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古神話到志怪小說人類怎樣「馴化」了神獸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神話的譜系是中國文化譜系的體現,隨著對中華創世神話的不斷梳理,「神獸」作為神話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談論。神獸不僅是神話中的必要角色,更是人類各種內部、外部關係的折射。研究神獸在歷史脈絡中的位置,何嘗不是對民族精神的探索?

  ———編者

  「神獸」這個概念是和神話伴生的。隨著神話譜系梳理和玄幻文學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談論它。上古典籍 《山海經》 是集神獸之大成的一部著作。《山海經》描述神獸,大體是遵循「形象十習性十名字十見之有何效驗」的公式,比如《北山經》的獄法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人們用獵奇或神秘的眼光看待神獸,有時候也稱之為「怪獸」。事實上,神獸或者怪獸這個概念,並非《山海經》所獨有,如《莊子·達生》:「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怪獸。莊子還描述了委蛇的形象:「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這種「形象十習性十名字十見之有何效驗」的公式,和《山海經》描述的怪獸是一樣的。

  人們對未知的空間,保持有恐懼感,進而認為裡面有神秘的怪物,這個思維方式是亙古不變的。即如「水有罔象」的想像,到今天並沒有消失。

  今天民間,仍然普遍認為水裡有「水猴子」,力大無比,會在水底拉人的腳,把人拖到它的河底深淵中吃掉。但是一旦上了岸,就力氣全無,任人擺布。

  水猴子在日本叫「河童」,也是住在河裡,外表看起來像三四歲的兒童,身體覆蓋著堅硬鱗片,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傳說其弱點為頭頂的碟,只要誘騙河童彎身,讓他頭頂碟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

  由此我們會想到《西遊記》裡的沙和尚,沙和尚原本是「深沙神」,後來因為這個名字,和沙漠產生了聯繫。然而東南沿海想像不出沙漠的西遊故事裡,他的沙漠屬性完全消失,成了水裡隱藏的可怕妖怪。豬八戒百般誘騙沙和尚上岸來,似乎也帶有「水怪離了水便失去能力」的古老設定。

  沙和尚的形象與河童的某些特徵有隱隱的共通之處,譬如頭頂上的一圈光禿。網絡上傳播的水猴子或日本河童圖、日本動畫片裡的沙和尚,和明代世德堂刊本《西遊記》插圖裡尚未被剃度的沙和尚,隱隱然帶有共同的家族元素。從這個角度來說,水猴子、河童和沙和尚都是「罔象」這種怪物的後代。

  縱觀神獸的演化史,說明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達,未開發領域的不斷縮小,神獸逐漸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人們的思想從關注神學到關注人學,從天上的關注拉回到人間。

  我們觀察整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神獸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演化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原始階段。這個階段大概對應春秋到兩漢,特點是「人獸相畏」,神獸帶有非常強烈的自然特徵,除了少量供人役使(如踐龍,操蛇)之外,多數是人們害怕、崇拜的對象。

  最早的「神獸」叫「物」。《左傳·宣公三年》:「鑄鼎象物。」這個「物」指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怪物(所以「怪物」和「物怪」可以通用)。鑄造的目的,是「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這些「物」,帶有強烈的自然神靈的特徵,今天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的神獸造型,都能和《山海經》神獸找到對應。

  當時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畏獸」,郭璞注《山海經》經常提到一種《畏獸圖》,比如:

  又北四百裡曰譙明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兇。(郭璞註:「闢兇邪氣也,亦在畏獸畫中。」)

  《山海經》裡的怪物,同時也出現在《畏獸圖》中,被廣泛傳播。「畏獸」,表示這是人們害怕的東西。

  第二個階段,可稱之為雜糅階段,特點是「人獸相雜」。這個階段大概對應魏晉南北朝到唐宋。神獸開始逐漸失去自然性,演化為「瑞獸」。人們對神獸開始失去恐懼感,學會加以利用。很多原始怪獸消失了,新的怪獸興起,被人類「馴化」,比如鎮墓獸在全國的流行就在這個時期,神道石獸的流行,也在這個時期。

  第三是沒落階段,這個階段對應宋以後,佛道等侵入想像空間,神獸被宗教「清整」,完全失去了神的意義,淪為裝飾品和宗教神佛的坐騎。《西遊記》裡的神獸,甚至能變人,如文殊菩薩的獅子,變成全真道士,生活在人類的世界裡。我們從不會對青獅、白象、金毛犼、九頭獅子產生什麼畏懼,而《山海經》裡不會變化的陸吾、畢方鳥、猲狚、何羅魚……完全銷聲匿跡。就算是剛才所說頑強生長的水中「罔象」們,要麼表現得像「河童」一樣的人類的樣子,要麼改頭換面,做個完全人化的沙和尚。

  縱觀神獸的演化史,說明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達,未開發領域的不斷縮小,神獸逐漸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有趣的是,這個變革的關鍵轉折點,恰在唐宋之交,或者是中唐之後。學者孫英剛先生說:「唐宋之交,人們的思想從關注神學到關注人學,從天上的關注拉回到人間。這種變化,從古文運動的柳宗元等人就開始了,把宗教讖緯等神學內容從儒學中剔除了出去。」

  事實上,我們發現,古代帝王非常喜歡用神獸做年號,比如五鳳、青龍、赤烏、神龍、龍朔、神龜。然而最後一個用神獸做年號的帝王,是後梁元年921年的「龍德」。正好是「唐宋變革」之際。此後宋元明清,諸如嘉靖、永樂、紹興、元豐之類的年號,再也沒有一個神獸的影子,「樂」「豐」「嘉」「慶」「隆」這些漢字都是體現人文精神的。

  動物的神性,究其原因是人類賦予的———它們必須進入到人類社會中,與人類共生。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神獸,還是妖怪,都越來越趨近於人類的樣子,過著人類的生活。

  人們對動物界的想像,並沒有隨著上古神獸的消亡而終結,而是被很多其他後起之秀取代了。比如中古時代,山海經裡的神獸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妖精。

  如果說中古的精怪只是偶一為祟,到了明清,《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興起,妖物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人性特徵:它們會和人婚配,娶妻生子。它們會佔山為王,形如匪寇。甚至可以當上一國之君。

  神的領域一步步被侵佔,留給人類的只能是妖了。持續到今天,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大型神獸,除了被神佛「馴養」之外,基本都消失了,只有狐狸、黃鼠狼、刺蝟、蛇和老鼠,俗稱「五大仙」的中小型神獸頑強生存了下來,而且在民間信仰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這和真實動物的進化歷程非常巧合。

  究其原因,是那些佔據自然界的神獸,因為自然領域的不斷變狹窄,在人們心目中逐漸失去了神性。

  一個典型例子是虎。上古的神獸,很多以老虎為原型,出現在《山海經》裡。《太平廣記》作為中古的故事,裡面大量老虎吃人需要上天批准的故事,說明在唐代,老虎還具有相當的神性。與此同時,秦嶺等大型山脈中的老虎數量,也保持著相當的規模。宋代之後,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少,而華南虎也幾乎滅絕了。

  神性,究其原因是人類賦予的。動物如果想獲得神性,必須學會和人相處。「五大仙」是因為進入到人類社會中,與人類共生,才能獲得人類賦予的神性。神獸的沒落史,對應著妖怪的勃興史。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神獸,還是妖怪,都越來越趨近於人類的樣子、人類的需求,越來越像人,過著人類的生活。我們經常討論自然界物種的減少,實際上,想像世界中的動物也是如此。它們必須表現得像人,或者被人類馴化,才能在人類的想像世界中生存下去。(李天飛)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裡排名不高的上古神獸,卻是志怪小說裡的常客
    其實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山海經》也可以被理解成一本志怪小說,但是由於它出現的時間被推測到了戰國時期,那個時期不論是消息還是知識的傳播都相對來說非常的閉塞,它的出現被很多人認為是當時最主流的巫術典籍。而書中記載的各種各樣的上古神獸,即便是對於深處現代的我們,也依舊樂此不疲的深究著上古神獸的傳說。在這其中有一種神獸叫做饕餮,論戰鬥能力,在書裡的排行可能連前五的到不了,但是它卻非常受志怪小說作者的青睞,仿佛提到上古時代,若是沒有提到饕餮,就仿佛遺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它跟人類的關係真的就如此緊密嗎?
  • 上古神話中輩分最高的兩隻神獸,麒麟和鳳凰在它們面前都是孫子輩
    上古神話傳說中,千奇百怪、形狀各異的「異獸」是重要組成元素,甚至在最早出現的古神身上,都糅合了很多動物特徵。「西王母」就有虎豹的特徵,而伏羲和女媧被認為是凡人的先祖,他們兩位古神都是「半人半蛇」之身。很長時間沒有寫「上古神話」題材的文章了,今天史書凌軒閣就用這篇文章來聊聊上古神獸。
  • 你所不了解的上古十大神獸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志怪古籍,其中繼續了古代的民俗地理巫術宗教的內容,中國有很多神話都是記載這本書,或者從這本書裡的內容衍生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中國上古十大神獸排名。第一的神獸,可是能夠與盤古相提並論的。
  • 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
    上古十大神獸是指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獸,這十數種神獸分別為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饕餮、腓腓。出自《山海經》,《淮南子》等著作。白澤,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徵,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 中國「十大上古神獸」揭秘!
    在《山海經》原著的描述中,華夏神州乃是一個靈氣充沛的好地方,不僅有女媧、后羿、夸父等上古大神的傳說,在神州各地,廣袤浩瀚的三界之中,還有許多極具靈性的神獸,它們往往長有奇異的外形,並且擁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
  • 上古十大神獸大排行
    上古十大神獸是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這十種神獸分別是太陽燭照、太陰幽熒、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黃龍、應龍、螣蛇、勾陳。 上古十大神獸之太陽燭照 太陽燭照是古中國居民的神話傳說中的聖獸,其與太陰幽熒的神話是類似於伏羲女媧之類的孿生神話,是人類社會原始宗教性質的產物,同時也極有可能如部分學者所說的是母系氏族往父系氏族過渡階段的產物,兩者存在頗多的相似之處,但實際卻又大相逕庭,學者當帶有審慎的思維展開研究。
  • 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名字,用來起名吉祥又好聽!
    在山海經中有很多奇珍異獸,也是中國本土的神話故事集,關於九尾狐的故事就是從山海經裡了解到的,奇幻又瑰麗。那麼如何用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名字,來起名是否也有吉祥寓意,是否會好聽?山海經是屬於上古先民的浪漫,也是中國古代記載志怪的古籍,華為鴻蒙商標就出自與山海經之中,可見山海經也是一本不錯的「起名寶典」。
  • 山海經傳說中的十大上古神獸,你都聽說過哪個?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象。在山海經中粗略統計一共應該提及了469種異獸,其中也有很多的上古神獸。而在山海經異獸篇中,一共是詳細的記載了75種奇異怪獸。這些異獸讓大家通過記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國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當時古人對一些神秘的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像。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山海經中的十大上古神獸: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崇明鳥、畢方、饕餮。
  •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佔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像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
  • 名字難讀的上古神獸,能讀出3個得很厲害,4個全會的寥寥無幾
    名字最難讀的上古神獸,能讀出3個的很厲害,4個全會的寥寥無幾在上古時期,天地間到處都是奇珍異獸,而這當中又有著不少的神獸。其中就有四種神獸,他們的名字很難讀,可以說,能讀出三個就已經很厲害了,四個全會的就寥寥無幾了。
  • 上古十大神獸,除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外,你還知道哪些?
    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有上古十大神獸的傳聞。據悉,上古十大神獸乃是天生地養,得天獨厚,擁有通天徹地之能。在我國的網絡小說中,對上古十大神獸的描寫也是層出不窮,各大網絡作家也對上古十大神獸尤為喜愛。那麼,上古十大神獸都有誰呢?接下來筆者便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了解!
  • 古代神話中十大上古神獸,圖1是女媧的左護法,最後一個是組合體
    【古代神話中十大上古神獸,圖1是女媧的左護法,最後一個是組合體】白矖,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女媧娘娘的左護法。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非常孤獨,於是用泥造人,同時也造了和自己同為蛇身的寵物。女媧補天時因所採五色石不夠用,於是以身補天,白矖和騰蛇亦追隨以身補天。
  • 中國志怪小說的發展脈絡是什麼樣的?
    這已經與後世志怪小說中經常講的因果報應故事相差無幾了。然而這樣的記述雖然有了志怪的雛形,但並不等於就是志怪。志怪的真正獨立,要到漢代。這一時期的志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受《山海經》影響的地理博物類志怪,典型的代表是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第二種是受《穆天子傳》影響的傳記類志怪,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劉向的《列仙傳》《徐偃王誌異》等。
  • 上古神話排名前5的神獸,饕餮並非最能吃,這種神獸曾大膽吃龍
    在中國的古代神話當中有很多神獸的描寫,可以說在幾千年來一直都為人津津樂道。這些神獸有的是體型龐大,有的是帶有神力。還有一些就像是中國龍則更是成為了至高無上的象徵。說起中國古代的神獸龍,麒麟,可以說是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的。
  • 上古神獸眾多,哪只最厲害?這兩神獸排第二,沒有神獸敢排第一
    關於上古神話世界,沒有統一的體系,整體上看,那是個神獸橫行的世界,用」光怪陸離「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上古神話中,神獸眾多,幾乎遍布海陸空,有人評出了上古神話四大兇獸:饕餮,混沌,檮杌,窮奇。也有上古神話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它們都是什麼樣的?
    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它們都是什麼樣的?山海經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支怪古籍之一,在那麼多的內容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書中對於各種各樣的精怪的記載,在下面所羅列的上古十大精怪中,你都認識哪些呢?雨師妾多名怪古代中國神話中的國名。
  • 圖解中國傳統志怪故事
    《中國志怪故事》用帶有志怪小說語言特色的白話文寫作,每個故事都配有若干幅8開跨頁插圖,用圖文的形式進行講述,選取了《聊齋志異》、《列異傳》、《搜神記》、《太平廣記》、《子不語》等志怪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志怪小說是中國小說中極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其自魏晉南北朝肇始,到清代極盛,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謂是人盡皆知。志怪小說曾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頗受人們喜愛的消遣方式。
  • 《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上古中國神話×未來科幻機甲
    《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上古中國神話×未來科幻機甲 徐春偉 2020-11-24 18:10 來源:澎湃新聞
  • 上古兇獸天團!漫畫版饕餮神獸,中國神話與二次元文化的精妙融合
    山海經,一部富有中國神話傳說的最古老奇書。在《山海經》這本書中,主要記載了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各種文化知識,包括地理、祭祀等文化,同時還包含了我們小時候最感興趣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甚至我們既害怕有好奇的九頭相柳、食人饕餮,都在這本書中有所記載。
  • 軟萌的兔子在神話中也是神獸!上古5隻神兔,第2隻膽小如鼠!
    但是別看兔子這麼軟萌,其實在我國上古的神話中,兔子也算是神獸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五隻神話中的神兔吧!1.訛獸:訛獸是神獸中長得比較好看的一種了,它有著姣好的面容,和像兔子一樣的身體,小小的一隻十分可愛!而且訛獸在哪裡都是特別受歡迎的,不僅是因為它長得好看,而且它特別會說好話,誇得人或者動物都喜歡在它身邊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