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屬蘭科植物,與蜜環菌和萌發菌共生,畝產1萬斤的栽培小竅門

2020-12-05 老周耕讀

天麻屬於蘭科植物天麻屬天麻的塊莖,可不是食用菌哦!天麻具有降低血壓等功效,是貴重中藥材,在一般人看來,可是很好的禮品。前幾天,有一個天麻種植大戶在介紹天麻產量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天麻是高產中藥材畝產一萬根本不是問題,那是隨隨便便的產量。」由此可見,種植天麻,只要方法得當,還是很容易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的,我今天不按照教科書來解說天麻高產栽培技術,就按照當地成熟的天麻栽培經驗來說說什麼時候種植和怎麼種植的問題,希望能為你揭開一扇窗。

一、天麻野生分布區域。

天麻野生分布於中國的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安徽省、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湖北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等省市自治區。因為野生天麻藥性好,被人們長期過度開挖,已經非常少了,現在市場上的天麻基本上都是人工栽培的產品。

二、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規律

天麻多分布在海拔1100~1800m的闊葉林下,長年累月的闊葉腐爛以後,土壤腐殖質很厚,喜歡陰涼潮溼的環境。冬季怕凍,夏秋季節怕旱、怕高溫、怕積水。天麻沒有根系和綠色葉片,依靠蜜環菌共生吸取營養。箭麻出土以後,經過短短的幾十天繁殖新的種子,落到地上接觸萌發菌和蜜環菌,開始發育成為米麻和白麻,再經過一年,就能形成箭麻,第三年又可以開花結籽了。 

三、天麻對於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天麻適合在冬季不嚴寒,夏季很涼爽的環境下生長,20~25℃時間越長,天麻生長期越長,產量就越高。有些地方春季氣溫升高快,秋季氣溫下降更快,天麻有效生長期很短,就很難生長出高質量高產量的天麻了。在夏秋季,想盡千方百計降低地溫是延長天麻生長期最有效的措施。在東北-30℃的低溫狀態下也有野生天麻,那是因為有積雪覆蓋,沒有積雪的地方,氣溫突降,天麻極容易遭受凍害。-5℃是天麻能夠忍受的最低溫度,因此,冬季覆蓋成為人工栽植天麻必不可少的措施。

有試驗結果可以證明,大中白麻經過1~5℃地溫50-60天才能發芽,而小白麻和米麻需要1-10℃地溫30~40天時間就能通過休眠階段。每年春季地溫升高到10℃以上時,箭麻花莖開始發芽,10cm地溫15℃出苗,麥收季節開花,這在全國各地相一致,就算是物候期吧。也就是氣溫19.4℃-29.9℃時開花,平均氣溫21.7℃-22.4℃種子成熟,期間大約需要70天時間。天麻種子在15-28℃之間都能發芽,但25-28℃發芽最快,超過30℃種子發芽困難。所以,遮陽降溫成為最主要的栽培措施。

2.水分。野生天麻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mm左右的地區,空氣相對溼度80-90%,長期有霧,是野生天麻分布區的主要特點。春季塊莖開始萌動的時候,只要土壤能潮溼就行。6-9月是天麻塊莖旺盛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夏秋季節土壤乾旱,天麻生長受阻,甚至於死亡。覆蓋樹葉可以積蓄雨水和保持土壤潮溼。雨水過多,蜜環菌生長太旺盛,會影響天麻生長,所以,應該開好排水溝,降低積水機會,力求加快天麻生長發育。

3.光照。天麻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地下生長,和陽光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也會嚴重影響溫度和溼度,從而對天麻產生影響。在山區栽培天麻,陽坡和陰坡差異明顯,在高山陽坡地生長好,而在低海拔的陰坡地生長好。箭麻出面以後對陽光有趨光性,但是害怕強烈的陽光,應該遮陰栽培。

4.土壤。天麻喜歡疏鬆透氣的pH5.5~6.0土壤環境,自然狀態下,不管土壤母質是什麼,經歷了多年的落葉和土壤微生物作用,土壤有機質多,樹葉覆蓋厚,天麻生長的好。人工栽培就是仿野生栽培,就要選用腐殖質含量高的疏鬆透氣的沙壤土和沙土地。黏土地最好不要栽植天麻。同時,天麻害怕積水,所以,人工栽培一般選擇有一定坡度的緩坡地栽培。

5.蜜環菌和萌發菌。天麻依賴蜜環菌獲取營養,所以,只有土壤裡面有蜜環菌,才能保證天麻的營養。所以,所有的外界條件都是以蜜環菌所需要的條件來進行的,因為蜜環菌和天麻所需要的外界條件基本相一致。蜜環菌所需要的營養主要靠落葉樹木,一般的落葉樹木都可以培養蜜環菌,我們常見的楊樹、柳樹、梨樹、蘋果等都能見到蜜環菌的存在,也可以用來培養蜜環菌,但以槲、櫟、板慄、栓皮櫟等樹種最好,商洛栽培天麻多採用花櫟樹(巖生櫟)、麻櫟、青岡樹。天麻萌發,需要紫萁小菇等萌發菌才能和蜜環菌建立聯繫。

四、天麻栽培時間選擇:

1.砍樹時間選擇。

砍伐樹木最佳時間在春季樹液開始流動以前最好。或早或遲都不利於天麻栽培。過早,樹體散失水分過多,蜜環菌侵入困難。過遲,樹皮和木質部發生分離,蜜環菌侵入樹皮以後,很難向木質部侵入,為天麻提供的營養少,嚴重的會造成花粉不能萌發,白麻和米麻死亡。

2.砍倒的樹木怎樣處理?

將樹木砍到以後,將樹枝從基部剪去,紮成捆,埋在地下保存水分。樹幹不要短截,堆放整齊在陰涼處,用樹林裡面的樹葉蓋住,保存水分。

五、天麻栽培技巧。

1.菌材培養。

蜜環菌菌絲生長溫度為6~30°C.,最適溫度為24~26°C,達到30℃生長緩慢而且質量不好。32℃停止生長,菌索的溫度範圍為17~30°C,或高或低都不能產生菌索。新栽植天麻的農戶,首先要春季培養好菌材,等到蜜環菌和木材建立聯繫以後,在秋季或者春季再將天麻種子放在蜜環菌上面,才能給天麻提供營養。具體做法是:地溫提升到6℃以上的時候,將樹幹和枝條截成10釐米的樹段,用0.1~0.2%多菌靈或3%石灰水浸泡至吸足水分一般4個小時左右,進行殺菌處理,然後將樹幹砍魚鱗口。在土壤裡面挖溝,底下放一層樹葉,再擺放一層小樹枝,將蜜環菌放在上面以後,再擺放一層樹段。如此可以擺放4~6層,上面用腐殖質土蓋6~8釐米,再覆蓋一層樹葉保溼。現在也有一種新辦法可以提高產量。具體做法是,選用專門的塑膠袋,按照上面的方法放置蜜環菌和樹段4~6層,這種辦法保水保溫,產量很高,是培育有性天麻繁殖的好辦法,各地可以借鑑。

2.天麻繁殖。天麻依靠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形式繁殖。上一世紀,在有性天麻繁殖沒有普及以前,主要靠無性繁殖栽培天麻,但是無性繁殖經常會出現種性退化現象,質量和產量得不到保證,所以,天麻價格居高不下。本世紀初,有性繁殖已經推廣到天麻栽植區,就出現了新鮮天麻沒有洋芋貴的場面。近幾年,研究發現了萌發菌,天麻栽培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解決了有性天麻種子和蜜環菌快速建立共生關係的問題,種子繁殖技術得到全面解決。

①有性繁殖天麻。最好的辦法就是秋冬季節和早春採集野生天麻的箭麻作為種子繁殖材料。經過大量的試驗證明,春季利用秋冬季節採集的箭麻繁殖,並採用大棚或者其他措施加溫,提早箭麻出苗時間,4月中旬就可以獲得天麻種子,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就能生產出大量的箭麻,有效提高天麻產量。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加熱的辦法,在開春的時候就可以將箭麻埋在育種框裡,材料很多,方法多種,既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更可以在保護地栽培。天麻開花以後用竹籤人工授粉,種子成熟後當天採集並播種到前一年已經培育好的菌床裡面。種子必須和萌發菌拌勻均勻撒入菌床。理論上一個果實可以生產幾千到幾萬的米麻。但是由於受到人工授粉和播種時機、成熟度、萌發菌質量和數量等各方面影響,能夠萌發的種子不足10%,這需要以後進一步提高技術操作能力。天麻種子必須當天使用,確實搞不贏,可以放在1~3℃的環境中保存,可以保持部分發芽率。

②無性繁殖。有性繁殖的種子可以利用2~3年,以後就應該淘汰,否則產量和質量降低,經濟效益下降。播種時間以11月天麻冬眠以後進行,也可以在早春溫度提高到6℃以前播種。無性繁殖應該選擇米麻和小白麻,較大的白麻和箭麻可以作為商品加工出售,否則極容易開花,降低產量和遭受損失。新產區在培養床栽培天麻,將培養好蜜環菌的池子裡放上天麻種子即可。播種量按照實際情況決定,以生產商品麻或者種子而有所不同。老產區,都是在秋季收穫天麻的時候,將小天麻收集起來,選留沒有創傷、沒有畸形、沒有病蟲害的種子留下來,再加上新的樹幹、樹枝和葉片,按照一定的密度放置天麻種子,最上層覆土6~8釐米,不要過厚,以免影響通透性,上面覆蓋樹葉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栽植天麻一定要開好排水溝,防止積水。覆土厚度不超過8釐米,樹葉厚度可以達到15~20釐米。

3.天麻栽培管理。

①地點選擇。最好選擇林下種植。也就是在適宜蜜環菌寄生的闊葉林栽培天麻,這樣的成本最低,成功率最大,產量最高,質量最佳。除此之外,選擇海拔1200米以上的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疏鬆肥沃、土壤pH5.5~6.0的砂質壤土栽培。沙土栽培產量最高,可以選擇海拔較低的地方搭建遮陽網栽培。

②樹種以槲、櫟等樹種栽培。

③採取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相結合的辦法交替繁殖,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天麻的增產作用和質量。

④冬季栽培天麻產量最高,但是要注意冬季防凍。

⑤栽培天麻地點選擇。因為天麻無性繁殖不需要接觸陽光,所以,在防空洞、洞穴、室內、保護地等都可以取得高產優質的天麻。

⑥注意紫萁小菇共生萌發菌建的利用,種子繁殖離不開萌發菌,必須引起重視。

⑦蜜環菌和紫萁小菇質量必須高,因此必須選擇高質量的菌種,加大菌種數量,快速和種子和塊莖建立聯繫,抑制雜菌感染。

⑧溫度控制。早春的時候,地溫比較低,可以採取農膜覆蓋的辦法提高溫度。當外界溫度提升到30℃以上的時候,就要採用遮陽網降溫,採用覆蓋樹葉保持土壤處於較低溫度。

⑨溼度控制。溼度控制包括空氣溼度和土壤溼度,以土壤溼度為主,通過覆蓋樹葉等措施保溼,也可以在高溫季節澆水增加溼度,同時防止暴雨、連陰雨造成土壤溼度過大,甚至於積水的問題。

結論:天麻屬於植物,只是依靠蜜環菌生長,因此需要滿足蜜環菌生長發育的條件,但不可以讓蜜環菌過旺。天麻種子可以通過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交替使用,提高天麻種性,注意天麻栽培的時間性、樹種選擇、接種管理、生育期管理,正確處理溫度、溼度等關係,保證天麻處於通透良好的環境中,想辦法通過早春提溫、夏秋季節降溫保溼和遮蓋陽光直射等措施延長天麻的生長時間,以求天麻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天麻的病蟲害不多,主要有樹白蟻、地下害蟲和野豬等,可以根據情況預防為主,保證變量的同時,注意質量。

相關焦點

  • 沒有經費也堅持研究,他創造了天麻人工栽培的歷史,藥農為他立碑塑像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眾多專家對此進行過研究,但未見成功的報導,這是蘭科植物種子萌發的一道世界難題。大多數學者認為:天麻繁殖生長(包括種子萌發)都離不開蜜環菌。 雖然在生產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學術上仍有存疑,一未鑑定出萌發菌的分類科屬,二未搞清楚萌發菌、蜜環菌和天麻共生營養關係。
  • 天麻和蜜環菌的關係和生活習性
    野生天麻分布區的植被,其同生植物有竹類、板粟、錐粟、栓皮櫟、青槓、水冬瓜、野櫻桃、禾木科植物、蕨類和苔蘚等,其鬱閉度在80%以上。蜜環菌為兼性寄生菌,能生長在600種植物上,其中木本植物200種左右,特別是闊葉林。一般在伐倒的樹、竹上或燒過的樹、竹的根部以及倒在林間的死樹幹上,營腐生生活。又可寄生在活樹上,造成樹木的根腐。因此,它是兼性寄生的食用菌。
  • 天麻種植蜜環菌培養,有性繁殖,無性繁殖,懂了後你就會了
    天麻是一種比較特殊野生較少的蘭科腐生草本植物,無根,葉己退化,只要地下塊莖橫生著,這塊莖肉質肥厚,橢圓形,有很顯著成長環節,節部有一層薄薄膜磷片,塊莖老練後會成長出頂芽,芽生成莖,莖基部呈鞘狀包莖,莖直立破土而出,單一一柱,圓柱形,黃色或赤色,並沒有生成顯著葉片,己退化成包於莖杆膜質鱗片,塊莖連莖及花序一般60-100釐米高,莖出至生成花序約一個月時刻,花序頂生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在天麻、黃連、豬苓等藥用植物的人工栽培方面,我國著名藥用真菌培養、藥用植物栽培學家徐錦堂進行了多年系統性研究。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經過長期探索,徐錦堂先後解決了天麻、黃連、豬苓的生產難題,扭轉了這些藥材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在理論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回顧天麻、黃連、豬苓等藥用植物栽培歷程的同時,針對我國目前中藥材的發展現狀,徐錦堂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 蜜環菌與天麻
    蜜環菌,又叫做榛蘑。菌蓋直徑4-14釐米,淡土黃色、蜂蜜色至淺黃褐色。菌柄細長,圓柱形,稍彎曲,同菌蓋色。
  • 食用菌與植物和動物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
    在食用菌栽培中,常以農業、林業生產的秸稈、段木、枝椏材、棉子殼、甘蔗渣、玉米芯等副產物為營養基質。有些食用菌能從活的植物體上獲得營養,主要營寄生生活,如蜜環菌是一種藥用菌,其常寄生在桑、茶、柑、橘、松、杉等多種針闊葉樹及馬鈴薯、番紅花、草莓等草本植物上,引起這些植物發生根腐病。猴頭菌能寄生在楝類闊葉樹上,使寄主植物發生白腐病。
  • 天麻的仿野生栽培技術,種植過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來看看吧
    天麻的仿野生栽培技術1 天麻仿野生栽培的有性繁殖1.1 建 棚野生天麻生長於溫涼、高溼和蔭蔽的自然環境下。因此,要選擇適宜天麻生長的地區搭建塑料大棚,大棚上蓋遮蔭度達75%左右的遮陽網。1.3 選擇麻種人工種植的主要是烏天麻、紅天麻、烏紅雜交天麻,但以烏天麻為好;選擇麻種的外觀應無病變黑點、頭大尾小、肩寬體短。
  • 最大生物體蜜環菌,喜歡什麼樣的生長環境?
    下面來認識一下蜜環菌;蜜環菌別名榛蘑、櫟蘑、蜜蘑、小蜜環菌、根索蘑等,屬口蘑科,小蜜環菌屬,蜜環菌適應性強,孫露範圍極廣,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一些國家均有分布,是一種分布極廣的食、藥兼用真菌,又是人工栽培天麻、豬苓生長過程中重要的營養源。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常見的觀賞蘭科植物種類包括蘭屬、蝴蝶蘭屬、卡特蘭屬、兜蘭屬、杓蘭屬、石斛屬、萬代蘭屬等。82屬的300多種蘭科植物含有多糖類、茋類、酚類、萜類、生物鹼類、黃酮類和甾醇等有效成分,可作藥用。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蜜環菌
    並且對石油醚提取的原伊魯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類化合物的結構進行了鑑定,分別命名為蜜環菌甲素、蜜環菌乙素、蜜環菌丙素(1....蜜環菌丁素、蜜環菌戊素l)、蜜環菌己素、蜜環菌庚素[8]、蜜環菌辛素、蜜環菌壬素、蜜環菌癸素n。沈業壽等[1。從斜面培養的菌索中分離出蜜環菌胞內多糖,分析證明其中含有糖醛酸、D一葡萄糖、D一半乳糖、D一甘露糖、D一木糖,組成單體為吡喃糖,不含蛋白質。
  • 腋花蘭屬植物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腋花蘭屬植物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李春華 李柯澄腋花蘭又稱肋莖蘭、帽子蘭、葉心蘭,是蘭科腋花蘭屬植物,是美洲熱帶地區中最珍奇類觀賞植物之一。其花大多數較小,但形狀奇特,花序著生於莖頂端,出現在葉片主脈的基部。總狀花序或單花,以深綠色的葉片襯託出一朵朵或一串串美麗的豔麗花朵,非常醒目誘人。
  • 蘭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離及形態學鑑定
    【研究背景】蘭科植物俗稱蘭花,在我國約有2000年的栽培歷史,是重要的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隨著花卉產業和天然藥物產業的迅速發展,蘭科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資源,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人們對蘭科植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天然蘭花資源日見匱乏。目前,許多蘭科植物已成為珍稀瀕危植物。因此,蘭科植物的大規模擴繁已成為蘭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途徑。在自然條件下,蘭科植物大都與真菌共生。組培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蘭科植物的工業化育苗,但是,蘭科植物組培苗移栽後成活率低,生長緩慢,開花延遲。
  • 禁止亂採濫挖 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常見的觀賞蘭科植物種類包括蘭屬、蝴蝶蘭屬、卡特蘭屬、兜蘭屬、杓蘭屬、石斛屬、萬代蘭屬等。 82屬的300多種蘭科植物含有多糖類、茋類、酚類、萜類、生物鹼類、黃酮類和甾醇等有效成分,可作藥用。其中,鐵皮石斛、石斛(金釵石斛、霍山石斛、鼓槌石斛、流蘇石斛及同屬近似種)、天麻、白及以及山慈菇(杜鵑蘭、獨蒜蘭、雲南獨蒜蘭)等,更是被納入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 蘭科杓蘭屬植物的常見觀賞品種有哪些?栽培的杓蘭原種及品種有
    蘭科杓蘭屬植物的常見觀賞品種有哪些?栽培的杓蘭原種及品種有▲『黃花多花』杓蘭Cypripedium 『Multiflower Yellow』▼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os蘭科杓蘭屬植物均為地生草本,具有橫走的根狀莖和許多較粗厚的纖維根。
  • 珍稀蘭科植物遭遇危機,如何拯救?
    這個問題不僅是準公務員需要考慮的問題,保護珍貴的蘭科植物,延續物種多樣性,與每一個人類息息相關。 我國作為世界上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記載的中國蘭科植物共計200屬1723種,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約90種蘭科植物瀕危等級為極危。
  • 神秘的蜜環菌,還有多少是你想不到的
    蜜環菌與天麻不得不說的親密關係《本草綱目》稱「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作為名貴中藥的天麻,栽培技術很難,生長周期長,資源有限。天麻與蜜環菌共生,有著非蜜環菌不能生長發育的特性。蜜環菌是天麻的營養源,蜜環菌離開天麻可以獨立生長,而天麻離開蜜環菌不能生長。天麻有專門消化蜜環菌的本領,皮層組織內有層具有消化作用的細胞。當蜜環菌幼嫩菌索侵入天麻表皮延伸至消化層細胞以後。消化層細胞便分泌出酶溶菌酵素,將侵入的菌絲溶解而作為自己的營養消化掉。菌絲不斷的沿消化細胞層成束的向四周擴散,天麻也就不斷的得到營養供應。
  • 天麻是「頭暈神藥」? 這兩類人千萬別吃
    天麻長啥樣?與菌共生很神奇天麻,人們見得多的是扁扁長長,像風乾肉,又像硬硬的醃蘿蔔條,那是制好待用的天麻塊莖。而它的「前身」植株,長相很奇怪。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黃漢超介紹,天麻是蘭科天麻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株植物外形頗為奇特——赤褐色的莖稈上沒有綠葉子,花開其上,如同倒插入地的箭鏃一樣;土裡塊莖粗大、肥厚,橢圓形的蒴果像倒放的卵狀,錐形而沒有根須,猶如箭頭。所以,民間一直有傳說,天麻是二郎神為懲治九頭鳥而射下的定風神箭,故天麻別名又名神草、赤箭。
  • 養蘭易養根難,教你用「真菌」養蘭花,養好「菌根」蘭花自然變美
    今天我們不是要介紹蘭花有多美,而是要說一下它的根,很多人對它根的認識可能就是「傻白傻白的」,沒有一點「根」的樣子,因為蘭花的根沒有根毛,而是光禿禿的,但這並沒有影響它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這也是蘭科植物與其它植物的特別之處,蘭花可以與真菌共生,真菌就寄生在它的根上,與其說是蘭花的根在吸收營養,不如說是那些共生菌在發揮作用。下面就來說一下,蘭花的根和菌如何共生?
  • 人工栽培天麻有哪些要求?要注意哪些地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天麻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大,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但是野生天麻資源有限,還需我們積極發展人工栽培。那麼,人工栽培天麻該如何著手?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天麻是野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