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8月在東洋經濟雜誌上介紹的高橋泰・國際醫療福利大學教授的「新型冠狀感染七階段模型」引起了巨大反響,其他雜誌和電視也介紹了這一現象。
之後的新冠病毒在日本的經過大體上和高橋教授的預測一樣,不過,據說根據之後知識見解變得更清楚了,進行了七階段模型的部分的修改。這次將介紹其內容和「七階段模型」中看到的現狀的解釋以及今後的預測。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就像是感冒的亞種,對於98%的人來說以感冒的症狀結束,但是血管受傷的話是高風險的疾病,這一點越來越明確了。
流行性感冒一旦感染就會馬上出現明確的症狀(發病),抗體馬上對應(抗體陽性),以高概率傳染給周圍的人(傳染)。換言之,流感可以說是一種「感染=發病=抗體陽性=傳染」的一套毒性強、傳染能力強的病毒。
與此相對,新冠病毒即使感染也有很多人沒有症狀,幾乎所有人都無法抗體,傳染給周圍的人的可能性也很低。新冠病毒比以前明確了「感染≠發病≠抗體陽性≠傳染」的毒性弱、傳染能力低的病毒。
但是,如7階段模型所示,有3個條件:
(1)由於單純的免疫(自然免疫、細胞性免疫、微量抗體等)無法處理完新型冠狀物,並且(2)血管非常受損,(3)發生細胞因子風暴引起免疫力失控現象如果一切都重疊在一起的話,有可能導致死亡。
在GoTo宣傳活動之前,「日本也有10萬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的預測變得很有名。另一方面,我在同一時期用7個階段的模型進行了如下預測。
「以地方為中心,新發現了2000萬人左右,其中100萬~200萬人感染,如果進行PCR檢查的話,就會變成陽性。暴露者的2%左右實際出現發熱、倦怠感等症狀,其中一部分在醫療機構受診為PCR陽性。由於出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PCR陽性者,地方醫療陷入了恐慌狀態,但實際上是冰山的一角,很多感染者都是無症狀無自覺的結束。
2000萬人的暴露者中有600人的重病者,200-300人死亡」(參考報導:東洋經濟在線8月7日「新冠病毒,「2周後的預測」為什麼會有偏差」)
正如預測的那樣,由於PCR檢查的一時劇增,石垣島等地發生了小的恐慌狀態,但是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數沒有增加,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騷動平息了。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感染力在整個地區開始蔓延的新型病毒。
最近也在北海道弘前發生大集群的時候被要求進行之後的預測,和石垣一樣預計會在短時間內結束,這也和預想的一樣。
基本不變。感冒是在上氣道黏膜上病毒的感染、繁殖開始後,在人體中相當於警察的巨噬細胞、CTL等自然免疫、細胞性免疫、微量抗體開始戰鬥。在此期間,如果有無症狀的情況,也會出現發熱、炎症等症狀。
新冠病毒也和感冒一樣是弱毒病毒,在日本,曝露的人中約98%是無症狀或者可以用這樣的自然免疫來應對,以感冒的症狀結束(過程1~2)。
在超過自然免疫防禦網的2%左右,新冠病毒靜靜繁殖,症狀稍微加重,出現肺炎和消化器官症狀等全身症狀的人也出現了。在這個階段,免疫系統的細胞發出了一種叫做「獲得免疫」的物質,抗體終於出現了。抗體出現後,在日本98%以上的新冠病毒被殲滅,感染故事結束(第3~4階段)。
如果生理活性蛋白質的量適當的話,就可以恢復,但是對於1萬件來說有4件以下的低概率,但是也有過度反應導致生理活性蛋白質過度的情況。這是一種叫做「細胞因子風暴」的現象,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就會重病化。用自己的想像去殲滅敵人。
細胞因子風暴是引起第5階段,全身會產生微小血栓。特別是在菸鬼、糖尿病、高血壓、抗癌劑治療後血管嚴重受損的人,如果出現細胞因子風暴,很有可能導致死亡。老年人的重病化率和死亡率之所以高,是因為血管受傷,容易形成血栓的人很多。對59歲以上的人爆料說,超過了100萬人。如果是高血栓的話,就要用第6個階段來觀察。導致死亡的例子是到29歲為止為零,30~59歲時暴露的100萬人中有1人,60~69歲時有10人,70歲以上有44人。這些數字和以前的估計沒有變化。
——請告訴我Ver.2的主要變更點
據推算,5月的模擬實驗中約有百分之三十即國民1億2600萬人中4000萬人有曝露經驗。現在解除了移動限制已經過了4個月,有5成的人認為已經有了曝露的經驗。超過50%成為集體免疫值的可能性也不低。
並且,6月以後報告增加了的後遺症的出現,第4~5階段增加了。雖然不多,但是這種早期併發症是由新冠病毒損傷血管,為了修復血管而聚集血小板形成的血栓引起的。
新冠病毒特有的手足的發紅和顏色的變化,嗅覺·味覺障礙的一部分等從初期的輕度到中度的後遺症的大部分,被認為是由血栓引起的。因為是專業性的,所以詳細情況可以省略,但是根據血栓和血管炎,有報告顯示,如果與臟器障礙、肺梗塞、腎障礙、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相關聯的話,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到了第4階段以後,比起呼吸器疾病,新冠病毒更容易成為全身血管障礙導致的重病化和各種後遺症發病的疾病。由於「新冠病妻本身的毒性」幾乎沒有人死亡。導致死亡的原因是由於細胞因子風暴,全身都會產生血栓。
基本上沒有變化。到目前為止,日本的老年人設施通過徹底的感染症對策和謝絕會面等,比起歐美的設施,更嚴格地保護了高風險的老年人不受感染。這與日本的死亡率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日本人比起歐美人接觸新冠病毒的機會更多,也起到了自然免疫的感作作用。由於這兩個不同,歐美以10%或更高的比例在應對感冒之前進入了一個階段。
而且,日本人與歐美人相比,血液難以凝固,這也與「細胞因子風暴」引發的血栓難以產生有關,被認為是日本死亡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現在在歐洲感染擴散,再次進行部分性的鎖閉,您是怎麼想的呢。
基本上和GoTo宣傳活動一樣,去休假的年輕人中有很多人感染,為了回歸職場而對全體人員進行PCR檢查,發現了大量陽性者。這些人基本上沒有症狀和輕度症狀,但是以大城市為中心發生了新冠病毒的蔓延,致使血管受傷的老年人感染、發病、重病化,醫療現場變得相當嚴峻,不得不進行鎖閉。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今年6月在西班牙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股在休假中在歐洲蔓延,引起了這次的倒閉」。在接到這個消息之前,他推測「3~4月歐洲很多人獲得的抗體在休假前就變得陰性了」,從而引發了休假時的感染。
新冠病毒容易變異,至今為止也有很多變異的故事。不知道感染的擴散是由於變異病毒的出現還是單純的因為抗體的效果消失了,但是今後歐洲的動向要注意。
即使這次變異的新冠病毒進入日本,上述日本人對新冠病毒的優勢也會發揮出來,所以這次也不會像歐洲那樣增加重症者和死亡者吧。日本正在接近集體免疫的狀態。
今年1月季節性流感的患者突然不來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臨床醫生都經歷過流感抗體呈陰性但頑固的感冒症狀的患者增加了這樣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病毒幹涉。所謂病毒幹涉,是指一旦感染了一種病毒,自然免疫就會被誘導,其他病毒就很難感染的現象。
此外,GoTo宣傳活動開始後,東京以外的地區PCR陽性者也急劇增加,擔心進一步擴大,PCR陽性者急劇減少。發生這種現象也好,上述的病毒幹涉現象也好,和感冒一樣,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數千萬人暴露出來,強化對自然免疫、細胞性免疫、微量抗體等各種免疫的新冠病毒的處理能力。
從數據的推移來看,我認為實際上發生了病毒幹涉和集體免疫,對新冠病毒進行免疫強化的人超過了國民半數,形成了集體免疫的狀況,日本的重病者數和死亡人數比2020年的春天要少。
另一方面,這次在歐洲大肆宣傳的是引起變異的新冠病毒,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這種病毒,日本也會有所蔓延,年輕人的重病、死亡人數很少,但患有血管風險的老年人的重症者、死亡者有增加的風險有。但是,正如剛才所述,應該比歐洲的水平低。
我預測今年1月發生的病毒幹涉不會使雙方爆炸性擴散。具體來說,如果冬天和往年一樣流行流感的話,即使有一段時間和新冠病毒共存,不久新冠病毒也會消失。相反,如果新冠病毒更強的話,有可能完全不會出現流感。
——最後,關於疫苗,您是怎麼想的。在全世界進行開發競爭,日本政府如果能確認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會向所有人分發。
我是否定的。首先,幾乎所有的人都有無症狀,輕度的感染症,是否值得接種疫苗。
接著,報告說新冠病毒即使抗體呈陽性,3個月左右也會呈陰性。這也是因為新冠病毒弱毒不會刺激生物細胞,所以抗體的生產無法持續。為了不被感染,需要接種好幾次。
另一方面,副作用很可怕。大家都知道,患上弱毒病毒後,患上強毒病毒的話,由於ADE(增強抗體依賴性感染)這種強毒病毒的爆炸性繁殖,容易引起細胞因子風暴。也就是說,接種疫苗也有引發ADE的危險性。最好考慮到風險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