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贏在課內,更拼在課外!如何讓潛力發揮到極致?985/211,我來了!
進入高中,尤其到了高三,各科紛至踏來,預習、上課、複習、作業、培優、補差、考試、檢測,一環緊扣一環,學習的容量加大、難度加深、任務加重,有很多同學感到很不適應,一天下來感覺總是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儘管加班加點,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甚至每況愈下……真是學也沒沒到,玩也沒玩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高中同學和家長們這個時候都會問學習哥原因出在哪裡呢?咋整?
學習哥也不廢話,不過這個問題很大,要大家聽我慢慢道來!
大家都知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時。但同樣是24小時,不同的人運用它產生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如同一畝二分地,不同的人來種,一年下來,產出卻相去甚遠。
先看一下這張清華學霸做的每日計劃表,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或者有多少可能考上清華了!
學習哥認為要想早日駛入學習的「高速公路」,進入學習的「快車道」,不僅要贏在課內,更要拼在課外!
很多高考狀元們的聽課箴言是:「課堂走神1分鐘,課後摸索半天功」。足見聽課的重要性,高中生如何提高課堂聽講效率?如何保持課堂45分鐘大腦思維狀態與老師時刻同步?各科又該如何聽課呢?
1.提高聽課效率這些習慣要養成
提前預習:建議大家能夠在每堂課前提前把下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學一遍,重點標註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課的時候重點聽。
及時複習:遺忘是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根據遺忘規律,複習的間隔越短,記憶的效果越好。所以,大家養成及時複習的好習慣,這可能會節省你不少時間。
備好、用好自己的「糾錯本」和「精華本」:錯題、難題、好題聽課時及時做標記還不能萬事大吉,因為,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那些錯題、難題、好題都需要反覆做三四遍才能真正掌握的(不排除一遍就能真正掌握的可能性,但這種學生為數不多,但部分學生都是「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那種)。因此,大部分同學都要把這些題整理到自己的糾錯本和精華本上,隔一定時間就要複習一遍(千萬不要自以為是)。
2.儘量調動所有五官感覺
聽:80%聽老師講課的重點,20%聽老師對此概念或該問題的解釋。聽有聽的學問,不要漏聽和錯聽知識重點。重視聽老師提問,當老師提問的學生回答完問題後,要聽老師對問題的深入解答。
動腦:集中注意力,避免開小差,老師講第一步時,看你能想到第二步嗎?要從宏觀角度來看老師的思維,要弄清老師為什麼這樣講,重點注意老師重複講解或者多次強調的地方。
動手:避免40分鐘的上課時間,也記40分鐘筆記,因為你將50%的注意力用在了記筆記上,卻忽略了深入思考老師講解的內容。儘量在書上劃出老師講解的重點,把重點詞語和解題思維直接寫在課本邊上。
火眼金睛:一堂40分鐘課,要70%看老師黑板,15%跟著老師的思路看書,15%記筆記。可見看黑板的重要性,要注意老師的板書,老師為什麼在黑板寫上這個知識點,老師全部的板書結構其實就是本節課知識結構圖,以後複習就要觀看這張圖來複習。
口記:遇到像歷史、自然與社會、地理、英語這些偏記憶的科目時,老師會當場讓你記住某個單詞、詞語或一段話,這時候最好動動嘴唇,或小聲讀出來,眼腦口心四合一的效果是最好的。
3.萬事化簡,符號助記
尖子生可能記憶力是好些,但是並沒有達到那種記憶很強的地步。他們根本不可能強到上課記住老師每句話的地步。(極少數天生記憶超強的天頂星人,上課只聽講連筆記都不用做,照樣每門課都能考滿分,這種人不列入分析!)所以聽課必須要記筆記。
比如上英語,要記住那些詞性的各種英文簡寫,比如名詞用n,形容詞用adj,副詞adv,動詞v等等。
記筆記有利於長期記憶,加進去一些符號,也可以自創含義,一個符號代表一個意思,省去很多繁瑣的釋義。
遇到重點語句時,可以用波浪線;遇到重點詞時,可以用三角號標註;疑問問題,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理解的符號都可以用。
1、聽理科課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
在高中的學科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屬於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也就是說,前後知識聯繫比較密切,當前的知識學不懂,很可能是前面的知識沒學懂造成的。
因此,理科聽課要注重把握課本裡面的基本概念,在上課時重點要抓概念的理解。
在理解概念的同時,大家要留意每個概念提出的時候,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要邊聽邊想。為講明一個定理,推出一個公式,老師講解順序是怎樣的,為什麼這麼安排?兩個例題之間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之處?特別要從中學習理科思維的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
作為實驗科學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就要特別重視實驗和觀察,思考實驗的原理、實驗各步的意義,以及總結實驗現象,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結合課本的知識來掌握科學的概念和規律,等等。
2、聽文科課要注重在理解中記憶
在文科學習上,許多同學有一個誤區,認為文綜知識細小瑣碎,只要認識了,記住了也夠了,進而認為只要自己看看書也就夠了,聽不聽課無所謂。而事實上,非但 不是如此,而且正好相反,文科的系統性和全局性非常強。各科老師無不和它交戰數年,僅就經驗而言,也理應比我們擁有更強的整體把 握的能力。所以不光是出於對老師的尊重,即使完全為自己考慮也應該珍惜利用每一個可貴的45分鐘。
文科科上課認真聽講,不要忘了做筆記,課堂筆記不是要你一味的記,而是記重點以及你不懂的,書本上有的,標註一下就可以了,沒有的簡單的記錄下來,課後再系統的整理,不要為了做筆記而影響聽課。因為一般情況下,老師教授的知識都是根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來進行的,所以上課的專心很重要。
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觀點解釋社會現象,在這個基礎上,最好發散一下思維,有哪些類似的社會現象也可以用這些觀點來解釋。聽歷史課時,首先要弄清楚本節教材的主要觀點,然後,弄清教材為了說明這一觀點引用了哪些史實,這些史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最後,也是關鍵的一環,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觀點與史料間的關係。最好還能進一步思索: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說明觀點?是否還可以補充新的史料?有無相反的史料證明原觀點不正確。聽地理課時,要去了解每個地方為什麼會呈現這樣的特點,每種圖是怎樣認知的,重點掌握讀圖的技巧以及對課本知識的分析能力。
3、聽英語課要注重實踐
要上好英語課,就應該在老師講語法的時候注重理解記憶語法結構,然後在語言實踐練習活動中,多運用本堂課學到的語法知識,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個練習機會,爭取在課上就熟練運用當課的知識。
1.高三了,感覺數學老師上課講題的速度特別快,我還沒有反應過來,一道題就講完了,每節課都是這個樣子,上課總是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我該怎麼辦呢?
對同學們來說,「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有內心焦慮的問題,也有學習方法的問題。我們知道,越是焦慮,學習效果越不好。所以,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學習效果。同學們要知道,老師講的內容肯定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就算一次沒有聽得太清楚,在以後的複習過程中還會反覆提到。
至於學習方法。老師講得快,同學們反應不過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識不熟練,知識的「提取」不容易,等同學們反應過來,老師已經講到下一個問題了。應對的方法從原則上講,就是要降低聽課的難度。具體來說,比如預習就相當重要。
高三的老師都有教學計劃,從大的方面來講,大致有三輪複習,第一輪會"跑知識點",就是撒大網,把以前講過的內容再講一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聽講有困難的同學,一定要提前預習一下。在課前做適當的知識準備,聽課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最後,提醒一點,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以「聽懂」為原則,利用好上課的時間。最好不要寄希望於課後再來問老師和同學。
2.上課能聽懂,做題為什麼還是不會?
(1)這是知識和認知的差別。
老師講的是知識。聽課是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做題是一個主動認知的過程。老師和書本給的是知識結構,我們解題運用的是我們的認知結構。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是有差距的,這就需要你調整認知結構來【順應】知識結構,或者用自己的認知結構來【同化】知識結構。所以從聽得懂(被動明白知識結構)到會自己做(主動建構認知結構)如果差距越大,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順應和同化。
(2)人的天性:健忘
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人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在20分鐘內能夠遺忘掉58.2%的內容。你學了新的知識,你不練習,不複習,不需要超過一天的時間,這些知識就會開始陌生,過了一個禮拜它肯能又變成像沒學過的新的知識。
3.怎樣解決考場上不會做,而一出考場就明白的現象?
(1)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把考試當做平時做練習來看待,看題目要看清,有時你做不出來是題目的條件看差了,最重要還是放鬆。
(2)在考試的前一天不要使勁兒的背書,越使勁兒背書,越容易有壓力,可以適當的聽聽音樂,遠眺,可以減輕壓力,只要平時認真聽講,課下多做一些習題,只要見的題多了,就會活學活用了,自然而然就不會緊張了。
(3)也可借鑑衡水中學消除學生緊張的有效方法「把平時考試當高考、把高考考試當平時測驗」,也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調節。
很多同學學習僅僅依據課表安排,這對高效利用時間來說還遠遠不夠,因為課表只是明確了全天的大致學科教學順序,並沒有對學習的環節、尤其是自主學習的環節進行合理細化。為此,還應在此基礎上加以科學安排,一一細化落實,才談得上時間的高效利用。
早讀是記誦的黃金時間,一般30-50分鐘不等。如果只讀記一科,大腦往往容易疲勞,效果不好。建議安排二至三項誦記內容,並對時間進行大致分割。
比如如果今天讀語文,遵循「語言學科天天見」的原則,則可以在早自習時間中安排10~15分鐘讀讀外語,反之亦然。單科時間如果較長,還可以再作安排。
如讀30分鐘外語,則可以安排讀記單詞10分鐘,讀記課文10分鐘,讀記筆記10分鐘。這樣在早讀時,每一個時段均有明確的記誦任務,而每一個需記誦的任務都有相對固定的時間去落實兌現,早讀時就人「緊」起來了,有條不紊,避免了早讀的盲目性、隨意性、散漫性,效果自然就好了。
早自習的最後,還可以安排3~5分鐘,對整個早讀誦記內容對行嘗試性複習回憶,對所誦記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歸納、整理和鞏固。
「時間就是分數」的說法在高中學習中體現的淋漓盡致,1分鐘記住一句詩,沒準高考就考了,再來一分鐘記住一個單詞,高考就多得了1分,再給你一分鐘看一眼標準答案,高考就更規範了。
往往那些成功的學霸,或者是逆襲的學渣都是抓住了那「1分鐘」。
但是1分鐘能從哪裡來呢?1分鐘能做什麼?如何利用好你發現的這1分鐘?
「1分鐘」 經常出沒的地方
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就總會有。
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需要吃飯、睡覺、學習、娛樂等等,而其實這些我們看似飽和的狀態下,其實還有隱藏的及其有用的零碎時間,比如睡前、洗漱、走路、等車、坐車、課間……等等這些時間都是零碎的幾分鐘,都是無數個一分鐘加起來的。
再比如,吃飯前後,閉目養神小憩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利用這些零碎時間,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生活化。
這些「1分鐘」 能做什麼?作用有多大?
我們先來算一筆帳,假設你每天比別人多利用了30分鐘,那麼一周下來就是210分鐘,一個月就是900分鐘,一年就是10950分鐘,也就是182.5個小時,按每天不間斷學習10個小時計算就是整整半個多月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你比別人多了一次四輪複習。
所以,你沒有抓住零碎時間其實就是損失了更多提分機會。
零碎時間一般不會很長,所以學習哥建議大家零碎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以下的事情。
(1)英語方面
可以用來背單詞,背短語,背作文,經常積累一些常考的短語句子以及作文模板。
(2)語文方面
多看基礎知識,積累作文素材,背古詩文,看書。
(3)文科
記憶一些重點知識點,自己寫在小本子上,把一些時間軸,重點事件,自己記不住的知識點都寫在上面。
(4)理科
理科生的話就是記公式,記方程式或者實驗現象重點結論等等。
零碎時間有些同學喜歡拿出手機刷微博,刷朋友圈,看八卦,其實這也是零碎時間之一。拿出手機可以看看時事政治,看看最新改革政策,看看「高中生學習」微信號,學習哥的朋友圈,看看最近更新的極佳複習資料……(絕對都是全網最好的,沒有之一!)
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定要學會活學活用。
怎樣利用這些零碎時間?
那零碎時間該如何安排這些科目的學習呢?零碎的時間,根據時間段不同,要適當安排合理的學習,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也不會感覺很亂很忙。
下面學習哥給大家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睡前和醒來後的時間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時間是「記憶的黃金時間」。所以我們在這兩個時間有兩種不同的安排,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
1)睡覺前是記憶時間,可以記憶英語語文等需要背誦,要求準確並長久記憶的知識點,然後醒來是回憶時間,如發現遺忘的地方可以拿出來看一下,提醒一下自己。2)睡覺前可以聽英語聽力,第一遍是邊聽邊看原文,然後了解大致意思之後就可以,閉目養神,邊聽便醞釀睡覺了,有助於英語的聽說練習,然後早上起來可以適當回憶,並用英語跟家裡人或者室友交流。
(2)上廁所+洗漱時間
這個時間比較短,可以不放內容,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記憶幾個單詞或者背幾個詩句。
(3)乘車等車時間
這個時間就不建議大家背強記憶的知識點,這個時間可以看看公式定理,解決自己的小馬虎,也可以用一些背單詞的軟體看看單詞,或者刷刷新聞,看點時事政治。
(4)課間
課間的時間不只是可以用來安排學習。
如果比較疲勞建議小憩一會,這樣可以讓自己下一節課的精力好一些;也可以上個廁所出去轉轉,呼吸新鮮空氣,調整好狀態迎接下一節課;也可以進行上一節課的整理幾下一節課的預習。
(5)午飯前後。
因為中午吃飯的人比較多,在學校食堂吃飯的同學可以晚走一會,要不去了也是排隊,這時間就可以整理一下上午講的內容,看看自己哪些需要再找時間整理,自己做好標記。
午飯後累了可以睡午覺,但是時間不建議超過30分鐘,剩下的時間可以看看不用動筆的知識點,只是看就好,不需要記憶,可以順便放鬆一下大腦。
剩下的時間,就要看大家的了哦,大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具體制定零碎時間學習計劃,小積累大作用,不要放棄每一分鐘的時間哦!
對於高中生來說,晚自習時間是能自我支配的黃金時間,學習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各科的成績。大家應該怎麼規劃才能讓晚自習成為成績逆襲的利器呢?學習哥根據多位北大清華學子學習經驗分享總結出來的晚自習學習規範經驗,供同學們借鑑參考!如果是走讀生,建議可以按下面所說的在家做好「晚自習」利用!
晚自習第一階段:
知識複習
磨刀不誤砍柴工,用在高中學習上,就是先複習再做作業,效率高。試想,如果一道作業題需要反覆翻書才能找到答案,而且因為不熟練出現各種錯誤,一來浪費時間,二來浪費了作業的價值--檢驗當天的學習效果。那麼,複習應該看哪些內容?
1)閱讀白天老師講解的教材內容,包括課本裡面的定義、概念、例題等,根據課上老師的講解,重新把思路理一遍。2)整理、補充、完善自己的課堂筆記,對於課堂上簡寫的筆記,要根據自己當天的課堂學習補充完整,既可以複習一遍重要內容,又可以方便以後再次複習。3)解決聽課過程中遺留的問題。課堂上難免有些內容聽不懂或者對某些知識點理解有些模糊,在進行了以上兩步之後,再看看課堂上聽不懂的點是不是都懂了,如果還是不懂,最好用本子記下來,課下去問老師或者同學。
晚自習第二階段:
知識鞏固,即完成作業
在完成當天的課本內容複習之後,及時檢查學習和複習成果是最好的知識鞏固行為。
1)挑自己不擅長科目的作業先做,讓自己精力最好的時候去攻克不擅長的科目,對於提高弱科有顯著效果。2)作業中努力嘗試過依然不會的題目,先放到一邊,找其他時間去問老師和同學。3)作業量如果太大的話,那些重複次數多、抄寫性的作業可以先緩一緩,等做完其他的作業感到頭腦沉重,思考東西比較費勁的時候再做,當做放鬆大腦。4)識記性的作業和推算性的作業交叉進行。
晚自習第三階段:
課文預習
每天的晚自習時間都要有意識的留一點時間來預習明天將要學的內容,對即將到來的新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1)閱讀教材,了解明天要學的知識,重點看看自己哪些點感覺特別難,做好記號,在聽課的時候,重視這些點的聽課。2)閱讀完後,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嘗試去看看課後的練習(不會的題目,如果通過翻閱參考書也解決不了,就做好標識,明天在課堂或課後解決)3)對照前面所學內容以及預習的內容,看看有哪些知識是與明天所學內容有關聯的知識,抽點時間回看一下舊知識。
晚自習第四階段:
總結與規劃
每天反思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才能持續的改進,尤其是一些重要考試之後,還要重點反思一下哪些科目要列入補弱的行列。
1)總結一下今天完成了什麼任務?學到了什麼?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困惑沒有解決……並反思自己今天學習活動的得與失。2)規劃明天的學習活動,包括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的安排,要解決哪些問題,達到什麼目的……
晚自習:
注意事項
1)碰到難題,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切忌一不會就馬上問同學老師。
2)在校晚自習時要保持絕對的安靜,不能因為討論題目而影響他人的思考(實在要請教同學,請到教室外解決問題)
3)在家晚自習的同學切忌一心多用,邊聽音樂,邊做作業,效率肯定低下。
4)晚自習時,手機絕對不能放在身邊,看微博刷朋友圈,很影響學習效率!
5)實在太疲憊了,可先趴著休息會。邊打盹邊做作業費力不討好。
非高中生的節假日
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節假日
學習哥做的文章向來很長,能完整讀下來的同學,其實你已經是贏家啦~
最後要說的就是:如果上面的這幾點你能做到或者做到8-9成,再結合你的聰明才智,基本上在未來考上個985沒什麼大問題,211那直接就是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