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
扁平的橢球形
結構:
外膜、內膜、基粒、基質
色素的分布:
基粒的類囊體的薄膜上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分布了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的酶。
從反應物、場所、條件、生成物總結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和概念:
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 有機物 ,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1、根據反應過程是否需要光能分為:
光反應:
有光才能進行
暗反應: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2、光合作用的過程:
實質:
無機物(CO2和H2O)→ 有機物(糖類)
光能 → 化學能
光反應階段
條件:光、色素、酶
場所:基粒(類囊體膜)上
物質變化:水的光解;ATP的合成
產物:[H]、O2、ATP
能量轉變:光能轉變為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暗反應階段
條件:酶
場所:葉綠體的基質中
物質變化:CO2的固定:C3的還原
產物:(CH2O )、 ADP 、 Pi
能量變化: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為糖類等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3、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和聯繫
光合作用的意義
1.為生物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
2.維持了大氣中O2和CO2的相對穩定;
3.對生物的進化有直接意義。
(1)使還原性大氣→氧化性大氣
(2)使有氧呼吸生物得以發生和發展
(3)形成臭氧層,過濾紫外線,使水生生物登陸成為可能
營養類型:
異養生物(人、動物、真菌、大部分細菌)
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命活動。
自養生物:
光能自養生物(綠色植物)
化能自養生物
以CO2和H2O(無機物)為原料合成糖類(有機物),糖類中儲存著的能量。
光能自養生物:
以光為能源,以CO2和H2O(無機物)為原料合成糖類(有機物),糖類中儲存著由光能轉換來的能量。例如:綠色植物。
能量來源:光能
化能自養生物:
利用環境中某些無機物氧化時釋放的能量將CO2和H2O(無機物)合成糖類(有機物)。如硝化細菌。
能量來源:化學能
——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等細菌。
1.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掉的是( )
A、[H]
B、C5化合物
C、ATP
D、CO2
2. 與光合作用光反應有關的是( )
①H2O ②ATP ③ADP ④C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光合作用過程中,產生ADP和消耗ADP的 部位在葉綠體中依次為 ( )
①外膜 ②內膜 ③基質 ④類囊體膜
A.③②
B.③④
C.①②
D.④③
1. B 2. A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