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佛教因果輪迴的角度看,輕生是一種最愚蠢的行為

2021-01-19 華城客

佛教不贊同輕生,認為輕生是無明懦弱者的愚蠢行為。這個觀點是建立在佛教因果輪迴法則之上的。

因果,指的是三世因果,即,前世、今世和後世。前世指的也不是一世,而是累世累劫經歷過的無數世;今世,即當下存在的這一世;後世則是指當下這一世後面尚未到來的六道輪迴裡的生生世世。

按照佛教三世因果法則,沒有覺悟的眾生要根據自己前世種下的善惡兩種業因,在六道裡面生生世世地輪迴以遭受相應的果報。六道指的則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和天道。按照業因的輕重,在六道裡,地獄道的眾生業報最重,往上走業報則一層比一層輕。

在佛教看來,六道裡的眾生並沒有真正的生與死,只是基於三世因果法則,在六道裡不停的造後世的業因並承受前世業果報應的一個輪迴過程。這就是說,一個眾生當下這一世投生於哪一道,受什麼業報,與這個生命前世所造的善惡業因有直接關係,這一世所造的善惡業因,又直接決定了下一世在六道裡輪迴的命運。所以,每一個眾生在當下這一世的命運如何,完全是前世今生自己一手造成的,絲毫怨不得別人;這一世接觸到什麼人和事,也均是由自己前世因緣及所造的業因直接轉化而來,這就是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未來果,今生做者是」。

按照因果輪迴法則,一個生命這一世能投生人道,基本上善惡業比例差不多,善業轉化為人間的福報,惡業則轉化為各種名目的煩惱、疾病、障礙等,人生的體驗也會是苦樂參半;如果一個人惡業比例大於善業,就說明前世傷天害理的事情做的比較多,這一世的命運自然也就不會太好,表現為身邊的孽緣比較多,人際關係差,常常遭受周圍人的打壓和侵害,命運便顯得一波三折,做什麼事情都障礙重重不容易成功;倘若一個人前世欠下過命債尚未還清,那麼這一世遇到各種天災人禍的機率就會比別人大,受到致命打擊報復的機會也比別人多,個人感受到的痛苦自然也容易比別人多很多,痛苦到不堪就容易對生命喪失信心和勇氣,甚至會以輕生來逃避。

殊不知,輕生的結果卻會給後世的自己帶來更大的惡業果報。為什麼這麼講呢,主要基於三點:

首先,「三世因果法則」用最通俗的語言來形容,就是「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這是天道法則的一種表現形式,根本不存在欠債可以不還的道理。一個人前世造的惡業,就如同欠了別人的債,這一世的痛苦經歷就是還債的具體方式。如果輕生就等同於欠債不還,逃避責任,那麼,直接導致的後果之一,就是這一世所受的一切痛苦都會化為零,卻需要在下一世再重新來過。

其次,佛教認為眾生平等,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每一世的因緣果報要承愛,其它眾生不得幹預。假如這一世受報業身被其他生命(也包括自己)幹預導致中斷,即是無視和挑戰了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然法則,從而造下更為嚴重的新的惡業,後世一定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三是輕生犯了佛法所講的殺業,這個殺業的果報是相當嚴重的,會直接導致下一世地獄輪迴的果報。

所以,輕生並不能象當事人自己想得那樣可以逃避痛苦,反倒是雪上加霜、罪上加罪,數罪併罰,直接將自己的後世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佛教的因果輪迴法則告訴我們,人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法則,坦然接受命運的各種給予和挑戰,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緣份,善待自己和他人,努力以善良美好的願望和行動去回饋周圍的一切,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的生命逐漸擺脫痛苦的生命軌跡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相關焦點

  • 因果、因緣,源於佛教的生活詞彙,你知道它的含義嗎?冷知識來了
    佛教很多東西都是從緣起論衍生出來的,因果這個常聽到的詞也是如此。其中因,是引發後果的原因,果就是得到的結果。在佛教不斷發展的數千年中,因果論也有不同的變化。佛教有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的意思從因果律中來看是指萬事萬物都可能會成為因,也能成為果,世間上沒有絕對的因或果。在佛教中,有時因會與緣並用,但還是有一定區分。狹義上講,因是產生結果的直接或內在原因,而緣是指產生結果的助力或間接條件。廣義來看緣屬於因的一種。
  • 佛教中「業報和輪迴」是由何而來的?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包括你我的眾生都是由於一種因和果的動態過程,我們每做到一件事情、說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念頭都會造成某種「業」,而這種業在將來一定會造成某種「果」,每一個因果的循環就是一個輪迴,這種輪迴說大一點就可以擴展到人的生死。
  • 佛學三大基礎概念「因果」、「輪迴」、「時間」,應該如何理解?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佛學的另外一個概念「業報」與「輪迴」。這幾期內容,基本都是在介紹一些簡單的佛學概念,我們學佛,只有把這些概念理清了,才能組建起一個完整的佛學系統。為什麼要出家?所有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緣起性空」上面,所謂的「緣起」直白一點說就是「因果」,上一期我們提到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由「有為法」構成,這個世界中處處充滿了「因果律」。
  • 解讀佛經裡「輪迴」的真相!
    兩個世界之間人們之所以學佛、信佛,有一個最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裡所說的「輪迴」,因為相信有「輪迴」,人們更容易心生善念最近讀《金剛經》,想到的也是佛教的輪迴、業力、因果這些問題和概念。所謂的輪迴並沒有太過於複雜的解釋,或許其本質只是因果的鏈條,但不得不承認對於因果的認識才是佛陀最核心的創見。
  • 趙樸初:佛教中改變人生命運的13大定律之「因果定律」
    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 從因果的理論推斷人有來生
    從佛教的角度來認知來世,應該是最詳實可信的。人有來世在佛教來說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來世去哪兒從性上因果造作上介紹的也特別詳實。佛教認為不修行不覺悟的人死後有六種去向,不止天堂和鬼道。六種去向是:升天、做阿修羅、做人、做鬼、做畜牲、下地獄。
  • 不信佛教說因果,知道什麼是緣起性空嗎,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怎麼說
    你不相信佛教說的因果,懂得因緣法,就懂緣起性空,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朱清時怎麼說中國儒釋道文化思想,釋家文化給世界帶來了諸多議論,從因果輪迴,到無神論。在佛教的文化裡,許多人不信因果關係,那麼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的的因果關係。
  • 佛教≠迷信,佛教是「無神論」!
    無神論有兩種,一種是辯證唯物主義,是將世界的物質論貫徹到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包括的人的行為也是由矛盾和物質引導,人也是物質的一部分,所以倡導「人死如燈滅」並不承認精神存在,即便是認定有精神力的存在,也是在物質基礎之上的,比如: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拼搏奮鬥精神。
  • 佛教為什麼會肯定因果法則
    信仰是一種虔誠(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古道西豐)例如我們感到熱時,在內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種如何獲得涼爽的要求,有了這種要求,進一步就要追究為何會熱?如何才能不熱?追究的結果,發現得到涼爽的方法,於是發明了電風扇及冷氣機等。察果知因,不但肯定了因果法則的存在,亦促進了人類知識的發達。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比如,我們至少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少該相信因果輪迴。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然而,世間並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此,有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沒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做過一件也報應慘烈,你做過幾件
    對於佛教,我們可以選擇不相信,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輪迴這個道理。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間他們能夠如影隨形。而且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掌握而來的,都是自己的業力來感召果報的。我們做好事的行為是可以表揚的,但不在於讓別人知道,而是在乎我們自己能夠安詳;而那些經常做惡事的人,就會自感到惡果和業障的來臨。佛說:"因果有輪迴,可以通三世。"
  • 佛教:眾生平等的含義其實是這個,不要曲解了!
    眾所周知,佛教講求的士眾生皆苦且眾生平等,但是為什麼還要分佛陀菩薩?這個問題士當今所熱議的話題,若是想討論何為「眾生平等」,那就得看你如何定義的。「眾生平等」與「因果輪迴」佛講究的是三世因果,也就是進入輪迴之後,沒有人能夠知道自己下一世會重生是什麼等級,比如,一個剎帝利,下一世可能就會變為吠舍,又或者,前世是一個婆羅門,下一世成為首陀羅也不一定。那就可以得出結論了,所謂眾生平等,指的是在因果面前所有人都一樣,有因必有果,並且因果的規律不以眾生的屬性、樣貌、身份而承接到下一世,這也是在佛教中的輪迴的特點所在。
  • 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儒教講什麼?
    「因果」,但又不同於「因果」。「因果」是針對於個人,誰種因,誰的果,與他人無關;「承負」包含「因果」,但更進一步認為:個人的善惡行為,不但影響個人,而且影響家庭、社會乃至宇宙的和諧。比如說前輩行善,後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因為有「承負」,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貫行善,但卻經常得禍;有的人一直行惡,但卻經常得福。道教認為,這是由於「承負」使人蒙受的。
  • 仙道與輪迴的傳說,從人的角度看問題和世界
    我們可以嘗試分析一下仙道和輪迴的本質看看能不能從中了解些什麼?02首先,仙道是一種突破自身潛能的修行體系仙道是一種修行體系這個毋庸置疑,這個修行體系的目的就是開發出人類自身的潛力,從而達到一種突破,以至於完善自身,升華自我。
  • 曹操投胎轉世變成豬 因果輪迴震驚世人
    人們認為的快樂,真正剖析它的本體時,沒有任何可靠性,而為它所造的惡業,卻會使我們在輪迴中遭受無量痛苦。不管是兩性之間的樂受、財富名聲所帶來的快樂,只是分別念一瞬間的顛倒執著,所謂的享受快樂,不過是痛苦稍微減輕了而已,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快樂。然而為了一瞬間的錯覺,很多人不惜造下極大的惡業,在生死輪迴中不能解脫,甚至千百萬劫中在惡趣裡面無力自拔。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6件事損耗「陰德」,別再做了!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因果不饒人,以下這6件事損耗「陰德」,別再做了!一、不孝父母「百善孝為先」,世間最大的善莫過於孝。佛教裡諸大佛菩薩也都是「大孝」的典範,比如佛陀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以及目犍連尊者等等。地藏王菩薩震開地獄之門救母,目犍連尊者救助自己的母親離地獄苦,得生天界。每年農曆七月也是佛教裡的孝親報恩月。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
  • 學佛問答:佛教與外道宗教的區別是什麼?聽聽師父講得很清楚
    萬法唯心造,輪迴生死是由心所造業,那麼將來解脫涅槃成佛也由心所證得,所以讓我們明白:一切都是由心識的變化——心的變化,所以要讓我們明心見性,要了解心的作用,從心地當中下手用功夫。為什麼?心是萬法的種子,一切法皆從心而生起。
  • 佛教:三世因果文——善人看了欣慰,惡人看了心驚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28篇佛教最核心也是最殊勝的教義,其實就是三世因果,雖然其餘文化或者宗教對此也有所涉及,但說的最透徹最直白最清楚的顯然還是佛陀而對此深入淺出說的最集中的,自然是《地藏經》,這個相當於是「由果導因」,從三惡道的各種罪行反過來談他們墜入這裡的原因,就有點像是以前電視有個說法欄目,就是拿真實的案件來分析原因的,這樣的方式顯然最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