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蘇建設的新概念幼兒園,實現了建築與村落的自然融合。
一片小小的茶葉、一張全新的植物物種清單、一種瀕臨滅絕的鱷蜥、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蝙蝠……這些是中外科學家、環境科普工作者,乃至普通人之間的連接紐帶,也是日前在全球播出的新媒體短片《相遇在中國》中傳遞出的綠色故事。
◎動人故事見證中國變化
為講述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連接、合作的故事,進一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國務院新聞辦指導下,五洲傳播中心攜手英國子午線影業聯合製作了新媒體系列紀錄短片《相遇在中國》。短片從11月19日開始在學習強國、人民號、新華視頻、央視頻等平臺上線;同一時間通過USA Today與美國觀眾見面;12月1日起通過CGTN紀錄片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在每集短短5分鐘~6分鐘的時間裡,紀錄片展示了35組中外拍攝對象,聚焦他們相識、相知的故事,以小見大,展現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社會、人文方方面面的變化。
從蘇州移步換景的園林到雲南茶香四溢的布朗村寨,從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到揚州的運河之畔,從廣西茂密的亞熱帶叢林到北京郊區人跡罕至的蝙蝠洞,從武漢大學的植物學課堂到肯亞首都奈洛比的青青草地,攝製組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橫跨五大洲、12個國家,走遍中國大江南北,採訪了包括音樂家、美術家、植物學家、教育學家、攝影師等諸多領域的人們,在講述他們動人故事的過程中,也向社會公眾進行了科普,細膩地呈現出近年來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綠色變遷。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拍攝團隊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拍攝這一紀錄短片的初衷。
他們解釋說:「紀錄片中的故事代表了各行各業的人們見證的中國變化,無論是設計領域古與新的碰撞、跨文化交融,動物領域的相互合作、共同推進,還是植物領域的互相幫助、資源共享,我們通過這一位位中外拍攝對象、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紀念品,向觀眾展示了他們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中國故事——關於跨國友誼,關於交流互通、合作共贏,以及一個日新月異、闊步向前的中國。」
◎綠色交流打開世界之窗
在紀錄片《相遇在中國》中,這些跨越國界的溫暖情誼,印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中國,各行各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外友人跨越山海,相遇在中國。
在《植物界的中非合作》一集裡,來自肯亞的羅伯特來中國學習植物學,與武漢大學植物學家王青鋒教授相遇並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王青鋒說:「羅伯特對於他們本土一些生物多樣性背景的了解,促使我們能夠在非洲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合作,這也要歸功於當初他到中國的這段經歷。」而羅伯特也說:「我從王教授那感受到的激勵和熱誠,足以支撐我這一生的植物學研究。」
半生情系草木,他們通過跨國研究拓寬了視野,並在肯亞成立了中非聯合研究所,進一步開展中非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在《鱷蜥的中德守護者》一集,有30多年的爬行動物養殖經驗的麥可,在來中國旅遊時無意中了解了古老而稀有的物種——鱷蜥:「它們值得被保護,我認為要盡一切努力去保護它們。」 於是,一段跨越國家和文化的合作開始了。
2011年,保護區的鱷蜥得了未知疾病,廣西大桂山鱷蜥保護區的羅樹毅一張張拍照片發給麥可探討治療方案。在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下,鱷蜥的病痊癒了。麥可說:「我覺得這是一份承諾,需要熱情和專注。」多年來,在保護鱷蜥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成為了親密的朋友,「我們不必說一種語言就能互相理解。」
在《情定茶鄉》中,布朗族少女蘇玉畝和美國人類學家布萊恩相愛,他們用傳統方法親手制茶,希望把生長在雲南良好生態環境中的茶葉介紹到全世界;在《築愛中國》中,德國建築師藍冰可和董灝志同道合,在江蘇鄉村設計了新概念的幼兒園,實現了建築與村落的自然融合。
◎同舟共濟構建和諧地球村
將中國的綠色聲音傳播出去,最重要的是影響下一代。
在《科考隊中的「蝙蝠俠」》中,原本在蝙蝠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的張勁碩投身於青少年科普工作,並得到他的導師加雷斯的大力支持。
「蝙蝠具有廣泛的生態功能,能夠反映出當地的環境狀況。」世界知名蝙蝠學家加雷斯·瓊斯和張勁碩實地考察了雲南、貴州、四川等9個省份,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只為研究蝙蝠。
在2007年的一次實地考察中,他們有了驚人的發現——北京寬耳蝠,一個新的物種。這令張勁碩和加雷斯·瓊斯非常興奮。他們正式在美國《哺乳動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這也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一個蝙蝠的新種。
得益於早期加雷斯的專業指導,張勁碩已成為一名優秀的科普人士。如今,他在中國各地講述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對張勁碩和加雷斯來說,他們的研究合作意義非凡。「最重要的是要影響下一代,激勵他人。」加雷斯說,他很欣慰,張勁碩的工作是在保護生物多樣性。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的未來,保護生態環境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共同建立起和諧美好的地球村。」拍攝團隊介紹說,在經濟騰飛的同時,中國堅持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從我們的片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百姓福祉和民族未來。環境保護不僅僅是為了中國,也是為了全世界。」
五洲傳播中心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作為載體,將綠色環保的理念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讓文明的交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共同構建起和諧、綠色的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