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有些地方叫黃荊柴、蚊子柴、五指柑、布荊,屬於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這個科的植物特徵是:單葉對生莖具稜,常無託葉葉對生。 花序穗狀或聚傘,花萼杯狀果宿存。 花冠合生4 5 裂,雄蕊4 枚為二強。 子房上位兩心皮,堅果成熟才分離。有個成語叫「披荊斬棘」,裡面的「荊」就是黃荊,「棘」指的是山間的酸棗樹,以及其他帶刺的草木。我們這裡隨處可見黃荊,太多太常見大家就覺得它不值錢, 在中草藥裡面的地位跟我們平民百姓一樣, 所以人們還常用「荊釵布裙」來形容貧賤但真愛的妻子。家裡窮,買不起金銀首飾,就用細細的荊條製成簪子,來別頭髮。
黃荊有五葉和七葉之分,五葉的多,七葉的療效好但極難找,真是物以稀為貴啊。以前搞雙搶中午太曬了,大家就在田埂邊上割幾根黃荊擰一擰彎成圈, 套在頭上當帽子,既遮陽又祛暑。在都是燒柴火的年月,砍不到檵木柴(金縷梅科檵木)的時候,也砍黃荊或挖黃荊的根來當柴燒, 黃荊雖然有股子香味,燒起來卻很臭且煙很多薰死人,所以一般不得已的情況才拿它當柴燒, 但有感冒的人薰一次也就好了。小時候跟小夥伴們玩,外傷出血了直接嚼幾片黃荊葉變成黑色的糊狀即敷在傷口上就可止血,感冒發熱頭痛也將黃荊葉熬水喝, 有痧症將它的籽弄來碾碎服下即好,在農村似乎大家都知道點黃荊的用法。我們家更是喜歡用這味藥,那會兒我還小,村裡的小孩得中耳炎了,我爺爺就讓我去找那七片葉子的黃荊,和其他的幾味草藥在石鑿子裡樁爛外敷於耳前耳後, 急性的兩三天就好,最多一周也就痊癒了,現在我明白爺爺是用它來解表, 把疹子發出來。有一次給一個病人治療膝關節腫痛,她丈夫告訴我一個續筋接骨的方子, 說是他一個朋友家的祖傳秘方,就一味藥,效果特別好,我問他是什麼藥?他湊到我跟前輕輕地說:是黃荊根二重皮,用它包住斷處兩三天即好,並囑咐我千萬不要輕易告訴別人, 我沒有試用過此方,但按黃荊的藥性此方療效應該可信的。 在二戰的時候,黃荊還曾部分加工出口,銷至古巴,供華僑作茶葉用,為防治感暑發熱,食滯吐瀉良藥。
黃荊菜,現在也成了大飯店餐桌上的佳餚。採集新鮮的黃荊菜,摘好,洗淨,用80°-90°的開水燙焯水後,發麵、和餡包包子都可以。今天說到的斑鳩豆腐(翡翠涼粉),其吹彈即破,入口即化不足為過,每每吃上一口回味無窮,純天然原料,大自然賦予人類的饋贈。
製作方法:
1、野外採集黃荊樹葉子,注意要採綠油油的葉。
2、將山上採下來的黃荊葉清洗整理乾淨。
3、挑選嫩綠新鮮的葉子放入木桶,用開水燙一下撈起來。
4、用擀麵杖攪拌、搓黃荊樹葉子,達到搗碎作用。
5、用紗布將汁液過濾後在盆裡放好,擠出的水份適當就行,也不要太幹。
6,然後再用草木灰做的滷水點滷。這裡草木灰,是草木焚燒過後留下的白灰,在做豆腐、做米涼粉都可做點滷用,在農村燒火做飯,所以這樣經過高溫,天然的原料家家都有。是將草木灰經過稀釋沉澱過後的水。
7,待汁液冷卻凝固後,切成條狀,加上拌入蔥、蒜、醬油、花椒麵、辣椒油、糖、香油黃瓜絲、辣椒絲,等佐料,輕輕攪拌均勻,便可以美美地享用這「斑鳩豆腐」了。
斑鳩豆腐
做好的斑鳩豆腐,樹葉的『味』轉換成清香,在淡淡夏日已是一股清流。嘗上一口,各種調料交融在口腔,刺激你的味蕾和感覺神經,這個時候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含在口裡怕化」的感覺;牙齒還沒來及咬合,舌頭與上顎輕輕擠壓便送入肚中,從口一路涼進心窩,新鮮難以忘懷,在心中留下了特別的味道。
想吃的關注我,與我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