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蘭科植物遭遇危機,如何拯救?

2021-01-08 騰訊網

導語:古人云,君子如蘭,常把蘭當作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因其風姿清麗,香氣四溢,自古以來便深受追捧,作為我國種植歷史最長的植物之一,如今珍貴蘭科植物卻危在旦夕,正瀕臨滅絕的風險。

2020年公務員面試考題有一個熱點,珍稀蘭花瀕臨滅絕你怎麼看?這個問題不僅是準公務員需要考慮的問題,保護珍貴的蘭科植物,延續物種多樣性,與每一個人類息息相關。

我國作為世界上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記載的中國蘭科植物共計200屬1723種,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約90種蘭科植物瀕危等級為極危。一個物種的消失容易導致其所處生態系統崩潰,而在大自然中,這種「消失」的危機正在不斷上演,到底是人為因素還是環境使然?以蘭科植物種的金線蓮為例,分析蘭科植物逐漸走向殆亡的原因。

蘭科植物金線蓮遭到破壞的因素

金線蓮,為蘭科開唇蘭屬植物,是極稀有的野生山珍極品,1990年,被列為瀕危珍稀藥用植物,寫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PES]附錄二》,屬於珍貴的瀕危植物。野生金線蓮瀕危原因與以下兩點密切相關。

自身生長環境苛刻

蘭科植物的種子通常需要藉助外力如特殊的共生真菌幫助其萌發,而金線蓮從結實、種子到幼苗都是一系列艱難的過程。首先結實率低,需要藉助風、昆蟲、人工等外力才能進行異化授粉。其次發芽率低,只有在真菌共生情況下才能促進種子萌發,而自身種子結構又不健全,無胚乳,存在嚴重的生殖障礙。到了幼苗期,因為先天胚胎結構不健全、種間競爭激烈,以及對生長環境極其苛刻,導致幼苗死亡率又高,而在自然生長狀態下,需要三年才能長成這一稀有的物種。「自身先天不足」加上「對外界依 賴性太重」,讓金線蓮的誕生變得極其艱難。

人為因素

如上文提到的金線蓮,蘭科植物對生長環境依賴性太大,外界環境的不確定因素都會影響其繁殖效率,然而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崛起,森林砍伐、植被破壞,生態環境已經不復當初,棲息地被破壞分割,從而導致種群生存力降低,種群規模急劇收縮,金線蓮也在這種被人類破壞過的環境之下,生存愈發艱難。

此外蘭科植物極具觀賞價值與藥用價值遭人過度採挖。比如金線蓮全草皆可入藥,營養價值豐富,享有藥王的美稱,近年來在醫藥、美容、保健及飲用品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出於利益趨勢,人類無節制的掠奪採挖,導致金線蓮野生資源瀕臨滅絕。

植物多樣性對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影響,「有研究表明,一種植物往往伴生著10到30種生物物種。」尤其是蘭科植物,常與真菌、昆蟲以及其他植物共生,一種蘭科植物的滅絕便會引發相互依存的物種消亡,對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保護珍稀蘭科植物迫在眉睫!

保護珍稀蘭科植物的兩大方向

1.就地保護&遷地保護

保護珍稀蘭科植物,目前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就地保護顧名思義就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方式,將有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起來,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保護植物的繁衍與進化。我國目前約有70%的蘭科種類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有分布,就地保護也成為我國蘭科植物保護的主要方式。此外從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搬家到另一個安全穩固的環境,讓其更好安全的生長繁衍,即遷地保護,也是人類搶救珍稀瀕危植物的重要措施之一。

2、人工培育

野生資源有限,不能過度採摘,但是因為其珍貴的藥用價值市場又有需求怎麼辦?人工培育已經解決了這種困境。聚焦瀕危植物,拯救珍稀中藥材,科技工作者針對珍稀植物展開系列研究,在國家政策的倡導下,湧現了許多具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比如上饒雲谷田園,通過和中科院、農科院,以及頂級專家合作模式,人工培育金線蓮獲取成功,延續了其藥用價值,也保護了其野生資源免遭破壞。

雲谷田園聚焦瀕危植物 拯救金線蓮在行動

聚焦瀕危植物,雲谷田園發起了一場拯救藥王的攻堅戰,集成光生物學、園藝學、營養學、植物學、植物化學等多門學科技術,在高科技的植物工廠裡,利用金線蓮根部共生菌栽培法,人工培育金線蓮獲得成功。

據透露,為了達到高品質、高價值的去培育種植金線蓮,雲谷田園秉承五大國萃標準,培育國品金線蓮。臻選福建高海拔野生尖葉金線蓮優質品種,進行引種馴化,非轉基因品種,從種源上保障雲谷金線蓮穩定而優良的珍貴品質;智能溫控系統,始終保持18℃-23℃的最佳生長溫度,進口有機複合土,模擬金線蓮野生腐土基質,高純度RO反滲透水,無重金屬離子,保障金線蓮不間斷生長;中科院光配方技術,定製光源縮短生長周期,光配方技術超越野生。科學的紅藍光配比物理滲透性LD+LED植物燈,促進金線蓮光合作用,讓金線蓮生長周期縮短至8個月,同時保障其營養價值遠超野生金線蓮30%;此外,十萬級潔淨廠房無菌管控,隔離細菌傳播,無公害、農藥,從生產源頭確保雲谷田園金線蓮本草藥材品質。

人工培育是拯救珍稀植物的一大有利手段,保護其野生資源不被破壞,維持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息息相關,如今環境氣候越來越變幻莫測,究其原因是其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為了自己以及後代能有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保護珍稀植物,維持生態平衡,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生存課題。

相關焦點

  • 新知丨珍稀蘭科植物貴州地寶蘭
    7月初,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苗圃裡一株引種時未定名的地生蘭科植物悄然開放。
  • 南昌大學科學家成功培養出珍稀蘭科植物「大黃花蝦脊蘭」
    大黃花蝦脊蘭大黃花蝦脊蘭是一種蘭科陸生植物,花大而鮮黃,觀賞性強。為了拯救這種瀕危珍稀蘭花,目前,楊柏雲教授團隊建立了無菌培養和共生培養兩種育種體系,並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了大面積種苗。大黃花蝦脊蘭學名Calanthe sieboldii,又稱黃根節蘭,屬蘭科節蘭屬下的一個種。楊柏雲教授現為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靈石驢友李昌順在靈石發現我國特有的珍稀瀕蘭科植物
    【騎跡】單人夜行牛角安 【學習】6月7日8日和苦丁老師一起學植物 靈石野生植物花卉(一) 【驢記】15年7.26峽石溝穿越 尋找傳說中的大花杓蘭 近日記者獲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
  • 景寧發現5株珍稀蘭科植物
    景寧發現5株珍稀蘭科植物 2020-09-04 15:33:53 來源:麗水廣電新媒體中心 點擊: 近日,景寧縣植物分類工作者梅旭東在鶴溪街道發現了五株已經在我省失蹤135年的珍稀蘭科植物梅旭東是一名植物酷愛者,他從2012年開始,就利用業餘時間深入景寧縣山區開展野外生物多樣性調查,並著有《中國畲藥植物圖鑑》上下卷。這五株溼地玉鳳花,就是梅旭東在野外調查時發現的。
  • 蘭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離及形態學鑑定
    【研究背景】蘭科植物俗稱蘭花,在我國約有2000年的栽培歷史,是重要的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隨著花卉產業和天然藥物產業的迅速發展,蘭科植物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資源,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人們對蘭科植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天然蘭花資源日見匱乏。目前,許多蘭科植物已成為珍稀瀕危植物。因此,蘭科植物的大規模擴繁已成為蘭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途徑。在自然條件下,蘭科植物大都與真菌共生。組培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蘭科植物的工業化育苗,但是,蘭科植物組培苗移栽後成活率低,生長緩慢,開花延遲。
  • 珍稀瀕危植物驚現靈石!
    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美美的褐花杓蘭~↓↓↓近日記者獲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西雙版納葫蘆島: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2012年,白旗兜蘭被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經過8年多的持續努力,版納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與再引種研究組培育出了上千株白旗兜蘭幼苗。在2015年首批白旗兜蘭野外回歸之後,2019年9月底再次進行野外回歸。「植物園被認為是保護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遷地保護是植物園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 野生植物保護|雲南:野生蘭科植物的王國
    雲南堪稱野生蘭科植物的王國。這種少有的蘭科植物,僅在西藏、雲南、廣西有記載,呈間斷分布。各種蘭科植物遍布雲南。,分別有蘭科植物481種、425種,幾乎囊括了全省所有野生蘭花種類。在太平洋季風和印度洋季風的影響下,雲南恰好形成了這種山地雨林生態系統,給蘭科植物提供了最適合的生長條件,使雲南擁有了最豐富的蘭科植物種類。西雙版納屬於熱帶的北緣,是熱帶季雨林氣候,由於太陽入射角高,所以熱量豐富,終年溫暖。
  • 拯救珍稀瀕危物種 一組數字看「成績」
    國家林草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蘭科植物莖的特徵是什麼?
    蘭科植物莖的特徵是什麼?蘭科植物的莖是肉質的,形狀各異,有圓柱狀(如鐵皮石斛)、紡錘形(如鼓槌石斛)以及多節棍棒狀(如腫節石斛)等:更為多見的是,由莖變態而成的種種形狀的假鱗莖。
  • 蘭科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是什麼?
    蘭科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是什麼?蘭科植物最主要的形態特徵在於花的特殊構造: (1)在花的兩輪花被片中內輪中央的1 片變為奇特的形狀,叫唇瓣(俗稱「舌」),因此花是兩側對稱的;(2)由於花梗和子房的扭轉或彎曲,使花的唇瓣經常處於下方的位置,成為昆蟲進入花中的降落臺;(3)雌雄性器官合生成柱狀體,稱蕊柱,其上只有一枚雄蕊;(4)蕊柱的正面有-—個通常凹陷的柱頭;(5)柱頭上方出現一個舌狀器官
  • 「國際蘭科植物基因組重大項目」成果解開「達爾文的困惑」
    蘭科的「謎之多樣性」  蘭花是植物界種類最豐富的「家族」之一,直至今日,科學家仍然循著達爾文的步伐,通過蘭花來研究植物如何進化及適應地球變化多樣的環境  蘭花有著珍貴的藝術價值,兼具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是我國的重要種質資源。作為植物界種類最豐富的「家族」之一,蘭花共有880屬近3萬種,約佔開花植物物種的10%。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大學教授楊小波研究後認為,海南珍稀瀕危植物共有512種,隸屬於86科254屬。其中,海南特有植物137種,佔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總數的26.9%。  2012年,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極小種群植物中,海南有24種,經過楊小波等人努力查找,迄今只找到其中的20種。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深圳有12種珍稀野生植物
    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 靈石發現珍稀瀕危褐花杓蘭,山西還有這些瀕危植物
    近日,晉中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發現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四川、雲南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禁止亂採濫挖 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地貌驚險景色壯觀,野生蘭科植物豐富——走近黃猄洞天坑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野生蘭科植物特別豐富,據探險隊所言,現時已經發現44屬130種,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壤還生長著全球最大的野生居群莎葉蘭和大香莢蘭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多數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多種用途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所謂珍稀植物,一是珍奇而有用,二是稀有而獨特。海南的珍稀保護植物大多符合這些要求。  海南大學教授、博導楊小波介紹說,《海南珍稀保護植物圖鑑與分布特徵研究》(以下簡稱《海南珍稀保護植物》)所收錄的111種珍稀保護植物中,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保護價值」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