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哈爾濱一女子長時間刷手機導致視疲勞,頭暈噁心記憶力下降

2020-11-29 瀟湘名醫

幹吃不動「宅」出心絞痛,反覆發熱焦慮在作祟,過度刷手機「玩」出視疲勞……

因為疫情,很多市民選擇了居家生活,然而不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卻導致一些疾病的滋生。

近日,記者採訪了心內科、心理科、感染科的專家,請他們講一講疫情期間,「宅」出來的疾病。

宅家幹吃不動體重漸長

「老病號」心血管疾病發作增多

疫情期間,人們大多居家生活,吃喝不控制,運動量不足,很多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的「老病房」們因此發胖,體重漸長,心血管疾病發作有所增多。張先生今年40歲,患有頸動脈粥樣斑塊,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史。這兩個多月,因為長時間呆在家裡,幹吃不動,胖了10斤不說,血壓也控制得不好,時常有心慌症狀。不久前,張先生突發胸痛,以為是心梗發作,後經醫生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3級,高脂血症。

哈醫大一院心內科趙德超教授建議,既往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尤其是有冠心病的患者,居家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低鹽少油,保持每天半個小時的運動,堅持服藥,如出現不適要及時聯繫醫生進行諮詢和調整。遇到病情變化的時及時就醫,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

疫情期間有的人「宅」胖了,但是也有的人「宅」瘦了。劉阿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病史6年,近幾個月一直宅在家中,運動不大,跟家人吃的一樣多,別人都胖了,她反而卻瘦了十多斤,到醫院就診才發現是因為長期情緒不好、生活不規律導致血糖控制不當。

哈市一院內分泌一科吳東紅主提醒,糖尿病患者平時要合理飲食,保證膳食結構完整,攝入全面。同時每日堅持適當的體育鍛鍊,保持生活規律,作息正常。並一定要規律的監測血糖,定期門診就診,制定合理方案。當出現明顯消瘦無法解釋時,應及時去醫院諮詢、檢查,尤其是不明原因消瘦,背後很可能潛伏著其它疾病,並積極對症治療。

反覆發熱檢查卻沒啥問題

可能是焦慮來的

市民王女士疫情期間一直居家辦公,幾乎很少出門,每天都會上網關注疫情的最新動態。最近一周,她時常反覆發熱,體溫經常在37度4左右徘徊,但並沒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系統症狀。「不咋出門怎麼還會發熱,我會不會得了新冠肺炎?」擔心不已的王女士趕緊去醫院驗了血還拍了胸片,但是結果都沒有什麼異常。醫生表示,王女士的發熱可能是和焦慮有關,建議她適當放鬆心情,轉移注意力,在做好防護的同時,增加戶外活動。

哈市一院感染科那琳琳醫生介紹,發熱是人體最常見的症狀,分為病理性的和生理性的,其中病理性發熱的常見於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結核、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理性發熱常見於焦慮,女性生理期或排卵期等。前者需要明確病因,對症治療,後者一般會在去掉誘因後自然緩解。醫生表示,體溫(腋窩)超過37.3以上醫學上稱之為發熱。如果是在固定時間持續發熱2-3天不好轉的,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哈醫大一院心理科趙娜醫生提醒,如果經常感到忐忑不安、提心弔膽、胸悶氣短、頭痛頭暈等症狀,發作時間和頻率增加,自己不能控制,排除器質性疾病後,建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診,正確評估焦慮症狀,給予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長時間刷手機導致視疲勞

女子頭暈噁心記憶力下降

疫情期間,手機成為人們居家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侶」。然而,長時間使用手機,不僅對眼睛傷害很大,還容易引起全身不適,出現頭暈、腦脹、噁心等症狀。

市民小孫今年23歲,因為疫情小孫所在的高校一直沒開學,在家除了上網學習,小孫其餘時間都是在手機上看網劇、刷視頻,一天對著手機的時間要達到14、5個小時。最近一段時間,小孫經常感覺頭暈噁心,眼眶處也跟著疼,不僅記憶力下降,連精神都有點萎靡,到醫院檢查,原來,小孫是因為長時間對著手機導致的視疲勞從而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任姚靖介紹,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視疲勞只是眼睛累了的緣故,只要休息一下,立馬就會好轉,根本沒必要到醫院就診。「殊不知,視疲勞是眼部和全身眾多疾病的重要表象,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治,不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還可能使隱藏在視疲勞背後的疾病被延誤。」

視疲勞是目前眼科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的症狀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近距離用眼不能持久,出現眼及眼眶周圍疼痛、視物模糊、眼睛乾澀、流淚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頭痛、眩暈、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姚主任說,治療視疲勞,滴眼液並非唯一的選擇,目前市場上滴眼液的種類五花八門,長期使用後,患者就會慢慢出現症狀反彈或加重。

對於視疲勞,她分享了以下方法↓↓

遠眺:打開窗戶,雙眼望向窗外的綠色植物,舒緩一下眼部肌肉,然後再望向儘量遠的遠方,幾秒後,再收回目光轉到近處的綠色植物。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讓眼睛多休息,不要熬夜,逐漸緩解視疲勞。眼保健操: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眼部的乾澀酸脹。熱敷:下班回家後用熱毛巾在眼睛上敷一陣,對緩解乾眼症和眼睛疲勞非常有效。日常營養搭配:胡蘿蔔是對眼睛非常好的食物,奶酪、香蕉和藍莓等食物中也含有大量有利於視力的元素。在日常的生活中合理搭配這些食物,可以有效地緩解眼疲勞。醫生提醒,市民們平時一定注意用眼衛生,若出現輕度視疲勞不妨用上述辦法試一試。如果出現持續性視物模糊、眼乾眼澀、流淚畏光、分泌物異常,甚至引發頭痛不解、頭暈噁心的情況,要及時就醫。

宅在家飲食飲酒思慮過度

32歲男子總是睏倦吃點東西就胃脹

近日32歲的小王總感覺精神睏倦、關節沉重 ,吃點東西就胃脹,他在線諮詢就診之後被告知他是因為疫情期間宅在家,思慮過度,飲食飲酒無度讓脾受了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內科五病房周海純主任表示,近日類似病例諮詢很多,也提示大家要注意脾健康。

因為疫情期間,32歲的小王被迫居家辦公,有時候晚上和朋友在線視頻喝點酒排解一下壓力,隨著天氣變熱,他和朋友也喝了幾次涼酒。小王感覺自己近日舌苔厚膩,吃點東西就胃脹,而且總是感覺很睏倦。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內科五病房周海純主任表示,脾其志在思,疫情期間在家思慮過度會傷及脾。此外,在家過食酒食,肉食生溼邪困脾,同樣會傷及脾,表現困重,乏力等症狀。

像小王這種也是因為脾受傷的緣故,周海純主任表示脾受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肥胖或者消瘦

脾主肌肉,當脾虛的時候,人會出現全身乏力的情況,並且汗多、氣短。另外會出現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來的情況,且下肢容易水腫。

身體太瘦,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難以吸收。而肥胖是因為脾虛生溼,溼氣難以運化,淤積在體內。脾溼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便秘或者大便稀溏

從消化道上來講,脾虛導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無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脾虛一般會大便溏稀,不過也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結、便秘,因為脾虛會導致腸胃缺少動力。

咳嗽出痰,舌苔淡紅色

胃部隱隱作痛時總有脹悶感,一咳嗽就出痰,胸部像堵著什麼東西似的不舒服,舌苔呈現淡紅色。

這種症狀屬於脾虛挾溼型脾胃疾病,平時不注意保暖,加上缺少運動和心情不佳等情況,就容易出現上述症狀。

流口水也因脾虛

脾虛的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另外會感到頭蒙,睡眠質量差。

很多人睡覺會流口水,這和脾虛也有關係。中醫認為,涎(口水)為脾之液,正常情況下不會外溢,當脾虛不能收攝津液時,才會出現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胃部不規律脹痛

疫情期間繁忙的一線崗位,「奮戰」了幾個月,總算能喘口氣時,卻突然腹瀉起來,身體疲憊得沒有力氣,胃部不規律地一陣陣脹痛,還總是噁心想吐。

這種症狀屬寒溼困脾型脾胃疾病,繁重的工作壓力使人體的氣機運行受阻,影響到脾胃,導致中氣不足,出現精力不支,食後腹部脹滿;另外,好吃辛辣,往往也會引起內熱,加重其體內的溼氣。

頭昏腦漲的症狀

感到頭昏腦漲,身體發熱,胃腹部冷痛、脹氣,還伴有噁心想嘔吐的感覺。

這種症狀大多屬於脾溼外感型脾胃疾病。

調理方法。對於胃腸比較弱的人,烹調可採用湯、粥、羹、膏等形式,這樣可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還要注意食有節制,吃的過飽也不可。

除了一些粥以外,還可多吃一些豆類或豆類製品,如黃豆有健脾益氣作用,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有益;紅小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弱的人。

龍頭新聞 霍營 劉暢言

【來源:生活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記憶力突然下降,也可能是腦內腫瘤導致的
    點擊查看 家住番禺區的蔣女士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變差了,總是丟三落四,還經常感覺頭暈,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遂到當地醫院檢查。磁共振檢查發現蔣顱內居然有顆巨大的腦腫瘤。由於手術風險非常高,當地醫院不敢貿然手術,建議她到專業的大醫院接受治療。
  • 頭暈怎麼回事 耳朵裡長了它竟讓女子忍痛10年
    耳朵裡長了什麼東西竟讓女子忍痛十年呢?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頭暈經歷,那麼,你知道頭暈怎麼回事嗎?其實,可能是耳石症在作怪,那麼,你知道耳石症怎麼引起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得了耳石症後果是什麼吧!女子頭暈十年竟是耳朵裡面長了「小石頭」頭暈,是頸椎病犯了,還是腦內長了瘤子?專家告訴你,別緊張,可能只是你耳朵內的「小石頭」不聽話,挪動了位子,治療起來並不難。伍女士十年反覆出現眩暈,近期眩暈越發厲害,每次向右側轉頭時出現眩暈,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旋轉,睜眼時加重閉眼時減輕,伴有噁心、嘔吐,非常痛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三十幾歲就雙手發麻、頭暈噁心,你一定想不到是頸椎病在「作祟」
    前段時間,一直覺得自己很健康的小王(化名)莫名開始雙手發麻、頭暈噁心。在健身房跑步的時候她突然摔倒,才慌慌忙忙去看醫生。到醫院一查,是頸椎病。 原來小王的生活習慣非常不好,上班久坐、睡覺用高枕、喜歡躺著看書、長時間一個姿勢玩手機。日積月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就為頸椎病埋下了禍根。
  • 哪些原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在某個時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的問題,特別是產婦,有些產婦會有一孕傻三年的現象,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背後,其實我們應該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會導致記憶力下降的情況。那今天我們來看下,生活中都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以後要多加注意。
  • 吃完魚後頭暈、噁心、心跳加速?小心「組胺中毒」
    吃完魚後頭暈、噁心、心跳加速?小心「組胺中毒」 2018年05月08日 09:55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吃完魚後頭暈、噁心、心跳加速?
  • 一邊看電腦一邊看手機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在實驗室實驗時,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在家嚴重使用多媒體的人在回憶電腦屏幕上的東西時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媒體多任務處理包括看電視的同時在智慧型手機上瀏覽社交媒體,或同時使用筆記本電腦。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安東尼·華格納(Anthony Wagner)博士說,繁重的多媒體任務(比如長時間看電視、發簡訊和上網)與注意力缺失和遺忘有關,「當我們在生活時,我們會感到沮喪,因為我們無法將知識帶入大腦,表達我們所知道的。」「幸運的是,科學現在有了工具,可以讓我們解釋為什麼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可能記不起他們記憶中的東西。
  • 鄭州一男子草地旁散步遭蟲咬 頭暈噁心就醫暈倒
    鄭州一男子草地旁散步被蟲子咬 頭暈噁心後暈倒  本報訊昨晚,一農民工在草地旁邊散步時被蟲子咬了一口,用手撓後忽感頭暈噁心,到診所後暈倒在地。診所內一女子說。  隨後,記者趕到省人民醫院急診科。被蟲咬的男子袁某正躺在病床上輸液。「我當時右手手背上被蟲咬了一下,很癢,我剛撓完,手背上就出現了四五個白色的大疙瘩,感覺頭暈、噁心,身上開始出虛汗,渾身無力」。  很快,袁某又吸上了氧氣。急診科醫生說,輸完液休息一下就沒事了。
  • 夜晚刷手機會導致失明嗎?
    任何打破機體自然晝夜節律的行為都會增加視網膜上兩種視覺細胞受損,時間一長,就會視力模糊,然後惡化並失明。夜晚長時間刷手機會產生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睡眠障礙、肥胖、糖尿病、抑鬱症等。之後幾天,又有一名40歲的女性(稱為病人B)來求醫,稱自己的眼睛曾好長時間看不清東西。她們也都擔心是否為腦卒中的前兆,而腦卒中急救不當,短時間內就會喪命。她們的情況都是在晚間刷手機後就會出現短暫的看不清室內物體的情況。兩位病人很不安,詢問普朗特醫生她們是否會失明。
  • 中午頭暈的原因 頭暈別忽視或是這些病所致
    每天到了中午就會出現頭暈的情況,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一些朋友有著這樣的問題,中午頭暈很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狀,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午頭暈的原因,頭暈怎麼辦,如何預防頭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中午頭暈的原因中午頭暈,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下面這些問題所導致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
  • 邊玩手機邊看電視會變笨?媒介多任務與記憶力下降有關
    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 「一心多用」,邊打電話邊回郵件,或是看電腦、平板時刷刷手機,這都好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變成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有人覺得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也被稱為媒介多任務MMT,media multi tasking)延長了自己的時間,可以在同一時間內處理更多的事情
  • 最新《自然》: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
    ▲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成為不少人的常態這是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後頭部的腦電α波增加,和注意力分散、思維開小差以及分心等有關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Kevin Madore教授說道,「我們也知道瞳孔直徑的收縮,尤其是做不同任務前的收縮,和反應時間更慢、思維開更多小差有關。」
  • 最新《自然》: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可能都是多媒體時代的受害者——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可能對青壯年的記憶力帶來負面影響。▲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成為不少人的常態 | 123RF這是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就想搞清楚記憶和遺忘的原因。我們為什麼會健忘?
  • 《自然》最新研究: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
    ▲一邊用電腦一邊刷手機成為不少人的常態「後頭部的腦電α波增加,和注意力分散、思維開小差以及分心等有關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Kevin Madore教授說道,「我們也知道瞳孔直徑的收縮,尤其是做不同任務前的收縮,和反應時間更慢、思維開更多小差有關。」
  • 流行性乙腦就表現為發熱頭暈嗎?對比3個階段、2種程度,差異不小
    1、早期早期疾病及主要症狀是頭痛發熱,全身有不適感,同時伴有寒戰,體溫會突然升到40℃,伴有噁心嘔吐和頭痛,也有一部分人出現精神倦怠或嗜睡、輕度頸項強直,一般有1~6天的病程時間。2、急性期急性腦炎期間的主要症狀是持續性發熱,體溫高達39℃以上,一般持續5~10天,然後呈階梯下降。若中樞神經感染加重的話,會出現昏迷、昏睡或精神恍惚等意識障礙,也有部分人群出現抽搐或驚厥。
  • 老年人長時間看電視可能加速記憶力衰退
    許多老人獨自在家時會通過看電視來打發時間,然而,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表示,長時間看電視會導致老人的記憶力加速衰退,尤其是語言記憶力。一起跟隨美國《赫芬頓郵報》了解一下吧!所謂語言記憶力,是指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律的記憶。
  • 導致頭暈嘔吐 虛擬實境技術大弊端曝光
    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個高技術熱點板塊。在Windows10發布會上, 微軟展示了基於全息顯示技術的增強現實眼鏡HoloLens,舉世震驚。  不過,另外一家增強現實公司「MagicLeap」的高管日前給微軟HoloLens眼鏡和OculusVR公司的虛擬實境眼鏡交了一盆涼水,稱這些傳統的浸入式3D技術,會讓人類神經系統發生衝突,引發頭暈噁心。
  • 手機屏幕「藍光」真的是十惡不赦嗎,這些「防藍」誤區你中了沒?
    十一在家,天天與電子產品為伴,一起來了解下令人聞風色變的——藍光。當我們結束了一天,躺在床上與朋友微信互道晚安後,很多人並不會立馬睡覺,而是關燈開啟屬於自己的夜生活:追劇、刷微博朋友圈、逛購物網站……在平板、電腦和手機的無縫對接中,伴隨而來的是無孔不入的藍光。
  • 戴耳機後你的聽力下降了嗎?這麼做還能拯救一下!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一些高頻率耳機,最大音量能達到100分貝以上,如果人耳長時間承受這種強音,有可能會致聾。 此外,我們使用耳機聽音樂、廣播等,跟接受外界的聲音不同。外界有的聲音雖然也很刺耳,但大多不是連續性的,這樣人能夠保持足夠的敏感和警覺,自覺遠離高分貝噪聲。而使用耳機時,其聲音持續不斷,且強弱基本固定,這會讓人耳在長時間的接受過程中失去靈敏度。
  • 男子頭暈噁心數月 原是頸部問題作祟
    (原標題:男子頭暈噁心數月 原是頸部問題作祟)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