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讓家屬看到治癒的希望

2020-12-01 騰訊網

很多人都認為,精神病人治癒的希望很渺茫,這讓家屬焦慮不安!

精神疾病是腦功能性疾病,它與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核團(杏仁核、扣帶回、內囊前肢、中央隔區、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額束等)的神經遞質異常分泌、代謝紊亂有密切關係,神經遞質功能紊亂是精神疾病發病的重要基礎。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世博園院區)功能神經科專家團隊,通過CT、MRI、DTI圖像融合技術、微電極細胞定位技術、射頻電極調控與DBS調控定位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可令患者更好地回歸家庭和社會,消除肇事、闖禍的根源,讓社會和家庭回歸安靜和祥和。

手術治療精神病的理論基礎如下:

(1)情感環路理論:人腦邊緣系統,一般是指Pazez環路,即情感環路。這是腦內與情緒、情感活動關係最密切的結構。通過立體定向手術,射頻調控或者DBS調節邊緣系統上相關的神經核團功能,阻斷某些神經元間的聯繫,可減輕或消除精神症狀。

(2)神經遞質理論:神經遞質代謝失衡是引起精神活動異常的原因之一。人腦邊緣系統的神經核團,釋放多種神經遞質;微創手術以邊緣系統上的神經核團為靶點,調控神經遞質及其受體變化,以去除精神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緒和異常行為,從而控制精神症狀。

邊緣系統重要神經核團功能:

(1)杏仁核—控制情緒衝動;

(2)扣帶回—控制各種幻覺;

(3)內囊前肢—控制思維異常;

(4)中央隔區—控制衝動、攻擊行為;

(5)伏隔核—控制各種妄想、強迫思維及強迫行為;

(6)尾核下束—控制抑鬱、自傷、自殘、自殺;

(7)眶束、額束—主管焦慮、恐懼等。

上海市東方醫院(世博園院區)功能神經科專家團隊應用的「神經調控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是科室核心技術之一,也是科室重要的發展方向。這種手術真正體現了現代精準、微創的醫學理念。術前經CT、MRI、DTI掃描,再經計算機定位軟體計算,進行精準靶點定位,有效避開腦部危險區域,其計算機定位誤差僅為正負0.01毫米。術中藉助特定電極,對腦內特定神經核團靶點進行射頻消融或者調控,從而實現臨床治癒目的。該技術具有創傷小,只需在頭部取1-3cm左右小切口,鑽0.5-1cm的小骨孔就可以完成手術,它具有侵襲性小、副作用少且症狀控制理想等優點,深受業界同行及廣大家屬的好評。

我科開展「精神外科」治療的基本流程。

1) 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後,需要經精神科專家認真檢查、仔細評估,找出其核心精神症狀;

2) 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專家需要根據患者的核心症狀選擇手術靶點;

3) 精神疾病患者需要術前行MRI-3D序列薄層掃描與MRI-DTI掃描(圖1);

4) 手術當天,在全身麻醉下,醫生給患者頭部安裝立體定向儀行CT軸位薄層掃描(圖2);

5) 手術專家將MRI、DTI及CT掃描數據,輸入計算機手術定位計劃系統,進行CT、MRI及DTI等圖像融合,然後根據核心症狀,鎖定手術靶點,獲取三維坐標(圖3、圖4);

6) 術中根據各神經核團靶點坐標值做1個小切口,鑽5毫米骨孔,調整立體定向手術導向裝置,經骨孔插入電極(3毫米),進行神經核團靶點位置驗證(圖5);

7) 應用DBS或者神經射頻儀,對手術靶點進行神經功能調控,手術時間3小時(圖6);

8)手術結束後去ICU甦醒,第2天回病房治療和康復;一般術後第2天可以下地行走,術後7~8天拆線,術後10天左右精神症狀獲得良好控制,住院第14天後臨床治癒出院。總住院時間約2周左右。

圖1:精神疾病患者術前行MRI-3D序列薄層掃描與MRI-DTI掃描

圖2:在手術當天,在全身麻醉下醫生給患者頭部安裝立體定向儀或貼敷機器人手術Mark

圖3-1:手術前行CT軸位薄層掃描

圖3-2:CT、MRI及DTI圖像融合,鎖定手術靶點,獲取三維坐標

圖4、立體定向手術靶點-神經核團坐標值

圖5:做1個小切口,鑽5毫米骨孔,調整立體定向手術導向裝置

圖6:應用DBS或者神經射頻儀,對手術靶點進行神經功能調控

術後查房

典型病例介紹:

劉某某,男,30歲,法國留學碩士,因「憑空聞聲、敏感多疑、脾氣暴躁、衝動易怒5年餘」入院。患者25歲碩士畢業後留在法國工作,因為工作壓力大,加之性格孤僻,經常覺得有人在說他壞話,偶爾聽到耳邊有多種聲音在罵他;工作中常常懷疑同事,認為都在議論他;上班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時常不能完成工作。家人曾帶他去法國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確診為精神分裂症,並用抗精神藥物治療,療效欠佳。回國後,曾在某市精神專科醫院強制住院2次,略有恢復。回家後不久又變得自言自語,經常無故發脾氣、摔東西,打傷過父母多次。

2016年,來到上海市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住院治療,再次確診為精神分裂症,有手術適應症,無禁忌證。術後,患者原有的幻聽、自言自語、敏感多疑、被害妄想、脾氣暴躁、攻擊行為消失,思維恢復正常。現患者承認自己有病,自覺接受藥物治療,已回訪3年餘,現已踏上工作崗位。

在2008年1月~2019年1月之間,我科專家團隊共實施「難治性精神疾病」手術3329例,經過術後6個月~10年的臨床隨訪,臨床總有效率為91.8%。該手術的高效性,離不開院內多學科醫療團隊的密切協作,如影像科、麻醉科、ICU等各科專家的參與;病人的康復全程亦需要精神科專家的長期隨訪指導和健康教育。因此,我科開展的精神外科微創手術,也是多學科技術協作的完美呈現。

(本號的醫學科普文章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醫編小組發布,禁止抄襲)

諮詢電話:15921230693(微信同號)

醫院科室: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功能神經科

醫院性質:公立三級甲等醫院 全國醫保定點單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代精神外科手術可以治療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複雜難治的,部分患者可以通過足程足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改善症狀,從而回歸正常生活。但也有不少病程在3年及以上,通過藥物等傳統內科治療效果差甚至無效的難治性精神疾病患者,一直深受著疾病的折磨,通常我們會建議其接受手術治療。 提及手術治療精神疾病,部分人會驚訝,甚至會不相信。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神外前沿訊,腦深部電刺激療法(DBS)是近年來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新手段,目前國內醫師都關注到這個技術,其學習和研究的熱情很高;而不管用框架或者手術機器人輔助DBS治療癲癇目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
  • 幹細胞潛力無限,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最有希望的療法
    目前,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難以治癒。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常遭受癱瘓、喪失社交功能、生活困難等折磨,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延緩疾病進展是難治性神經疾病的主要治療目標。近年來,幹細胞已經成為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策略之一。
  • 裸蓋菇素治療難治性抑鬱症「專家觀點」
    在對照臨床試驗中,症狀緩解率約為40%-60%,而基於社區治療環境下的緩解率約為20%-40%。這些藥物不僅缺乏治療MDD的療效,而且目前還沒有治癒這種疾病的方法。結果就是,許多MDD患者繼續遭受痛苦。 針對這些不良結果,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開發了旨在診斷難治性抑鬱症(TRD)病情的算法,為各種治療方法提供了機會。
  • 立體定向手術「重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
    這是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周,1個月前跟醫生的對話,她的病情讓整個家庭面臨崩潰。幸運的是,在接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後,她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1月7日複診時,她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8年前,成績以優異的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
  • 精神外科手術的「前世今生」
    精神外科的基本原理及靶點設計原則 難治性精神疾病外科治療原理 1946年美國神經外科專家Papez就提出了所謂
  • Medscape:精神疾病治療的「黑歷史」
    關於環鑽術最早的醫學應用記載出現於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的著作《頭顱創傷》中,當時被描述為軍事戰爭中顱腦損傷的一種治療方法;而推廣至用於精神疾病及癲癇的治療(其實當時都被稱為「癲狂」),則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當時人們認為,移走頭蓋骨後留下的孔徑有利於「惡魔出逃」。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
  • 中西醫結合打開精神疾病治療的另一扇門
    精神疾病的西醫西藥治療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迄今不足100年。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療都是以西醫西藥為主,雖然診療效果顯著,但也存在著不少難以耐受的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體重增加,失眠,錐體外系反應,內分泌失調等等。雖然中醫中藥治療精神疾病沒有西藥那樣立竿見影,只是作為輔助手段,但其實中醫治療精神疾病卻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 精神分裂症反覆發作難以醫治 手術或將成為最後一道治療防線
    精神分裂症作為一種復發率較高的慢性精神疾病,首次發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從發病到治療經歷的時間越短,患者康復的機會就越大。數據顯示,首次發作後沒有使用抗精神病藥鞏固治療,70-80%的患者在1年內會有第2次發作,而使用抗精神病藥鞏固治療可以把1年內復發率降到約30%。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有些高血壓,微創手術可治癒
    但這個人們多自以為耳熟能詳的病名背後,卻隱藏著有些患者可以通過微創手術治癒的真相。一次手術後的「意外」發現,顛覆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東院泌尿微創一科主任蔣紹博對於高血壓的認識。他在國內創新性提出「高血壓外科」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了外科治療高血壓的效果。
  • 神經源性腫瘤中醫治療辨證論治
    疾病病因不明,多因素致病。神經源性腫瘤病理生理不明。 診斷檢查 為明確頸部腫塊的原因及其性質,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各點:神經源性腫瘤神經源性腫瘤1、詳細詢問病史 包括年齡、性別、病程長短、症狀輕重、治療效果,以及有無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臨床表現,或發熱,消瘦等全身症狀。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由於手術的特殊性,術後病人比較衰弱,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對於家長而言顱內手術後出現了後遺症該如何康復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一一講解。1.精神障礙此種情況針對嚴重的腦溢血或者多次並發腦溢血患者。在術後,家屬會發現患者精神狀態有明顯的變化,具體為看待事情比較消極、整日狀態較為消極、易激動、性格發生變化以及精神萎靡。針對上述情況,要及時就醫,平時多關注患者的心情變化,及時去疏導。可以多帶患者出去散散步,旅遊,多去做患者想要做的事情。必要時可以去做心理健康輔導或者去專門的康復門診進行治療。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研究結果顯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法用於治療侵入性癌症效果非常顯著,人類離治癒癌症又跨進了一大步。一、基因編輯,成功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的生存率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癌症研究學院負責研發的副院長丹·皮爾教授表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主要通過基因編輯工具精準改變基因組序列,如果遇到一些因基因突變引起的癌症等重大遺傳疾病,可以通過它來糾正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研究結果顯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法用於治療侵入性癌症效果非常顯著,人類離治癒癌症又跨進了一大步。  一、基因編輯,成功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的生存率  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癌症研究學院負責研發的副院長丹·皮爾教授表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主要通過基因編輯工具精準改變基因組序列,如果遇到一些因基因突變引起的癌症等重大遺傳疾病,可以通過它來糾正DNA序列,幫助治療癌症。
  • 癔症性癱瘓,「心病」作怪
    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教授 方燕南   癔症性癱瘓(以下簡稱「癔癱」),是一種由於精神刺激、不良環境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發病,可以表現為一個或幾個肢體全部或部分喪失運動能力。癔癱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單癱、偏癱和截癱。體格檢查可以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徵,也就是說,癔癱沒有器質性疾病,屬於一種精神心理疾病。
  • 肺癌中期能治癒嗎 肺癌中期有什麼治療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少人會患有肺癌這種疾病,導致肺癌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一旦患了肺癌之後,不管是患者還是家屬最想問的一個問題就是,肺癌中晚期能治癒嗎?對於中期的肺癌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肺癌中期的治療方法肺癌中期可分為偏早和偏晚兩大類,需要仔細區分、評估後再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手術治療後的效果最好,前提是手術能完全切除乾淨,此外是放療,最後是化療。肺癌中期治療可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最多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切除肺腫瘤和保留肺功能。肺癌中期需根據具體情況行綜合治療,不應應片面的強調手術切除。
  • 鄭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科學方法,物理治療控制病情
    ,希望對廣大的患者朋友有所幫助。你的身邊是否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你對強直性脊柱炎是否有所了解?你知道強直性脊柱炎的科學治療方法麼?很多人都知道,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關節性的慢性風溼疾病,是的,強直性脊柱炎是由於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的地方出現炎症所引發的一種疾病,現在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人也越來越多。本文將向大家講述一下關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科學治療方法。首先,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
  • 「腦神經遞質調控」成為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關鍵
    傳統藥物讓患者「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精神心理疾病該怎樣治? 精神心理疾病怎樣治?只能靠長期吃藥維持嗎? 探求引發精神疾病的深層病因,我們發現,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種腦神經遞質缺陷、紊亂引發的複雜病症,單純依靠傳統治療,或長期服用藥物是很難治癒的。 一方面,藥物只能抑制患者大腦神經活性,不能修正導致精神心理疾病的神經遞質缺陷。
  • 許多耳熟能詳的疾病 醫學手段都無法治癒
    詹慶元介紹說,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現代醫學對很多疾病是有把控能力的,比如很多傳染性疾病,基本上能做到早期預防。對於需要住院和門診治療的一些患者,甚至是早期的腫瘤患者,現代醫學採用一些藥物、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可以讓患者完全治癒,「這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是最希望的,也是現代醫學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