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保意識 在汙染公害中覺醒

2020-12-05 新民周刊

全球環保意識 在汙染公害中覺醒

日期:2020-12-02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根據最樂觀預測,到2050年全球氣候變暖對北極造成的直接損失至少將達到264億美元。

撰稿|竹 裡


  1939年11月,在日本神奈川縣某腦科醫院,一名神志不清的男子發病,起初從原因不明地面部浮腫,到視力減退、不言不語,最終在極度痛苦中,心力衰竭死亡。緊接著,與死者同村的人接連出現了15名同樣症狀的患者。事發後,日本相關部門經過詳細調查,發現他們的死均與某商店周圍的一口水井有關,死因斷定為重金屬中毒。

  在對水井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發現,在距1號井5米內的地方挖出了380節已腐爛的廢電池。追根溯源,最後弄清這380節廢電池是該商店在賣出新電池後,把顧客丟下的廢電池集中埋在了後院,廢電池在土壤中慢慢被腐蝕,重金屬溢出,致使周圍土壤和水源汙染,從而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事實上,全球環境汙染由來已久。日本廢電池汙染事件只是發達國家環境汙染史上的一個縮影。早在14世紀初,英國就注意到了煤煙汙染;17世紀倫敦煤煙汙染加重時,也有人提出過改善大氣品質的方案。不過那時,汙染只在少數地方存在,汙染物也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淨能力,尚不至於造成重大危害。

  環境汙染真正演變成一種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危機,則始於18世紀末興起的工業革命。那時的英國、歐美及日本等國相繼實現了工業革命,伴隨著煤炭、冶金、化學等重工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煙霧中毒、河流汙染等事件愈發增多。


環境汙染背後的危機


  隨著工業化的擴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西方國家煤的產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據估算,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世界範圍內工業生產和家庭燃燒所釋放的二氧化硫每年高達幾千萬噸,其中2/3是由燃煤產生的,由此釀成多起嚴重的燃煤大氣汙染公害事件。

  英國作為最早實現工業革命的國家,其煤煙汙染最為嚴重。

  1952年12月4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當時,倫敦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倫敦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許多人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在大霧持續的5天時間裡,據英國官方的統計,喪生者達5000多人,在大霧過去之後的兩個月內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

  除英國外,還有比利時的馬斯河谷事件和美國的多諾拉事件,後者甚至影響了當年哈裡·杜魯門和託馬斯·杜威之間的總統競選激戰。當時美國汽車擁有量早在1938年時就達到了2944.3萬輛。1943年,洛杉磯首次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造成家畜犯病,植物枯萎,人頭痛、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恰恰印證了汽車內燃機所排放氣體造成的汙染與危害的嚴重性。

  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世界經濟由戰後恢復轉入發展時期。西方大國競相發展經濟,背後隱藏的環境汙染危機越發難以控制。有工業生產的化學物質汙染水體的「日本水俁病事件」,也有有毒化學物質和致病生物等汙染食品的「日本米糠油事件」,更有汙染和破壞海洋生態甚至放射性汙染出現的「美國三英裡島事件」。不可否認,這時的環境汙染已成為發達國家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控制與治理的緊迫性


  發達國家在環境汙染發生初期,採取過一些限制性措施,頒布了一些環境保護法規。如英國1863年頒布的《鹼業法》、1876年頒布的《河流防汙法》;日本大阪府1877年頒布的《工廠管理條例》等。此後美國、法國等也陸續頒布了防治大氣、水、放射性物質、食品等汙染的法規。但由於人們尚未搞清楚汙染及公害的原因和機理,採取這些限制性的措施或者頒布某些保護性法規,收效甚微,也並未能阻止環境汙染蔓延的勢頭。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西方國家相繼成立環境保護專門機構,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當時的環境汙染只被看作工業汙染,所採取的措施僅限於給工廠企業補助資金,幫助它們建立淨化設施,並通過徵收排汙費或實行「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解決汙染治理費用。

  到了1956年,英國政府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通過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棄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但這類被歸結為「尾部治理」的措施,從根本上說是被動的,因而收效並不顯著。

  鑑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汙染事件頻繁發生,公眾終於從公害的痛苦中覺醒。在學者們和廣大公眾的強烈要求下,1972年6月聯合國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衝破了以環境論環境的狹隘觀點,把環境與人口、資源和發展聯繫在一起,解決方案也從單項治理發展到綜合防治。

  七八十年代,發達國家諸如美國、日本在治理汙染上不斷增加投入,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到了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經減少到了每年只有15天,1980年降到5天。到了80年代,西方國家基本上控制了汙染。1981年,英國城市上空煙塵的年平均濃度只有20年前的1/8,因汙染嚴重而絕跡多年的100多種小鳥,重新飛翔在倫敦的天空。

  1992年6月,全世界183個國家的首腦、各界人士和環境工作者聚集裡約熱內盧,就世界環境與發展問題共商對策,裡約峰會正式否定了工業革命以來的那種「高生產、高消費、高汙染」的傳統發展模式,標誌著世界環境保護工作邁上了「環境與發展」的新徵途。

  2000年以後,發達國家開始關注空氣中PM2.5的問題,措施包括針對汽車尾氣排放的限制,限制私家車進入市區,投放灰塵粘合劑吸附微塵等,甚至還研製出了不少環保新技術。但環保不是單純的發展問題,而是關係到全世界未來的發展。

  根據最樂觀預測,到2050年全球氣候變暖對北極造成的直接損失至少將達到264億美元。科學家們相信,提高人們對地球氣候變化的認知,未來一定能制定出應對全球變暖的最佳方案。(撰稿 竹裡)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開幕禮暨主旨演講...
    ,在合作推動環保產業綠色發展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在推動東亞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有長遠的共同利益,韓國和日本在節能環保和環境治理方面在全球領先,擁有大氣汙染治理的寶貴經驗,同時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環保產業鏈。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專題論壇:
    這樣我們提供清潔的空氣就能夠派生出龐大的環保產業。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中提出,要建立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環保產業的市場機制。通過「誰汙染、誰付費」和第三方治理形成一個機制,這樣我們就可以調動社會各方面投資環境產業的積極性,形成一個龐大的環保產業解決汙染的問題,這樣我們環保產業就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 日本治理海洋汙染的啟示
    由於片面發展經濟,環保意識薄弱,使得以工業集中的地區為中心,出現了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的海洋環境公害汙染,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水俁病」、「骨痛症」等。     以上述汙染問題處理為契機,為保護大氣、水質,日本政府於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質保全法》和《工廠排汙規製法》,正式拉開了日本全國性治理海洋汙染的序幕。
  • 全球變暖——大氣汙染
    大氣為什麼會被汙染呢? 工廠和汽車的排煙是主要原因。隨著亞洲國家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增加,利用汽車的在增多,大氣汙染成了深刻地問題。大氣汙染不管有害於我們的健康,也是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環境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提高意識。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關於大氣汙染的現狀和對策及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
  • 新人類意識覺醒時代
    、喜悅的狀態,高維卻給到一個信息:今天讓我分享一個關於新人類意識覺醒時代的文章。是的 跟隨近些年整體的能量上升的趨勢,人類的意識不斷覺醒,由第一次覺醒是人與自然,第二次覺醒是人與神性。  但是真正的人類意識覺醒時代就是人類內求時代!所謂「內求」?就是人類要依靠自身獲取巨大的能量。只是無形能量總比有形能量更加具有威力,更加具有高層次的力量和功能。意識能量的傳遞,是可以超越空間限制的。
  • 煙花爆竹汙染環境 環保型煙花何以環保?
    除夕到正月初一,受燃放煙花爆竹影響,大連市內部分區域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正月初二,受逆溫影響,包括旅順、金州、開發區在內的市區空氣汙染指數達到102,為輕微汙染。  鞭炮爆炸聲已成為城市噪聲公害之一  燃放鞭炮時不僅會造成空氣汙染,而且會產生噪聲汙染。醫學數據顯示,在夜間人們所能接受的噪聲不得超過45分貝,也就相當於蛙鳴聲。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主題論壇:「東亞大氣汙染...
    女士們、先生們,保護環境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任務,加強合作,符合世界各國的人民利益,也有利於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在治理大氣汙染的過程中,在法律制度、清潔技術、職能管理、汙染控制等方面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中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不僅給中國,也給其他國家的企業帶來商機,我們願意繼續加強交流,開展務實合作,為推動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做出積極貢獻。
  • 覺醒到第五維度
    我們正在為意識的量子進化飛躍做準備。我們中的許多人可以看到,這種轉變開始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世界,因為基於貪婪、剝削和父權制理想的舊範式和結構正在慢慢開始崩潰。與此同時,建立在正義、同情和平等基礎上的新觀念也開始出現。人們團結在一起,賦予更大的權力,表明他們渴望和平和對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尊重。人類正在覺醒。
  • 一個人變強,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
    一個人只有意識到人生的路都要自己走,才會變得強大。《千與千尋》中說到,一個人的獨立,是從一生到自己要走完餘下的路。還能堅定地走下去的時候。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大多數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遇見困難時,卻束手無策,只好暗中祈求,事情趕快歸於平靜。
  • 「噪聲」為什麼是「四大公害」之一?答案就在最後那張中學物理知識...
    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這一點在中學物理書上早就說了。前期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的上映不僅獲得了票房冠軍,也喚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影片中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聲吶」探測設備,並且這種設備對美人魚一族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那麼聲吶對海洋生物的危害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用中學物理知識怎麼解釋?
  • 龍巖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六七成投訴因噪聲汙染
    12369,環保舉報熱線,是環保部門面向市民的「綠色通道」。2月底以來,12369成為熱門關鍵詞,各地的12369環保投訴熱線都很忙。  3月19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今年1至2月份,全市範圍通過12369舉報熱線接到的投訴為258條,這與龍巖市民環保意識增強、政府加大汙染處置力度相關。
  • 粒子機器人,能否敲開機器意識覺醒之門?
    投稿來源:腦極體在眾多「科技鬼故事」中,機器人的意識覺醒,絕對是最吸引眼球的一種。自從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劇本《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第一次使用robot這個詞,描繪了被機器人統治的世界以後,全球的劇作家們就開始各种放飛想像。
  • 大城市汙染多?其實人口越多環境可能越好-虎嗅網
    而在各種主張控制城市人口數量的主張中,其中一個就是,認為大城市不利於環保。其實,未必。「人多,更汙染」的理論經不起推敲直觀上,人們普遍認為,城市規模越大,環境汙染越嚴重。而一些大城市的確存在空氣以及水汙染的現象。城市規模和環境汙染,二者看似存在因果關係。
  • 綠色消費助力環保 天然工坊引領健康生活
    究其原因,是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在提高,還有環保意識的覺醒。隨著消費環境的改善,大家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消費升級向深化演進,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態勢。本色紙巾就是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用紙習慣。盤點市場上,近幾年出現的各類本色紙,原材料有木漿、竹漿、草漿、蔗漿等。
  • 珍愛地球,堅持環保,擇素而食
    回望這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澳洲大火蔓延、南極氣溫測量首次突破20度、東非沙漠蝗蟲成災……這些新聞熱詞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球。人類該何去何從?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半個世紀中,我們看到了全球範圍內結成的氣候協定和合作網絡,看到了政府推動的垃圾分類和減塑禁塑政策……更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在環保上的意識覺醒和主動改變。
  • 中國汞汙染應對方案
    汞汙染為何引起全球性高度關注與汞相比,其他重金屬元素如鎘、砷、鉛、砷等汙染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但為何唯獨汞汙染問題會引起國際社會如此強烈的關注?這一問題除了與汞具有極強的生物毒性有關以外,還與其獨特的「生物蓄積性」、「持久性」及「全球遷移性」等一系列環境化學行為及遷移特徵有關。
  • 【環保正解】你知道為什麼尾氣排放標準越來越嚴嗎?
    【第一工程機械網 獨家報導】7月16日,在武漢富士康科技園,一臺叉車獲得了武漢市首張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牌,號碼為3-HAP00001。武漢富士康科技園中一臺叉車獲得了武漢市首張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牌 自2019
  • 解放思想與文化深層意識的覺醒
    這種深層次文化反思上的變革思潮,在中華大地上蓬勃展開,從文化深層意識上,把中國人從農業文明中喚醒。【關鍵詞】文化意識 解放思想 變革【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中華文明位於亞洲的東部,依山傍海,自成體系,五千年傳承生生不息,是唯一沒有換人也沒有換地方的文明古國。在遙遠的農業文明時代,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成為世界嚮往的中心。
  • 《西廂記》中,崔母做了這件事,讓崔鶯鶯反抗意識開始覺醒
    《西廂記》中,崔母做了這件事,讓崔鶯鶯反抗意識開始覺醒《西廂記》在《西廂記》中記載,張生解救普救寺之圍後,本應迎娶崔鶯鶯為妻的,但是由於崔母的臨時變卦,導致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次崔母的變卦,讓崔鶯鶯的心裡反抗意識開始漸漸的覺醒,可以說也正是因為崔母的變卦,讓崔鶯鶯開始變得不再遵守一些封建腐朽的禮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