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共發表135篇CNS!新冠肺炎領域佔38篇

2020-09-05 看高校

截止2020年7月6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Science 發表了共計135項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學,材料學,化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其中Cell 發表了27篇,Nature 發表了70篇,Science 發表了38篇。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領域共發表38篇。

具體的單位統計如下:

文章列表如下(紅色字體的為新冠肺炎領域相關的文章):

來源:iNature公眾號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學者發表219篇CNS文章,高福等人貢獻多篇
    2020年中國學者在Cell ,Nature及Science共計219項研究成果(2019年發表186篇),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iNature前沿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 學術頭條:瑞德西韋治癒40歲危重患者,今年Q1中國學者發表56篇CNS...
    中國3期臨床試驗將於4月底揭盲3月30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發表論文顯示,成功使用瑞德西韋治癒了一位4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 華中大新冠肺炎研究論文399篇
    而在科研抗疫的戰場華中大人同樣發揮著積極作用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單學校學者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數量位居全球第一發表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數量全球第一2020年7月1日,在Web of Science和Scopus資料庫中,共檢索到全球科研機構2019-
  • ...西韋治癒40歲危重患者,今年Q1中國學者發表56篇CNS,2019ACM計算獎
    ,成功使用瑞德西韋治癒了一位4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有這種情況的患者佔因COVID-19而住院的患者的71%,佔需要重症監護的患者的近80%。韓媒調查:大邱約15%新冠肺炎患者稱患病時喪失嗅覺或味覺據韓聯社報導,一項大邱市醫生的電話調查顯示,韓國大邱市3191名新冠肺炎患者中,15.3%的人透露自己(患病期間)失去嗅覺或味覺。
  • 中國學者前4月發表86篇CNS,全年有望突破250篇
    截止2020月5月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86項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學,材料學,化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誌來劃分:Cell 發表了15篇,Nature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圖片來源:每經製圖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當地時間2月26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25日中國境外上報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中國境內新增病例數,目前義大利、伊朗、韓國的情況令人十分擔憂。面對疫情,學術界以最快速度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 2019中國學者在CNS頂尖期刊發表論文44篇,施一公、顏寧包攬5篇!
    CNS論文2019年的第一個季度很快就結束了,截至3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44篇文章,iNature團隊對於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按雜誌來劃分:Cell發表了
  • 平均每天3.1篇文章:中國科學界「戰疫」 | 南方周末
    自1月15日至2月5日,中國學者參與發表的新冠肺炎學術文章共66篇,平均每天發表3.1篇,參與研究人員總計590位。內容上,對傳染病流行預測的研究最集中,共有26篇文章;病毒分析的20篇;臨床數據分析9篇;藥物研發6篇。非研究論文的專家觀點和信息資訊共有5篇。
  • 2020諾獎得主CNS文章分析:共發表54篇,引用量近2萬次
    Ric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為他們在C型肝炎病毒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這3位作者共計發表了1994篇文章,被引用量達到了90368次,這些文章為這三位獲獎者在C肝領域奠定了基礎及威望。他們在Nature(22篇),Science(16篇),Cell(8篇) ,JAMA(2篇,
  • 中國學者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學領域成果;高福/饒子和/秦川都大於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佔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按雜誌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Science 發表了27篇;按是否有合作單位劃分:其中有37篇文章由獨立的一個通訊單位完成,65篇是多單位共同通訊完成的,其中有27篇是中外多單位共同通訊完成的,38篇是國內多單位共同通訊完成;
  •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類期刊發表高等教育科研論文1938篇
    2019年,全國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發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論文,佔院校總數的12.65%。其中,公辦本科高校315所,佔同類高校總數的38.32%,公辦高職高專院校37所,佔同類高校總數的3.37%,民辦高校(包括獨立學院與民辦高職高專)22所,佔同類院校總數的2.91%。1. 公辦本科高校發文情況。
  • 「學術前沿動態」新冠肺炎專題:非生物醫學類外文論文分析
    信息整理:圖書館新冠肺炎作為當前最受關注的研究主題,相關研究成果快速增長。通過最近半個月(6月17日-7月3日)的持續追蹤,Web of Science中相關論文數以日均200多篇的速度激增,總量達到了11740篇。這一研究熱點不僅得到了全球生物醫學界研究者的持續重視,也同樣吸引了其他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因此,生物醫學領域之外,究竟是什麼群體在從事相關研究?
  • 從重獎論文發表到處罰獎勵論文發表,中國生物醫學領域的20年
    正如中國製造業正在進行的轉變,由1980年代的賣資源和粗加工,到2000的世界工廠,再到2020奮力衝向原創。中國的生物醫學領域也正在進行著類似的脫胎換骨。中國的論文數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11倍。由於這種高速增長,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比例也由2000年的世界1.5%,成長為2019年的17.1%。
  • 七張圖告訴你,2020年出版了多少篇新冠論文
    2020年,新冠病毒研究「霸佔」了各大網站和期刊。《自然》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研究改變了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對象。《自然》收集數據並進行分析後發現,新冠肺炎大流行衝擊了2020年的科學界,改變了研究出版的現狀。根據某資料庫的統計,2020年全球約4%的研究產出都專注於新冠病毒。
  • 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十篇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資料圖 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 國人佔比79%的SCI畢業神刊,被爆8篇文章嚴重抄襲
    其主攻臨床病毒學研究方向,已在200本不同雜誌上累計合作發表英文論文800餘篇。WOS收錄了自2010年起Oncology Letters發表的11599篇文章,包括10724篇論著文章,818篇綜述文章,45篇Correction,和1篇Editorial Material等。近幾年,綜述的篇幅佔比並沒有明顯變化。
  • 國人佔比79%的SCI畢業神刊,被爆8篇文章嚴重抄襲!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上,Oncology Letters更新到了2020年7月份卷期。WOS收錄了自2010年起Oncology Letters發表的11599篇文章,包括10724篇論著文章,818篇綜述文章,45篇Correction,和1篇Editorial Material等。近幾年,綜述的篇幅佔比並沒有明顯變化。
  • 2018中國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CNS論文統計:清華、北大、復旦前3
    《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其中,中國科學院在三大期刊發表總數上一路領跑,在Cell上發表了10篇,在Nature上發表了16篇、在Science發表了9篇,這和清華大學持平,但是其他發表數量都大大超過其他高校,均排第一。
  • 這本期刊影響因子縮水60%,還發了篇奇葩文章
    新冠疫情以來,相關內容的論文也迎來了爆發期,其中不乏一些奇葩魔幻的文章,比如今年7月份發表在 Advances in Genetics 上關於新冠病毒來源於外太空的論文&34;,具體單位有中國天津疾控中心、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英國白金漢大學等。
  • 《自然》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
    長江日報訊(記者胡義華 熊詩琪 蔡木子)12月24日,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出版,其中中國作者主導的論文有2篇,這把《自然》2020年刊發的「國產」論文的數量定格在106篇,刷新了歷史紀錄。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的檢索數據顯示:2010年,「國產」科學論文在《自然》上有13篇,2020年達106篇,10年增加了7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