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仿野生栽培技術
1 天麻仿野生栽培的有性繁殖
1.1 建 棚
野生天麻生長於溫涼、高溼和蔭蔽的自然環境下。因此,要選擇適宜天麻生長的地區搭建塑料大棚,大棚上蓋遮蔭度達75%左右的遮陽網。
1.2 整地做床
先深翻棚內沙土,打碎硬塊,填平做床,床高10釐米,寬1.2米,床與床間留30~40釐米作業道。
1.3 選擇麻種
人工種植的主要是烏天麻、紅天麻、烏紅雜交天麻,但以烏天麻為好;選擇麻種的外觀應無病變黑點、頭大尾小、肩寬體短。
1.4 埋箭麻
箭麻頂芽朝上,埋入沙土中,讓頂芽似露非露,並保持沙土溼潤。
1.5 苗期管理
溫度、水分、陽光、通風是箭麻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在苗期應該營造一個適宜其生長發育的環境。(1)溫度。當氣溫達到14 ℃左右時,莖芽開始出土;達到20 ℃左右時莖稈迅速生長;達到24 ℃以上時停止生長、發生倒伏。經過大約60~70天完成抽薹、開花、結果。在麻苗生長期溫度宜控制在18~22 ℃,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
(2)水分。苗期要求苗床溼潤,一般一周澆水一次。(3)陽光。散射光有利於天麻地上莖的生長,但天麻抽薹後怕直射光照射,需要在棚上適當遮陽,使之有充足的散射光。(4)通風。苗期需要足夠的氧氣,管理上要早晚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1.6 人工授粉
天麻從下至上開花,每天檢查剛開放的花朵,用大號縫衣針,把雄蕊上的花粉挑起放至雌蕊柱頭上,宜進行異株異花授粉。
1.7 播種
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需18~21天,天麻種子成熟,果實自然開裂,須及時採收和播種。仿野生栽培,要播種在適宜天麻生長的山上。
(1)選擇場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腐質土或砂壤土,鬱閉度0.3~0.5的林地,坡度應小於25 ℃。樹木過密,地溫低,不利於天麻生長;樹木過稀,陽光過強,容易造成不適於天麻生長的高溫。(2)拌菌。成熟的種子須及時播種,隨採隨拌萌發菌。一般2袋萌發菌拌20個蒴果,可用於栽培1平方米麵積。
(3)整床。在選好的山地上整地做床,床寬2~3米,長度不限,兩邊挖深20釐米的排水溝。
(4)播種。在整平的山地床上撒一層溼樹葉,再按照5~6釐米的間距擺放一個蜜環菌菌棒,將拌好萌發菌的種子均勻撒播在蜜環菌菌棒周圍,將養好菌的蜜環菌菌枝子放在菌棒附近,再將溼樹枝段撒在菌棒的空隙之間,壓平後覆土6~8釐米,上蓋樹葉枝條遮陰保溼。播種時,若溼度不夠,需微噴水增加溼度。一定要先噴水,後撒種,以免種子被水衝走。
(5)種苗管理。播種後5天內不能澆水,5天後可微噴,20天之內不能澆大水,防止衝走天麻種子。如發現床面乾燥,可用噴霧器適量噴水,保持床面溼潤。天麻種子在15~28 ℃均能發芽,超過30 ℃生長受到抑制,天麻整個生長期要求溫度保持在20~25 ℃,菌床溼潤而不積水。要防止人和動物踩踏。第二年秋末移栽,進行無性繁殖。
2 天麻仿野生栽培的無性繁殖
2.1 蜜環菌菌材的製備
選擇直徑5~12釐米的柞樹等闊葉硬雜木,鋸成30~50釐米長的木段,在對應方向每隔5釐米砍兩排深2~3釐米的魚鱗口。如太幹可用清水泡24小時,然後撈出瀝乾備用。選擇空氣溼度相對較大,土層深厚,腐殖土多,透水性好的沙壤地建池。整平池底,澆透水,池高20~30釐米,把截好的木棒平整放到池中,在魚鱗口處放蜜環菌菌種,每處放1~2塊,上面覆蓋5~6釐米厚河沙。
蜜環菌菌材可以在屋內也可以在大棚培養。因蜜環菌較好水,所以應每天澆水,以保持菌床溼潤,在20~25 ℃溫度條件下,一般60天左右即可培養好菌材。有性繁殖階段的菌材也可用此法提前培養。
2.2 白麻播種
(1)林地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腐殖土或砂壤土,森林鬱閉度0.3~0.5,坡度小於25 ℃的林地。
(2)白麻選擇。天麻無性繁殖是利用有性繁殖的白麻進行種植的。選擇利用有性繁殖生產的個體發育完好、無損傷、無病蟲害、重量在10~20克的白麻。
(3)播種。整平選好的林地,兩邊挖排水溝,就平地散放備好的溼樹葉約2釐米厚。擺放菌材,兩菌材之間距離5釐米,中間放木棒,木棒同菌材一樣也砍魚鱗口。魚鱗口處放蜜環菌枝條,再把選好的白麻緊挨菌材放置,最後再覆蓋厚6~8釐米的砂壤土,加蓋樹葉和樹枝。
3 管 理
保持土壤溼度60%左右,注意防旱排澇,長期保持池內溼潤而不積水。冬季要注意防寒,生長一年後可作商品麻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