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了一個密碼,有助於研發高療效低副作用藥物

2021-01-13 上觀

我們的生命就是一本密碼書,有的密碼只能開啟一頁紙張,有的通用性密碼卻可以用來翻閱多個篇章。

 

目前,40%左右的上市藥物以G蛋白偶聯受體(簡稱GPCR)為靶點。201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領銜國際上28個實驗室,利用世界最強的X射線雷射成功解析了一個經典的GPCR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GPCR如何激活阻遏蛋白信號通路,攻克了細胞信號傳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時隔兩年,在這一工作基礎上,徐華強合作團隊繼續發現了磷酸化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相互作用的「密碼」,而這一「密碼」對整個GPCR蛋白組具有普遍性,將有助於研發高效低毒藥物。這一突破性成果於北京時間今天(28日)零時以封面文章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

 

尋找磷酸化的「密碼」

 

上海藥物所所長蔣華良曾經開玩笑說,人體一共有826個GPCR,而一見鍾情就是發生在一半的GPCR被激活時。

 

外界信號作用於細胞,會引起細胞內代謝途徑和基因表達等過程的變化,最終表現為細胞特定的生理改變,該過程被稱為細胞的信號轉導。當光和氣味等發出信號,位於細胞表面的GPCR猶如「信號兵」,通過下遊G蛋白和阻遏蛋白兩條主要的信號通路來傳導信息,讓人們對所處的繽紛世界有了真切感受。視紫紅質正是一個經典的GPCR,可以感應到光信號,激活視覺功能。

 

徐華強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在2015年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率先在《自然》雜誌發表了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揭示GPCR與阻遏蛋白的相互作用奠定了結構學基礎。當年他想要解析這一結構時,很多人都捏了把汗,因為難度實在是太大,可他堅持了10年。

 

GPCR與阻遏蛋白的相互作用依賴於GPCR的磷酸化來介導。磷酸化,作為一種蛋白質修飾,是細胞通路的一種基本物質基礎,比如人體的肌肉收縮,靠的就是磷酸化來調控。磷酸化是怎麼發生的呢?這一「密碼」在2015年的探尋中沒有找到。此次發表於《細胞》的文章不僅提供了視紫紅質和阻遏蛋白複合物整體組裝的結構信息,更重要的是破解了GPCR招募阻遏蛋白的磷酸化密碼,即通過其尾部胺基酸的磷酸化來招募並與阻遏蛋白結合,同時發現該密碼在GPCR領域具有通用性。

圖片說明:磷酸化視紫紅質和阻遏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藍色所示為視紫紅質的結構;黃色所示為阻遏蛋白的結構;灰色和紅色球狀結構為細胞膜磷脂;深藍、藍和紅色小球所示為視紫紅質的磷酸化胺基酸。(圖片來源:徐華強課題組)

 

這一發現有何意義?徐華強介紹,小分子藥物由於選擇性低等問題,會作用於和疾病無關聯的GPCR引發「脫靶效應」,從而導致毒副作用。比如,抗高血壓藥物可以控制血壓,但也會對心臟造成一些副作用;鴉片可以止疼,但也容易成癮,這正是因為同時激活或阻斷了分別扮演「陰」和「陽」角色的G蛋白和阻遏蛋白信號通路。在藥物發現領域,對靶點蛋白結構與功能關係的理解認識越深刻,開發出高效低毒藥物的機率就越大。磷酸化密碼的發現,有助於研發選擇性靶向其中一條信號通路的藥物,使其具有更好的療效。

 

短短4年,上海藥物所主導測定了7類10個GPCR結構

 

最近,上海藥物所投入6千萬正在籌建電鏡技術平臺,這將為GPCR研究提供一個新的「利器」。早在2007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體內的GPCR結構被解析後,上海藥物所就開始了新時期GPCR研究的謀篇布局。事在人為,該所組建了世界一流的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團隊和技術平臺,引進了一批GPCR結構生物學人才。2010年,徐華強博士受聘籌建GPCR結構生物學技術平臺;2011年,年輕的GPCR結構生物學家吳蓓麗博士和趙強博士加盟藥物所;國際GPCR結構生物學領軍人物雷蒙德·斯蒂文斯教授也以客座教授身份加盟藥物所。從2013年成功解析五羥色胺受體1B及2B兩個亞型晶體結構算起,短短4年間,上海藥物所主導測定了7類10個與免疫、神經、代謝性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GPCR晶體結構(從2007年至今,國際上總共解析了44種GPCR的結構),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科學》和《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10餘篇,實現了我國GPCR晶體結構測定零的突破,促使我國GPCR結構生物學研究迅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與此同時,上海藥物所開始了多個靶向GPCR的藥物研發。2013年9月,吳蓓麗研究組解析出愛滋病毒受體CCR5晶體結構後不久,上海藥物所柳紅、謝欣、蔣華良、吳蓓麗以及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鄭永唐研究員等,迅速獲得了全面進入臨床前研究的藥物候選物,其抗HIV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指標均優於目前臨床使用的藥物馬拉威若。目前上海藥物所已有1個調控多巴胺受體和5-羥色胺受體等多個GPCR功能的抗精神分裂症候選藥物獲得臨床批件,3個靶向GPCR的候選新藥即將完成臨床前研究,並實施成果轉讓,快速實現了GPCR結構與功能基礎研究向新藥研發的轉化。

 

一個GPCR研究高地正在張江崛起

 

近年來,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徐華強認為,當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態勢令人鼓舞,技術更新帶來了認識上的突破,我國通過電鏡技術的後發優勢,趕上了世界水平。不過,科學問題無止境,結構生物學如果要在分子水平上有更大發展,可能還需要更多技術上的助力,如今美、日已經有了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其可以高效率地獲得各種材料在原子水平的高清晰度顯微圖像,未來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徐華強研究員

 

破解重大的科學難題,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團隊合作,因為一個課題組的知識結構不足以回答所有問題。2014年,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聯合美國南加州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及9家大型跨國藥企組成了GPCR研究聯盟。今年5月,三項GPCR重大成果集中亮相張江,一個以上海藥物所、上科大iHuman研究所為主體的GPCR研究高地正在這裡崛起。

 

期待這個GPCR研究集群厚積薄發,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磷酸化密碼被破解-阻遏,蛋白,複合物,徐華強,通路,相互作用...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成果刊發《細胞》雜誌 磷酸化密碼被破解  目前,40%左右的上市藥物以G蛋白偶聯受體(簡稱GPCR)為靶點。201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領銜國際上28個實驗室,利用世界最強的X射線雷射成功解析了一個經典的GPCR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GPCR如何激活阻遏蛋白信號通路。時隔兩年,徐華強合作團隊繼續發現了磷酸化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相互作用的「密碼」,而這一「密碼」對整個GPCR蛋白組具有普遍性,將有助於研發高效低毒藥物。
  • PTCOG56:粒子線治療高療效低副作用的前提是精準
    PTCOG56:粒子線治療高療效低副作用的前提是精準發布時間: 2017-05-10 12:10:46   |  來源: 攜康長榮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國際粒子線醫療(即重離子和質子等)行業一年一度最高級別的會議PTCOG56將於2017年5月8-13日在日本千葉的幕張展覽館和日本神奈川縣的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召開。
  • ADC藥物專題研究:蓄勢待發,有望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且由於 HER2 ADC 藥物 DS-8201 以及 Trop-2 ADC 藥物 Trodelvy 的優異療效,整個 ADC 行業熱情高漲,重磅併購頻出。我們認為以 ADC 為代表 的新技術將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ADC 技術壁壘更高,未來產品生命周期更好。
  • 服用靶向藥物後沒有感覺到副作用,說明藥物沒有效果?是這樣嗎?
    正因為靶向藥物不良反應小,療效顯著,在抗腫瘤藥物中所佔的市場份額增長迅速,眾多靶向藥物的臨床實驗也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不同於化療藥物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靶向藥物帶領我們進入了抗腫瘤的精準治療時代,讓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能夠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靶向藥物的療效如何評價?
  • 恩替卡韋治療10年副作用非常低!
    隨著新藥TAF的上市,雖然目前價格遠高於恩替但是由於其宣傳具有安全性高,藥效更強的優勢,很多戰友還是心裡痒痒,到底是不是把恩替要換成TAF呢?曾有文章報導在副作用方面,恩替卡韋副作用發生本就較低,恩替換成TAF在改善副作用方面沒有顯著的提升;在藥效方面,研究認為對於HBsAg水平低(小於800IU)的患者來說恩替卡韋換成TAF可能更能有效降低表面抗原。綜合性價比和購買途徑等多方面考量,繼續遵醫囑服用恩替同樣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控制HBV複製的效果。
  • 德軍總部:新秩序英格瑪密碼破解_怎麼破解英格瑪密碼
    導 讀 德軍總部:新秩序的英格瑪密碼是個非常有趣的小遊戲,破解的結果不同還會給遊戲帶來不同的效果增益。
  • 她拒絕了國外千萬年薪,連續兩次破解了美國使用的全球最安全密碼
    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兩大密碼,分別是MD5、SHA-1,這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的,保密級別非常高,一般人根本無法破譯。尤其是MD5算法,曾有專家斷言,即使採用現在最快的巨型計算機,也要運算100萬年以上才可能破解MD5!
  • 2020年全球抗病毒藥物研發現狀及趨勢
    B型肝炎治療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和丙酚替諾福韋(TAF)的上市,有效提高了B型肝炎的病毒抑制率,大幅改善了治療耐藥的問題。TDF和TAF分別是吉利德於2008年和2016年獲批的B型肝炎治療藥物,TAF是TDF的改良版。現有B型肝炎治療藥物中,TAF的療效最優,副作用最小,是最好的治療藥物,可以達到60%多的HBV DNA轉陰率。
  • 百健粉狀蛋白抗體顯示積極療效,但副作用令人擔心
    這個試驗包括四個固定劑量組(1、3、6、10毫克)和一個滴定劑量組(從1逐漸增加到10毫克)外加一個安慰劑組。固定劑量組數據以前公布過,這次公布的是滴定劑量組數據。在中重度高危ApoE4攜帶AD患者,和安慰劑比這個給藥組合一年顯著降低大腦粉狀蛋白蓄積,衡量認知功能的指標CDR-SB也顯著改善。但是ARIA副作用發生率依然高達35%,其中一人嚴重痙攣。
  • 研究人員發現藥物代謝在藥物研發中的作用
    對藥物結構進行修飾時,常常需要掌握藥物代謝的規律,如藥物代謝部位、代謝酶種類、代謝形式和途徑、代謝產物等,藥物代謝研究可以為結構修飾提供參考或依據,對於發現療效更好、作用更強、毒副作用更低的新藥物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 基因科技(上海)經理王東:破解生命健康"終極密碼"-密碼 終極密碼...
    東方網6月1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基因,被譽為生物遺傳的密碼,如何破解這一「密碼」,為人類造福?科學家們為此不懈努力著,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分子生物學博士王東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從農業專業轉行基因研究十餘年來,王東始終堅守在基因研究領域,運用分子診斷學原理進行病症前期測試,從而為提前介入治療提供有效手段。
  • 甲醯肽受體FPR2結構為抗炎藥物研發奠定基礎—新聞—科學網
  • 硒麥芽緩解化療的副作用
    化療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劍」在殺死病魔的同時,化療的副作用也嚴重殘害著病患的身體。  化療的副作用有:身疲乏力虛弱、精神萎靡、發熱、頭暈、頭痛、脫髮、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白細胞低等。還有一些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 從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作用機制,走進Polatuzumab的研發故事
    通過科普性的介紹,你將大致了解ADC藥物的作用機制;此外,以靶向CD79b的polatuzumb為例,從早期研發直至上市,你將更深入的了解一個藥物的誕生。自此,單克隆抗體藥物蓬勃發展,期間誕生了諸如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等重磅炸彈級藥物,並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很多裸抗藥物的臨床療效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從藥物設計的角度出發,另一撥以西雅圖遺傳學公司為代表的研發人員嘗試將小分子細胞毒藥物與抗體藥物結合,形成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既能保證靶向性,也能改善細胞毒藥物的治療窗。
  • 藥物是否有療效,腸道微生物有發言權!
    但有時我們會發現,對別人有效的藥物對自己似乎沒有什麼療效。醫生常常會這樣解釋:「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不同,藥物療效會有差別」。那麼,個體情況不同究竟是指什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藥物是否有效,或許與我們的腸道微生物有關。小小的微生物真的有如此大的能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神奇的腸道微生物。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國家,僅次於美國,在1996年至2019年11月,累計批准新藥406個。10年內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也被日本公司所包攬。
  • 盤點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幾大特點
    公司陸續建成了抗體藥物一站式研發外包產業化平臺、生物技術藥物非人靈長類安全評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研究技術服務平臺、同位素代謝研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等用於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技術平臺,可以快速高質量開發生物技術藥物。應用上述技術平臺,公司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及疫苗、激素、多肽、單抗等生物藥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前研究經驗,且相應研究數據資料成功通過了藥物監管部門的臨床試驗申請。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可見,遞送技術平臺是mRNA藥物的關鍵之一。目前mRNA還是需要依靠納米製劑遞送,所以肝臟、脾臟以外的組織還是難以靶向,同時,mRNA藥物過膜性低也導致出現懸殊的個體差異,如果藥物過膜性是1%,那麼1%的個體差異會導致兩倍有效藥物濃度差異,但如果過膜性是50%,那麼1%的個體差異則無關緊要。
  • 體恆健硒維康,緩解化療的副作用
    化療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劍」在殺死病魔的同時,化療的副作用也嚴重殘害著病患的身體。   化療的副作用有:身疲乏力虛弱、精神萎靡、發熱、頭暈、頭痛、脫髮、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白細胞低等。還有一些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 坐月子無聊,破解美國兩套密碼的王小雲,如今怎樣了?
    別人的坐月子 都說"一孕傻三年",很多生過孩子的女人都非常認同這句話,甚至有朋友直言在坐月子期間,自己完全就是一個廢人。 在身邊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王小雲破解了美國的MD5密碼系統,要知道當時美國人可是稱這套算法百年都不會被人破解。而王小雲在成功破解美國密碼後,得到中外密碼界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