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全面闡述「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6大任務

2020-12-05 中華網山..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近期出版,書中刊發了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題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署名文章。

易會滿在文章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暢通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資的包容度和覆蓋面。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六大重點任務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

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

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夯實直接融資發展基石

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

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

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

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重要使命

易會滿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

他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明顯加速,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成功落地,創業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繼推出,對外開放持續深化,直接融資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態勢。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其中,「十三五」時期,新增直接融資38.9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2%。

文章指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是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關鍵舉措,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途徑。「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確定發展直接融資六大重點任務

易會滿指出,「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暢通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資的包容度和覆蓋面。

他具體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

一、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

堅持尊重註冊制的基本內涵,借鑑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徵,及時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經驗,穩步在全市場推行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同時,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二、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

科學把握各層次資本市場定位,完善差異化的制度安排,暢通轉板機制,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市場體系。切實辦好科創板,持續推進關鍵制度創新;突出創業板特色,更好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推進主板(中小板)改革;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升服務中小企業能力;穩步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規範發展場外市場;積極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健全風險管理機制,拓展市場深度、增強發展韌性。

三、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夯實直接融資發展基石

持續優化再融資、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機制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進一步健全退市制度,暢通多元退出渠道,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強化優勝劣汰;推動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更好發揮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的示範作用,引領更多企業利用直接融資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

完善債券發行註冊制,深化交易所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支持銀行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加大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力度,擴大基礎設施領域公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範圍,儘快形成示範效應;擴大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覆蓋面,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五、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

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暢通募、投、管、退等各環節,鼓勵私募股權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出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引導其不斷提升專業化運作水平和合規經營意識;加快構建部際聯動、央地協作的私募風險處置機制,切實解決「偽私募、類私募、亂私募」突出問題,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六、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

加快構建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持續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配置資本市場;加大政策傾斜和引導力度,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的重要理念;鼓勵優秀外資證券基金機構來華展業,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一項系統工程

易會滿指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經濟金融全局的高度加強統籌謀劃,有效發揮市場主體、監管機構、宏觀管理部門、新聞媒體等各方合力。

一是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調發展。要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提高金融資產定價有效性,增加直接融資吸引力。

二是進一步完善直接融資配套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有利於擴大直接融資、鼓勵長期投資的會計、審計、財稅等基礎制度和關鍵政策。推進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寬境外投資者進入股票、債券市場的渠道,增強外資參與便利度。完善統計制度,構建分層、分類、具有可擴展性的直接融資統計指標體系,更好反映社會融資的真實構成和發展趨勢。

三是構建有利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良好市場生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導向,落實「零容忍」要求,健全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立體、有機體系,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市場良性循環。(來源:中國證券報 張爽)

  責任編輯:竇靜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

相關焦點

  • 易會滿全面闡述「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6大任務!促進...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署名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暢通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資的包容度和覆蓋面。
  • 「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六大任務明確
    □本報記者 昝秀麗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近日出版發行。在該書中,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題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署名文章。
  • 易會滿發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文 提出六大任務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近期出版,書中刊發了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題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署名文章。  易會滿在文章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暢通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資的包容度和覆蓋面。
  • 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
    擇 遠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撰文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擇遠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撰文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易會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面向「十四五」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我們必須深刻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 劉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
    他還指出,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不僅是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也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 全面把握「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內在要求
    【財新網】(專欄作家 聶無逸)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融資結構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尤其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  中國的金融運行模式是從計劃經濟的單一銀行模式向市場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模式轉軌,特別是在資本市場發展的初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質上的飛躍,具有不可動搖的長期戰略意義。
  • 12月2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
    【證券日報】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撰文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楊成長:從七大戰略入手全面布局「十四五」規劃
    一、全面認識「十四五」規劃制定的時代背景新冠疫情以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變化,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強調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挑戰前所未有。」具體來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的變局:一是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大變局。
  • 【早盤內參】劉鶴: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 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摘要 【早盤內參】劉鶴: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中國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請;高盛:2021非常看好人民幣,繼續高配A股。
  • 證監會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46項任務發布
    《行動計劃》明確具體職責和完成時限 3-5年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有較大改觀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揮好資本市場「晴雨表」功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和基礎工程。
  •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我們要深刻理解這一首要目標的豐富內涵,確保「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奮力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有力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 何立峰人民日報撰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近期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綠色低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專家普遍認為,只有在「十四五」就提高政策力度,才能保障中國在2030年前達峰,並把峰值穩定在合理水平,使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一曲線更為平滑,實現軟著陸。
  • 完善「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促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關鍵詞]「十四五」時期;文化經濟政策;要素市場化配置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 A  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是謀劃「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持續提升,文化市場不斷完善,文化業態日趨豐富,但仍然存在著文化要素配置結構不合理、要素流動不暢等突出問題。「十四五」時期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以完善文化經濟政策為抓手,推進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提供支撐。
  • 深刻認識擘畫「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的理論創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全會取得的重大成果、作出的頂層設計、描述的遠景藍圖,令人振奮鼓舞。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
  • 智庫視點|「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是體制改革與機制重構
    全面深化相關體制改革和新機制構建是促進我國「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四方面成績隨著200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支持政策的逐漸完善,我國可再生能源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績斐然,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 國君宏觀:五中全會揭開十四五規劃 看好七大領域
    五中全會揭開十四五規劃,看好七大領域——國泰君安宏觀周報(20201025)來源: 宏觀長春導 讀五中全會召開前後,3大關鍵時間點值得關注;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既將在「十三五」已達成的目標上,更上一層樓;也將應對經濟動能轉換而有5大重要改變。後續,7大領域將是潛在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