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所示為兩節任意角度圓錐彎管的主視圖。圓錐彎管一般用於連接兩個截面直徑不等且軸線相交的圓柱管,它是截面圓逐漸增大或縮小的圓弧彎管,因通常用若干節圓錐管來組成,所以一般俗稱叫蝦米腰彎頭。
彎頭兩端面圓的內直徑分別為D和d,厚度為t,兩圓錐管的軸線長度為L,兩軸線間夾角為兩端面間夾角a的補角,彎管的彎曲中心半徑為R。圓錐彎管的結構應符合下列幾何關係(符合下列關係的各節圓錐管間的相貫線一定是平面曲線,它的投影可以是直線。)
1.兩邊兩節圓錐管軸線長度應為中間各節圓錐管軸線長度的一半,兩節時兩軸線長度應相等。
2.各節圓錐管軸線應和彎曲中心線相切。
3.各節圓錐管的錐度應相同。
圓錐彎管的放樣圖作圖必須用圓錐彎管的投影圖和將各節圓錐管拼成完整圓錐管的放樣圖兩個圖形,並且將兩圖形互相穿插繪製才能畫出。下圖即是用各節圓錐管外徑拼成完整圓錐管的放樣圖。
畫法步驟:
1.作兩圓錐管軸線的拼接軸線O102,取O103-O203-L,在軸線兩端作軸線的垂線,在兩線上以O1、O2為中心取彎管兩端圓的直徑,即AB=D+2t和CD-d+2t,連接AC和BD成為一完整的錐管。
2.過O3點作兩輪廓線AC和BD的垂線,得到G、H兩點,兩點為內切圓的切點,即O3G=O3H等於內切圓半徑r。
下圖是彎管用中徑尺寸畫出的放樣圖。它是用圖1和圖2結合繪製出來的。畫法步驟:
1.作相交成a角的兩連接管的端面所在的直線,以兩線的交點O為圓心R為半徑畫出彎曲半徑中心線,彎曲半徑中心線和角度線的兩邊交於01和O2。
以O1和O2為中心畫出兩圓錐管端面外徑的投影線AB和CD。
2.過O1和O2作垂直於兩管端面線的兩圓錐管的軸線,兩軸線交於O3點,
則O103和O2O3長度應等於L。
3.以圖2中內切圓半徑r為半徑,以O3為圓心作內切圓。
4.過A、B、C、D四點作內切圓的切線,交於E、F兩點,連接AE、CE、BF、DF、EF即得到圓錐彎管外徑尺寸的放樣圖,EF為兩圓錐管相貫線的投影。
過A點作內切圓切線的畫法:
連接內切圓的圓心O3點和A點,如圖3所示,以O3A為直徑畫圓,交內切圓於G點,AG線即為內切圓的切線。其他切線畫法相同。有外徑的放樣圖,即可根據圖1中的板厚尺寸畫出內徑或中徑尺寸的放樣圖形。
此例為典型的切線法求相貫線實例圖4是彎管用中徑尺寸畫出的圖1中管I的放樣圖和展開圖。圓錐彎管較圓管彎管的板厚處理要複雜一些,並且對展開圖形的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展開畫圖時一般用板厚的中徑尺寸進行放樣圖和展開圖的求作。畫法步驟:
1.利用圖3的放樣圖將管I部分的中徑尺寸放樣圖畫出,將兩輪廓線延長交中心軸線於O點。
2.將小口端面半圓6等分,過各等分點作端線的垂線,交端線於a、b、…
各點,過各點作O點的連線並延長,和相貫線交於1、2、..各點,過這些點作軸線的垂線交輪廓線上各點,過這些點以O為圓心畫圓。
3.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畫圓,在圓上截取弧長為小口圓的展開長度元(d+t)
並作12等分得a'、b'..各等分點,作各等分點和O點的連線並延長。各延長線和第2步所畫出的各圓弧對應交於1'、2...各點。
4.光滑連接這些點和小口所畫圓弧得到的圖形即為所求的展開圖形。
圖5為彎管用中徑尺寸畫出的圖1中管II的放樣圖和展開圖。畫法和管I的展開畫法相同,只是將下口的半圓進行等分畫圖,具體畫法可參考中上口被平面斜切的正圓錐管的展開作圖。
圖6是彎管用中徑尺寸畫出的整圓錐的放樣圖和展開圖。它是將管I的軸線扭轉後和管IⅡ
軸線拼接成直線而形成的整圓錐,相貫線的位置和輪廓線的長度都應和圖3的放樣圖中的尺寸全部相同,具體展開圖畫法和單節管時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