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2020-09-20 3D科學谷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

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本期,3D科學谷針對美國NASA宇航局正在開發的一個名為「快速分析和製造推進技術」(RAMPT)的項目,分次(本文為第三篇Part3),與谷友共同深度了解NASA在材料開發方面的嘗試,以及兩種不同的金屬3D列印工藝集成的嘗試及所遇到的挑戰。(點擊打開前兩篇Part1,Part2)

挑戰的多重性

核心發力

RAMPT項目的一大核心是銅合金的3D列印實現了足夠的成熟度。如今NASA在GRCop-42銅合金的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方面具備了足夠的成熟度,並通過了熱火測試。幾家美國國內供應商已使用L-PBF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開發了製造參數,並能夠製造目前最大直徑為15.6英寸(400毫米)的零件

GRCop合金的成熟度是RAMPT的核心技術,GRCop-42在L-PBF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方面的成熟還使得允許進一步開發多合金沉積工藝,從而為徑向和軸向沉積或熔覆提供探索基礎。

用GRCop-42通過L-PBF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製造的各種推力級燃燒室已經完成,這些燃燒室是由各種供應商製造的,隨著粉末研發和製造供應鏈的發展,目前GRCop銅合金的金屬3D列印製造流程改善了粉末去除和後處理方面的許多先前挑戰。RAMPT還嘗試了幾種新的設計,事實證明新設計可以成功地提供了額外的性能優勢

GRCop-84銅合金通過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所製造的燃燒室。來源:NASA

挑戰-燃燒室與噴管的耦合

L-PBF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加工的銅合金燃燒室與DED定向能量沉積3D列印的集成中存在一些挑戰,例如,使用超級合金進行噴管焊接製備的最佳熱處理(即均質化和固溶化)所需的溫度要高於GRCop-42銅合金所能「容忍」的溫度。這需要對材料特性產生一些影響。集成過程中遇到的其他挑戰是操作順序,其中複合材料護套的溫度受到限制,大多數焊接和機加工操作必須在包裹前進行,以免造成損壞。NASA在進行適當的風險管理的同時汲取了經驗與教訓。

研發人員在GRCop-84銅合金推力室燃燒室的後端直接通過DED定向能量沉積3D列印技術加工JBK-75材料製造了燃燒室噴管。雙金屬接頭是通過L-PBF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加工的,研發人員嘗試了各種將這些製造過程與複雜的接頭相結合的可行性,吸取了一些教訓,並對接縫進行一些重新設計,以提供足夠的材料並避免過度加熱

研發人員著手開發了耦合的雙金屬推力室組件,在圖中可以看到這種硬體,這種設計在噴管和燃燒室中加入了連續的冷卻通道,並消除了接頭處的歧管,該項目還在繼續開發和製造7K-lbf和40K-lbf更大尺寸的推力室噴管和銅合金推力室燃燒室耦合

GRCop-84銅合金燃燒室(L-PBF技術所製造)與噴管(DED技術所製造)的耦合。來源:NASA

進化,推動邊界擴展與躍升

DED的進化

DED定向能量沉積3D列印技術用來製造推力室噴管的優勢在於沉積速率和可擴展性,然而這些屬性都需要進行大量改進,才能證明其被大規模應用來製造噴管通道壁的前景。此外,儘管NASA目前所使用的DED定向能量沉積3D列印技術無法L-PBF基於粉末床的選區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的所實現的精度相競爭,但它已展示出構建燃燒室噴管應用所需的內冷通道的構建能力。

DED定向能量沉積3D列印技術通過同軸送粉或多噴嘴沉積頭,將粉末與惰性載氣一起注入到零件的熔池中。熔池是由中央雷射能量源產生的,通過惰性氣體的保護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加工過程中金屬的氧化。

DED技術加工集成冷卻流道的推力室噴管。來源:NASA

NASA與行業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了薄壁通道的設計。在圖中可以看到DED定向能量沉積3D列印技術加工的一些通道示例。這些通道演示了可能的設計選項,各種加工路徑策略以及確定的過程幾何形狀限制。

相關焦點

  • Part1: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Part2: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Part4: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深度剖析GE通過3D列印開發的一體式渦輪機中心框架
    關於3D列印在發動機領域的應用前景,當2015年第一個傳感器出現在GE90-94B噴氣發動機上時,它成為首個獲得FAA認證的增材製造的飛機發動機部件。隨後幾年裡,GE於2019年實現了GE9X上304個3D列印零部件的超越!由此可見,3D列印正在引領發動機性能的不斷超越。
  • 一文了解計劃登陸火星的帶11個3D列印零件的NASA恆心漫遊車
    這樣做可以使工程師發揮獨特的設計並實現特殊的性能,例如減重、更堅固、更耐高溫或耐低溫。將這些3D列印零件運送到火星是一個巨大的裡程碑,這為在美國進行增材製造工作的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為太空製造的工業機會。
  • Part2-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
    基於機器學習的工藝預測l 名稱:浙江大學l 2020研發重點:浙江大學開發了基於機器學習的多層電弧增材製造過程熱歷史的預測方法,包括:1)建立多層電弧增材製造過程熱分析仿真模型,進行有限元模擬分析,提取每一仿真步時刻的製造狀態數據和溫度數據,建立多層電弧增材製造過程熱歷史資料庫;2)建立基於雙向長短時記憶網絡的集成學習模型並訓練;3)完成集成學習模型的訓練及測試並保存後
  • AFP 增材製造技術將用於複合材料Alpha火箭機身生產
    運載火箭、太空飛行器製造企業Firefly宣布將從2021年開始通過自動纖維放置(AFP)增材製造技術,為複合材料火箭Alpha 生產大型纖維複合零件。Firefly 將安裝的AFP 系統是由英格索爾(Ingersoll )提供的。
  • 谷市場研究 l 透視3D列印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噴射器和渦輪泵專利
    來源:Rocket Lab所獲批的專利US10527003B1(授權日2020年1月7日)Rocket lab的專利確定使用增材製造技術用於渦輪泵組件生產可以極大地簡化這種系統的組裝,通過選區金屬熔化工藝來製造各種部件將大大降低這種系統的組裝複雜性。
  • 電弧增材製造高熵合金玩出新高度:多股絞絲增材
    高熵合金提出十餘年來,由於理論和性能上的突破,是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之一。其中增材製造因其獨特的優勢,收到研究人員和產業領域的關注。增材製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粉末和絲材兩種,對高熵合金來講,目前主要是粉末為主,用於選區雷射融化(SLM)、雷射熔覆(LMD)、選區電子束熔化(SEBM)和等離子弧增材製造(PPAW)等。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火箭上搭載了「3D印表機」,在飛行期間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這是中國首次開展軌道3D列印試驗,也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
  • 3D列印(增材製造)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國際上增材製造企業大致可分為硬體製造商(塑料增材製造機、專業級桌面機、金屬增材製造機、陶瓷增 材製造機及電子增材製造機)、軟體供應商(設計和CAD,仿真軟體、工作流程軟體和安全類軟體)、材料供 應商(塑料與複合材料、金屬)、質量控制與檢測(過程中質量控制軟體、質量檢測)、其他(增材製造服務 企業)等類別。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二、金屬雷射增材製造需求分析LAM 基於數模切片,通過逐層堆積來實現金屬零件的近淨成形製造,尤其適合複雜形狀零件、梯度材質與性能構件、複合材料零件和難加工材料零件的製造,在航空航天等先進位造方向備受青睞。
  • 雷射/電子束增材製造技術用於金屬材料的多材料增材製造
    雷射天地導讀:採用送粉雷射增材製造技術作為組合式的技術來製造成分和組織漸變的梯度材料在最近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製造的梯度多材料,大約500微米為一層,每一層的成分發生變化,經過層層堆積製備出梯度變化的多材料。如採用Cr-Mo-V熱作模具鋼和含Ni的馬氏體時效硬化鋼進行混合製造。製造時將兩種粉末以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後進行製造。
  • Fraunhofer的futureAM – 下一代增材製造大幅提升3D列印經濟效益
    虛擬實驗室已經證明了其作為數字平臺的價值,該數字平臺可以確保所有AM-增材製造任務區域和參與者之間的信息交換。在這種情況下,弗勞恩霍夫增材製造生產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APT開發了用於AM增材製造組件設計的各種軟體工具。還創建了針對金屬增材製造的基於Web的仿真工具,即使初學者也可以使用。
  • 深度解析 | 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及應用
    一、引言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又稱為雷射3D列印技術,是在計算機輔助下,把三維實體模型切片處理為二維層片,二維層片再離散為一維線條,採用雷射熔覆技術進行逐點堆積,最終實現三維實體零件成形的雷射製造技術。
  • 增材製造多主元素合金CrMnFeCoNi的相變誘導強化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採用雷射直接沉積(LMD)技術製造了多主元合金 (CrMnFeCoNi)1-xFex (x = 0.1, 0.2, 0.3, 0.4, 0.5 和 0.6)。多主元元素合金(CrMnFeCoNi)50Fe50 保持著FCC的固溶強化;合金在低溫時呈現出優異的塑性性能;在進行拉伸測試的時候觀察到應變誘導的相變過程。合金的拉伸強度為415~470MPa。該工作為採用LMD技術製造用於低溫環境下的低成本的多主元合金提供了思路。得到的合金在1500K溫度以下均可以穩定的保持著單相的固溶相的存在。
  • Optomec使用金屬增材製造維修超過1000萬個渦輪葉片
    這一裡程碑的取得是該公司旗下100多個客戶通過使用金屬增材製造系統對安裝的航空發動機服務實現的。,如果您經常飛行,也許您已經坐過裝有Optomec增材製造的航空發動機部件的飛機。」Optomec公司的雷射熔覆技術是業內最廣泛採用的技術,已獲得15個國家/地區的航空維護運營批准。該技術基於定向能量沉積(DED,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工藝,並具有增材製造和硬面應用,適用於壓氣機葉片、渦輪葉片、IBR、整體葉盤,葉片和各種發動機組件。
  •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與傳統加工技術相比,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具有加工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無需刀具、模具,小批量零件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可實現多種材料複合製造[3],可以解決型號研製階段快速響應的難題,在民用航空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
  • 重要綜述:金屬增材製造中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各向異性和異質性
    金屬增材製造(AM),通常稱為金屬三維(3D)列印,是一種將金屬材料(以粉末,金屬絲,片狀等形式)結合在一起以通常逐層地製作3D模型的對象的過程。大多數研究清楚地表明了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微觀結構和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和異質性。
  • 金屬頂刊Acta Mater:可以增材製造的新型高溫合金
    增材製造(3D列印)被廣泛認為是當代的顛覆性技術,然而對於關鍵的航天航空部件而言,有諸多痛點尚未解決。例如應用於飛機發動機渦輪的高性能高溫合金,由於增材過程中會產生過多微觀缺陷,很難付諸應用。長期以來,高溫合金的設計通常需精準把控十種元素以上的成分才能獲得必要的性能,這導致基於實驗的「暴力破解」法杯水車薪。且高溫性能的持續損傷和壽命評估須大量數據支持。高溫合金的設計與發展一直是行業難題。近期,牛津大學的湯元博博士與Roger C Reed院士等研究者通過合金設計(Alloys-By-Design)的理念成功設計出兩款新型可增材製造的高溫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