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環菌

2021-01-15 竹心

蜜環菌屬於擔子菌綱、傘菌目、真菌的一屬,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4-14cm,淡土黃色、蜂蜜色至淺黃褐色。老後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鱗片,有時近光滑,邊緣具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帶肉粉色,老後常出現暗褐色斑點。菌柄細長,圓柱形,稍彎曲,同菌蓋色,纖維質,內部鬆軟變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環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時常呈雙層,鬆軟,後期帶奶油色。夏秋季在很多種針葉或闊葉樹樹幹基部、根部或倒木上叢生。可食用,幹後氣味芳香,但略帶苦味,食前須經處理,在針葉林中產量大。

化學成分

  從蜜環菌菌絲體中分離出40多個化合物,其中有多元醇、酚、有機酸、酯類化合物、嘌呤、衍生物、原伊魯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等。並且對石油醚提取的原伊魯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類化合物的結構進行了鑑定,分別命名為蜜環菌甲素、蜜環菌乙素、蜜環菌丙素(1....蜜環菌丁素、蜜環菌戊素l)、蜜環菌己素、蜜環菌庚素[8]、蜜環菌辛素、蜜環菌壬素、蜜環菌癸素n。沈業壽等[1。從斜面培養的菌索中分離出蜜環菌胞內多糖,分析證明其中含有糖醛酸、D一葡萄糖、D一半乳糖、D一甘露糖、D一木糖,組成單體為吡喃糖,不含蛋白質。譚周進等E143從蜜環菌的發酵液中分離出一種中性多糖和多種酸性多糖,並且研究發現其中的一種中性多糖為葡聚糖,無蛋白質,含型糖苷鍵。陳曉梅等[1朝對蜜環菌的研究表明,菌絲體和發酵液多糖為單一葡萄糖組成的葡聚糖;菌索和子實體多糖由葡萄糖、木糖組成,這2種單糖在菌索多糖中的摩爾比為1:14,在子實體多糖中的摩爾比為1:10。蜜環菌多糖的分子量為10000~70000。蜜環菌不同發育階段多糖含量分別為菌絲體含9.009/5;發酵液含0.87g/lO0ml;菌索含1.129/5;子實體含2.27。張嘉等E163從蜜環菌子實體中分離到3個新的化合物,其中2個為甾醇類化合物,一個為c一18植物鞘氨醇型神經醯胺。此外,還有從蜜環菌子實體中分離出水溶性葡聚糖和多肽葡聚糖的報導。

藥理作用


  在小鼠腹腔中注射蜜環菌發酵液可以延長小鼠的睡眠時間,並且與天麻水劑一樣具有與閾下劑量的巴比妥鈉協同的作用;小鼠尾靜脈注射試驗證明,蜜環菌發酵液能保護戊四氮引起的驚厥、能降低尼古丁引起的小鼠死亡數、能增加狗的腦血流量與冠狀動脈血流量;小鼠口服蜜環菌發酵液試驗證明無毒害作用。蜜環菌片、蜜環菌衝劑、蜜環菌糖漿等在臨床上可以主治眩暈頭痛、失眠、驚風、肢麻及腰、膝酸痛等口。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報導,應用蜜環菌片可以治療高脂血症。另外,楊峻山等試驗證明,其中的一些嘌呤衍生物,如N6一(5一羥基一2一吡啶)一甲基腺苷,還具有腦保護和降血脂等生理活性,原伊魯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類化合物可以顯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大量試驗都證明,蜜環菌菌絲和發酵液都具有鎮靜、抗驚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並無毒副作用。文獻證明,經常食用蜜環菌子實體,可以預防視力失常、眼炎、夜盲、皮膚乾燥、黏膜失去分泌能力,並可抵抗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疾病。

  蜜環菌多糖具有抗腫瘤的活性。譚周進等從蜜環菌發酵液中分離到一種中性多糖,紅外光譜在890cm處有特徵吸收峰,表明含型糖苷鍵,說明該多糖可能具有抗腫瘤活性。研究表明蜜環菌菌索多糖AMP一1能使正常小鼠的糖耐量增強,AMP一1、AMP一2均能抑制四氧茅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AMP一2能顯著降低四氧茅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AMP一1、AMP一2(灌胃劑量為10g•kg•d)對供試小鼠無毒性作用,內臟器官均正常無損。從蜜環菌Am99—1菌株人工發酵菌體分離得到蜜環菌多糖Am1,以低能N+離子束為誘變源,黑腹果蠅為受試動物,檢測Am1對離子束誘變果蠅的恢復功能得到的實驗結果表明,1.0%和1.5濃度的蜜環菌多糖Am1可以提高受試果蠅蛹的孵出率,降低當代及F2代果蠅突變率,同時染色體水平上的檢測也證實了此結論,這說明蜜環菌多糖對於低能離子束誘變有一定程度的防護作用,西比靈膠囊與天麻蜜環菌片對治療頸椎病有一定的療效。

  總之,加強對蜜環菌深層發酵的研究與利用,有望開發出一系列的保健產品,如飲料、片劑、膠囊等。

各項用途


  蜜環菌營養豐富,還具有藥用價值。據報導,幹菇含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75.9%,纖維素5.8%,灰分7.5%,熱量384千卡。子實體中還含D-蘇來醇,維生素A等,對治療腰腿疼痛、佝僂病、癲癇病有功效。經常食用蜜環菌,可預防視力減退、夜盲、皮膚乾燥,並可增強人體對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傳染病的抵抗力。據國外報導,從蜜環菌子實體中分離出的水溶性葡聚糖和多肽葡聚糖,經動物試驗,後者對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70%,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80%。日本學者,還從蜜環菌子實體中分離出一種AMG-l的化合物,對大腦具有保護作用和鎮靜作用。蜜環菌的固體發酵製品,蜜環菌片、銀蜜片,可代替天麻作藥,對高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美尼爾氏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疾病引起眩暈的病人,治療效果較好。對肢麻、失眠、耳鳴、中風後遺症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1932年Reitsma對蜜環菌作了詳細調查,並進行了一系列生理研究。蜜環菌是天麻不可缺少的互慧共生菌,栽培天麻必需蜜環菌的幫助。


相關焦點

  • 蜜環菌與天麻
    蜜環菌,又叫做榛蘑。菌蓋直徑4-14釐米,淡土黃色、蜂蜜色至淺黃褐色。菌柄細長,圓柱形,稍彎曲,同菌蓋色。
  • 神奇食用菌家族成員--蜜環菌
    蜜環菌又稱榛蘑,是傳統食用菌,蜜環菌又是天麻的伴生菌,天麻生長時一定有蜜環菌菌束穿入其塊根中,天麻就是依靠穿入塊根中的蜜環菌提供養分
  • 神秘的蜜環菌,你還能期待多少
    這個生物就是蜜環菌!他花了才長到這麼大!蜜環菌是一種稀有的野生真菌蜜環菌是一種食藥用野生真菌,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小,帽徑4-14釐米,如果算上他們的地下菌絲體,那麼真正的蜜環菌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得多。他是淺土黃色,蜂蜜色到淺黃色棕色。
  • 神秘的蜜環菌,還有多少是你想不到的
    這種生物就是蜜環菌!它能長到這麼大,用了整整2500年!蜜環菌是一種稀珍的野生真菌蜜環菌是一種食藥兼用的野生真菌,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4-14釐米,如果算上它們地下的菌絲體,真正的蜜環菌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得多。它呈淡土黃色、蜂蜜色至淺黃褐色。
  • 最大生物體蜜環菌,喜歡什麼樣的生長環境?
    根據有關報導,在密西根水晶瀑布附近,發現了一株活了1500多年的蜜環菌,它重達110噸,在同一年亞當斯山鑑定了一株蜜環菌;其大小達607公頃左右,可以想像一下,蜜環菌的有菌索多麼厲害,對森林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 太白王家堎鎮:發展蜜環菌 拓寬致富路
    「去年我們生產了20萬瓶蜜環菌,往年這個時候已經銷售完了,今年受疫情影響,現在銷售了10萬左右,再有10來天也就銷售完了。」近日,太白縣王家堎鎮和平村張芳一家人在為雲南客戶裝運蜜環菌菌種時說。近年來,王家堎鎮結合地域特色,精心布局產業發展架構,大力發展蜜環菌菌種生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
  • 天麻和蜜環菌的關係和生活習性
    蜜環菌為兼性寄生菌,能生長在600種植物上,其中木本植物200種左右,特別是闊葉林。一般在伐倒的樹、竹上或燒過的樹、竹的根部以及倒在林間的死樹幹上,營腐生生活。又可寄生在活樹上,造成樹木的根腐。因此,它是兼性寄生的食用菌。蜜環菌在夜間常看到根狀菌索及絨毛狀菌絲的幼嫩尖端發光。
  • 怎樣用蜜環菌菌種培育菌枝?
    種過天麻和豬苓的藥農大多數都用過蜜環菌。蜜環菌可以直接用來種豬苓,每平方米要加2瓶蜜環菌。天麻有性繁殖「三下窩」,同樣,每平方米要加蜜環菌2瓶。尤其是種豬苓,由於豬苓的市場價格近幾近一直處在低谷。用蜜環菌菌種栽豬苓增加了投資成本,那麼,有沒有降低成本的辦法呢?
  • 天麻種植蜜環菌培養,有性繁殖,無性繁殖,懂了後你就會了
    它是靠近一種蜜環菌菌絲,相互間取得營養,成長發育的,在蜜環菌菌絲成長侵入天麻塊莖後,菌絲成長良好周圍環境適應於天麻成長時,不太使用蜜環菌時,天麻吸取蜜環菌菌絲內營養成長,假如環境內不太適應於天麻成長(土壤水分大,通氣性差,蜜環菌會反過來分化吸收天麻的營養,形成天麻腐朽。也便是說天麻有必要與蜜環菌共生,也是與蜜環菌互為寄生的。蜜環菌又什麼呢?
  •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蜜環菌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蜜環菌我們很多朋友,一旦提到動物,有的人會嚇一跳,有的人呢,則會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獅子老虎,這種動物因人而異,有人覺得這種動物非常可愛,當然也有的人會覺得他們過於兇殘,沒有人性,如果說到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有的人可能會想到非洲大象,當然也有的人會非常肯定的說藍鯨,不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確實是我們的藍鯨大大,不過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麼嗎
  • 青藏高原黃綠蜜環菌純培養菌種的分離培養及分子鑑定 - 中科院微...
    青藏高原黃綠蜜環菌純培養菌種的分離培養及分子鑑定李海波1  吳學謙1,2*  王立武3  付立忠1,2  魏海龍1,2  吳慶其1,21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浙江省森林資源生物與化學利用重點實驗室 杭州 3100232 麗水市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 麗水 3230003西藏那曲地區林業局 那曲 852000
  • 天麻屬蘭科植物,與蜜環菌和萌發菌共生,畝產1萬斤的栽培小竅門
    天麻沒有根系和綠色葉片,依靠蜜環菌共生吸取營養。箭麻出土以後,經過短短的幾十天繁殖新的種子,落到地上接觸萌發菌和蜜環菌,開始發育成為米麻和白麻,再經過一年,就能形成箭麻,第三年又可以開花結籽了。 三、天麻對於環境條件的要求。1.溫度。
  • ...100·貴州智慧》保護生物多樣性有聲讀物—天麻:生死相伴蜜環菌
    要森林之歌植物·常態地貌森林13天麻:生死相伴蜜環菌作者:陳旭版權: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