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直播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四大科學載荷運行正常 首批...
【新聞直播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四大科學載荷運行正常 首批數據回傳 [video:20201202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四大科學載荷運行正常 首批數據回傳] [video:20201202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四大科學載荷運行正常 首批數據回傳]
-
「嫦五」著陸區探測器從未到達過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嫦五」擁抱月球著陸區選擇有講究此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著陸點選擇了位於月球西北部的風暴洋。
-
「嫦五」中的陝西智慧
該所研製的全景相機安裝在相機指向機構上,由相距一定距離的兩個相機組成,通過類似「人眼」的探測原理可以實現對目標的立體成像,依靠指向機構的左右旋轉和上下俯仰,實現大視場和上下大範圍的全景探測,再通過圖像拼接及立體反演,可得到採樣區全景立體圖像。當採樣機構工作時,全景相機還可以對採樣過程進行拍照和攝像,同時和其他載荷互相配合,共同實現採樣區域現場就位探測的科學目標。
-
「嫦五」擇機著陸月球!著陸區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達……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嫦五」擇機著陸月球!著陸區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達……
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嫦五」擁抱月球著陸區選擇有講究此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著陸點選擇了位於月球西北部的風暴洋。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高精度航天電子系統:確保嫦五「經絡通暢」
「嫦五」飛天航天電子立新功 作為我國目前研製的最為複雜的探測器,「嫦五」的月球採樣、起飛上升、交會對接等任務環節是此次任務最主要的挑戰。在整個任務持續的20多天裡,為了協助探測器高質量完成月面採樣、月表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這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九院各單位迎難而上。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紅外成像清晰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嫦五配胖五,回家之前挖點土
嫦娥二號運行在距月球表面約100千米高的極軌道上,設計壽命半年,解析度7米,主要完成兩大任務:一是對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對未來的預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二是獲得更加豐富和準確的探測數據,深化對月球的科學認知。
-
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
原標題: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本報訊 (記者 關穎)此次,「長五」與「嫦五」的最強大腦,均由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771研究所製造。此次任務中,「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771所研製的箭載計算機。它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箭體參數錄取、飛行軌跡誤差修正以及控制指令輸出等多項複雜的控制任務,確保火箭的穩定飛行。為保證「大腦」健康,其內部還設計了特有的「聽診器」,能夠自動聽診飛行控制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各類重要參數,可及時、有效地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問題,為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提供判定依據。
-
「嫦五」啟程探月,多國科學家:史無前例且令人振奮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五」於北京時間24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鑑於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探測器的實際著陸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肖龍教授表示,中國航天局選擇了月面火山平原呂姆克山(Mons Rümker)以東的潛在著陸區。肖龍曾為「嫦五」著陸的候選地點提供建議。肖龍表示,呂姆克山附近的巖石樣本可能有約1.2至20億年的歷史,比阿波羅探月計劃採回的樣本年代更新。「這將是有史以來從月球帶回的最年輕的火山巖樣本。」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40秒看懂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嫦五探月圖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除了科學成果研究月球巖石對開發月球資源同樣意義重大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這讓科學家極為興奮氦-3是世界公認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
「胖五」送「嫦五」 「奔月」採樣去|我國首次,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搭乘「胖五」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為後續月球及深空探測等任務奠定科學和工程基礎。
-
「天問一號」上13臺科學載荷詳解
相機配置了五譜段TDI CCD和國產面陣探測器兩種成像探測器,實現線陣推掃和面陣成像的兼容,有望獲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圖像及視頻圖像。火星磁強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聽」落月、挖土,「嫦五」進展順利少不了這些「上海智慧」
落月和採樣階段,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的、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三臺有效載荷,工作順利,已經完成了既定的科學目標。請聽記者李雪梅發來的報導:從月面獲取約2千克的樣品返回,是「嫦娥五號」探測器此行最重要的使命,技物所研製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為採樣區月球土壤成分與分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
落月後48小時內開展多項科學任務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除了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此行還肩負著獲取月表形貌、礦物組分探測與研究、月球淺層結構探測等科學探測任務。這些任務將在落月後48小時內開展,為採樣和鑽取提供技術支持。
-
盤點那些為「嫦五」升天出力的高校
今天,老馬主要想和您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為了「嫦五」默默奉獻的高校。1、「嫦五」總設計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校友—:月面採樣4、國防科技大學:參與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1)為嫦五「挖土」裝上「慧眼」(2)為嫦五回「家」保駕護航(3)為嫦五安全著陸提供支撐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李迪克攝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