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與「綠色」兼得:第二屆進博會傳遞的包裝理念

2020-12-01 人民網

今年,國際包裝巨頭安姆科將以多展臺形式參展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安姆科將展示易揭開重複封合包裝,供藥物使用的泡罩包裝,以及帶有二維碼追溯功能的智能包裝等。

國際包裝行業的景氣程度一直是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的風向標之一。除了安姆科,在包裝供應鏈下遊的強生、雀巢、瑪氏、歐萊雅等著名企業也將參展第二屆進博會。

圍繞低碳和環保,全球領先的材料科學企業陶氏公司將展示其在包裝、消費品、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在包裝類解決方案上,陶氏希望更加突出減量化、可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理念,將展出「包裝用料減量」「提高回收利用率」的解決方案。

陶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林育麟介紹,將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展出的TF-BOPE雙向拉伸聚乙烯薄膜,是傳統聚乙烯薄膜的革命性替代產品。

在第二屆進博會舉辦前,10月中旬在上海舉行的「2019中國包裝創新大會」已傳遞出中國同業的環保型生產和採購需求。

為更好解決塑料等包裝因垃圾處理不當而造成汙染等問題,來自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提出包括發展「生物塑料」在內的行業新趨勢。「生物塑料」指以澱粉等天然成分為基礎,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塑料,進而在回收利用環節實現可降解。

「在包裝不斷創新進步的同時,生產者責任、消費者責任,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設想是構建塑料閉環回收型的社會,生產者責任也要體現其延伸性。」同濟大學教授杜歡政在「2019中國包裝創新大會」上提出,通過信息化系統將產業各環節連接起來,包裝的環境友好特性需要人來維護,包裝的全生命周期才能真正物盡其用。兼顧舒適與「綠色」,將是未來包裝的發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進博會期間,在公共服務區域,星巴克提供的茶歇臺就計劃採用更環保的可回收材料,創意搭建起中外嘉賓的休憩空間。

「適當控制和減少一次性包裝及容器的使用,嚴格實施垃圾分類,這都將讓第二屆進博會的服務更加『綠色』環保。」一家為進博會提供餐飲服務的企業代表說。

相關焦點

  • 聚進博,享機遇,升康力小球藻出展第三屆進博會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2020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的國家會展中心舉辦。這也是升康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連續第三年參加此次盛會。不同於以往所在的食品展區,今年,升康力將會把展臺搬到醫療器具和醫藥保健品展區。
  • 從第二屆進博會看中國化妝品市場-國內-化妝品財經在線...
    從第二屆進博會看中國化妝品市場 CBO首頁 | 作者:吳思馨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9-11-11  訪問量:356
  • 康寧餐具亮相第二屆進博會 明星產品描繪幸福廚房之景
    2019年11月5日,全球矚目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第二屆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展。美國康寧餐具攜明星產品,赴約進博會,展示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明星產品及很多富有設計感的新品,獲得來自各界的高度讚譽。 今年開啟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無論展會面積,還是參展商數量,都超過上屆。
  • 應勇:第二屆進博會實現了「越辦越好」總體目標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湯翠鈴 記者 宋薇萍)1月20日,上海市市長應勇在上海市政府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實現了「越辦越好」的總體目標。與首屆進博會相比,規模更大、創新更強、質量更優、層次更高、成效更好。
  • 「特寫」多款「抗癌藥」將亮相第二屆進博會
    他還透露,1個多月後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進播會上,輝瑞將攜多款「明星產品」亮相醫療展區,對接國內市場需求。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中國新髮乳腺癌病例達27.2萬,死亡約7萬餘例。晚期乳腺癌的形勢更為嚴峻,每年新發10個患者就有1個被確診為晚期,而即使是接受過手術及規範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也有30-40%會發展為晚期乳腺癌。
  • 800支精油4米高花牆 多特瑞亮相第二屆進博會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在上海開幕。全球領先的精油企業之一多特瑞繼去年參加第一屆進博會後,今年將帶著近800支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精油再度亮相。並於進博會期間全球首發原料來自中國的楓香香薰精油。
  • 第三屆進博會籌備火力全開,這個周末,「四葉草」 變身夜上海打卡地
    這也是「四葉草」為下半年全面復展以及第三屆進博會成功舉辦而開展的一場提前預熱。 曾在兩屆進博會食品、消費品和醫療保健品三個專區亮相的近50家參展企業,帶來進博會同款商品,以5.5折起的優惠價格,讓利消費者。 紐西蘭紐仕蘭乳業的攤位前,第二屆進博會上全球首發的紐仕蘭4.0純牛奶特調的「四葉草」拉花咖啡,成為消費者爭相品嘗的對象。
  • 進博會,讓世界感受「大海」的脈動
    黃浦江畔再迎「進博時刻」,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八方賓朋,共襄盛舉。  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各國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跨越阻隔、增進溝通和深化合作。  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中國依然「一諾千金」,克服重重困難如期舉辦進博會,與世界各國一道共襄盛事、共享機遇。
  • 2019屆上海進博會完美謝幕,FicceCode菲詩蔻引發熱潮
    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已經完美落幕。
  • 第二屆進博會「四葉草」迎建館來最大客流 千家企業達成...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11月8日報導:第二屆進博會已進行到第四天,除了精彩紛呈的「全球首發」,各個展臺的籤約也在火熱進行中。今天下午,東方網記者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已經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協議千餘項,6日入場22.7萬人次是國家會展中心落成以來最大單日客流。
  • 進博會品牌第一自行車輻輪王稱首發首展多讓第三屆進博會出彩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10日圓滿結束了。超過60萬人次的專業觀眾在回顧本屆進博會的觀感時都有一種嘆為觀止、不虛此行之感;超過3600家來自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企業代表,在回顧本屆參展心得時更有一種意猶未盡、戀戀不捨之感。
  • 進博會倒計時2天,東航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已就位
    【民航事兒】11月2日,距第三屆上海進博會開幕還有倒計時2天。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東航總結前兩屆進博會的保障經驗,精心挑選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地面服務人員,成立「進博會專項保障小組」,提前開展進博崗位大練兵和各項設備的排摸檢查。14輛全新客梯車也在進博會開幕前夕投入虹橋、浦東兩場機坪,作為進博會保障專用車輛加強現場保障力量。
  • 進博會倒計時2天,東航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全面衝刺
    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東航總結前兩屆進博會的保障經驗,精心挑選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地面服務人員,成立「進博會專項保障小組」,提前開展進博崗位大練兵和各項設備的排摸檢查。14輛全新客梯車也在進博會開幕前夕投入虹橋、浦東兩場機坪,作為進博會保障專用車輛加強現場保障力量。
  • 綠色故事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理念
    一片小小的茶葉、一張全新的植物物種清單、一種瀕臨滅絕的鱷蜥、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蝙蝠……這些是中外科學家、環境科普工作者,乃至普通人之間的連接紐帶,也是日前在全球播出的新媒體短片《相遇在中國》中傳遞出的綠色故事。
  • 服務進博會助力「雙循環」,南航作為「核心支持企業」、「指定航空承運商」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
    來自美國的飛機航材,來自德國的地面特種車,來自法國的機上葡萄酒......11月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南航集團交易分團籤約儀式上,作為「核心支持企業」、「指定航空承運商」的南航集團分別與CFM國際、通用電氣等14家全球航空服務領域的大型國際廠商、供應商籤署了採購協議。
  • 踐行環保理念 爭當綠色「少塑派」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 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範圍,「限塑令」再次升級。塑料對環境的危害有多大?活動上,東華大學服裝設計院學生發表了主題為「塑料的危害」公益宣講,用視頻、照片以及知識宣講,把環保理念和白色汙染所帶來的危害傳遞給孩子們。
  • 特斯拉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今日,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再到2020年攜旗下三款明星車型積極參會,此次是特斯拉連續三屆參加進博會。
  • 「可持續發展」成進博會熱詞 多家企業產品體現綠色環保理念
    本報記者 矯月11月5日,第三屆進博會開館迎八方來客,眾多跨國公司在展會中展出了各自的先進產品。參觀了多個展館後,《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參展的產品介紹中,「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可循環利用」等成為高頻詞。眾所周知,採礦業一直被視為環境汙染的「大戶」。
  • 第三屆上海進博會開幕倒計時7天,德國HCP首發健康類產品已敲定!
    第三屆上海進博會開幕倒計時7天。  隨著大件展品集中進館組裝,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區開始熱鬧起來——至此,所有展區均進入了正式布展階段,德國HCP預計11月4日前完成展臺搭建和展品布置。AMSPORT作為專業的運動營養品牌,以「由世界冠軍研製,為世界冠軍而來」為核心理念,以專業的原料和配方加上精密的飲食計劃,受到德國國家隊的一致認可。
  • 傳遞綠色出行理念 騰訊地圖聯手WWF中國「開啟我的60+生活」
    為了倡導更多人加入「地球一小時」,騰訊地圖將「60+生活方式」在手機導航使用場景中零距離地傳遞給用戶,引導人們關注氣候變暖、碳排放等迫在眉睫的環保問題,用近距離徒步或單車、中遠距離優先選擇公共運輸等方式,共同創造更美好、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