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先行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現代城市工廠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近兩年來,方大集團萍安鋼鐵公司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下環保提標升級改造「快進鍵」,加快綠色環保建設步伐,投入10多億元對環境持續進行改進,對廢水、廢氣、揚塵、噪聲進行深度治理,全力以赴打造一個在環保上過得硬的鋼鐵企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現代城市工廠,為美麗中國添彩。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成排的香樟樹、桂花樹,還有高大雄偉的中東海棗,葉大如扇的老人葵,珍貴健壯的紅櫸,金黃豔麗的黃金槐,樹葉濃鬱的樸樹等特色樹種,如今,方大萍安鋼鐵生產區建起了生態防護屏,隨處都是一道道風景,滿眼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一幅如詩如畫的綠色城市鋼廠圖景正在方大萍安鋼鐵躍然鋪開。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是大自然的底色。如今,綠色更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方大萍安鋼鐵,一個有著60多年歷史記憶的老牌鋼鐵企業,通過下大力氣進行環境治理,打造生態森林旅遊式工廠,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從傳統的「傻黑粗」變身「綠富美」,將工廠變景區,演繹驚天巨變,華麗轉身為萍鄉市工業戰線上一道高顏值的風景線,成為萍鄉轉型升級的典型。

  圍繞打造生態森林旅遊式工廠,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萍安鋼鐵對廠區道路進行修復硬化、「白改黑」,完成廠區8萬多m2道路瀝青改造。大面積種植花草樹木,扮靚廠區,栽種杆徑15cm以上大樹6000餘棵、觀花觀葉的二級喬木約3500株,鋪種草皮約15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公司綠化率從13.64%提高到18.77%。

  空氣中瀰漫的味道,往往決定著人們對於一個鋼廠的記憶。在萍安鋼鐵,這種記憶正變得清新。樹木成蔭,碧水靈秀。綠了大地,潤了人心。

  國家3A級旅遊景區的建成,將鋼鐵工業雄渾之美與江南園林雅致之韻相融合,打造了「廠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森林旅遊式工廠,形成「夏季遮蔭,秋季賞葉,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廠區景觀格局。

  如今,走進萍安鋼鐵廠區,目之所及,樹木蔥鬱,綠草如茵,鮮花競放,魚兒嬉戲,鳥兒飛翔……與傳統鋼企給人的灰暗、沉悶、濃煙滾滾的印象大相逕庭。不管是氣勢恢宏的原料場大棚、造型新穎的「高鐵」式參觀通道,還是員工手繪的千米景觀牆、姿態各異的鋼鐵雕塑,抑或是拔地而起的「水立方」生態水苑,生態園內羊駝、矮馬、松鼠等動物的悠然自得……一個個特色景點讓人眼前一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現代工廠新面孔大大刷新了公眾的認知。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萍安鋼鐵呈現出的綠色視覺「盛宴」,讓眾多參觀者沉醉於工業旅遊之美,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讓環保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名片

  當下,來往於319、320國道的司機進入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白源段,便會發現一個新建築景觀群——萍安鋼鐵原料場矗立的4座紅色圓弧形建築。整個建築群以白色為主的彩瓦與半透明彩光板搭配,遠遠望去,紅白相間,非常醒目,這就是萍安鋼鐵原料場棚化改造環保工程投用後的實景,成為萍安鋼鐵一個標誌性建築。

  這個原料大棚是該公司2018年重要環保技改項目,工程總投資1.7億元,料場棚化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成為全國單跨最大的原料大棚之一。工程投用後,實現了所有原料封閉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安源生產區原燃料露天堆放產生揚塵的問題,成為該公司新一輪環保技改項目的力作。

  綠色發展,環保先行。在「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理念的影響下,強化環保治理,實現綠色發展正成為廣大企業不懈的追求。萍安鋼鐵,一個勇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擘畫「綠色鋼鐵」藍圖,努力在綠色、環保生產上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努力打造『生態環保』樣板。

  堅持將環保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著眼長遠發展,萍安鋼鐵嚴守環保「紅線」,在環保提標改造上高標準、嚴要求,從達標排放到超低排放,不惜重金,動真格,下真功,用實際行動提升綠色發展能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2013年至2016年投入近3億元用於環境治理的基礎上,2017年以來,萍安鋼鐵環保提標升級改造再提速。

  在環保投入上,萍安鋼鐵不惜重金,個個項目都是「大手筆」。一個又一個環保技改「開花結果」,有力彰顯了企業堅持綠色環保的責任與擔當,帶來了企業環境績效的大提升和環境面貌的大改善,不僅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部分大氣汙染物排放水平還達到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鋼鐵行業排放標準限值要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向好變化,2019年與2016年比較,噸鋼顆粒物、噸鋼二氧化硫、噸鋼廢水、噸鋼廢水COD、噸鋼廢水氨氮的排放量分別減少了57.07%、61.57%、73.91%、66.67%、75%。

  萍安鋼鐵不僅史無前例投入巨資進行環保技改,環保運行費用也在不斷遞增。其中2019年環保運行費用達到4.5億元,是2016年的2.05倍。雖然增加的環保運行費用不僅不產生經濟效益,同時還增加了企業成本,但是為了藍天碧水,為了生態優美,為了綠色發展,萍安鋼鐵義無反顧。

  「環保,我們一直在路上。一個個環保技改改造項目的完工,並不代表我們保護環境的腳步會停下來。萍安鋼鐵計劃2020年在安源生產區燒結煙氣率先實現超低排放,比國家要求2025年底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汾渭平原鋼鐵企業燒結實現超低排放的目標提前5年。」該公司相關人員表示。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為美麗中國留下我們的印記,做出我們的努力!」全國人大代表、該公司環保部部長溫菲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萍安鋼鐵,這個萍鄉市體量最大的工業企業,將通過工業旅遊這一引擎,繼續不遺餘力加大環保治理,為企業構築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為建設美麗中國匯聚澎湃力量!(彭雲桃)

(責任編輯:張雪)

相關焦點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新華社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 青島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人士談「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美麗中國注入強大動力。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偉、許晴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誌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建設一個現代化中國,是黨帶領全國人民一直努力奮鬥的目標,但是,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建設現代化過程中,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讓我們的國家富強又美麗,讓我們的生活富足又愜意。
  • 環保部部長《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對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鮮明體現,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迫切要求,是中華民族實現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方向指引。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意蘊
    由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生態文明的世界觀,具有普遍性意義,理應成為人類行動的綱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揭開了西方近現代社會發展的序幕,使得西方社會發生轉型而走向了工業化發展道路。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反對中世紀廣泛流行的禁欲主義,積極倡導物慾滿足和感官快樂。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新華社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 觀點|深刻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內涵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構建生態安全型社會的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構建生態安全型社會的重大任務,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民群眾生態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的生態安全型社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了「生態安全屏障」、「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等內容,極大豐富了構建生態安全型社會的內涵。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鳳才認為,走向生態文明必須進行生態治理,其積極內涵在於倡導綠色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此,要從觀念、制度、措施等多方面著手,通過多主體參與,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共建綠色發展的美麗世界。
  • 【地評線】視評:守好「底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
  • 蘇州:踐行綠色發展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樣板
    近年來,蘇州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十三五」以來最好,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保障。隨著多年來「生態底蘊」的積蓄,一幅綠水青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南畫卷正熠熠生輝。
  • 深刻理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
    這四個主題和內容從不同角度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內容,共同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整體內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也是文明未來發展的現實指向。古代社會人順從臣服於自然,現代社會人徵服控制自然,都不是人與自然關係應有的狀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新時代我們全面布局生態文明建設,展現美麗中國、美麗現代化強國的美好前景。
  •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12-02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重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論述,蘊含著極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 朔州四小: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朔州市第四小學利用這樣一個特殊契機,進一步對學生加強人類生命共同體的教育,讓學生深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生死與共、和諧相處的生命關係。為了引導廣大師生將關愛家園、保護環境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開展了「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系列線上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活動從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入手,深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同時進行環境和生命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 北京世園會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這篇講話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而世界園藝博覽會正是這一理念的極佳實踐。  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在發達工業文明階段,人類已經能上天入地下海,表面上徵服了自然,但是自然也猛烈地報復,這時人類開始修復自然,治理汙染,重新發現自然的美麗;在生態文明階段,人與自然的關係才真正實現和諧共生,自然的美麗與人類社會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交相輝映。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首次提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等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也表明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達到新高度。
  • 科學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內涵
    充分認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指出:「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於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 ...雜誌發表署名文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篇章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近期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權威、最系統、最鮮活的原著原典,是一部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