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敏感、沒有安全感,總感覺有人注視你,三個方法擺脫魔咒

2021-01-10 黃式幽默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1篇:聚光燈效應

字數|3337字 閱讀4分鐘

分類|心理學

關鍵詞|敏感、沒有安全感、被人注視、為難自己、解放天性、實用心理學

是自己想太多太敏感,還是有很多人真的在注視著自己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起晚了,發現自己蓬頭垢面,為了不讓自己遲到,不挨領導的批評,匆匆洗漱後就急忙趕去公司。

對自己的形象總感到不安,走在路上總能發現有不少人在望著你,打量著你的狼狽不堪。

你越想越糟心,在匆忙的趕路中,一個不留神被腳下的東西絆倒了。

雖然腳被絆得很痛,可你的注意力卻不在腳痛上,而是環顧四周,觀察有沒有看到你的慘樣,再也顧不得腳痛,只好趕忙站起來,生怕被更多人看到。

事實上,行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趕自己的路,又哪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到你。

就在上班打卡的最後一分鐘,你趕到了公司,慶幸自己沒有遲到。

但對自己的形象和路上遇到的倒黴事一直牢記於心,不敢四處隨意走動,擔心被更多人同事看到你的囧樣,只好乖乖地窩在自己的辦公桌位上。

當看到同事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或者兩個人交談時向你的方向觀望時,你就會感覺到非常的不安,開始懷疑大家已經發現了你的「秘密」,似乎都在議論你。

於是你實在憋不住了,就問了你最好的小夥伴有沒有發現你今天和平時不一樣,對方告訴你並沒兩樣。

你不假思索地回復他「怎麼可能,我早上起遲了,頭髮亂糟糟的,還沒來得及洗頭就急忙趕到公司,路了還摔了一跤,我總覺得是大家在看我狼狽的笑話!」

對方很肯定的回覆你,是你想多了,他也沒看出你與平時到底有什麼區別,還指出是你心裡作祟的緣故。

你半信半疑,趕緊起身假裝路過朝你說話的兩個人,趁機聽聽他們到底在說什麼,是不是真的在議論你?

仔細一聽,原來在說各自的煩心事或討論工作的事,和你八竿子打不著。

總感覺別人是在議論自己

整個一天,你都在扮演「順風耳」的角色,和玩「躲貓貓」的遊戲,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

終於熬到了下班,你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一樣,迅速打卡下班,絲毫不想再在公司待上一分鐘,趕緊回到家中躲避世俗的眼光。

前一天晚上,你專門重新設定了一個鬧鐘,第二天起的早早,很用心的把自己打理一番,感到十分滿意後才肯出門。

此刻的你,是無比放鬆和充滿自信,正享受著別人向你投來欣賞的目光。

到了公司,你比往常更加積極,勇於表現自己,恨不得踏遍公司的每一塊角落,讓所有人都能關注到你,一睹你的風採。

你就像重新投了一次胎,如釋重負的感覺一樣。

同樣面對別人投來的目光,昨天跌落到了谷底,今天卻到達了巔峰。

於是你又找來昨天的那位小夥伴,問他有沒有看出你有什麼不一樣。

只見他很冷漠的告訴你並無區別,還覺得你最近這兩天怎麼那麼奇怪。

事實上,不管你是狼狽不堪,還是如沐春風,並沒有什麼人去關注你,既不會在意你頭髮是亂糟糟的,還是穿了一件特別古怪的襯衫,亦或是今天打扮得特別帥氣、美麗。

如果不信,請掏出你的手機,找到你的畢業照,或是和同事聚會時拍的合照,一上來你會看誰?

毫無疑問,你會看向自己。

看看自己在什麼地方,穿什麼衣服,什麼打扮,是否帥氣和美麗。

同樣,如果你把照片拿給你的同學或者同事,他們也會和你一樣做著相同的事——先找到自己,欣賞自己一番,再把目光放到自己在意的人身上。

當你在意別人是否看到你的狼狽不堪時,同樣別人也在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和形象。

之所以會發現這種奇怪的心理現象,其實是受到聚光燈效應的影響。

什麼是聚光燈效應?

又稱焦點效應,是指太在乎和自己有關的事物,以為別人的目光總聚在自己的身上,認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或者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

我相信在以上描述中,你多多少少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覺得別人在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

然而事實上這不過是自己的異想天開罷了,把明星光環和聚光燈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心理學家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做了以下心理實驗:

他讓實驗者穿上印有誇張頭像的襯衫;並走到五位隨機找來的被試面前;來觀察五位被試是否觀察到了誇張的襯衫。實驗者在去之前要猜測有多少人會注意到自己,他預測至少有一半人會注意到襯衫。

然而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僅有一個人注意到了襯衫上印的是什麼,其他人既不關心,也不在乎。

我們總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卻對他人的意見視而不見

我們總是會這樣認為:

我們喜歡的人,別人應該也喜歡才正常;我們討厭的人,別人應該也跟著討厭才合理;我們的一舉一動應該會被他人注意到才是;這樣的思想就如同一個聚光燈始終打在自己身上,自己就是全場的焦點一樣。

然而,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視他人觀點的人,很容易和他人產生分歧、矛盾和衝突。

導致我們不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共情(同理心)能力相比就很差。

我們總以為自己為他人著想,事實上你的著想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為他人考慮的,並沒有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

我有個朋友,他家裡開工廠的,家境很好,市區也有很多套房子,這輩子都不用為生計擔憂。

每當他喊我出去吃飯、看電影時,只要一聽到我說工作忙沒時間就開始訓斥我。

「你整天工作那麼忙到底值不值得,喊你出來玩總是不出來是不是不處了,我真是為你考慮,你這樣做到底值不值?」

他自以為為別人考慮,實際上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考慮,想要別人陪他玩,陪他打發時間罷了,卻想不到別人需要努力的工作去創造更好的生活。

站在他人立場,為他人考慮

我們總是過於放大自己的行為和過錯,來為難自己

我們經常會放大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一個很小的舉動,會被他人輕易的發現和看到。

生怕自己一句無心的話,一個不經意間的行為,惹了別人生氣,並會怪罪於你,想著如何去跟別人解釋,如何去彌補和討好人家。

事實上別人壓根就沒當一回事,也沒把你放在眼裡,可能事發當時有些許不舒服,可事後就忘了,而你卻記憶深刻,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並以此來傷害和折磨自己。

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的束縛?

1.人性使然,人們最關注的是他自己

你以為眾人都在關注你,事實上他們最關注的是他們自己,你過的是好是壞和他們沒有多大關係。

就像看照片一樣,人們最想看的始終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

你在意自己,同樣別人也會更在意他們自己。

你緊張的事,別人同樣會緊張,只是表現出不同的程度罷了。

當你走在街上,走在人群中,要明白,人們都在關注自己,在意自己做的事,關注自己想關注的人,而並非是你。

除非你能改變別人先不看自己的照片而先看你,否則就不要想太多。

2.對於你犯的錯誤,別人已經忘記,是你自己記得並以此來摧殘自己

我們很多的痛苦和煩惱,皆來自於自己的記性太好,該忘記的不願忘記,不該忘記的比誰忘得都快。

當我們出醜,或是犯了一個小錯誤時,在當時的情境下可能會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事後,很多人已經忘記,並不記得這件事了,甚至有的人在當時還會佩服你的勇氣,如果是他們,可能還沒你做得好,比你出更大的醜。

可是你自己始終記得,並總是拿這件事來不斷回憶、摧殘,和折磨你自己。

即使你站在臺上做了一個很成功的演講,現場的氣氛被你點燃到爆,大家都沉浸在你的演說世界裡,甚至感動到流淚。

用不了多久,大家就會忘了當時發生的事,以及曾經流露出的情感,這就是短時記憶,很快被人遺忘。

人要向前看,一定不能活在過去。

否則,會被愧疚和自責摧毀。

3.解放天性,做好自己的事,不用在意外界看法

在一些公眾場合,越是人多的地方,我們的聚光燈效應就表現得就越加明顯。

《演員的自我修養》是俄國最著名的導演、演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為知名的代表作,在第一課中他就說到解放天性。

一個好的演員,最基本的素質和修養,就是要解放天性,打破以往的束縛和不好意思,這樣才能突破自己,演繹出更為出色和生動的作品。

同樣一個人想要生活的更好,有所進步,也要學會釋放天性。

首先,要記住出醜才會成長,成長就會出醜。

沒有誰的人生是不經歷一點出醜和坎坷,就能輕輕鬆鬆度過的。

其次,只管做好自己當下的事,不用在意外界的看法。

誰在意,誰就會成為犧牲品。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綜上所述,我們通常太在乎和自己有關的所有事物,總以為別人的目光總聚在自己的身上,認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什麼事都離不開自己,和自己有牽連。還經常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太看重自己。事實上別人根本沒關注我們,對我們犯的錯和出的醜早已忘記,是我們自己記得並以此來摧殘和折磨自己。人性使然,人們只會更多的關注他們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不用太在意外界看法。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預言術:沒有安全感的你,能更幸福2種辦法
    你會不會經常糾結對方愛不愛你?沒有安全感的你怎麼辦? 各位觀眾老爺大家好。我是能讓你的愛情變得更幸福的寒歌。 容易擔心戀人「也許不喜歡我」 「也許會拒絕」的人,可以說是「拒絕敏感度比較高的人。
  • 熊貓書院丨《安全感》Ⅰ
    筆者一直知道自己是個缺少安全感的人,填完《馬斯洛安全感量表》,對著得分還是不由地驚嘆道:原來我已經缺乏到這種程度了!我很好奇,是什麼導致了我安全感的缺失?除了對戀愛關係的影響,缺乏安全感還會影響生活的哪些方面?是否有擺脫它的方法?
  •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為什麼?
    實際上,孩子2~3歲時,已經能夠擺脫父母的限制,獨立探索世界,處處顯示出「我行」「我可以」。 但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格外依戀父母,對新鮮事物也缺乏熱情,人際交往中也處於被動,長此以往也就很難建立獨立而自信的人格。
  • 這三個表現,證明孩子「沒有安全感」,父母要給他以保護
    最讓孩子們有安全感的是「孩子怕黑,父母怕光」人生,有許多父母都會說他們的孩子膽小怕生,不愛說話。原以為是孩子比較小,害羞,所以不會說話。當你老了的時候,你會覺得情況會好一些。漸漸地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羞怯」狀況並沒有好轉,上了小學還是不愛說話,就連老師也對這些問題給予反饋。
  • 心理學:漂亮老婆總有人打主意怎麼辦?
    長得漂亮的女人,即便是結婚之後,也不乏有人會打主意。 因此有人會困惑,如果自己妻子太漂亮,總有人想暗中挖牆腳怎麼辦?自己到底能不能守住這段婚姻? 與其一味的為這個問題擔心,不如換一個角度想想,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怎樣才能維護和諧與穩固呢?
  • 三個兒童心理學讓你更懂孩子
    家長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從錯誤中學習,但若方法不當,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家長們不妨了解一些兒童心理學,更科學地管教孩子。◎禁果效應越阻撓越危險,不如引導其好奇心禁果效應是指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想嘗試得到。這個效應在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 心理學:四個背包姿勢選一個和你像的,揭露你性格中的真相!
    心理學:四個背包姿勢選一個和你像的,揭露你性格中的真相!喜歡將包背在身後,這意味著你隨時都要準備迎接挑戰,而且你是一個非常愛冒險的人,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你是一個精力充沛,無論在工作當中還是在生活當中,面臨各種應酬,你從來不會退縮,而且奔波於應酬之間,樂此不彼。這對你的人生來說,可以是一個很有幫助的事兒,因為他時不時會給您帶來機遇。
  • 愛情裡第六感最強的星座女,水象星座敏感沒有安全感,第六感也強
    愛情裡第六感最強的星座女,水象星座敏感沒有安全感,第六感也強雙魚座的第六感能力99.99%在眾多星座中,雙魚的靈力是最強的,可惜在感情中容易活在自我的遐想之中,不願意面對現實生活帶來的打擊,雙魚的直覺早就告訴他了,愛情中發生的變故只是雙魚座不願意面對,還是想活在自己製造的美夢之中
  • 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你,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了解一下
    其實沒有那麼多人在關注你,如何擺脫「聚光燈效應」,了解一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為關注自己了,在心理學上將這種行為稱為是「聚光燈效應」。其實這在心理學上來說是一個非常普通而又普遍的心理。在心理學上,對於「聚光燈效應」有這樣的定義,「聚光燈效應」又稱為是「焦點效應」。
  • 「想要去做,卻總是說但是」:用這3個方法,幫你獲得職業安全感
    總是被否定的人也容易缺乏「職業安全感」。用這3招,幫你快速提升職業安全感既然「職業安全感」對我們這麼重要,那要怎麼做,才能快速提升安全感呢?用這3個方法。當你覺得它已經阻礙到你的時候,你可以用「做一個恐懼保險箱」的方法控制它。方法如下:01把你恐懼的事情仔細寫在紙上,至少10條。
  • 《繪畫心理學》:教你1分鐘測出內心隱藏的焦慮,快速擺脫困擾
    自己的內心深處,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在阻礙你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把潛藏著的秘密揪出來,最終走出困局?答案是肯定的。0202Joe在被3個機會折磨得幾近崩潰時,丈夫提醒她曾經用畫畫,為來訪者解決過困惑,這讓她想起了那個熟悉的方法——房樹人。一個非常簡單,但很有用的方法。簡單到1分鐘就能測出你內心深處的焦慮和秘密,幫你發現被自己忽略的問題。
  •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造成的傷害?先學會面對,才能自我癒合
    其中,「原生家庭」被擺上檯面,通過網友討論,發現似乎每個人成年後所具備的性格缺陷,總能找到相對應的童年陰影。成年後的自卑敏感,源於父母對自己的刻意貶低;成年後拒絕結婚生子,源於目睹父輩不幸福的婚姻關係;成年後有暴力傾向,源於家人曾有的暴力行為;就連被迫成了人人厭惡的「扶弟魔」,也是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本源,將女性架到不幫扶兄弟就是自私冷漠的道德高地上。
  • 心理學: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安全感的重要性
    心理學: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安全感的重要性作為度麥學苑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在日常的心理諮詢過程中,感受最多的一個詞兒就是「安全感」。大部分來訪者或多或少都有安全感的缺失,那麼,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或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是生存需求之後,第二層就是對安全的需求。而實際上,人的安全需求與生存需求息息相關。而安全需求缺失的具體表現,就是「這個人缺乏安全感」。因此,一個人要建立安全感,就要首先滿足內心對於安全的需求。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親身體驗過幾個?
    我們總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遇到一些神奇的現象,可以用心理學的某些定律去解釋那些不思考不會發現的現象。心理學定律與生活息息相關,不遠不近,或許有自己身處在其中而不得知。2、感覺現在經歷的事情,以前發生過---海馬效應生活中,走到某一個地方有沒有一種以前自己來過的的感覺,很模糊印象。但是這種感覺卻很真實。很像在夢境中見過,但是忘記了。來到了同一地點,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 什麼是感覺?為什麼你會感覺到痛苦?心理讀書會:200個心理學故事
    心理學的故事為了幫助大家更多地了解心理學,了解自我的心理困境和他人的心理。我改變一下以往的寫作的風格,用200個故事帶你走進心理學的世界,結束我們的「3年讀完本科和研究生全部核心課程計劃」的第二個階段。還沒有參加我們心理學讀書的同學,一定要收藏我給大家推薦的書單,我已經將書單置頂。
  • 不一定就是你的錯|心理學:面對被人排斥時的三個技巧
    遭遇社交排斥時,人很容易因此而感到氣餒和消沉,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生活失去了希望和目標。心理學認為,被人排斥不一定是你的錯,在認識到這一點後,面對被人排斥時,則有兩個特點、三個技巧需要掌握,來學習下吧。心理學指出,被人排斥的反應因人而異,但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持久性。長期的排斥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令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會加強一個人的無助感和自卑感。
  • 怎麼總覺得有人在身後盯著你?
    你一個人走在路上,感覺有人在看你,等你猛然回頭,發現真的有人站在那裡。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是有原因的。你每次看到的人臉都會給你留下明確的視覺印象。但你要記得,TD已經沒有這種有意識的視覺印象了。他覺得自己失明了。磁共振掃描的結果顯示(jneurosci.org/content/33/25/10483),大腦可以敏銳地感知到意識不敏感的東西。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和面部信息的區域被稱作杏仁體。
  • 【感覺剝奪實驗】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
    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嚴重的感覺剝奪不僅會對心裡造成傷害,也會影響生理機能。假設你身處一個沒有光、沒有聲音的環境也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你會有什麼感覺?對實驗結果的研究發現,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 沒有安全感的人會恐慌,安全感是什麼鬼?你有安全感嗎
    安全感是人類的一種最基礎的心理需求.一種讓我們克服生活中所有困難的底氣,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擁有這種底氣,一種最終與我們周圍及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勇氣.人們是如何尋找安全感的呢?有的人不斷整容,讓自己美豔到回頭率百分之百;有的人找個老公;有的人瘋狂擴張生意領,以求在這個領域站得更穩;有的人學十種技能;有的人備考一百種證書,始終讓人覺得多了些焦慮,缺了些沉穩和自信,無法相信自己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能夠處理好,並沒有從內心深處獲得了真正的安全感.
  • 心理學家:有人在背後看你,為什麼你卻能意識到,是神秘第六感麼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種很神奇的體驗:當有人在背後,或者在側面看你時,明明你的視線不在對方身上,你卻能感覺到,有人在看你。你有思考過,你怎麼知道自己被注視的麼?這種感覺就像是一種直覺,難道,這真的是冥冥中的第六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