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育教育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各地都在嘗試更科學地改革中考體育內容,但隨之而來的是,改革試行地區的課外體能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火了起來,一小時一節課的體能訓練,通常要200多元。而針對「中考體育」也有專門的課程,會針對中考體育的各類項目,對報班的學生進行訓練,一節課平均也要200多元(據微信公眾號「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11月15日消息)。
在很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裡,體育課是名副其實的「副課」,只要臨近考試,體育課常常會被語數英等「主課」無情地佔用。可看了上面這則消息,真讓人忍不住發聲感嘆:「體育教育的春天來啦!」
體育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這是好事。可由此催生出大量體育類的課外培訓機構,卻讓人品出一股怪怪的味道。若單純為學會某項體育技能,比如仰臥起坐、跳繩、立定跳遠等,大可不必花大價錢上培訓班。問題就在於,體育分數跟升學掛鈎,並且在中學階段升學考試中的佔比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一方面顯示出國家對體育教育越發重視,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勵學校和學生重視體能訓練。可要想在有限時間內保證體育拿高分,只能通過高強度的集中訓練來實現。而這,恰恰是體育課外培訓班火爆的真正原因。
面對火爆的體育課外培訓市場,我們應該多些冷靜的思考。
首先,體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將體育分的佔比進一步提高,能否更加有效地發揮出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假如不以分數來衡量,是否有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更加貼合素質教育目標的評價體系?這些問題,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尋找答案。
其次,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不得不說,校外機構的火爆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教育的不足。對此,學校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真審視日常的體育教學工作是否保質保量完成,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一句話,學校該幹的活,不該讓課外培訓機構搶了去,否則既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也有損教育公平原則。
體育課外培訓班的火爆還反映出家長中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一分就是一操場」,文化課已經拼盡了全力,誰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體測分低被落下?於是,別說一節課200元,就算再貴些,只要能切實提高分數,恐怕家長也會心甘情願、想方設法地掏腰包。可是別忘了,無視自家孩子的身體情況,盲目地跟風強訓,往往有害無益。
最後,火爆的體育課外培訓市場應當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第十五條之規定,設立有助於素質提升、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可以直接申請法人登記,這其中就包括體育。準入門檻低了,就更需紮緊監管的籠子。對此,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應進一步明確,相關法律法規也應進一步細化。而現行條例中,對於違規辦學機構的懲罰措施,即便再嚴格,也屬事後補救。營造一個安全、規範的體育課外培訓市場,加強日常監管才是根本。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