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200萬+閱讀!馬斯克點燃人類的榮耀時刻,他們如何製造科技爆款?

2020-12-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二維醬、張潔。36氪經授權轉載。

這無疑是今天科技圈最大的新聞,也是人類歷史上極富浪漫主義的神來之筆。

上午,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工位,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成功完成了首飛並完成一級火箭回收,並將一輛紅色跑車送入浩瀚太空。

這意味著,人類開啟了更廣闊的太空探索之路,商業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話題有了成真的可能。

那家叫SpaceX的公司和那個名為馬斯克的男人,也再度成為焦點。英國《每日電訊報》如此評價馬斯克:如果你沒有偶像,他就是你的首選。

跑車會跟隨火箭一起被送進火星軌道,車裡會不間斷播放大衛鮑伊的名作《Space Oddity》,同時車內放著一本《銀河漫遊指南》,車內屏幕上打著一行字「don`t panic」(不要驚慌)

圍繞這個話題,有諸多新媒體參與討論,不到24小時至少產生了6篇10w+文章。其中,「DeepTech深科技」推文《首飛成功!SpaceX 「重型獵鷹"登頂世界運力最強運載火箭,馬斯克臥薪七年終於再次改寫歷史》,不到一天時間,閱讀超200萬。

這些科技爆款是如何產生的?通過這些爆文,我們能講好這個故事嗎?

01、200萬+閱讀背後,「DeepTech深科技」如何製造科技爆款?

首飛成功!隨著「重型獵鷹」一飛沖天,並完成一級火箭回收,一個名為「DeepTech深科技」的公眾號,在第一時間迅速推出一篇長達7221字的深度圖文。 

在評論區,有網友留下神評論(大概是今日最佳段子),收穫了9000多點讚。還有網友說「這篇推送比CNN還快」。


榜妹早上起來,發現這篇圖文在朋友圈裡刷屏了。對於一個專業垂直的科技號來說,爆款已是難得,而這篇深夜推送的圖文以火箭般的速度,於今早突破閱讀量100萬的大關。 

 「DeepTech深科技」的運營者向榜妹提供了後臺截圖,截至2月7日下午六點半,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已達223萬+,收到評論800+條。目前公號的粉絲有60萬,由這篇爆文帶來的新增粉絲大概有5萬。



這樣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件,為什麼做出爆文的是它?或許大家也會有如此的好奇。當然,速度是關鍵性的因素,但這背後也離不開專業性的背景和長時間的關注、積累。 

做足準備:萬事俱備,只欠發射

DeepTech深科技創始人周爾方告訴我們,「重型獵鷹」的發射本身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基本是馬斯克這幾年最牛的一件事」。而在內容上,團隊也一直追求速度與深度兼得,「以做快訊的最快速度發布深度內容」。

這篇文章有五六人參與,用周爾方的話來說,他們都是「老鐵」了,對火箭方面有長期的關注和深入研究,其中一些還是馬斯克的死忠粉。為了在第一時間推送長文,他們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包括配備人手、專業資料的儲備。

文章發布前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重型獵鷹」的發射時間經過幾次延遲,不能確定這次是否「跳票」,另外是否能夠成功發射也沒有定數,就像馬斯克自己說的,這可能是「一次偉大的發射,或是最棒的煙火表演」。考慮到各種可能性,他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榜妹的想像中,這篇文章應該會讓他們非常激動,不過周爾方顯得比較淡定,他說,「科技領域讓人興奮的事情,絕對不只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

DeepTech團隊去年出版的書籍《科技之巔》中,就提及了這項技術,除此之外還有其他49項突破性技術。 

「硬科技」媒體怎麼追熱點:「最快速度、最深深度、最高質量」

「DeepTech深科技」於2016年4月正式上線,它其實不只是公眾號,而是一家擁有多渠道的科技內容生產商,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達成官方獨家合作,還有付費App以及網站。去年4月,DeepTech深科技完成了1400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DeepTech團隊目前一共有三十多人,其中負責內容的有十幾個,另外還有很多外部作者。與App上呈現原汁原味的中英文報導不同,公號上更多是DeepTech團隊做的可讀性更強、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原創內容,平時頭條的閱讀量在2-3w左右。

周爾方說,DeepTech對於科技圈熱點事件的內容要求可以總結為三點:最快的速度、最深的深度和最高的質量。因為文章技術性強,有一定的閱讀門檻,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國內比較好的「硬科技」媒體。

據新榜的「公眾號回採」數據顯示,「DeepTech深科技」從2016年至今一共有25篇10w+,其中關於馬斯克的有3篇,還有兩篇接近10w+。

在今年1月底,「DeepTech深科技」發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也引發了科技圈的關注,閱讀量達到10w+。 

「有的文章4、5萬閱讀,在我們看來就是爆款」

百萬+閱讀量的爆文,對於「DeepTech深科技」這樣嚴肅的科技號來說,或許是可遇不可求的。嚴肅性和傳播性通常很難兼容,周爾方也表達了他對「爆款」的看法: 

科技類比較難出爆款,如果你做得不嚴肅,會有人覺得你不專業、亂寫。

從傳播上來說,文章寫得太嚴肅,閱讀量可能就沒那麼高,但我們還是很注重嚴肅性和準確性。可能取一個花哨的標題,傳播性更好,但是我們覺得準確性和可靠性比傳播性更重要。 

有的專業性強的內容,閱讀量只有4、5萬,但在業界的影響力很大,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文章就是爆款。

那麼,什麼樣的文章可能獲得傳播性上的突破呢?他說了幾個關鍵的點:新聞性非常強,速度非常快,可讀性還要強。

不僅是科技號,其實所有的垂直類內容都是如此。旁觀者看到的是令人羨慕的數字,而對於幕後的創作者來說,都是默默努力換來的厚積薄發。

就像大多數人只看到了火箭升空瞬間時的壯麗,但背後無數艱辛的汗水和毅力,才是一切的基石。

02、「重型獵鷹」相關話題集中爆發,不到24小時至少6篇10w+

「重型獵鷹」相關話題在今天集中爆發。

不僅是今天,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不少自媒體跟進討論。截至昨天,就至少有50多篇公眾號文章中提及「重型獵鷹」。

這些滿懷期待的,透露質疑的,都在今天一錘定音。

其中,「果殼網」於昨晚推文《凌晨2:30見分曉!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碉堡的火箭發射,或者最大的……煙花》,獲20萬閱讀。

畢竟經歷過多次跳票,這篇文章也無法為這次預告打包票。文章的後半部分甚至對「失敗」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了一些思考。

作者認為即便發生爆炸,這也不會是一場徹底的失敗,但勢必會給SpaceX的批評者提供一些「彈藥」,並可能牽涉政治問題。 

今天上午,「果殼網」又推文《首飛成功!SpaceX帶著我們,離火星移民又近了一步》,重現了這堪稱科幻電影般的偉大時刻,並回顧了背後超過10年的努力,和令人激動的歷史意義。

截至今天傍晚,這篇文章的閱讀數已接近50萬。 

同樣借「重型獵鷹」拿下科技爆文的還有不少。 

比如今天「人民日報」發文《美國人凌晨完成一項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閱讀10w+,點讚超2萬。文中提出了一個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中國沒有這樣的火箭? 

「虎嗅網」也發文《厲害了馬斯克!他成功將特斯拉跑車送到火星,獵鷹開啟人類航天新未來》,10w+閱讀,文章重述了為什麼馬斯克的重型火箭如此重要,以及獵鷹重型火箭的厲害之處。

隨著這輛循環播放著《太空怪人》的特斯拉永恆停留在浩瀚星空,作者認為,這為SpaceX製造更強大火箭提供了可能。 

再比如「航天愛好者」的《發射臺沒被炸平,新的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吹的牛又一次變成了現實!(內附發射視頻)》,同樣入圍10w+之列。

作者解剖的意義是方式是回顧失敗。他們曾經歷過爆炸事故、解體事故、回收失敗等各種各樣的失敗,而這或許「才是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夠如此引人注目和備受推崇的原因」。

2016年9月1日,Amos-6爆炸事故

2015年7月,CRS-7解體事故

回收失敗

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一箭雙星任務,回收失敗

2015年初,Jason-3任務後回收失敗

就像文中所說的那樣:這家公司曾經被無數的「專家」嘲笑過,也被無數的網友謾罵過,但這家公司終于堅持到了成功的一天。或者說,一個男人從公司創辦伊始吹了17年的牛,今天終於成真了。 

這是一個如此真實的、鼓舞人心的故事,背後充滿了失敗的嘗試和不懈的堅持,所以今天的成功才更為奪目。

而從傳播的角度,就像《瘋傳》那本書中所說,這件事之所以能引爆社交媒體和眾人的淚腺,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情緒被「正面高喚醒」。

換言之,當人們為一件事感到由衷驚嘆,並產生強烈的崇高感時,爆發性的傳播就會像水從打開了閘門的管道中噴薄湧出那樣自然。

獵鷹搭載的特斯拉電池板上印刻著理科生的浪漫,這一刻,是全人類的榮耀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黑科技,在改造世界,改造人類?
    當地時間5月7日,馬斯克在參加播客節目《喬.羅根秀》時稱,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或在一年內完成人類大腦植入,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痴呆症等。在2019年7月,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就展示了用雷射在測試者頭骨上打孔,並將柔韌電極植入大腦的計劃。今年2月,馬斯克曾開玩笑說公司正在開發一個很棒的「新版本」。
  • SpaceX的員工幾乎都在長時間工作,馬斯克是如何激勵他們的
    很多人都會說,如何維護和激勵員工高效工作,這是因為人們不會一直有動力,每個人狀態都會有跌宕起伏的情況。馬斯克是許多公司的主要股東,控制了特斯拉和SpaceX。馬斯克是如何激勵SpaceX的員工的,讓SpaceX成為美國技術領先的航天企業。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一次次打破人們的固有認知,給「人類社會」的未來創造著各種可能性。而在8月28日,馬斯克的一場直播,再一次掀起了一波「改寫人類命運」的科技狂潮。這一次,他的目標不是浩瀚星河,而是人類本身。
  • 獵鷹帶著特斯拉飛向火星-馬斯克大帝的榮光時刻
    就連人民日報都在2月7日發出了長篇評論,為馬斯克點讚-《美國人凌晨完成一項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這不但是一次馬斯克完成的壯舉,而且還是人類完成的一次壯舉,尤其特別的是,這是馬斯克憑藉其自身的企業家精神與新的科技網際網路精神結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企業家魅力。他選擇了壁壘最高的航天技術領域,在這一過程中創造性地利用了美國的資本和政商資源,成就了他的偉大事業!
  • 馬斯克大腦晶片植入引發倫理擔憂
    打開APP 馬斯克大腦晶片植入引發倫理擔憂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1-20 14:59:05 2020年11月16日—20日,屬於智能製造行業的精彩一周即將過去,5G、半導體、增強現實、自動駕駛等領域都展現出了哪些有趣動態和精彩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馬斯克在清華,從讀書創業談到人類未來
    「我上大學的時候希望參與那些對人類未來能促成積極影響的事業,」他說,「我認為網際網路、可持續能源、移居其他星球、人工智慧和生物學是可以改變世界的東西。」現在馬斯克擁有的SpaceX、特斯拉和SolarCity三家公司就在這些領域發展。他說,自己創建公司不是單純想當老闆,而是想參與人類的未來。  在馬斯克眼中,SpaceX公司就是一個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事業。
  • 馬斯克為什麼能如此成功?這八本書有幫助
    成功背後往往是多次失敗的努力,馬斯克一直致力於改變人類旅行的方式,還夢想能將人類送上火星。自小時候開始,書籍就點燃了馬斯克的雄心壯志。據說,他在九歲的時候就讀完了整本《大英百科全書》,每天超過十個小時都與科幻小說為伴。當問及他是如何接觸到火箭時,馬斯克說:「我讀了很多書。」他對閱讀的極度渴求是促成他在事業上創造歷史關鍵因素。
  • 馬斯克的人類末日擔心是杞人憂天嗎?(醒腦)
    據外媒報導,矽谷太空科技大佬、46歲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事實上,馬斯克長久以來就一直夢想在火星上打造人類殖民基地。他還預測說,未來「有可能」出現另一段黑暗時代,「如果爆發第3次世界大戰更有可能發生」。看到馬斯克的說法,說心理說真讓膽小的我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不瞞朋友們,我這幾年來,有過幾次做夢,夢到發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 馬斯克和貝索斯要如何顛覆太空探索?
    ·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是馬斯克?貝索斯?還是別的大亨?問: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答:因為感覺一件歷史大事正在發生,但它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它是人類與太空聯繫的方式一個關鍵時刻,它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故事,對未來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問:為什麼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 深度|人類離永生還有多遠?馬斯克「腦機接口」如何突破人類邊界
    整場發布會最吊足人胃口的,無疑是馬斯克對人類永生這個話題的描述。他說,未來通過腦機接口,可以將人類的大腦信息提取出來,上傳到網絡中進行儲存,實現思維的永生。人類到底是否能夠通過腦機接口實現永生呢?另一派,則堅定的認為,以馬斯克一貫的作風和調性,人類永生那就是早早晚晚的事兒。作為生物學出身,既有獨立思維,又有大塊頭的強尼我呢,對這個問題自然有我自己的答案。我認為,人類永生從理論上來講,是可行的。
  • 馬斯克獵鷹9重登藍天,中國商業航天正在發力
    ,對此中國民營航天項目壓力巨大,那麼我國民營航空航天進展如何呢2019年7月25日13時,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實現了一大突破。航天科技集團的捷龍一號。
  •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那麼,今天,「青青灣求職」青青君就帶大家聊聊星際榮耀,以及他們家的校園招聘項目。這家航天公司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其實就是特斯拉汽車的老闆,被譽為電影《鋼鐵俠》中託尼斯塔克的原型。據說,創辦SpaceX的原因,是由於馬斯克很想把人類送上火星。
  • 2020十大科技大佬:蓋茨被指新冠元兇,任正非忍痛割榮耀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一年裡不止是中國的科技行業受到疫情影響而改變了格局,在全球範圍內,科技行業的發展與受追捧與傳統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騰訊科技盤點2020今年科技圈十大人物及他們所經歷風譎雲詭的事跡,回顧這個特殊年份下科技行業的變革。
  • 西窗科技:誰是下一個「牆外香」爆款?
    【來源:美通社】-盤點這些年跨境電商帶火的中國小商品上海2020年4月1日 /美通社/ -- 西窗科技近日針對海外消費者的調查顯示,90%的海外消費者對疫情後的消費市場回暖充滿信心,同時他們也表示疫情之後會更加關注個人衛生、健康相關的商品,並且更加享受當下。
  • 科學家霍金和特斯拉CEO馬斯克預測了什麼?卻被頒阻礙科技創新獎
    馬斯克作為科技界大佬,他創建的特斯拉顛覆了傳統汽車領域,而太空探索公司已掌握了多項前沿科技,還要讓人類移民火星。更不可思議的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獲得了這個獎項的提名。這就要從他們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的擔憂說起,大佬們的話語本身就很容易造成普通人的恐慌,然而馬斯克和霍金似乎從不隱瞞他們對於人工智慧潛在威脅的擔憂,他們擔心人工智慧的失控將帶來嚴重威脅,在《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和《終結者·創世紀》等影視題材中都曾出現超級人工智慧毀滅者的形象。
  • 馬斯克真會玩,搞了半天,星鏈的真實目的原來是這個
    SpaceX的星鏈有兩個核心目的,其一是為人類帶來最先進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其二,SpaceX打算藉助星鏈創造財富,以支撐自身宏大的火星移民計劃。在馬斯克前期的構想中,大約4000顆衛星即可覆蓋全球寬帶貧瘠的地域,後來馬斯克有意將星鏈打造成全球最前衛的寬帶服務系統,衛星的總體需求數量也從4000顆提高到了12000顆,後期又有42000顆的說法。
  • 凜冬將至,奇點時刻來臨!人工智慧會不會毀滅人類?
    人類正處於加速變化的浪尖上,這種超速發展超過了人類歷史的任何時刻。更多的,更加超乎人類想像的極端事物將會大規模出現。舉個例子,奇點時刻之後,一個剛出生的小孩的智慧就可以等同於當今教育了幾十年的大學畢業生。
  • 首次點燃火箭引擎!火星殖民計劃,埃隆·馬斯克能走多遠?
    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藉助後視鏡中的靜態火焰,太空技術探索公司可以開始為SN4的下一個重要時刻做準備:無人試飛。馬斯克表示:這次試飛將會讓該飛行器達到大約500英尺(150米)的高度。到目前為止,只有一艘星際飛船的原型機已經起飛——一艘名為星鬥的矮小飛行器,它在去年退役之前進行了幾次短暫的試飛。
  • 首次點燃火箭引擎!火星殖民計劃,埃隆·馬斯克能走多遠?
    2020年5月5日,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SN4星際飛船的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了短暫的靜態點火試驗,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藉助後視鏡中的靜態火焰,太空技術探索公司可以開始為SN4的下一個重要時刻做準備:無人試飛。馬斯克表示:這次試飛將會讓該飛行器達到大約500英尺(150米)的高度。
  • 火箭引擎已經點燃,試飛即將開始,星際飛船何時發射?
    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 X公司)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已經首次點燃引擎,可能為不久的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2020年5月5日,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SN4星際飛船的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了短暫的靜態點火試驗,點燃了其單個「猛禽」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