特別,在他的作品《務虛筆記》和《病隙碎筆》中,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展現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義,這些或許都是他過往經歷留給他的精神財富。
  •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熵增定律,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宇宙空間浩瀚無比,宇宙中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團,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許多科學家在宇宙空間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令人欣喜,但當人類發現一個定律後,人類卻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那就是熵增定律。
  • 虎王查吉爾的最後時光:逃不過自然生存法則,一代傳奇終將落幕
    "循環,或者旋轉是宇宙的法則。宇宙中沒有一物是停止在某處的。"日新月異的更迭,是地球乃至宇宙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強大的取代弱小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生命規則。而這一法則於動物世界裡更為顯著,也更為殘酷。百獸之王——虎,在其他動物眼裡,或許是讓其聞風喪膽的強大統治者,但是即便傳奇如它們,都無法逃脫自然生存法則,就算是虎王查吉爾也不例外。
  • 推薦《能斷金剛》:在人生中運用空性和因果法則
    作者在書中這樣解釋空性,任何事物都具備各種可能性,事物本身不存在固有的特性,對於事物的看法是來源於我們自己。從空性來看待萬物,萬物便是混沌的,是不存在絕對的陰陽區分的,事物顯現的陰陽特性,是源自於我們自身的看法。善惡、利害等等都是這樣。雖然說一切事物是源自於我們自身,但我們並不能通過許願的方式來決定事物的發展。
  • 「因果定律」真的正確嗎?
    對傳統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研究的人一定都聽說過一條基本定律——因果定律。曾經,它被定義為迷信,如過街老鼠般被人反覆批判。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有的人甚至把它奉為人間至理、宇宙鐵律,宇宙十大法則之一。
  • 一切不可思議的巧合,都不過是必然因果的延續
    追悼會上,我們含淚與他告別。並展開討論。追溯起來,其實是有一切不可思議的巧合很多必然性的。如,他打鼾非常嚇人;他正在跟人聊天都可以睡著;生前幾天,各種加班導致他非常疲勞……唐伯虎說:「一切巧合,都不過是必然因果的延續。」不過是所有變化,如溫水煮青蛙般,悄無聲息在發生。大體上的一致,麻痺了我們。
  • 佛教啟示:因果的五大定律
    因果和每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懂得因果,深信因果,知曉因果和生命的連接關係,才會懂得如何去改變我們的命運。佛門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那麼,因果究竟有什麼樣的規律?《百業經》中講: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所以,要知道,你這輩子享福是自己的事情,倒黴受罪也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上天不公,也不是有人害你,想要改變境遇,只能改變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真正的主人。
  • 稻和盛夫:運用「因果法則」可以戰勝命運改變人生,不是空想
    稻和盛夫在《心法》中提到:「命運不是宿命,是可以運用『因果報應』法則改變的」。這是稻和盛夫在閱讀中國古籍《陰騭錄》時悟到的,並不是隨便說說。在《陰騭錄》中記載了明朝袁了凡這個人物。袁了凡的祖輩世代行醫,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是繼續走行醫這條路。
  • 偶然並不存在——因果原理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的發生都遵循法則;「偶然」只是未被洞悉的法則的代名詞;「因果律」有多個層面,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逃避法則。
  • 為什麼從佛教因果輪迴的角度看,輕生是一種最愚蠢的行為
    這個觀點是建立在佛教因果輪迴法則之上的。因果,指的是三世因果,即,前世、今世和後世。前世指的也不是一世,而是累世累劫經歷過的無數世;今世,即當下存在的這一世;後世則是指當下這一世後面尚未到來的六道輪迴裡的生生世世。按照佛教三世因果法則,沒有覺悟的眾生要根據自己前世種下的善惡兩種業因,在六道裡面生生世世地輪迴以遭受相應的果報。
  • 全世界男人都逃不過的宿命
    於是便和母親掉頭去找「失蹤」的父親,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朝著不遠處施工路段邊上圍擁的人群走去。不出所料,父親正靠在欄杆上看著下方的挖掘機,全神貫注、津津有味。而躋身周圍的人也都是一些大老爺們,我不禁疑惑:難道挖掘機是男人都逃不過的宿命嗎?
  • 健康四大基石的黃金法則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中首次提出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王隴德也曾公開強調,抓好健康四大基石對現代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如今,24年過去了,四大基石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落實在具體行動上,人們做的似乎又不太夠。
  • 連地球都逃不過滅亡嗎?地球可能的結局有哪些?
    連地球都逃不過滅亡嗎?地球可能的結局有哪些? 2020-10-16 16:00:00 來源 : 鍾銘聊科學 萬物有齡在我們所處的宇宙當中,萬物都是向死而生
  • 人生不過俯仰進退——「陰陽」思維與中國人的人生法則
    人生不過攻守進退,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在俯仰進退中體驗生命的微妙之處。人生如何不是科學的「陰陽」思維是曲線思維,而科學思維則是直線思維。人的喜怒哀樂如果能夠用科學規劃出來,人估計就變成機器人了;人的意志如果能夠用因果線形思維加以分析,我們的生活中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矛盾和衝突了。線形因果思維可以運用到自然界,但卻不能用到人身上,因為這種思維對人的生活是無效的,人生的問題不是科學問題,人的意志行為也不是「因為……所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