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 Dev:促發癌症蛋白質的表觀遺傳學研究

2020-12-04 生物谷

2012年9月26日 電 /生物谷BIOON/ --在美國,每年約70萬人被診斷為鱗狀細胞癌(SCC)。SCCDNp63a蛋白質是一種常見的致癌因子,其表達在患者體內明顯增高,鱗狀細胞癌患者身體殺死癌細胞的能力異常低。

近日,科學家認為DNp63a的功能很簡單,就如負責識別和殺死癌細胞的腫瘤抑制基因p53那樣。在SCC患者中,DNp63a通常是失活的,早期研究提示高表達的DNp63a抑制了p53基因,引發SCC。

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發表在雜誌Genes&Development上的研究揭示了DNp63a的作用。在SCC患者中,雖然高表達DNp63a和p53活性低時伴隨發生的,但這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即DNp63a不影響p53的表達。

這項研究主要領導者CU博爾德分校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系副教授Joaquin M. Espinosa博士說:DNp63a不通過p53 發揮作用,而是通過抗增殖基因的表觀遺傳沉默發揮作用。

在下DNp63a存在的情況,DNp63a利用一種稱為H2A.Z的蛋白質在體內有效地抑制抗增殖的基因,使抗增殖基因無法發揮防癌抗癌的職責。

DNp63a獨立於p53基因,是一種關閉基因,能阻止細胞分裂、關閉抗增殖基因,使得細胞不斷分裂增殖。現在已知了DNp63a的功能,Espinosa正在尋找一個治療藥物,Espinosa和他的同事現在在動物模型中探索打破DNp63a機制可能產生的影響。(生物谷:Bioon.com)

 

ΔNp63α represses anti-proliferative genes via H2A.Z deposition.

1.Corrie L. Gallant-Behm, Matthew R. Ramsey, Claire L. Bensard, Ignacio Nojek, Jack Tran, Minghua Liu, Leif W. Ellisen, and Joaquín M. Espinosa

Transcriptional coregulators control the activity of many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are thought to have wide-ranging effects on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We show here that muscle-specific loss of 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 1 (NCoR1) in mice leads to enhanced exercise endurance due to an increase of both muscle mass and of mitochondrial number and activity. The activation of selec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control muscle function, such as MEF2, PPARβ/, and ERRs, underpins these phenotypic alterations. NCoR1 levels are decreased in conditions that require fat oxidation, resetting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to boost oxidative metabolism. Knockdown of gei-8, the sole C. elegans NCoR homolog, also robustly increased muscle mitochondria and respiration, suggesting conservation of NCoR1 function. Collectively, our data suggest that NCoR1 plays an adaptive role in muscle physiology and that interference with NCoR1 action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muscle function.

相關焦點

  • |必讀|調控癌症發生或記憶功能的嶄新領域: 表觀遺傳學
    ,RNA表觀遺傳學的作用至關重要,同時也闡述了一種與白血病相關的全新化學修飾。 基因上的化學修飾基團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影響蛋白質的表達。這一發現曾令科學界震驚,隨後被寫進了生物醫學教科書,這種現象稱為表觀遺傳學。 此前,科學家也在信使RNA (mRNA)上發現這種現象。mRNA是一種核酸分子,它通過轉錄D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 《自然》專題:表觀遺傳學
    在基因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還有許多調控基因的信息,它們雖然本身不改變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過基因修飾,蛋白質與蛋白質、DNA和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影響和調節遺傳的基因的功能和特性,並且通過細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響遺傳。
  • 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表觀遺傳學進化機制
    (epigenetic marks),表觀遺傳標記是DNA或組蛋白上的化學標記,其能幫助控制細胞中基因的表達,從本質上來將,其能夠編程細胞做什麼及不做什麼,此前研究表明,癌症部分是由細胞的表觀遺傳學改變所驅動,但研究人員卻很少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致癌基因突變卻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 表觀遺傳學研究或將成為攻克肺癌難關的未來之星
    隨著科學的發展對癌症發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還發現表觀遺傳學改變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具體來講:表觀遺傳是一種基因序列不發生變化,但基因表達水平,修飾等卻可以產生可遺傳的改變的現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改變對肺癌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
  • 癌症、糖尿病和生活方式有多大關係?表觀遺傳學研究讓我們大吃一驚
    ,後天發病的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多基因遺傳病,但是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不僅是遺傳學問題,而且涉及到表觀遺傳學。[2]表觀遺傳與癌症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有把癌症和表觀遺傳聯繫在一起,但是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表觀遺傳和乳腺癌幹細胞之間的聯繫。哺乳動物在懷孕和泌乳期,乳腺幹細胞能夠維持乳腺上皮組織的自我更新。在自我更新過程中,DNA甲基化為維持細胞記憶提供了潛在的表觀遺傳機制。
  • Nature:華人朱健康教授解析表觀遺傳學
    生物谷報導: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植物科學系,植物分子生物學中心,普渡大學園藝及園林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組蛋白H2B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在表觀遺傳DNA甲基化和異染色質沉默方面的調控作用,在DNA甲基化修飾與泛素化之間建立了新聯繫,也為DNA甲基化修飾研究提出了新觀點,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7日Nature
  • 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標誌物研究一覽
    表觀遺傳學是指可遺傳的由非DNA序列改變引起的基因表達的變化。引起表觀遺傳 的主要機制有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RNA等。這幾個方面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1)表觀遺傳學如DNA甲基化,在多種類型癌症中頻繁發生,趨於關閉多種抑癌基因的表達2)DNA甲基化有多種生物效應如關閉基因表達,甲基化標誌物與生物表型有直接相關性3)對於臨床診斷,DNA標誌物比RNA標誌物更可靠、更穩定4)在臨床中,尤其是對於癌症,表觀遺傳學標誌物可能成為強有力的預後/預測標誌物
  • Cell: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美國NIH癌症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
  • Nature:清華大學參與表觀遺傳學DNA甲基化的突破研究
    來自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DKFZ)分子胚胎學部,以及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鎖定活性DNA去甲基化分子機理研究,發現一種稱為生長停滯與DNA損傷誘導蛋白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protein  45  alpha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那就是表觀遺傳學,即控制基因表達的化學修飾,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腫瘤細胞的外表(表型)與最初的正常細胞的外表並不一樣,而且最近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癌症中會出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現象,即一種細胞可能會轉變成為另外一種類型的細胞。【2】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 研究解析UHRF1蛋白晶體結構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施揚教授,其早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2004年成為哈佛醫學院病理學系教授,2005年受聘*講座教授,長期從事病理學、生物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在表觀遺傳學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率先發現了第一個組蛋白去甲基酶。其研究成果多次在nature、cell、genes&dev等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
  • 研究人員對人類腫瘤類器官表觀遺傳學景觀的首次詳細研究
    研究人員Manel Esteller在類器官或3D癌症文化中進行了首次大規模表觀遺傳學表徵,並將數據提供給研究團體,以促進有關腫瘤發展和進展的新發現。對人類腫瘤類器官表觀遺傳學景觀的首次詳細研究由Eduard Batlle Lab IRB Barcelona拍攝的類器官圖像通常,有希望的癌症療法在實際臨床環境中應用於患者時會失敗。
  •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最終,我們提出了一些對人類健康有意義的表觀遺傳學研究新領域。從一方面來講,代謝改變會影響特殊的位點並誘導持久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包括兩代間的表觀遺傳學特性,目前研究人員需要通過研究識別出環境改變、代謝改變和表觀遺傳學組分之間的直接聯繫,最近有研究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A和KDM6A(也稱為UTX)能夠感知氧氣濃度並調節H3K4me3和H3K27me3的水平。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JDR:表觀遺傳學 連接環境和疾病的表型與基因型
    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上的一篇關於表觀遺傳學在口腔生物學中的意義的綜述報導。遺傳信息的編碼不僅取決於線性的DNA序列,而且還會經染色質結構進行表觀遺傳學修改,如DNA甲基化和與DNA結合蛋白的共價修飾。這些「表觀遺傳學」可以通過改變染色質的結構來影響基因的表達。
  • Elife:機器學習與表觀遺傳學藥物發現
    近日,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顯微鏡圖像中收集信息,從而可以進行高通量表觀遺傳藥物篩選,從而可以開闢針對癌症,心臟病,精神疾病等的新療法。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eLife》雜誌上。文章作者,副教授Alexey Terskikh博士說:「為了識別誘導表觀遺傳學作用的藥物,科學家需要篩選數十萬種潛在化合物。
  • PLoS Gene:周榮家等減數分裂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榮家教授和程漢華教授實驗室在減數分裂表觀遺傳調控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論文「DNA demethylation and USF regulate the meiosis-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mouse Miwi」,在線發表於遺傳學領域著名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IF:9.543
  • 快訊 | 表觀遺傳學家施揚教授加入牛津Ludwig腫瘤研究所
    (詳情點擊BioArt:致敬施揚教授並祝賀其當選美國院士)施揚教授長期致力於表觀遺傳學以及染色質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該領域中,組蛋白甲基化是真核生物中一類重要的生物學信號,參與了大量的基本生命運動,包括基因轉錄、DNA複製和遺傳等。這些過程中的突變也是癌症的重要驅動力,也是許多其他疾病和病症的基礎。
  • 表觀遺傳學:後基因組時代的領舞者
    參加此次雙清論壇的專家之一,清華大學醫學院表觀遺傳學與癌症研究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孫方霖接受了《科學時報》的專訪,首次通過媒體介紹了表觀遺傳學研究在國內外的現狀和該學科令人激動的無限前景。    《科學時報》:表觀遺傳學作為生命科學研究中一個比較新的研究領域,它的概念和研究範疇應該如何界定?
  • Nature綜述:幹細胞功能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這篇文章介紹了近幾年的成體幹細胞表觀遺傳學研究,探討了表觀遺傳學調控出現問題對成體幹細胞功能的影響。文章總結道,表觀遺傳學調控異常會干擾幹細胞功能和組織內穩態,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人類疾病。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出現問題的組織類型和表觀遺傳學調控因子。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控基因的活性,對於人類發育和人類疾病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