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想像!2億多年前的史前巨型海龍「像現代海豚一樣敏捷」

2020-12-06 仰望星際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生活在2億多年前的史前海龍和海豚一樣敏捷。

多塞特萊姆裡吉斯侏羅紀下利亞斯粘土中的魚龍下顎。

它會讓標誌性的魚龍比之前認為的更可怕,一些巨型恐龍幾乎和藍鯨一樣大。

布里斯托大學的一個英國研究小組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對他們迄今為止的高超技術進行了最詳細的分析。

他們把3D模型放在一個虛擬的水箱中,顯示即使是最早的魚龍也能很好地適應身體形狀,以減少對水的阻力,就像今天的海豚一樣。

捕食者和獵物:諾特龍捕食「海龍」紹尼沙魯斯魚龍。

這種可愛的哺乳動物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之一,時速可達20英裡。

這是由於流線型的車身減少了阻力。

古生物學博士Susana Gutarra說:「最早的魚龍體型很小,只有水獺那麼大,後來的魚龍長到5-20米。「

「當我們測量不同體型、不同大小的水流時,我們發現大型身體降低了穩定遊泳的質量比能量需求。」

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上的這項研究支持了之前的研究,即它們可以達到每小時40英裡的速度。

研究:研究人員將魚龍與海豚進行了比較。

它以生活在2.5億至9000萬年前的9種魚龍為原型,揭示了它們對速度的適應能力。

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地球科學學院的邁克·本頓教授說:「令我們吃驚的是,我們發現魚龍數百萬年來身體形狀的巨大變化並沒有真正減少阻力。」

「它們的設計都是低阻力的,而且它們的體型一定是由於另一個原因從細長變成了海豚狀,體型似乎也很重要。」

相關焦點

  • 看一看,2.4億年前的魚龍最後一餐吃的啥?
    這是一群魚龍目貝薩諾龍,這種古代海洋爬行動物有點像海豚或鯨魚。圖源:FABIO MANUCCI 撰文:JASON BITTEL 大約2.4億年前,一隻巨型海洋爬行動物吞下了另一隻略小的爬行動物,不久即死亡。體型較大的那隻形似海豚,是一隻魚龍,它和肚子裡的那隻較小的動物一起變成了化石。
  • 科普:史前巨螈——2億年前的頂級掠食者
    原標題:科普:史前巨螈——2億年前的頂級掠食者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 一隻蜥蜴模樣的大怪物襲來,體格有小轎車那麼大,扁平的腦袋有點像馬桶圈,嘴裡有幾百顆尖利的牙齒。這不是科幻電影或冒險遊戲,而是地球上真實出現過的生物。幸運的是我們不必跟它正面遭遇:它生活在2億多年前,現在早已滅絕。
  • 36種史前鱷魚(二)
    24、Pakasuchuspakasuchus擁有一個異乎尋常的瘦小外形,頭骨僅有約7釐米長,體型如同貓一般大小,整個身體小巧靈活,一條富彈性的嵴骨,以及腹部相對較少鱗甲,讓它可以更容易在空中跳躍,捕捉巨型的蜻蜓及其他空中的獵物。雖然在其尾部長有明顯鱷魚特徵的骨板結構,但全身的皮膚卻不像其他鱷魚一樣有鱗甲保護。
  • 不作死就不會死,史前魚龍活吞海龍,最終悲劇發生了
    雖然這種古生物的名字中帶有一個「龍」字,並且生活在恐龍時期,但它和恐龍的關係並不大,現代研究發現它更可能是與海豚等海棲爬行動物有親緣關係。現代考古研究指出,魚龍在地球上的出現要比最早的恐龍要早2000多萬年,然後它們大概是在9000多萬年前滅絕。
  • 價值1.7億的人造海豚,用醫療級矽膠製成,能替代活海豚嗎?
    比如一群佛羅裡達海豚,可以設計一種極深的套路來捕魚,一隻海豚在捕獵時不斷製造混亂,讓獵物以為四方都有危險,另外一隻海豚這時候就會發送信號給其他海豚,形成一個包圍圈,捕獲逃跑的魚。人類能做成這樣的事,事先都要做出周密的計劃,還要和隊友有交流,由此可以想像海豚的智商是有多高了。
  • 價值1.7億的人造海豚,用醫療級矽膠製成,能替代活海豚嗎?
    按照現代海豚的腦部大小,它們的腦係數比其他動物都要高,只在人類之下,海豚為了生存不斷進化,應付複雜的社交網絡,一起捕獵,逃脫捕殺和養育後代。比如一群佛羅裡達海豚,可以設計一種極深的套路來捕魚,一隻海豚在捕獵時不斷製造混亂,讓獵物以為四方都有危險,另外一隻海豚這時候就會發送信號給其他海豚,形成一個包圍圈,捕獲逃跑的魚。
  •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要說地球,這個孕育著無數生命的星球,目前為止,經歷了28個時代,從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也叫隱生代,距今約45.7億年。地球自形成以來總共有1.3億生物,已知的未知的不計其數。巨型史前袋鼠適應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它們長著一副短臉,眼睛前凸,一副善於運動的腳爪。身高估計有198~299釐米高,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它們很可能生活在嚴酷、乾旱的氣候中,並且適應了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
  • 史前文明存在嗎?太平洋海底發現巨型結構,像極了飛機跑道!
    海底發現巨型建築物這位男子是一名經驗豐富潛水員,他對水下環境特別熟悉,他準備考察一段時間後,打算進入海底勘察,看看海底有沒有其他暗流的情況,因為這一區域是不可多得觀光場地,但是經過仔細查詢,卻發現一個巨型結構,他看到這樣的情況非常害怕,難道是史前人類要出現了嗎?他心中一想,在這區域準備實施觀光場地是不是有點不太好呢?
  • 形似海豚的海洋霸主,曾統治了一個時期
    在現代,稱霸海洋的物種大家都知道,是鯨,那麼在一億多年前的海洋霸主又是誰呢?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其中在侏羅紀時期,憑藉著強大的攻擊力和繁殖力,海洋一直都是它們稱霸,直到白堊紀時期才被蛇頸龍所取代。
  • 十大可怕的史前生物,恐龍根本排不上號
    大約1.35億年前,恐龍是無可爭議的地球統治者。如果不是因為大約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引發災難,恐龍可能今天仍然存在。然而,我們的星球存在的時間遠遠超過恐龍統治的時間,自然界也非常善於製造除恐龍之外的巨型生物,恐龍並不是史前唯一的可怕動物。
  • 史前十大海洋霸主排名榜單揭曉
    滑齒龍是史前巨獸中體型不是很大,但是十分敏捷,和巨齒鯊生活在同一是期,但在其體長上十分具有爭議性,被認為體型在 6-7 米左右,但也有人認為滑齒龍的體長可以達到 15 米。,直到 2.51 億年前滅絕。
  • 盤點史前十大海洋巨獸
    盤點史前十大海洋巨獸 如今我們看到的海洋生物,陸地生物,乃至所有生物都是經過了幾千幾萬的年進化而來的,雖然現代的海洋中,還有很多已經發現或者不為人知的巨獸,但是相比史前的海洋巨獸,可能只是小巫見大巫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史前十大海洋巨獸   原標題:完爆恐龍!
  •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時間:2017-02-19 18:4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看過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親們應該都知道在第八集中出現了史前霸王蠑螈,對此,不少網友好奇,這史前霸王蠑螈到底是什麼物種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巨型食鳥蛛:2008年,澳大利亞,一隻巨型大金蛛正在吞食一隻小鳥。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
  • 遠古巨獸史前「霸王蠑螈」, 連恐龍都讓它三分?
    史前霸王蠑螈,看過鬼吹燈的同學都對它印象深刻,一種體長達12米的超級兩棲類史前生物,傳聞早期恐龍甚至都要顧忌它三分。?網上的資料顯示:史前霸王蠑螈,名科爾鱷螈、巨蠑螈,體長可達8至12米,是一種遠古的蠑螈物種,生活在兩億多年前中新世-全新世(恐龍剛剛崛起的年代),在冰河時期滅絕。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兩棲類動物,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俗稱娃娃魚,在國內曾捕到一條長2.1米,重達150千克。史前最大的兩棲動物長得類似於鱷魚,生活於2.7億年的普氏鋸齒螈,長達9米,重達3噸。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現在的節肢動物椰子蟹,體長1米,體重達6千克。和史前的節肢動物相比,還是太小了。史前的巨型馬陸有3米多長,體重可達幾十千克。另外,1米多長的蜻蜓、蜈蚣比比皆是。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這是一種體長3英尺的史前鱷魚,以魚為食。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
  • 螞蟻像人一樣大,整個締造了一個巨蟲時代
    螞蟻像人一樣大,整個締造了一個巨蟲時代!要問現如今世界上那種生命最多,估計很多人下意識的就要說當然是人啦,畢竟都70多億了,但是仔細一想應該是蟲子才對,儘管我們習慣把現在這個時代稱為哺乳動物時代,但就數量而言昆蟲可比我們多得多了,人類有70億,但是昆蟲的數量是一千億億,肯定有人想,那又怎麼樣呢,我們比它們大得多,而且規則是我們定的,但是俗話說誰還沒有個過去啊,在過去,嗯……更遠一點,大概三億一千五百萬年前,這個世界其實是由這些蟲子統治的
  • 90%以上的巨型史前生物已滅絕?原來是因為……
    為什麼史前生物如此巨大?今天就邀請生物學博士李雷老師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吧。本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史前巨型昆蟲,史前巨型恐龍和當代巨型哺乳動物。他們體型巨大的因素有一些區別,所以分別介紹。最初的植物沒有葉子,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逐步增加,經過大概一億年的野蠻生長,到了石炭紀(3.6 - 2.8 億年),地球的含氧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超過了 30 %,高濃度的氧氣,使得地球產生了無數巨型動物,史前怪獸,比如超過一米的蜻蜓。然而,植物史上第一次危機出現了!
  • 史前動物龐大身體之謎:氧氣含量越高體型越大
    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一所大學的亞歷山大·凱澤爾與其同行們進行的這項研究表明,在3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恐龍曾經與其他一些體型龐大的昆蟲共同統治著地球。科學家們在解釋這種史前奇特現象時指出,數億年前巨型生物的出現與大氣中氧氣的含量過高有關。如果現在氧氣的含量再度上升,那麼地球很有可能會再度成為巨型怪獸們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