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市教育局師德師風先進事跡系列報導(11)
德潤杏壇贏眾望育成桃李漸彌香
--記肇東市人民小學教師宮君霞
教育,是一份特殊的事業,這份事業需要用愛來做支撐。「誓言無聲,真愛無痕」,是肇東市人民小學教師宮君霞的座右銘。
三尺講臺,丹心育人。宮君霞耕耘杏壇三十載,她用無私大愛闢成的師德沃土,滋養了三千桃李的枝丫,潤澤了深谷芝蘭的根脈。
宮君霞有本踐行德育的《暮省日記》,孩子們作為小小道德觀察員,每天以自己的視角觀察班級生活,記錄班級故事,傳遞真善美的情感。宮君霞和學生共同撰寫《暮省日記》,記錄一天的學習與生活,每天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某方面的不足進行反思。日記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班級的真實情況,照出了童心淨土,也照亮了孩子前行的道路。孩子們在鼓勵中獲得成長、快樂與滿足。宮君霞還用書香班級共享智慧,提升孩子們的素養。她帶動班級學生家長開展了網上「家庭閱讀」,建立「虛擬書香大班」。學生、家長每天自由發布親子共讀的音頻或視頻、家庭閱讀活動美篇分享等各種形式的讀書作業,宮君霞隨時進行評價和指導。孩子們的讀書積極性日益高漲,在共讀分享中,不斷調整、自我提升。
老師要面對不同的孩子,面對不同的問題。班級小偉同學,因父母溺愛袒護,學習態度不端正,成績很不理想。他的作業有時家長幫著寫,有時家長找理由不讓寫,有時家長甚至到學校來鬧事。即便如此,宮君霞也沒有放棄小偉。她決定做通家長工作,多次進行家訪。開始只拉家常,報喜不報憂,減少家長牴觸心理。後來在表揚孩子的同時表示惋惜:「小偉作業寫的真工整,如果他在寫作業的時候不玩就好了……」家長看到了孩子的進步,逐漸配合老師工作,慢慢的孩子也有了較大的好轉。一學期過後,小偉改掉了不完成作業的習慣。在期末考試中,他的成績都及格了。對此,家長千恩萬謝:「宮老師,真是太感謝了,沒有你,就沒有小偉的今天。我們忘不了你。」
2006年,宮君霞響應號召去太平鄉中心小學支教。當時有一個叫丹丹的留守兒童,常在課後用渴望而又膽怯的目光注視我,於是主動找她單獨交流,但孩子開始目光躲閃,欲言又止。宮君霞把她摟在懷裡,撫摸著她的頭告訴她不要怕,把老師當成媽媽來說話,孩子一下子就流出了眼淚。原來剛剛11歲的女孩身體已經開始發育,平時和爺爺一起生活,懵懂的她無法得到家人的指導,肚子疼痛也不敢說出來,更不知道如何處理,她感到特別的無助和害怕。宮君霞把她帶到自己的臨時宿舍,給她講解了青春期生理保健知識和衛生習慣,告訴她如何正確面對,消除困擾。隨後給她購買了內衣內褲和生活用品,並把年齡相仿的女兒介紹給她,讓兩個小姐妹親密交流。通過老師格外關愛照顧,丹丹卸掉了心理負擔,變得陽光和自信起來。現在已經是大學生的她每逢重要節日都會給當年的宮老師寄來禮物,送來問候。一年的支教生涯雖然短暫,但留下了滿滿的回憶,滿滿的幸福。
宮君霞說,師德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在老師的一言一行的薰陶中具備愛和同情的能力。2013年夏天,宮君霞女兒高燒不退,丈夫出差未回,老人不在身邊,宮君霞一個人在教室和醫院之間奔走了一個星期。因忙碌過度、血壓過低,醫生一再要求她在家休養。可為了班級的那些孩子,宮君霞帶藥堅持上課。學生們看到老師疲憊憔悴的樣子,心疼地說:「老師,你去休息吧!我們自己學習,能行!」那童稚的聲音,那甜甜的話語,宮君霞瞬間被幸福縈繞,淚如泉湧。因為這份愛,讓她在最困難的時期堅強地挺了過來。
2020年,疫情來襲,宮君霞參與社區防控工作,配合社區上門排查。一天,當打開一扇門時,一個戴著口罩的小小的身影出現在了宮君霞面前。「老師,老師,真的是你嗎!」「呀,王xx!」驚喜太突然,那是師生間才有的難以名狀的情感。宮君霞本能地想摸一摸他靈動的小腦袋,但伸出的手臂卻僵在那裡。孩子見狀,主動拉了拉老師的手,宮君霞趕忙讓家長用酒精溼巾給孩子擦手。在老師家長簡短寒暄時,孩子端過來一杯溫水,並給老師手裡塞進來兩塊糖。愛出者愛返,宮君霞的眼睛瞬間溼潤了。
德潤杏壇贏眾望,育成桃李漸彌香。從教以來,宮君霞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講的生動,練的主動,師生互動」的教學風格,讓她多次在省、市教學大獎賽中獲獎。並獲綏化市模範教師、語文科名師、巾幗建業標兵、先進個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等諸多殊榮。國將興,必貴德而重知。宮君霞不忘教書育人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書寫著華章。
【來源:綏化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