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獎得主CNS文章分析:共發表54篇,引用量近2萬次

2020-10-08 TOP大學來了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為他們在C型肝炎病毒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這3位作者共計發表了1994篇文章,被引用量達到了90368次,這些文章為這三位獲獎者在C肝領域奠定了基礎及威望。他們在Nature(22篇)Science(16篇),Cell(8篇) ,JAMA(2篇,其中1篇文章為Alter研究其C肝的傳播特性,被引用量達到了1128次),NEJM(4篇) Lancet(2篇) 共發表了54篇文章,這54篇文章被引用量達到了17695。



瑞典當地時間11:30(北京時間下午5:30),備受矚目的2020年諾貝爾獎正式揭幕。最先揭曉的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為他們在C型肝炎病毒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圖源自諾貝爾獎官網)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M. Rice做出了開創性發現,鑑定出了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在次之前,人們已經發現了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並作出了諸多研究,但仍然有很多血源性肝炎病例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成為可能,最終促成了歷史上首次可以治癒該疾病,為從世界人口中根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文章總數分析
Harvey J. Alter進行的輸血相關性肝炎的方法研究表明,未知病毒是導致慢性肝炎的常見原因。Michael Houghton使用分離出C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組。Charles M. Rice提供了最後證據,證明僅C型肝炎病毒即可引起肝炎。

Cell ,Nature,Science 等54篇文章分析
Harvey J. Alter:1935年出生於紐約,在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學位,並在斯特朗紀念醫院和西雅圖大學醫院接受內科醫學培訓。1961年,加入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擔任臨床助理。在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工作幾年後,於1969年重新返回NIH,加入了臨床中心輸血醫學系,擔任高級研究員。

Alter發表的JAMA 文章,引用達1128次
Michael Houghton:出生於英國,1977年在倫敦國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82年加入GD Searle&Company,之後於1982年移居加利福尼亞州,2010年就職艾伯塔大學並任教,目前是加拿大病毒學領域卓越研究教授(Canada Excellence Research Chair in Virology),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the Li Ka Shing Applied Virology Institute.)所長。
Charles M. Rice:於1952年出生在薩克拉曼多。1981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並於1981年至1985年期間接受了博士後培訓。他於1986年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成立了研究小組,並於1995年成為正式教授。自2001年以來,他一直擔任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教授。在2001年至2018年期間,他一直是洛克菲勒大學C型肝炎研究中心的科學與執行主任,並一直活躍在該中心。
參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763-x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0/medicine-nobel-honors-three-scientists-discoveries-hepatitis-c-virus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0/summary/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iNature」,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這篇論文累計引用次數早已突破一萬次,是整個有機化學領域最高引的文章之一,比為夏普萊斯贏得諾獎的那篇不對稱環氧化論文的引用次數還要高出三倍。超過一萬次的引用是什麼概念?國際知名的科學數據服務公司科睿唯安,收錄了約5000萬篇論文,其中只有5700篇(佔0.01%)被引用次數超過2000次。科睿唯安從這些論文的作者中甄選發布「引文桂冠獎」,迄今已成功預測54位諾獎得主。因此,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近兩周以來,塞門扎合著的發表時間為 2001 年到 2018 年的 32 篇論文(截至撰稿時)在 PubPeer 受到質疑,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些文章作者中有同一單位的長期合作夥伴,也涉及中日韓等多國的合作團隊。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近兩周以來,塞門扎合著的發表時間為 2001 年到 2018 年的 32 篇論文(截至撰稿時)在 PubPeer 受到質疑,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些文章作者中有同一單位的長期合作夥伴,也涉及中日韓等多國的合作團隊。
  • 7位圖靈獎得主當選,新晉多位華人,2020 ACM Fellow公布
    任奎教授發表了 280 餘篇同行評議的期刊與會議文章,他的 H-Index 為 69,文章總引用次數超過 30,000 次,併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他累計發表近 300 篇高水平同行評審論文,獲得了 8 個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的最佳論文,包括 ACM Multimedia 2017 最佳論文以及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0 最佳論文獎等。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2020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在 PubPeer 上鍵入關鍵詞,不難發現其被質疑的文章接近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 》的文章為例,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被引用次數高達 1405 次。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本文來源:科研大匠整理自PubPeer,科研圈、bioworld,hanson臨床科研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2010 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2 年,塞門扎入選醫學研究所。2016 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2019 年與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佔了一大半。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因此他們在PubPeer上發現了Gregg20多篇出現問題的論文。 Gregg的作假行為,貫穿了從他主要負責文章到他的合作編寫文章。 他的名字出現的非常突兀,就像是為了藉助其諾獎得主的名聲一樣,而也正因為這樣的名聲,這些文章看起來並不能被成功退回。
  •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科學精神面面觀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秦曉涵  當設計師匯報方案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3個小時裡,這位82歲的老人質疑、糾錯、再質疑、再糾錯,把氣氛搞得像一場考試。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目前只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在 PubPeer 作出回復,其中涉及到中國、日本、韓國的合作團隊。據科研圈查證,其中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國內某高校在職教授,並且曾獲得傑青資助。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迎來諾獎講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bert Fert教授親自揭秘自旋電子學的奧秘
    主講人是: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自旋電子學的創始人Albert Fert教授,他將圍繞「自旋電子學將在資訊時代超越傳統電子學」的主題,通過線上遠程的方式講授自己最拿手的一課,為大家帶來一場面向未來的奇妙科技之旅!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2019年諾獎得主被曝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諾獎得主及其故事也長時間霸佔我們的眼球。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諾獎得主都值得尊重。當學術造假與功名利祿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即使科學家最有影響、也最嚴謹客觀的諾貝爾獎也無法獨善其身。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
  • 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
    以下文章來源於CellPress細胞科學 ,作者Cell Press 2020諾貝爾獎各個獎項已經悉數頒布,Harvey J.Alter, 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Rice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發現C型肝炎病毒(HCV)方面做出的努力。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2020諾獎大幕拉開,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自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0次,累計219人獲獎。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於2015年獲得該獎項,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女性。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此外,在受到質疑的論文中,有一篇文章已撤稿,兩篇已勘誤或更正。這些情況也說明,對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目前尚不能完全定論。但也從中反應出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尤其是處於塞門扎諾獎的光環之下,這些問題更引人矚目,影響也更大。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塞勒還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將獨得735萬元獎金從2017年開始,諾貝爾經濟學的獎金由原來的800萬瑞典克朗(約619萬元人民幣)上升為900萬瑞典克朗(約735萬元人民幣),塞勒成為獎金提升後的第一位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官網提供的信息顯示,塞勒將心理學洞察融入經濟分析的嘗試最早見於1980年。
  • 中科大高顏值後浪:師從諾獎得主,33歲已發表3篇Nature
    520是一個甜蜜的日子,就在許多人忙著領證秀恩愛的時候,中科大的後浪卻在當天發表了自己第3篇Nature正刊文章!他就是年僅33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毅恆,就在5月20日當天,他作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