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理科題引發的美學爭議:黃金比例陷阱

2021-01-18 第一電動網

為什麼安格爾創作《大浴女》時特意突破人體解刨學規律,把女主角的脊椎骨多畫了兩節?

今年高考的維納斯身高推算題,引發公眾熱議。能夠在高考理科題目中融入藝術名作,對於審美長期以來嚴重缺位的教育來說,也算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但考題中對黃金比例的絕對化應用,也著實讓我感嘆一個事實。

那就是在此題目編寫、審核和確定通過的全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其實都是認可黃金比例與審美標準之間的硬性關聯的——沒有一個人發現這一所謂完美比例其實在藝術和審美領域並非主流、甚至會被避免刻意提及(誰說誰露怯)的事實——我們的美學教育缺位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一道高考題目與黃金比例的關聯也許不會為人們的審美認知帶來太多影響,但所反映的以量化和普適性規律來衡量和評價藝術美學的思維方式,卻實實在在的堪稱有毒!

在關於此題目的討論中,《中國日報》表現出了專業正規媒體的素養,頗有見地的提出了對黃金比例的疑問,並列出了俄羅斯設計師Igor Kochmala根據黃金比例將好萊塢名星們的臉進行修正的例子,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醜陋和怪異。

事實上,Discovery頻道很多年前就拍攝過關於黃金比例與人類容貌美醜的紀錄片,通過大量實測證明,大多數人類的五官分布是基本符合黃金比例的——無論美與醜,這反映出黃金比例的確在很多場景中能夠說明完美的功能與形體比例之間的關係。

但片中也揭示出,許多例子證明,若干明顯被大眾審美認為是醜陋的面容反而要比另一批被公認是美人的明星面容更加接近黃金比例0.618數值——結論是黃金比例可以作為一個大概的歸納性規律,但無法反向作為判斷美醜的標準,尤其是追求數學意義上的精準,會徹底失去其正面意義。

試圖使用量化指標來解釋和評判美學,符合不了解藝術、嚴重缺乏美育的人(即使把美術與美育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統計,接受教育的大多數人在此方面也是嚴重匱乏的)認知世界的模式。理性思維、量化指標是工業製造、農業、經濟金融等諸多領域取得科學化進步的重要途徑,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數字可以解釋一切規律。它更擅長統計和歸類已有的萬物,雖然也能夠對未來做出預測,但這顯然不是適用萬物的唯一方式。

很多人仍然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長期的被量化規律所包圍,形成了固執偏見。不僅中國如此,老外也一樣。比如,美國知名設計師、教育家金伯利·伊拉姆就寫了這麼一本書,叫《幾何設計學》。書中列舉了很多經典名畫、雕塑、建築與黃金分割、黃金比例、斐波那契數列等數學規律高度吻合的例子,雖然在序言中她表明了這種理性之美只是美學中的一部分而已,但全書表達出強烈的對數學規律的推崇仍然十分強烈。

其實建築美學原本就具有強烈的數學比例規律,並不適合與畫作和雕塑作為同等類型的例證。而且了解作者金伯利·伊拉姆的職業履歷就會發現,她是平面設計領域的專家,這也是一個相對而言與數學關聯比較多的領域,不過其思維方式並不適用立體創作和其他設計領域。

文中特別不恰當的例證就是那個唯一的汽車設計舉例——大眾第一代甲殼蟲,也被套進了黃金比例的分析之中。但稍微仔細比較就會發現,書中透明頁的曲線圖與不透明頁的實車照片根本對應不起來,偏差非常明顯,說服力非常弱。因為在到處都是曲線和曲面(平面設計領域是不會這樣的)的汽車設計中,想要界定長度和角度,都是極為困難的,更不要說來比較不同長度之間的比例了。

當然,《幾何設計學》是一套叢書中的一本,也只是眾多設計參考書之一,並非設計聖經,在純藝術和工業設計領域的知名度遠遜於平面設計領域,所以其正面積極意義仍然遠大於我所批判的部分,不足為懼。而且,書中有一個觀點是我非常認同也很想強調的——藝術創作與數學規律的符合,都是大致的、並非精準的。也就是說,其規律與數值的貼近程度並不能作為比較美學價值高低的標準。這也許會讓量化規律推崇者失望,但顯然在這一點上金伯利·伊拉姆女士是客觀而冷靜的。

從以上例證很容易發現,黃金比例等數學規律可以作為萬千美學規律中的一類,用以創作行為之後的作品歸納或分類,但作為創新發生之前的指導、作為必要條件,卻是無論如何也行不通的——否則數學家都可以兼職美術家了。

藝術類創作極度排斥對固有規律的沿襲和重複,反覆使用固定的數學法則更是令人不屑。事實上,之所以能夠成為高水平畫作,絕不是僅僅符合某種布局就可以,那可能只是含金量最低的一小部分標準而已。顏色的配比、光線的運用、透視的變幻……如何安排這些難以用明顯的規律來調配的元素,才是創作的高難門檻所在。

其實藝術家經過足夠多的訓練之後,對黃金比例、都會形成基本準確的本能型感知,當布局恰好符合或者接近黃金比例規律時,他就會很自然的使用這種工具,用做規範、校準、遠離甚至摒棄。但這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卻是一個極為普通平凡的微小步驟而已,實在不值得拎出來大談闊論,正如對仗押韻之於詩歌、顛勺等基本功之於大廚。而且更多的時候,是不會用到黃金分割規律的。

科技進步有著很強烈的疊加進步特性,後人可以通過量化規律和邏輯化、公式化、推證式思維方式綜合利用前人的成就而獲得不斷的進步,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更有把握。由於量化規律的認知比較容易,人們就總是習慣於擴大化使用類似的思維方式。但藝術創作領域完全不同,其規律是如此的不明顯,以至於好像就不存在一樣。

這導致前人的成就無法直觀轉化為可供操作的規律,雖然也有一些畫論之類的理論著作,但講述的都是畫家自己玄妙的感悟和無形的認知,後人很難通過這類理論著作獲得直接的提升,提起畫筆時,一切還要從原點開始,重新探索。

如果把那麼幾條有限的規律單獨拿出來講,我們也會發現其難點在於如何綜合運用而又加以「精準」的變通。為什麼使用這個規律而不是那一個?為什麼用到0.61而不是更接近0.618的0.62?為什麼安格爾創作《大浴女》時特意突破人體解剖學規律,把女主角的脊椎骨多畫了兩節?梵谷有那麼多花瓶裡插滿向日葵的畫作,花束的寬度和花瓶的高度比例不一,難道最接近黃金分割的那一幅藝術價值就最高?

汽車設計師常常使用一種曲線尺來校正自己初期純手工繪製的較為粗糙的草圖線稿。這種曲線尺根據大小和曲率的不同,由很多把組成一套,設計師根據繪製圖幅的大小和車型風格的不同,會選用不同的尺子來校正——問題出現了——你怎麼知道要從十幾把尺子中選這一把?你又為什麼選取了這把尺子的這一段曲率、而不是另一段?(曲線尺每一段的曲率都不相同,且呈線性光順連接)。

初學一門技藝時,總是對工具和裝備格外關注,因為自己底氣不足,就不自覺得對工具的作用產生某種超越現實的期望,總覺得有一本獨門秘笈或者金箍棒之類的絕殺武器可以快速提升水平。學深了之後卻發現,秘笈和絕招並不存在,所有的工具也是各有千秋,如何做到信手拈來得心應手才是高手。等到真得精通了各種工具,反倒會完全超越工具和外物,甚至自己綜合凝結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技能,正似所謂手中無劍心中有的境界。

歸根結底,人的主觀性差異、人類思維方式的發散和不確定性,才是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所在。高更和梵谷兩位藝術家一同描繪同一家夜間營業的咖啡館,現二者的構圖、畫法完全不同,對現實世界的主觀解讀差異,為我們創造出更豐富的人文世界。

即使對於特定規律來說,也不是只有遵從這一種用法,突破、變通甚至反向使用,也是創新的重要方式。比如人類迄今為止合成的所有能夠取代糖分的甜味素,其發現過程都有一個驚人的相同點——都是實驗人員違反了操作規範,接觸某種試劑之後沒有按照規定洗手,還用手擦汗蹭臉撓癢時候碰到了嘴唇,意外發現有甜味兒,後面才有了按部就班的重現和發明這種甜味合成物。

雖然這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至少說明即使在科學的世界裡,一味的遵循規律也會阻礙創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6361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高考數學題告訴我們,美女怎樣打造黃金比例身材
    今年的數學題特別的難,而且與生活緊密銜接,每一道題都需要特別注重細節,一不小心可能就掉入無窮的陷阱之中。這道題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黃金分割及比率的基礎知識,作為一道填空題來說的確彎子繞的有點大了。2019年高考數學題 維納斯究竟有多高?
  • 2020年高考江蘇數學(理科)試卷評析:重視基礎、關注核心素養
    如填空題的前12題、解答題的前2題,都源於教材,是考生比較熟悉的常規題型。考查內容側重於學科主幹知識如函數、數列、解析幾何、立體幾何、三角與向量等。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突出通解通法。2、關注梯度設計,利於學生發揮水平該試卷在嚴格把控難度比例的同時,又設計了分明的梯度,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發揮空間。
  • 今年高考數學題 一朵雲和維納斯火了
    ……  無數考生可能都沒有想到,今年高考數學卷三居然被「一朵雲」成功帶上熱搜。刷題無數遍,不少人最終敗給「一朵雲」。  與此相呼應的是,另外一份全國數學卷一,一道斷臂維納斯的題成功引發00後硬核追星:「我是靠idol腿長猜出的答案!」  今年的高考數學題讓人驚豔,這是不少高三數學老師的評價。
  • 一道高考數學題引發的爭論,金字塔有八個面,高考數學題錯了嗎?
    在今年的高考數學試卷上出現了一道關於金字塔的數學題,據說這道題是難倒了一大片考生,有同學說題目中沒有一個具體數字,最後怎麼就算出來了一個(√5+1)/4呢?首先這道題以埃及胡夫金字塔作為引入,但是本質上是一個立體幾何題,解題過程中用了一次勾股定理,一次面積相等,列兩個式子解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很容易就能得到正確答案C,作為高考試卷選擇的第三題本身不是很難,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動手做一下。
  • 2017年高考數學(理科)全國Ⅰ卷試題分析
    ——基礎紮實、減少失誤便可成就高分  合肥市第十中學張慶  2017年全國高考理科數學乙卷在7日下午3點與考生見面,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縱觀整張試卷,它遵循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嚴格貫徹
  • 2016高考複習:從135到140 挑戰高分極限領域
    剩下的高考複習時間,如果再加把勁,剖析提分源頭,短時間內讓高考成績提高50分是很有可能的。  1.30秒/題快速解題:成績+10分  提高3倍解題速度,你的考試時間比別人多!  在理科考試中,通過對考試常見題型的歸納總結,掌握多樣化解題方法,找到最便捷快速解題方式,就能實現從2分鐘解1小題到30秒解一小題的飛速跨越,解題速度提高3倍,為考試爭取更多時間,有利於全面檢查錯漏,衝刺高分難題!
  • 今年竟有題入選「中國高考數學史上最難吉尼斯」榜單...
    但低於0.2的題在高考中出現,基本上形同虛設,這是陝西省新課程自主命題的歷史上,首次出現文科和理科壓軸題的難度係數都低於0.2,而高等數學二階導數、無窮極限的下放,更是使得這道題嚴重超綱.與理科19131人中,得0分者分別高達91%、60%, 而第23題則是當時高中數學教育界公認高考數學中難度最大的一道數學題,也是入選榜單的第七題,其中核心問題是求一個按函數值的情況分段的函數的解析式,並研究與另一個正比例函數的關係,這題涉及到數列求和、數列極限、解析幾何等多方面的知識
  • 高考數學(理科)試題詳解:難度和去年持平
    2017全國1理科數學高考試題及參考答案(點擊查看)數學(理科)難度和去年持平區分度較高□合肥六中 龔大寧今年數學卷立足基礎,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基本分,同時通過思維層次的甄別,凸現學生能力,突出高考的測試與選撥功能;在延續主幹知識重點考查的同時兼顧知識面的覆蓋,不偏不難,有效避免「猜題押題」「題海戰術」;頻現經典
  • 高考英語考點典型陷阱題分析-名詞
    ◆典型陷阱題分析◆  1. I found her sitting in the corner, reading _____ newspaper, with _____ in her eyes.
  • 「創作開運禮」2020年高考理科數學第17題數列應對技巧
    2020年高考理科數學第一題數列考點匯總以及答題技巧,教你輕鬆拿滿分嗨,大家好,這裡是尖子生數理化教育,每天定時帶你學習數理化英語和奧數的尖子生數理化教育,歡迎大家加入我們共同成長。藉此佳節,祝您2020年春節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 「2020高考試卷分析」數學:理科試題穩中有變難度略有提升文科試題...
    東北網7月7日訊(記者 王春穎)7日,2020高考首日,語文和數學科目考試結束。記者在考試後採訪到了哈三中理科和文科數學教師段祥英和姜丹,就今年數學試卷考題作出分析。2020年高考數學命題突出數學學科特色。
  • [高考進行時]湖北理科考生大呼數學偏難 概率題讓人「頭疼」
    核心提示:2015年高考首日結束,湖北高考作文又和水「槓」上了,以「噴泉與泉水」為題,看材料寫文章,而數學卷中的一道幾何題則蹦出文言文「鱉臑」一詞,連學霸都喊難。  武漢三中是理科考點,不少同學走出考場後,都大呼「太難,求安慰」。  「三年數學白學了,都是計算量很大。」剛剛走出考場的應同學說,由於題量大,而且跟她平時做的題不一樣,難度較大,她有3個大題沒做完,尤其是那道概率的題,都不知道怎麼下手,讓人頭疼。
  • 高考數學最難有多難?大題全國只有兩人做對,院士:不適合高考
    高考就是考驗學生們過去三年學得是否紮實,但這些數學題目很多都沒有見過,學生完全沒學過,就算再厲害的人也做不出來吧。為了徹底弄清楚這次考試的難度,安徽省做了一次抽樣調查,選擇安徽省的原因是此前安徽省的理科成績一直位於全國前列。
  • 歷史上的最難數學高考題 大家來欣賞下
    在即將邁進千禧年,進入21世紀時,教育部作出決定,高考將再次進行內容的改革,選拔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跨世紀人才,以突出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考試命題原則是"遵循教學大綱,但不拘泥於大綱",試題設計上強調了由注重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增加應用題和能力題,增加綜合能力測試,並考查跨學科的綜合能力
  • 學長指路「真題」——2019年高考全國一卷理科綜合物理部分及答案
    今天學長給大家帶來的真題是2019年全國高考一卷理科綜合測試物理部分和答案,化學部分和生物部分大家可以看學長以前更新的文章,廢話不多說,真題奉上:開篇第一題就是能級圖的問題,所屬課本為選修3-5,選修3-5前幾年就從選修範圍內劃到了必修範圍內
  • 2021年高考理科複習建議、高考試題評價及答題規範
    理科試題評2020年高考物理全國卷試題評析。高考化學試題高度重視美學素養的考查,通過精心選取素材,讓學生在解答化學問題的過程中,思考化學的本質,提升審美情趣和能力,如全國III卷第7題以《千裡江山圖》中典型繪畫顏料化學知識為情境,在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和應用的同時,意在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數學(理科)試卷評析
    2020年全國Ⅰ卷高考數學(理科)試卷(以下簡稱「2020年全國Ⅰ卷」)以「一核、四層、四翼」為命題出發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科核心內容,突顯對數學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基本要求,試題意在檢測數學學科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發展水平,貫徹高考評價體系核心理念,特別體現了重視思維
  • 回歸分析法驗證高考理科數學越難男生均分優勢越大
    先說結論,根據浙江省2006-2014年浙江卷高考理科數學成績數據,2005,2006,2009年河南省S縣全國一卷理科數學成績數據,與2016年全國卷六省理科數學成績數據,求得因變量為「理科數學男女均分差值」(即男-女),自變量為「理科數學加權平均分」(即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分各取0.5的權重取平均
  • 高考卷化學第9題A和D選項均有爭議,標準答案A,考生:我選了D!
    對於高考尤其是全國卷,往往涉及到考生有幾百萬之多,要想以一張試捲來衡量所有考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嚴謹。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是全民對高考的關注度依舊不減,自從高考試卷公布之後,儼然變成了全民來找茬,對高考試卷還真被一些人挑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全國一卷高考理綜化學第9個選擇題,題目如下圖。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A,但是目前關於D選項仍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