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個在科幻小說中常常提及的年度,終歸還是如約而至。世界並沒有像《銀翼殺手》裡一樣變得賽博朋克,車還是不能在空中行駛,複製人沒有出現,烏託邦建築和全息投影只掀開了一小角面紗;城市之外不是荒漠,人工智慧替代不了愛人,也無法隨便買張機票飛去火星。
但,2020好歹被科技發燒友神話了這麼多年,豈能默默無聞。這不,元宵節剛過,掃把就成精了,掃把已經是個成熟的工具了,學會「立正」了。
疫情、災難、戲謔,2020就是那麼的奇幻現實,如夢,如幻,亦如電。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刷屏,無聊經濟下的的「口紅效應」
掃把刷屏事件,從營銷角度而言,一言以蔽之——熱鬧是掃把們的,我們什麼都沒有。
一如朱自清老先生在1927年7月,大國層面,正是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的時候,小家層面,他與爸爸、妻子家庭糾紛的節點,夜遊清華園,在《荷塘月色》一文中的敘述,「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中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無論是掃把刷屏,亦或者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都是外在因素,都是寄託,都是一種內心澎湃,無處話悽涼的外在的表現。
疫情期內,大家人都很閒,即便現在一部分公司已經開工,但是要不是在家裡上班,或是到企業上班,百業待興,到企業也不會太忙,總體上還是一種身體悠閒,思維超負荷運行的反差狀態。
所謂的借勢營銷也好,事件營銷也罷,說到底都是情緒營銷,引起客戶共鳴,達到一種波紋效應,在群體中,相近波紋一樣的傳播起來,進而達到品牌曝光的最大值。
經濟衰退而導致口紅暢銷是一種有趣的社會現象,也叫"低價商品偏愛趨勢"。在國外,每每在經濟低迷時,口紅的銷售量反倒會直線升高。這是因為,在國外,大家覺得口紅是一種較為便宜的奢侈品,在經濟低迷的狀況下,大家依然會有明顯的消費衝動,因此會轉而購買較為便宜的奢侈品。
許多人一邊嘟囔著掃把刷屏的胡扯,閒得慌,一邊卻又在拿著自己的掃把實驗立正,它是一種無聊經濟下的「口紅效應」,當大家閒得慌,對娛樂的要求變得極其簡易,展現一種低笑料的偏愛趨勢。
好奇心害死貓,實現從種草到拔草
掃把刷屏除了大環境的推動外,也有好奇心害死貓的心理在作祟。
朋友圈許多人在拍照參與這事,可是優企客小編相信,許多人雖然沒發朋友圈,可是也在實驗自己的掃把,(別看,說的就是在看文章的你)。
激起用戶的好奇心,是一個常用的營銷招數。去年最紅的營銷術語當屬「種草」,種草也是好奇心營銷的一種。「護膚品是深坑」「電子產品迭代更新速度令人吃土能力MAX」「最怕聽到『親測有效』,止不住瘋狂購物」……「種草」已經變成新時期消費主義的代表,網民說得對:「愛上一片草原,就怕兜裡沒錢。
成功種草需要引燃大家的好奇心。不論是明星、網紅,還是每個社交網站上的草根素人,不管其載體是文本、聲音、美圖照片還是視頻,行之有效的帶貨套路擁有 相通的邏輯性:漂亮好聽好玩,強感召力,高感情飽和度,可以觸發大家的情緒G點,內置一萬個非買不可的理由。
KOL帶出爆品的案例五花八門。不但明星榜上楊冪帶火數不盡的服裝同款、範爺拉紅無數美妝護膚、服裝和手機殼,原生態網紅帶貨榜排首的雪梨、張大奕、於momo等KOL也無不吞吐能力驚人。
靠的就是好奇心,讓用戶去幻想自己穿上該服飾是什麼樣,那個奶茶店的味道究竟怎樣。
造就品牌效應是一回事,但造就好奇心要強大得多。如果你的用戶做出購買決定時,不必寄希望於你的品牌是首要考慮因素,好奇心代表他們會將你找出來。平常,我們非常少注意一個掃把究竟可不可以站起,現如今在網上流傳「NASA說由於今天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是唯一一天能夠讓掃把獨自站立的日子。」當然能激起大家的好奇心,紛紛效仿。
參與性強,UGC營銷產生自循環系統
不但要有參與性,最好是也要具有較強的UGC特性。
假如品牌營銷的優點僅僅為了把品牌信息的傳遞給顧客,那麼在廣告結束的那一刻,也就代表傳播的中斷。而要想得到額外的曝光,要想達到推動消費的目的,品牌的廣告推廣就需要調轉用戶參與激情,實現UGC的內容自循環系統,為品牌增加新的元素,進而產生擁有用戶烙印的新內容。
UGC也是一個關鍵的「信任鏈」——大家信任別人講的比信任品牌自己說的要多。在傳播中不斷提高傳播勢能,產生自循環系統,是UGC營銷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