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停,空間站領域的先驅,禮炮一號的歷程

2020-12-03 臨汾在線

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停,空間站領域的先驅,禮炮一號的歷程

探索宇宙空間是人類一直以來不斷進行的一項偉大事業,這決定了未來地球資源耗盡時候人類可以有更多的出路可以選擇,飛出地球選擇一個其他星球生活,而為了實現這一關鍵性的步驟,飛出地球進入地外空間,人類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科技大發展後,進行了不斷的科學嘗試,而製造在地球外層空間繞地球飛行的軌道空間站,讓人類先進入空間站長時間的生活和進行相關的科學實驗,就是人類努力研究飛出地球的一個主要方向,七十年代開始,前蘇聯在這方面的科研進展上有了重要的突破。

1971年,前蘇聯宇航局在軌道空間站項目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科技力量,製造出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軌道空間站,因為前蘇聯這個龐大的外空間科學項目的名字是禮炮,所以這第一個成形的空間站被正式命名為禮炮一號,並且在1971年4月19日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了預定的繞地球軌道運行。

作為第一個空間站,其很多方面都是具有實驗性質的,還不是特別的成熟,所以其體積也並不大,總長度二十米,最粗的部分直徑四米,內部的空間一共大約99立方米,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長寬各五米的高不到四米的房間,重量大約一點八噸,主要結構分為幾個部分,傳送艙,主艙、輔助艙和天文臺,其中除了傳送艙都是能加壓便於人在其中進行科學活動的。能夠保證1-2名太空人長期在內居住。

禮炮一號成功進入軌道後,在當年的6月6日成功的和聯盟11號宇宙飛船進行了對接,實現了外空間的首次艙體對接才證明了禮炮一號正式成為了空間站,但是因為飛船返回時候發生了事故,造成三名太空人全部遇難,禮炮一號的科學實驗項目暫時被擱置,在這一年10月11日落入太平洋上空被燒掉了。

相關焦點

  • 「禮炮一號」是人類第一個空間站 1971年蘇聯發射
    1928年底,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斯洛維尼亞籍火箭工程師、航天科技探索先驅赫爾曼,撰寫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太空旅行的麻煩——火箭發動機》,其中首次系統地闡述和設計了人類居住太空的宏偉計劃。然而,當時人類別說搭乘火箭飛向太空,就連坐著飛機繞地球飛行都屬於冒險之舉。
  • 人類實現登月48周年:探索太空,驚喜不止於此
    中新網7月20日電(吳倩)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即48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用這樣一句而今聽來依然擲地有聲的話語,道出了人類首次完成登月壯舉時的激動與豪邁之情。  面對充滿著無限未知的浩渺太空,人類探索與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
  •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對於未來的載人太空探索任務,了解人們在空間站這個遙遠、危險、封閉的環境中該如何繁衍生息,必然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畢竟太空旅行並非那麼簡單。然而人類對於載人空間站或衛星的最早構思要追溯到 19 世紀。  1971 年 4 月 19 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太空站 「禮炮一號」,然而在飛行 5 個多月後,於 1971 年 10 月不幸墜入地球大氣層燒毀。隨後十年,蘇聯相繼在 「禮炮」 計劃中增加了 6 個空間站。 1973 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太空站 Skylab。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史已經證明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但上面的環境如何?是否存在著能夠威脅常駐機組人員生命健康的微生物或細菌?對於未來的載人太空探索任務,了解人們在空間站這個遙遠、危險、封閉的環境中該如何繁衍生息,必然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畢竟太空旅行並非那麼簡單。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對於未來的載人太空探索任務,了解人們在空間站這個遙遠、危險、封閉的環境中該如何繁衍生息,必然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畢竟太空旅行並非那麼簡單。美國電視連續劇 Tomorrowland 最早向公眾展示了對輪狀空間站的設想,該軌道平臺將包括地球觀測站、微重力實驗室以及天文臺。是執行月球和火星任務的起點,成為人類探索內部太陽系的基石。真實空間站發展軌跡1969 年,美國航天局提議建立一個可容納 100 人的名為 「空間基地」 的空間站。
  • 《去更遠的太空》:揭開太空神秘面紗,告訴你人類對太空探索歷程
    它講述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關係、銀河系以及宇宙知識,以及空間技術發展歷程。作者西蒙▪泰勒是一位英國作家、插畫家和設計師。他致力於用圖像的力量解釋科學、地理和宇宙探索等。曾以昆蟲形態、行星運動、DNA結構、極地探險、恐龍進化和黑洞為主題,創作過海報和書籍。《去更遠的太空》圖文結合,語言簡潔,讓枯燥的太空專業知識變得有趣生動。
  • 《去更遠的太空》:打造太空探索簡史,解析人類的光榮與夢想
    幾千年前,人類已經揭開了星空神秘面紗的一角。現在,人類更是把探索的觸角,延伸到更遠的太空。燦爛的星空、浩瀚的太空、無邊的宇宙、人類探索的歷程,以及空間科學與太空旅行,這些專業深奧的天文知識,如何讓孩子們輕鬆接受和理解呢?英國作家西蒙·泰勒深諳其道。西蒙·泰勒不僅是作家,還是插畫家和設計師。
  • 蘇聯「禮炮七號」天使事件,人類航空史上未解之謎,被搬上銀幕
    蘇聯為了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在太空戰領域不遺餘力地投入和研發。從1971年升空的「禮炮一號」到「禮炮七號」,經過10多年的不斷升級和摸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禮炮七號」升空後的對接也非常順利。作為蘇聯末期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一個太空項目,「禮炮七號」的戰績是非常輝煌的。在它升空到失聯的2年時間裡,接待了7個乘組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之間。1984年還創造了3名太空人連續太空生活237天的歷史記錄。在「禮炮七號」載人運行的3年多時間裡,先後和10多艘載人飛船以及無人補給飛船進行太空對接,是人類航空歷史的豐碑。
  • 中國自己建造的空間站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自1971年開始,人類經歷了4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地球軌道上漂浮的國際空間站是第四代空間站,它的大小在420噸級左右。而我國的天宮空間站的建設目標為第三代,它的大小大約為80-100噸級,但是我們還留有許多可擴展的接口,可以擴展成100多噸級的空間站。
  • 《太空救援》「禮炮七號」事件重現銀幕
    太空冒險大片《太空救援》即將於1月12日在國內公映,該片根據太空探索史上令人肅然起敬的「禮炮七號」空間站意外失聯事件改編而來,用炫酷的特效技術、精美的場景畫面,在俄羅斯太空總署的大力支持下,真實還原了那場宇宙探索的驚險與奇蹟。
  • 「天問一號」啟程,揭開中國行星探索序幕
    從致力於建設幾百公裡外的空間站,到持續深入探測30萬公裡遠處的月球,再到不辭數億公裡的星際長途跋涉與火星邂逅,源於太空深處的無窮吸引力,更透露著我國為實現深空探索目標所作的執著努力——「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飛出地球、走向深空的壯舉,由好奇心驅使,也受人類自身的發展需求牽引。
  • 這部號稱致敬禮炮7號的《太空救援》未必有那麼好看!內含劇透
    近年來,航天及太空題材的電影可謂層出不窮,《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異星覺醒》等等,這些片子都是基於航天科技的發展而推出的新型太空探索類電影,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美國好萊塢的作品。應該說,蘇聯人在地面上進行了很多次的對接實驗,但是因為對禮炮7號的狀態並不了解,還是需要太空人飛到近處進行目視觀察。電影裡賈尼別科夫在不聽地面指揮和薩維尼赫的勸阻,強行執行對接作業。這在20世紀80年代的蘇聯,尤其在航天領域,應該是不可能的事。航天操作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太空船也不是航行在大海上的孤舟。在太空人的身後,還有成千上萬的技術人員為其進行支援。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火星探測取得的重大進展,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實現了新的裡程碑。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縱觀世界航天史,人類似乎對火星「情有獨鍾」,這不僅緣於探索火星能夠幫助人類更好了解行星和宇宙演化,更緣於它能夠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前沿知識。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國共實施40餘次探火活動,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4次。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前蘇聯因為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搶先對月球的捷足先登,在這場太空將賽中落敗了,所以之後才把精力轉向了空間站的建設上。大家都知道,建立空間站並不僅僅是為了探索太空,更重要的是,誰最先徵服了太空,誰就有話語權。空間站能直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
  • 第七期:構築「天宮」_網易探索
    空間站是人類為了長期停留太空進行科學研究而製造的太空飛行器,目前人類已經發射了11個空間站,在軌運行的僅有多國合作的「國際空間」。中國在2011年即將發射「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與神州系列飛船進行對接實驗,形成中國未來空間站的雛形。
  • 人類建造最貴的東西是什麼?空間站,而且還建造過4個
    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飛機大炮,人類建造的最貴的東西根本就不在地球上,而是運行在太空中,它就是空間站。空間站是一種太空飛行器,但與其它的太空飛行器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就像一座建造在太空中的房子,可以供太空人在上面進行長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利用空間站,對於人類的宇宙探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座中國的空間站。禮炮系列空間站由蘇聯建造,是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它的設計初衷是蘇聯在同美國的登月競爭中失敗後,為了在下一輪的太空競賽中獲得主動,決定全力發展空間站計劃,並希望成為繼人類登月後的另一項太空壯舉。
  • 太空救援真實原型事件是什麼 人類史上的一個奇蹟
    而對於太空題材這一幾乎不可能靠實景拍攝博眼球的領域來說,如何將真實與特效更好地結合,成為了影片成功的關鍵。在《太空救援》拍攝過程中,俄羅斯太空總署為拍攝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眾多曾真正在太空中服役過的設備成為了實拍素材,這是同類影片中難得的「超高規格」待遇。    本片取材於冷戰時期的太空救援真實事件。「禮炮七號」是蘇聯時期禮炮計劃中的最後一個空間站。
  • 人民網評:「天問一號」啟程,揭開中國行星探索序幕
    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地火轉移軌道,成功開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同時也揭開了中國行星探索的序幕。從致力於建設幾百公裡外的空間站,到持續深入探測30萬公裡遠處的月球,再到不辭數億公裡的星際長途跋涉與火星邂逅,源於太空深處的無窮吸引力,更透露著我國為實現深空探索目標所作的執著努力——「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飛出地球、走向深空的壯舉,由好奇心驅使,也受人類自身的發展需求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