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凡是生物都需要通過繁殖來延續種群的生命,而繁殖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相比起有性生殖來說,無性生殖不需要另一半就能夠自己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十分方便省事,可為什麼人類不選擇這種方式呢?
世界上很多本質都可以被分為兩種對立的類別,例如邪惡與正義、光明與黑暗。在生物學家上也有一對範疇是互相對立的,那就是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但這對範疇卻不像邪惡與正義那樣充滿了激烈的對抗性,相反地它們一起促成了一個多元地球的發展。地球生物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顯然有性生殖佔比更大,而且幾乎所有的高級生物都進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一般發生在低等生物身上。
但也有人認為,無性生殖相比起有性生殖來說更加方便,至少它並不需要雌雄雙方的共同努力,只需要一方的努力就能夠產下下一代。這相對於有性生殖來說是無性生殖的最大優勢,那麼為什麼人類的祖先一開始不選擇這種如此「省事」的方式進行種群繁衍呢?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是我們的祖先能夠決定了,甚至連我們祖先的祖先也未必能夠決定,有性生殖的出現倒像是地球生物演化的鐵定趨勢,仿佛有什麼規律規定了到一定的時間點,一部分無性生殖的生物要轉變成有性生殖,又或者說在生命起源的最初,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就同時出現了。
關於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哪種方式出現得更早,這是一個基本無法考究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無性生殖這種方式從一而終,最初堅持以無性生殖方式繁衍後代的生物如今依然堅持著,例如我們在生物課本上常常看到的草履蟲、變形蟲等等,顯然這些生物屬於單細胞生物或者低等生物。有性生殖雖然比較「費事」,但它確實是生物往更高等級演化的必經途徑。生物學家認為,有性生殖的方式比無性生殖複雜得多,這也決定了它所產出的後代在構造上也要複雜一些。
所以人類沒有辦法為了省事而在進化的過程中選擇無性生殖,不然我們的形態只會不斷地退化。相對於低等生物來說,高等生物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們擁有更加複雜的身體構造,這為更多豐富的生命活動提供了基礎。以人類為例,有性生殖決定了我們的體型要比低等生物大許多、身體內的構造複雜許多、進行的生命活動也豐富許多,從而對世界的認知和改造也更加深入。
說到這可能還是有人會不解,自然界中明明存在著許多能夠進行無性生殖的動物,它們雖然不比人類有智慧、有文明,但它們的身體構造也比低等生物複雜,生命活動也十分豐富。的確,自然界中確實存在著一些種類的雌性動物不需要雄性就能夠自己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但實際上它們還是通過受精的方式完成了子代的培育,這歸根結底還是有性生殖。以科莫多巨蜥為例,雌性的巨蜥就能夠自己完成受精,因為它們體內的性染色體由W和Z兩種不同類型組成,這與人類雌性體內的XX染色體組成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