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電子/離子雙傳導凝膠顆粒結構的高容量和長壽命鋰氧氣電池正極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引言】

鋰氧電池(LOB)具有十倍於鋰離子電池的理論比能量,被認為是頗具前途的下一代電池。經過十年研究,其實際比能量仍然不夠高,且循環性遠遠不能令人滿意。許多之前報導的LOB正極雖然比容量超高,可達>10,000 mAh·g-1,但卻是基於非常薄且超輕的材料,如石墨烯片,碳納米管或其他多孔碳氣凝膠。這些材料僅佔整個電池的重量比很低,因此根據這些正極材料的重量計算的比容量對設計具有高能量密度的LOB原型電池沒有指導性。常被忽略的問題是,LOB正極作為一種空氣正極,需要氧氣參與電化學反應,而一旦電極做厚,氧氣很難擴散進電極的內部,就會導致比容量大幅降低。事實上,目前仍然沒有可充電的LOB原型電池同時具有高於鋰離子電池的比能量(280 Wh·kg-1)以及大於10次的循環壽命,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在於氧氣的擴散困難。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本文介紹一種「碎凝膠化」策略來改善厚LOB正極的比容量和循環性:具有液體電解質的常規LOB正極用柔性的交聯聚合物凝膠化,再切碎成顆粒,顆粒間的縫隙可以作為氧氣擴散的快速通道;同時,聚合物的彈性會改善過氧化鋰與碳之間的接觸,有利於電子轉移並改善可循環性。受益於此設計,在無需添加任何催化劑下,實現了高達55 mAh·cm-2的單位面積容量,循環壽命長達170次循環(1000 mAh·g-1)。

【成果簡介】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黃雲輝教授和沈越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引入了「碎凝膠化」策略來提高Li-O2電池單位面積容量和循環壽命。傳統的具有液體電解質的Li-O2正極材料與高彈性交聯聚合物凝膠化並切成50?200 μm顆粒。凝膠顆粒之間的間隙可以有效地將氧氣引入正極的內部,使得Li2O2在厚的空氣正極內部生長。同時,聚合物鏈的彈性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碳和Li2O2納米顆粒之間的接觸,進而改善電子傳導和循環性。沒有任何催化劑的情況下,顆粒凝膠正極能夠在 1000 mAh·gcarton-1的固定容量下,運行170次循環;或者在完全放電充電的11個循環期間,比容量一直保持高於10500 mAh·gcarton-1(或12.6 mAh·cm-2)。相比較與鋰離子電池的單位面積容量(≈5.5 mA h·g-1), 凝膠顆粒空氣正極具有明顯的優勢。相關成果以「High Areal Capacity, Long Cycle Life Li-O2 Cathode Based on Highly Elastic Gel Granules」為題發表在Nano Energy上。

【圖文導讀】

圖1 凝膠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a)凝膠顆粒內部結構圖;

(b)化學的交聯的聚氨酯高分子生成反應。

圖2 凝膠顆粒的物理化學性能

(a)大塊凝膠的數碼照片及其優異的彈性;

(b)交聯聚氨酯凝膠電解質和常規PVDF-HFP凝膠電解質的應力-應變曲線。(三角形圖顯示了拉伸應力釋放後樣品的最終狀態);

(c)不同壓縮比下凝膠顆粒堆積體的電子電導率和離子電導率。

圖3 凝膠顆粒正極的放電曲線密度

不同電流下,堆積顆粒狀凝膠正極和塊狀凝膠正極的放電曲線。

圖4 凝膠顆粒陰極的SEM圖及過氧化鋰分布有限元模擬圖

(a)和(b)粒狀凝膠正極不同部位的SEM圖像;

(c)有限元模擬Li2O2在顆粒凝膠正極中的分布;

(d)和(e)塊狀凝膠正極不同部位的SEM圖像;

(f)有限元模擬Li2O2在塊狀凝膠正極中的分布;。

圖5 顆粒凝膠正極的定容循環測試

(a)顆粒凝膠正極的有限容量循環曲線;

(b)顆粒凝膠正極和常規液體電解質陰極電位的有限容量循環測試對比。

圖6  顆粒凝膠正極的全放全充循環測試

(a)顆粒凝膠正極的完全放電-充電曲線;

(b)顆粒凝膠正極和傳統液體電解質正極的完全放電-充電循環測試對比。

圖7 不同空氣陰極的平均容量和循環壽命對比圖

不同空氣正極在全放全充循環測試中的容量和壽命對比:Ru/CNT[29],RuO2納米片[30],Ru/ITO[31],納米孔Au[32],納米TiC[33],RuO2/mBCN[34]。

圖8循環後正極電解液的1H-NMR譜

(a)全譜光譜,表明主要組成部分;

(b)和(c)不同化學位移範圍的放大光譜,表明微量的副產物組分。(x軸放大10倍而y軸放大放大1000倍)

圖9彈性聚合物鏈對Li2O2-碳接觸的改善作用

彈性聚合物鏈對充放電過程中保持良好Li2O2-碳相互接觸具有促進作用。

【小結】

本文報導了一種能夠提高的LOB正極單位面積容量和循環性能的新策略。傳統的液體電解質浸潤的多孔碳空氣正極,首先用高彈性交聯聚合物凝膠化,然後切成顆粒。凝膠顆粒之間的空隙極大地促進了氧氣的擴散,使得較厚正極的內部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得到了超高的面積容量(高達55 mAh·cm-2,為100微米厚鈷酸鋰電極的十倍)。此外,聚合物骨架的彈性,可以確保良好的Li2O2-碳接觸,這使得大部分放電產物在充電過程中能夠被氧化,進而提高可循環性。顆粒凝膠正極在固定容量為1000 mAh·gcarbon-1時能夠運行170次循環,或在11次充放電循環期間維持高於10500 mAh·gcarbon-1(12.6 mAh·cm-2)的比容量。這種高面積容量的陰極,理論上可用於構建比能量為1335 Wh·kg-1的LOB一次電池,或可組裝比能量為343-628 Wh·kg-1的可再充電LOB,並且運行壽命為11個循環。考慮到良好的接觸是任何催化作用的先決條件。在未來的研究中,重點是將與先進的催化劑和電解質結合起來,以降低超電勢並進一步延長循環壽命。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原型LOB的單體電芯比能量大於500 Wh·kg-1,並且完全放電充電循環壽命>20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在鋰氧氣電池溶液相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鋰氧氣電池以金屬鋰作為負極,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正極的活性物質主要原因是其多相反應動力學遲滯和高活性中間產物LiO2引發嚴重的副反應,使得電池可逆性較低、循環壽命較短。該課題組長期致力於開展基於氧氣電極方面的研究,前期通過對氧氣電極的催化設計和結構設計,構築了一系列固、液相催化劑,針對性地改善了以上問題,從而顯著提升了鋰氧氣電池的電化學性能(Chem, 2018, 4, 2685−2698; Adv.
  • 黑磷複合材料使鋰離子電池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成為可能
    記者10月14日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鋰離子電池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成為可能。這項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如今電動汽車愈發受到市場青睞,但漫長的充電時間也讓人望而卻步。
  • 高容量有機正極材料——杯六醌|正極材料|容量|電解液|黃葦葦
    【研究背景】鋰離子電池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類可攜式電子設備,並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大規模化應用。有機材料結構可設計性強、對環境友好和廉價易得等優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然而,有機正極材料的特性使其易溶於有機電解液導致容量衰減。
  • 河南大學:鋰氧氣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電池正極側的氧氣還原反應(ORR)過程中,氧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得電子後,生成吸附態的超氧化鋰(LiO2)中間產物。非穩態的LiO2一方面會經歧化或電還原反應生成膜狀且絕緣的過氧化鋰(Li2O2),而造成電化學氧還原反應提前終止;另一方面,LiO2也會與固態催化劑(如碳材料)、電解液等發生副反應,進而鈍化電極導致放電終止及較差的循環壽命。
  • 中科院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進展 | 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鋰電正極的演變與反思
    Goodenough發表題為『鋰電正極設計』的主題演講,並回顧了鋰電正極的發展歷程。本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綜述是Arumugam Manthiram基於該講座的主體結構,對於三類代表性正極材料的發現由來以及內在科學基礎的進一步系統闡述。我們擇其重要段落,以饗讀者。鋰離子電池的誕生使可攜式電子設備在過去三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較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之一。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提高,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中科院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較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之一
  • 鋰釩磷酸鋰正極材料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目前,安全問題已逐漸成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大型儲能系統中動力鋰離子電池未來發展的研究熱點與商業鋰化過渡金屬氧化物相比,單斜鋰釩磷酸鋰(Li;V2(P04)3)由於其共價鍵合的PO4基團日和由其獨特的三維離子擴散隧道引起的快速離子擴散行為國,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被視為最有希望的正極材料候選物之一,國內外研究者通過不同的合成方法對其進行大量的研究。
  • 基於交聯網絡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
    由於平臺標題字數限制,原標題為:基於交聯網絡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由於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能源儲存系統之一。Li課題組以籠狀低聚倍半矽氧烷(POSS)-聚乙二醇(PEG)交聯網絡為基體,與離子液體Pyr13FSI和鋰鹽LiFSI複合製備了一系列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其電化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可通過控制網絡結構和離子液體含量進行調節(圖1)。
  • 「超威集團」前沿 | 中科院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進展|4.6V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市場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Ti、Mg、Al共摻雜LiCoO2(TMA-LCO)與未摻雜LiCoO2(Bare-LCO)的半電池和全電池性能對比研究團隊首先利用高分辨透射電鏡結合EDS\EELS表徵,探索了不同摻雜元素在材料顆粒表面及體相內的分布規律,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材料合成條件下,Mg和Al元素更容易摻雜進入材料的晶體結構中,而Ti元素則傾向於在鈷酸鋰顆粒表面富集。
  • 港中深朱世平、張祺團隊AFM:基於相變離子凝膠的柔性可拉伸「離子...
    離子器件是一個由多學科交叉而成的新領域,基於離子傳導的新型柔性離子器件(如可穿戴觸控面板、柔性電致發光器件等)極大地豐富了電功能器件的種類,實現了傳統電子技術難以甚至不可能實現的功能,為柔性電子、軟體機器人的技術革新以及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 鋰電正極的演變與反思 | Nature Communications
    ,來自南非的研究尖晶石型正極的Michael Thackeray,以及來自印度的研究聚陰離子正極的Arumugam Manthiram(圖2)。這三位訪問學者從1980年代就開始與Goodenough合作,對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三個人在Goodenough實驗室的工作時間並沒有交集。Mizushima進入課題組研究層狀氧化物正極然後離開,後來Thackeray加盟研究尖晶石氧化物正極並隨後離開,Manthiram研究聚陰離子氧化物陰極,並且從牛津大學轉到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後繼續從事這方面研究。
  • 3D列印V8C7-VO2雙功能框架同步管理多硫化物和穩定鋰負極
    全文速覽隨著高能耗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的迅猛發展,人們對高能量密度儲能系統的需求日益增強。基於硫單質正極和鋰金屬負極的鋰硫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二次電池領域中的研究前沿和熱點之一。然而,硫正極緩慢的反應動力學和穿梭效應以及鋰負極枝晶的不可控生長嚴重影響了鋰硫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問題,制約了其實用化進程。
  • 鋰電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製備方法簡述
    二、磷酸鐵鋰作鋰電正極材料與其他鋰電池正極材料相比,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鐵鋰更具有安全、環保、廉價、循環壽命長、高溫性能好等優點,是最具潛力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之一。安全性能高磷酸鐵鋰晶體中有穩固的P-O鍵,難以分解,在過充和高溫時不會結構崩塌發熱或生成強氧化物,過充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