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二維醬、張潔。36氪經授權轉載。
這無疑是今天科技圈最大的新聞,也是人類歷史上極富浪漫主義的神來之筆。
上午,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工位,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成功完成了首飛並完成一級火箭回收,並將一輛紅色跑車送入浩瀚太空。
這意味著,人類開啟了更廣闊的太空探索之路,商業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話題有了成真的可能。
那家叫SpaceX的公司和那個名為馬斯克的男人,也再度成為焦點。英國《每日電訊報》如此評價馬斯克:如果你沒有偶像,他就是你的首選。
跑車會跟隨火箭一起被送進火星軌道,車裡會不間斷播放大衛鮑伊的名作《Space Oddity》,同時車內放著一本《銀河漫遊指南》,車內屏幕上打著一行字「don`t panic」(不要驚慌)
圍繞這個話題,有諸多新媒體參與討論,不到24小時至少產生了6篇10w+文章。其中,「DeepTech深科技」推文《首飛成功!SpaceX 「重型獵鷹"登頂世界運力最強運載火箭,馬斯克臥薪七年終於再次改寫歷史》,不到一天時間,閱讀超200萬。
這些科技爆款是如何產生的?通過這些爆文,我們能講好這個故事嗎?
首飛成功!隨著「重型獵鷹」一飛沖天,並完成一級火箭回收,一個名為「DeepTech深科技」的公眾號,在第一時間迅速推出一篇長達7221字的深度圖文。
在評論區,有網友留下神評論(大概是今日最佳段子),收穫了9000多點讚。還有網友說「這篇推送比CNN還快」。
榜妹早上起來,發現這篇圖文在朋友圈裡刷屏了。對於一個專業垂直的科技號來說,爆款已是難得,而這篇深夜推送的圖文以火箭般的速度,於今早突破閱讀量100萬的大關。
「DeepTech深科技」的運營者向榜妹提供了後臺截圖,截至2月7日下午六點半,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已達223萬+,收到評論800+條。目前公號的粉絲有60萬,由這篇爆文帶來的新增粉絲大概有5萬。
這樣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件,為什麼做出爆文的是它?或許大家也會有如此的好奇。當然,速度是關鍵性的因素,但這背後也離不開專業性的背景和長時間的關注、積累。
做足準備:萬事俱備,只欠發射
DeepTech深科技創始人周爾方告訴我們,「重型獵鷹」的發射本身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基本是馬斯克這幾年最牛的一件事」。而在內容上,團隊也一直追求速度與深度兼得,「以做快訊的最快速度發布深度內容」。
這篇文章有五六人參與,用周爾方的話來說,他們都是「老鐵」了,對火箭方面有長期的關注和深入研究,其中一些還是馬斯克的死忠粉。為了在第一時間推送長文,他們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包括配備人手、專業資料的儲備。
文章發布前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重型獵鷹」的發射時間經過幾次延遲,不能確定這次是否「跳票」,另外是否能夠成功發射也沒有定數,就像馬斯克自己說的,這可能是「一次偉大的發射,或是最棒的煙火表演」。考慮到各種可能性,他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榜妹的想像中,這篇文章應該會讓他們非常激動,不過周爾方顯得比較淡定,他說,「科技領域讓人興奮的事情,絕對不只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
DeepTech團隊去年出版的書籍《科技之巔》中,就提及了這項技術,除此之外還有其他49項突破性技術。
「硬科技」媒體怎麼追熱點:「最快速度、最深深度、最高質量」
「DeepTech深科技」於2016年4月正式上線,它其實不只是公眾號,而是一家擁有多渠道的科技內容生產商,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達成官方獨家合作,還有付費App以及網站。去年4月,DeepTech深科技完成了1400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DeepTech團隊目前一共有三十多人,其中負責內容的有十幾個,另外還有很多外部作者。與App上呈現原汁原味的中英文報導不同,公號上更多是DeepTech團隊做的可讀性更強、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原創內容,平時頭條的閱讀量在2-3w左右。
周爾方說,DeepTech對於科技圈熱點事件的內容要求可以總結為三點:最快的速度、最深的深度和最高的質量。因為文章技術性強,有一定的閱讀門檻,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國內比較好的「硬科技」媒體。
據新榜的「公眾號回採」數據顯示,「DeepTech深科技」從2016年至今一共有25篇10w+,其中關於馬斯克的有3篇,還有兩篇接近10w+。
在今年1月底,「DeepTech深科技」發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也引發了科技圈的關注,閱讀量達到10w+。
「有的文章4、5萬閱讀,在我們看來就是爆款」
百萬+閱讀量的爆文,對於「DeepTech深科技」這樣嚴肅的科技號來說,或許是可遇不可求的。嚴肅性和傳播性通常很難兼容,周爾方也表達了他對「爆款」的看法:
科技類比較難出爆款,如果你做得不嚴肅,會有人覺得你不專業、亂寫。
從傳播上來說,文章寫得太嚴肅,閱讀量可能就沒那麼高,但我們還是很注重嚴肅性和準確性。可能取一個花哨的標題,傳播性更好,但是我們覺得準確性和可靠性比傳播性更重要。
有的專業性強的內容,閱讀量只有4、5萬,但在業界的影響力很大,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文章就是爆款。
那麼,什麼樣的文章可能獲得傳播性上的突破呢?他說了幾個關鍵的點:新聞性非常強,速度非常快,可讀性還要強。
不僅是科技號,其實所有的垂直類內容都是如此。旁觀者看到的是令人羨慕的數字,而對於幕後的創作者來說,都是默默努力換來的厚積薄發。
就像大多數人只看到了火箭升空瞬間時的壯麗,但背後無數艱辛的汗水和毅力,才是一切的基石。
「重型獵鷹」相關話題在今天集中爆發。
不僅是今天,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不少自媒體跟進討論。截至昨天,就至少有50多篇公眾號文章中提及「重型獵鷹」。
這些滿懷期待的,透露質疑的,都在今天一錘定音。
其中,「果殼網」於昨晚推文《凌晨2:30見分曉!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碉堡的火箭發射,或者最大的……煙花》,獲20萬閱讀。
畢竟經歷過多次跳票,這篇文章也無法為這次預告打包票。文章的後半部分甚至對「失敗」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了一些思考。
作者認為即便發生爆炸,這也不會是一場徹底的失敗,但勢必會給SpaceX的批評者提供一些「彈藥」,並可能牽涉政治問題。
今天上午,「果殼網」又推文《首飛成功!SpaceX帶著我們,離火星移民又近了一步》,重現了這堪稱科幻電影般的偉大時刻,並回顧了背後超過10年的努力,和令人激動的歷史意義。
截至今天傍晚,這篇文章的閱讀數已接近50萬。
同樣借「重型獵鷹」拿下科技爆文的還有不少。
比如今天「人民日報」發文《美國人凌晨完成一項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閱讀10w+,點讚超2萬。文中提出了一個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中國沒有這樣的火箭?
「虎嗅網」也發文《厲害了馬斯克!他成功將特斯拉跑車送到火星,獵鷹開啟人類航天新未來》,10w+閱讀,文章重述了為什麼馬斯克的重型火箭如此重要,以及獵鷹重型火箭的厲害之處。
隨著這輛循環播放著《太空怪人》的特斯拉永恆停留在浩瀚星空,作者認為,這為SpaceX製造更強大火箭提供了可能。
再比如「航天愛好者」的《發射臺沒被炸平,新的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吹的牛又一次變成了現實!(內附發射視頻)》,同樣入圍10w+之列。
作者解剖的意義是方式是回顧失敗。他們曾經歷過爆炸事故、解體事故、回收失敗等各種各樣的失敗,而這或許「才是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夠如此引人注目和備受推崇的原因」。
2016年9月1日,Amos-6爆炸事故
2015年7月,CRS-7解體事故
回收失敗
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一箭雙星任務,回收失敗
2015年初,Jason-3任務後回收失敗
就像文中所說的那樣:這家公司曾經被無數的「專家」嘲笑過,也被無數的網友謾罵過,但這家公司終于堅持到了成功的一天。或者說,一個男人從公司創辦伊始吹了17年的牛,今天終於成真了。
這是一個如此真實的、鼓舞人心的故事,背後充滿了失敗的嘗試和不懈的堅持,所以今天的成功才更為奪目。
而從傳播的角度,就像《瘋傳》那本書中所說,這件事之所以能引爆社交媒體和眾人的淚腺,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情緒被「正面高喚醒」。
換言之,當人們為一件事感到由衷驚嘆,並產生強烈的崇高感時,爆發性的傳播就會像水從打開了閘門的管道中噴薄湧出那樣自然。
獵鷹搭載的特斯拉電池板上印刻著理科生的浪漫,這一刻,是全人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