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毛澤東只會加劇中國社會的撕裂

2020-12-04 人民網甘肅頻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3日文章:中國的毛澤東困境

  1997年2月20日,鄧小平逝世,晚飯時我難過地流下眼淚,我說沒有鄧我可能沒有書讀,我還說毛澤東像秦始皇,沒有鄧親切。結果父親狠狠地扇了我一個耳光,讓我跪下,說我詆毀民族救星是忤逆不道,需要深刻地懺悔。從那以後很久我不敢談毛澤東。

  物換星移,到了2013年,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主流媒體上關於毛的紀念顯得異常冷清,而鋪天蓋地的都是對剛剛去世的曼德拉的深情悼念。中國人厚此薄彼到了這步田地,是不是因為許多人和我的經歷相仿,毛已成為一道情感上的傷疤,或者是一個禍福難料的潘朵拉的盒子,還是不要去揭為妙。

  斯人已去,本不在乎世人蜚短流長,但可怕的是對毛的批判,已經越來越偏離理性的軌道,正在妖魔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毛確實是無數中國人最深的一道情感疤痕,內戰的創傷,大躍進的慘痛,文革的煉獄,這一切都給無數人帶來了難以彌合的陰影和苦痛。事實上建國60年以來,中國有一項社會大工程一直沒有完成,那就是民族大和解。

  凡多災多難之民族,不同的階層之間往往經歷過血與火的鬥爭,鬥爭的殘酷往往在各階層之間留下難以彌合的裂痕。這種裂痕如不適時適當地加以彌合,整個社會就埋下了再次走向暴力決裂的種子。處在社會重大轉型期的中國,必須亡羊補牢的去完成這個民族大和解工程,當局既不能採取鴕鳥政策,不去揭毛留下的傷疤,也不能任由對毛的評價被妖魔化的思潮引導,因為毛的問題事實上就是中國民族大和解路上最大的障礙。

  自從讀過茅于軾為辛子陵的《紅太陽的隕落 》一書寫的讀後感《把毛澤東還原成人》一文之後,我就意識到妖魔化毛只會進一步加劇中國社會的撕裂。那篇文章的言語之刻毒,竟出自於一個大學者之口,竟然受到公知群體如此熱烈的反響和擁護,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社會離民族和解之路已經漸行漸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妖魔化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徹底否定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妖魔化中國的執政黨。逝者已逝,投向毛的言論匕首並不足惜,但妖魔化毛背後所播撒的社會大撕裂的種子,卻無法不讓人警醒。

  毛的問題事實上已成為中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水嶺,把中國分裂成泛藍與泛綠的兩大陣營,意識形態尖銳對立。泛藍的這邊是渴求從個人和國家的層面,實現中國夢的理性愛國者;泛綠的這邊,也就是「民主原教旨主義者」,因為他們主要的特徵之一,就是毫不妥協地反對「中共」所代表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這種人無法通過愛國主義的旗幟來團結,在他們的眼中,美式「普世價值」的重要性壓倒一切,高於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這樣的結構中,一切的價值觀與勢力都是非黑即白,中間地帶則被口水淹沒。這種分裂反映在毛的問題上,就是你必須加入到妖魔化毛的洪流中來,否則你就自絕於公知群體,任何對毛有功有過的公正評價,都有可能被貼上五毛黨或紅教徒的標籤。一個成熟的社會,哪怕是對於毛澤東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也應該是兼容並蓄的包容各種觀點,可怕的是當下關於毛的社會思辨,正在被「非正即邪」的絕對二元法主宰,這是意識形態領域法西斯化的危險徵兆。

  對於文革和三年自然災害,毛確實有過,但因此就妖魔化毛也有失偏頗。筆者受過西方經濟學的訓練,深知要求證事實的真相,絕不能僅憑情感的愛憎,更要憑藉宏觀的數據和事實,對毛的問題更應如此。在1949年毛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前,中國在實現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道路上,有幾座無法逾越的大山:軍閥割據、民族獨立的喪失、土地被地主階級壟斷。

  軍閥割據無限切割了一個本可統一的全國性大市場,窒礙了資本和勞動力在不同地域間的自由流動;民族獨立的缺失,使中國喪失了貿易主權、金融主權和關稅主權;土地被地主階層的壟斷,使農業的生產效率長期滯後,從而無法解放出更多的土地和勞動力,來為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建設提供源動力。更可怕的是農業效率的低下,使廣大農村人口無法在教育和醫療上進行充分的投入,使勞動力素質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

  腐朽的國民政府在大陸主政的近40年間,對這幾座大山都無所作為且助紂為虐。毛在1949年之後只用了區區幾年,就把它們一掃而空。在毛主政的初期,偌大中國的工業基礎比比利時的都小,可到了1979年,中國的工業產值對GDP的佔比增加了30%。這個工業化的速度,比產業革命時的英國和明治維新時的日本都快。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均壽命也從東亞病夫時代的35歲增加到了68歲。沒有毛打下的基礎,可以說鄧的改革便無從改起。是的,毛的大躍進和文革很駭人,但革命除了回報之外,代價也往往不菲。印度沒有革命的短期痛苦,卻依然在土地的地主壟斷,和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的桎梏中掙扎。細讀大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的著作,你就會明白,1949年和印度處在同一起跑線的中國,正是因為在毛的領導下掙脫了那些桎梏,才有機會把印度遠遠地甩在後面。

  毛把一個腐爛透頂的中國通往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最大障礙一掃而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偉人。當然他的大躍進和文革也給無數中國人帶來了難以彌合的創傷。公正詮釋毛的功過是中國民族大和解的起點,這便是中國無可迴避的毛澤東困境。

  作者是中國的經濟研究學者

相關焦點

  • 綜述|撕裂的社會 混亂的美國
    在大選年背景下,美國社會被重重矛盾裹挾:種族衝突、政治極化、社會動蕩u2026u2026而新冠疫情應對失控,更折射出一個日益撕裂和混亂的美國。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種族對立加劇,全美各地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不少商家的經營和民眾生活至今未能恢復正常。近些天來,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多所大學提醒學生為可能的持續社會動蕩做好準備,囤積必要物資,「就像應對颶風或暴風雪一樣」。
  • 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
    據毛澤東同志1927年在湖南的調查,鄉村人口中,貧農佔百分之七十,中農佔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農佔百分之十。這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卻佔有大部分的土地。在井岡山區,地主豪紳階級只佔人口的百分之五,卻佔有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永新縣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被地主階級所佔有。這種極端不平等的土地佔有制度,是廣大農民生活貧困的經濟根源。
  • 專家: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的當代意義
    原標題: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的當代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是什麼?社會矛盾具體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如何有效化解?從1956年春起,毛澤東對社會矛盾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獨立、深入思考,寫下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光輝著作。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從「欲與天公試比高」,再到「天翻地覆慨而慷」「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詩詞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獨特詩意表達,實現了從「問天」「比天」到「翻天」「換天」的不斷演進。 「萬水千山只等閒」「不到長城非好漢」,毛澤東所揭示的共產黨人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一種典型的中國精神。
  • 毛澤東三讀《魯迅全集》 稱他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二是在透徹分析中國國情問題上的共鳴。  魯迅和毛澤東,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一個是「主將」,一個是「前卒」,他們都飽讀詩書,對歷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對老中國社會都有深刻的認識,對舊的思想道德都作過分析和批判。對幾千年封建壓迫,魯迅概括為「吃人」,毛澤東概括為政權、神權、族權和夫權四大繩索。他們都注重對中國社會進行思想啟蒙。
  • 夏遠生:毛澤東的中國性格之實踐特色
    在班上,毛澤東是個文化兵,同排長和大多數士兵交上了朋友,尤其是出身鐵匠和礦工的幾個湖南兵,成了毛澤東的好朋友。為時半年的軍營行伍生活,豐富了毛澤東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知識,為他繼續學習和追求打下了基礎,使他在知識青年中具備了與眾不同的素質,顯得更為成熟,更有章法,更有方向。
  • 毛澤東與紅中社
    也是在此次龍崗戰役中,紅軍繳獲了第一部無線電臺,但由於紅軍戰士不懂它的用途,而把這部電臺的發報機部分砸壞了,只剩下收報機部分還可以用,從一部電臺變成了「半部」電臺。這件事情反映到毛澤東那裡,他覺得非常可惜,當即指示:各部隊打掃戰場時必須十分重視裝備和器材,對於不懂的東西不得自行拆毀,必須妥送總部。不久,在追殲國民黨譚道源部的戰鬥中,紅軍又繳獲了一部15瓦的電臺和部分無線電器材。
  • 「白人至上」的隱形社會體制
    很多公知可能會說「這就是民主自由」,沒準還會誇一誇歐美政府的做法。但試想一下,如果在中國,如果有人宣傳「漢人至上主義」,政府不去管制,公知們會怎麼說?好在中國有個管事的政府,不至於讓這種錯誤的思想泛濫。此外,西方媒體對於少數族裔母國的醜化,也是其社會內部少數族裔飽受攻擊的重要源頭之一。
  • 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同和不同(圖)
    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就有大批學生出國留學,國內也陸續辦起了一些大學,這些留學生和大學生構成了20世紀上半期的社會菁英的一個群體。但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沒有上過大學,他們僅僅受過中等教育。毛澤東是小學畢業後入了師專,畢業以後又去當小學教員。那個時候的師專,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專,即初高中水平。蔣介石名義上讀過軍校,其實也只是培訓式的速成學校。
  • 孫佔元: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基本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對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探索和回答 在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方面,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分析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確定了正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特別是對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探索,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所走的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因為中國民主革命與俄國十月革命的條件並不相同,十月革命是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契機,突破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而取得勝利的
  • 深度撕裂!混亂的美國陷入「一國兩民」境地
    新華社資料圖撕裂的社會在大選年背景下,美國社會被重重矛盾裹挾:種族衝突、政治極化、社會動蕩……而新冠疫情應對失控,更折射出一個日益撕裂和混亂的美國。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種族對立加劇,全美各地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不少商家的經營和民眾生活至今未能恢復正常。近些天來,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多所大學提醒學生為可能的持續社會動蕩做好準備,囤積必要物資,「就像應對颶風或暴風雪一樣」。
  • 伊莎白·柯魯克:我喜歡中國 毛澤東是偉大的社會學家
    [導讀]伊莎白·柯魯克:「我喜歡中國,我願意生活在那些處於行動之中的地方,在那裡,會發生最有意義的變化,改變社會,同時對改造世界也有重大影響,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伊莎白記得,這個來自上流社會的女孩不像其他千金那樣只會待在家裡打牌,她在北京協和醫院做社工,聰明而且接地氣。「她總是能夠分辨出誰是富人誰是窮人,有人穿著破爛的衣服假裝窮人準備賒帳,她會走過去對他說,把你的錢包從口袋裡拿出來!」伊莎白說,俞錫璣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大。當時,共產主義的潮流是國際性的,二戰開始後,她從中國回到英國,雙腳依然站在這一邊。
  • 書海掣鯨毛澤東
    比如毛澤東讀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指出宋玉「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罪過」,同時獨步地指出登徒子與醜妻恩愛有加正是實行「婚姻法」的模範。毛澤東的分析不落俗套,又確實為登徒子戴了多年的「好色」帽子說了公道話,給了宋玉此賦巧言令色、抹黑他人的批評。在他的建議下, 《登徒子好色賦》 作為文件之一印發給 1958 年 1 月南寧中央工作會議的與會領導幹部。
  • 詩人毛澤東的山水情懷
    他自幼不滿於私塾教育的封閉與呆板,抱怨「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洞庭湖與湘江漲起了與天相連的大水,他驚羨「洞庭湘水漲連天」的磅礴。他獨立於橘子洲頭,沉醉於「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清純與活力。他盛讚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北國風光,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靜穆與凝重深深震撼。他勸說牢騷滿腹的柳亞子,「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要樂觀與豁達。
  • 世界三大裂身槍:外國槍只撕裂局部,中國槍飛馬橫掃,撕裂敵半身
    比如下面這三種槍,都可以撕裂敵人,因而可稱「裂身槍」。在這三大裂身槍中,外國槍只撕裂局部,中國槍飛馬橫掃,撕裂敵半身。牛舌槍。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歐洲使用的長槍,槍長2到2.5米,重2.2到2.8公斤。它是一種寬刃槍,槍頭寬大鋒利,其狀如牛舌,故名。
  • 中國12海裡領海,毛澤東親定
    1931年,國民黨政府曾經頒布過3海裡領海制,但領海制度形同虛設,列強的軍艦自由遊弋在中國的海洋江河。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認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必須結束有海無防的歷史,就要把中國的領海主權管起來。但中國的領海在哪裡?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毛澤東來到北大工作,不是簡單地北漂謀生,而是繼續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基於如此的目的,他把圖書館員視為自己進一步開闊自己眼界、擴大社會交往面、深化自己知識的平臺。
  • 毛澤東與槍的故事
    代表之一的龍超清參加此會後便在毛澤東和袁文才之間奔走傳遞雙方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溝通,袁文才終於同意在大蒼村林風和家裡與毛澤東會面。 10月6日,毛澤東一行七人來到大蒼村赴約。尚未完全放下戒備的袁文才備下了一席鴻門宴等待毛澤東到來,還預先在林家祠堂裡埋伏了20多個荷槍實彈的士兵。毛澤東深知此行兇險萬分,但為了部隊能夠在井岡山地區站住腳,明知有危險也要淡定赴會。
  • 大選凸顯美社會撕裂頑疾之重,拜登無能為力
    但現任總統川普至今仍未承認敗選,此次大選凸顯美國嚴重的社會撕裂,而撕裂的傷口癒合遙遙無期。事實上,美國的社會矛盾已經不是一日之冰。政黨極化,口罩成為立場劃分從歷史上看,美國的國父們都是反對政黨存在的。
  • 毛澤東與新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
    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毛澤東認為,集體化加機械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1953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農民的基本出路是社會主義,由互助合作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體農莊)。」水利、農具、肥料、耕作法,這些可以靠互助合作來發展,但是,「將來進一步搞社會主義,就要靠機器(拖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