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筆者以「貴州酒之殤」為題,就貴州酒存在的問題,從產品、體制、品牌等諸多方面,粗略地談了一些關於貴州酒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一出,深受全國媒體的爭相轉載。2008年9月12日,再次接到《遵義》雜誌記者的電話,要求再次轉載該文。我以為,這篇文章較2008年以來,有些問題或許出現了新的變化,但貴州酒的問題依然存在。如果不能正視貴州酒存在的問題,貴州酒未來發展的方向將出現新的偏差。
2008年9月13日,筆者再次與貴州醇酒廠廠長鄢文松先生就貴州酒的未來和發展,進行了相當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原本只有一個多小時的約談,我們卻最終談了約4個小時。其中,關於貴州酒的問題,鄢廠長直言不諱地說:「貴州酒陷入了一個新的浮燥階段。具備不具備醬香酒釀造的酒廠,都一窩蜂地搞醬香型酒,將葬送貴州酒多年來難有的後發優勢。殊不知,真正大曲醬香酒,不是離不開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就釀不出,而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醬香酒必須經過5年以上時間的儲藏,是很多酒廠根本缺乏資金支持做醬香酒的實力」。------,僅此而已,筆者決定就「貴州酒之殤」這篇文章,結合2008年以來貴州酒的一些新變化,以「貴州酒之殤再議」為題,作適當修改!
貴州酒多麼一個響亮的名字,帶給貴州多少財富,現在很難說清楚。細細品酌貴州酒,正如貴州醇酒廠鄢文松的廣告所言:「貴州好山好水出好酒」。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貴州酒就在全國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國酒茅臺」到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從「習酒」、「鴨溪」、「湄窖」、「貴陽大曲」、「懷酒」到現在的「青酒」、「貴州醇」、「小糊塗仙」等,這些曾威懾一方的「貴州酒名片」、這些曾帶給全國各地消費者尊美享受的「貴州名酒」,在經過時間洗禮之後,「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結局,難以與「貴州酒」這張口碑相符。若大的「貴州酒」軍團,放眼全國白酒消費市場現已經難尋幾家身影。倘若沒有「國酒茅臺」的孤軍奮戰,貴州酒隕落的結局將會變得很慘;倘若沒有「國酒茅臺」,也不會有今天茅臺鎮釀酒業的「蠢蠢欲動」和「浮華繁榮」,慢慢地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貴州酒就是茅臺酒。
觀念陳舊和意識滯後,是導致貴州酒整體市場競爭力不斷趨弱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目前來貴州酒企業的市場意識還是有了,但品牌意識卻遠遠沒有到位。品牌名稱上的遊戲「沽名釣譽」或模仿抄襲把戲、品牌塑造手段上的雷同或相仿、品牌廣告創意上的貧乏,嚴重製約著貴州酒強勢品牌的建立。筆者深有感觸地是,從2001年10月起就為傳播貴州酒品牌專門設立了《貴州酒》特刊,但時至今日沒有幾個酒廠意識到貴州酒整體品牌傳播的優越性,殊不知經銷商為全面了解貴州酒而手持《貴州酒》則是極大的便利,它的最大作用在於建立一個傳播平臺,以整合方式將各酒廠的資源聯成一體,以打造貴州酒整體品牌形象,進而不斷建立單個品牌形象。
另外絕大多數酒廠目前仍然局限於做短期銷售量,而缺乏品牌長遠規劃,於是跟風或抄襲就成為他們做足短平快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說,在茅臺酒廠集團習酒公司成功推出「小豹子」後,與「豹」有關的動物酒名一哄而起,並伴有絕大部分的「侵權行為」;自2002年「影視大鄂」鄧建國炒紅「赤水河」後,當年就特別流行帶「赤水」二字的酒名,不管它有沒有個性價值或合不合消費心理習慣,只要能靠的都已經出來更有甚者,只要當地某一種酒好賣,不管青紅皂白做起假酒賺個熟人不好意思來,如此而來企業自我個性品牌又從何而來?
筆者不禁要問,這是難道僅僅是受短期利益所驅嗎?我認為除了受利益上的驅動外,很大部分存在意識上的「偏激」和認識的「短視」,沒有看到自我品牌培育和壯大,是提升企業未來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或許人很對「小糊塗仙」在貴州茅臺鎮賺了大把大把的「錢」往自己的口袋裡裝有點蠢蠢欲動,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小糊塗仙」是在堅持、艱苦、一貫中以品牌為己任的「造牌運動」的積極意義和市場效應。以「茅臺鎮」為例,由於大多數酒廠都是從做基酒到做代加工中慢慢成長起來的,加上地處偏僻山區,受信息交流和環境因素的制約,至今沒有幾個酒廠敢大膽嘗試經營品牌。究其根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即小富即安,嚴重製約著企業再創新能力的發揮和無法接受塑造品牌過程所要面臨著的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市場風險大等。
2002年1月11日,茅臺鎮某酒廠與廣州某公司共同合資成立一家酒業有限公司。廣東某企業以現金5100萬元入股,控股51%,而茅臺鎮某酒廠則以酒廠實物入股49%,共同出品XXX酒。原本來白酒業天作地合的一次大動作,卻在2002年7月26日就被《贏周刊》驚爆出兩家公司合作已經擱淺。事後廣州某公司的總經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雙方意識上的差距和認識上的分歧,是導致一莊不低於雲峰酒業在貴州投資規模的合作,在短短的半年後接短命夭折的最終因素,主要表現在雙方沒有完全尋找到能被市場認可的品牌模式,在生產導向型經營意識與品牌導向型經營意識中出現嚴重碰撞所致!
首先是對資源認識不足、品牌觀念陳舊。一方認為自己擁有茅臺鎮原產地的基酒資源,並且認為這種基酒資源有無限的升值空間。但資源優勢並不一定代表市場優勢,並且自從小糊塗仙大規模地使用「茅臺鎮傳世佳釀」之後,各白酒企業紛紛跟進,茅臺鎮的保護性措施,直接使用品名來遞延品牌資產實行掠奪性開發已經十分困難。但品牌策劃是以產品資源為基礎,從基酒資源唯一性的特點出發;另一方面則認為資金與意識可能是其最大的資本。他認為資源實際上構不成絕對的優勢,相反,在當今比較浮躁的市場環境下,品牌策劃的意識可能更加重要。
任何一個品牌的成功一定是潛在品牌資源整合獲得的結果,而正確地認識資源並學會揚長避短是應對市場的正確策略。首先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基酒資源是培育健康白酒品牌的基礎,這一點對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來說不能不高度關注,並且活躍的產品研發能力也會為品牌的成長預留巨大的發揮空間。茅臺鎮三個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品牌資源」,給消費者的感覺就是出好酒的地方,企業要在茅臺鎮迅速成長為像「小糊塗仙」的品牌,不單要利用好「茅臺鎮」三個字的品牌輻射效應,還要利用好地處茅臺鎮,因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歷史沿襲下來的傳統釀酒工藝,共同成就了「茅臺鎮」三字的資源優勢。但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品牌意識對所有的茅臺鎮酒廠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好酒也怕巷子深」,沒有很好的品牌支持,再好的產品也很難形成市場優勢;沒有一定的資本做保障,再好的品牌和資源仍然是一堆沒有價值的「土礦」,惟有將「土礦」經過提煉,才會有「黃金」的價值呈現。「小糊塗仙」以資本為後盾、以先導的營銷From EMKT.com.cn思維為驅動力,走了一條成功的終端營銷制勝之路,為日後的全國知名提供了條件;「鄉巴佬」憑藉一個極具個性和挑逗性的品牌和先進的品牌意識,通過踏實的經營獲得了成功。
貴州酒的核心力仍然集中在國有性質這一塊。包括「貴州茅臺」、「貴州醇」、「青酒」、「董酒」、「鴨溪」、「珍酒」、「習酒」等全國知名品牌。「貴州茅臺」盤活「習酒」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要解決貴州酒目前低迷的狀態,首先要徹底解決貴州酒企業的體制問題。機制不靈活、體制僵化,嚴重製約著貴州酒企業的創新發展。作為國有資產佔主導地位的國有酒廠,目前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轉換企業機制,包括國有資產所有人或出資人,必須搞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權力過分集中並非好事,作為國有資產所有權人,當前任務是授權,只有讓企業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才能最大化的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智慧和資源優勢。從目前看,貴州酒企業尤其是大的酒廠,面臨的問題就在於體制創新問題。
國有資產所有人或出資人到底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想唯一的出路在於徹底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國有資產出資人只是投資者,而不是經營者。從目前看,幾乎所有的大型酒廠都面臨體制老化的問題。或許山東出售「孔府家」的例子值得貴州酒去學習和探索,作為當地政府,不在於是不是持有某個酒廠的資產控制權,關鍵在於這個酒廠能不能愈來愈大並不斷為當地政府提供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