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材料英文經典著作(二十三)《複合材料微觀力學》

2021-03-01 中國國際複合材料展覽會

作者:Jacob Aboudi, Steven M. Arnold, Brett A. Bednarcyk

出版社:Butterworh-Heinemann, 2013

 

前言

 

        本書詳細闡述了統一化的多相複合材料的微觀力學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綜合了科研工作者在過去30年裡所取得的成果。這些理論不僅適用於具有周期性微觀結構的複合材料,同樣適用於具有非周期性(有界的)微觀結構的複合材料。這些理論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在於不僅能描述複合材料的宏觀等效性能,還能描述組分材料內部的物理場的局部變化,因此有助於模擬複合材料局部的非線性現象如損傷和非彈性,這是預測複合材料失效和使用壽命的關鍵。此外,由於這些理論可以為多相複合材料建立宏觀、非線性、各向異性本構關係,因此適合合併到材料的多尺度分析中去。任何更高尺度的方法或模型都可以將這些理論作為有效的本構方程來調用以獲取複合材料結構中的局部非線性響應,並隨時重新獲取任一點的物理場。因此,這種微觀/宏觀結構的分析能力是獨特的,且得益於微觀力學理論自身的計算效率,實現起來十分便利。此外,非周期結構的微觀力學理論,將宏觀尺度和微觀尺度顯性地結合起來,可以同時分析單元不重複的問題。

 

        本文闡述的統一化微觀力學方法,其另外一個特點是易於推廣到解決先進複合材料相關的技術問題。如複合材料(1)承受有限大變形,(2)受動力衝擊,(3)智能結構組成成分(電磁熱彈性體、電致伸縮器和形狀記憶合金),(4)展現完整(雙向)熱機耦合。大多數複合材料的相關書籍,重點關注宏觀力學方法,而對非線性問題,尤其是以上研究課題基本沒有提供解決方法,因此,作者認為本書填補了這些空白。

 

        本書由三位作者歷時幾年完稿,主要工作是由第一作者在每年對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美國宇航局格林研究中心的訪問期間完成。本書突出了過去二十年裡,在發展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所取得的經驗教訓。所以,我們希望統一化的多尺度方法能夠幫助材料科學家、研究人員、工程師以及結構設計師更好地理解複合材料在各個尺度下的力學性能,以助於更充分地發揮複合材料的潛能。本書更多相關資料請參見網址:http://booksite.elsevire.com/9780123970350/. 密碼「Solutions」.

 

作者簡介

 

  Jacob Aboudi 任職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榮譽教授,曾任該校固體力學系,材料與結構系主任及工程學院院長。Jacob Aboudi 教授曾受邀訪問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西北大學、維吉尼亞理工學院以及維吉尼亞大學。在40多年的學術生涯中,Jacob Aboudi 教授共發表了250多篇期刊論文,編著了兩本專著。

 

  Steven M.Arnold 任職位於俄亥俄州的美國宇航局格林研究中心結構與材料分部力學與壽命預測系主任,美國宇航局多尺度分析中心的共同創始人兼主管,是Abe Silverstein 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材料數據管理協會的共同創始人兼現任會長。他從事科研工作超過25年,發表了300餘篇科技論文,並擁有兩項美國專利。

 

  Breet A.Bednarcyk 任職美國宇航局格林研究中心結構與材料部門力學與壽命預測系高級研究員以及分析與計算力學學科帶頭人,從事科研工作超過15年,發表了140篇科技論文,同時也是美國宇航局MAC/GMC軟體的主要開發者。

目錄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Acronym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Fundamental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2 Modeling of Composites

1.3 Description of the Book Layout

1.4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the Book

 

Chapter 2  Constituent Material Modeling

2.1 Reversible Models

2.2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Models

2.3 Damage/Life Models

2.4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3 Fundamentals of the Materianic of Multiphase Materials

3.1 Introduction of Scales and Homogenization/Localization

3.2 Macromechanics versus Micromechanics

3.3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s(RVEs)and Repeating Unit Cells(RUCs)

3.4 Volume Averaging

3.5 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s

3.6 Average Strain Theorem

3.7 Average Stress Theorem

3.8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Properties

3.9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3.10 Comparison of Various Micromechanics Methods for 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3.11 Levin's Theorem: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TE from Mechanical Effective Properties

3.12 The Self-Consistent Scheme(SCS)and Mori-Tanaka(MT)Method for Inelastic Composites

3.13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4 The Method of Cells Micromechanics

4.1 The MOC for Continuously Fiber-Reinforced Materials(Doubly Periodic)

4.2 The Method of Cells for Discontinuously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Triply Periodic)

4.3 Application: Unidirectional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mposites

4.4 Applications: Discontinuously Reinforced(Short-Fiber)Composites

4.5 Applications: Randomly Reinforced Materials

4.6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5 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Cells Micromechanics

5.1 GMC for Discontinuous Reinforced Composites(Triple Periodicity)

5.2 Specialization of GMC to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mposite (Double Periodicity)

5.3 Applications

5.4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6 The High-Fidelity Generalized Method of Cells Micromechanics

6.1 Three-Dimensional (Triply Periodic) High-Fidelity Generalized

6.2 Specialization to Double Periodicity (for Continuous Fibers, Anisotropic Constituents, and Imperfect Bonding)

6.3 Reformulation of the Two-Dimensional (Doubly Periodic) HFGMC with Debonding and Inelasticity

6.4 Contrast Between HFGMC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6.5 Isoparametric Subcell Generalization

6.6 Doubly Periodic HFGMC Application

6.7 Triply Periodic Application

6.8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7 Multiscale Modeling of Composite

7.1 Introduction

7.2 Multiscale Analysis Using Lamination Theory

7.3 HyperMAC

7.4 Multiscale Generalized Method of Cells (MSGMC)

7.5 FEAMAC

7.6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8 Fully Coupled Thermo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Multiphase Composite

8.1 Introduction

8.2 Classical Thermo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8.3 Fully Coupled Thermo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8.4 Application

8.5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9 Finite Strain Micromechanical Modeling of Multiphase Composite

9.1 Introduction

9.2 Finite Strain Generalized Method of Cells (FSGMC)

9.3 Application Utilizing FSGMC

9.4 Finite Strain High-Fidelity Generalized Method of Cells (FSHFGMC) for Thermoelastic Composite

9.5 Application Utilizing FSHFGMC

9.6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10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mart Composite Materials

10.1 Introduction

10.2 Electro-Magneto-Thermo-Elastic Composite

10.3 Hysteresis Behavior of Ferr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

10.4 The Response of Electrostrictive Composite

10.5 Analysis of Magnetostrictive Composite

10.6 Nonlinear Electro-Magneto-Thermo-Elastic Composite

10.7 Shape Memory Alloy Fiber Composites

10.8 Shape Memory Alloy Fiber Composites Undergoing Large Deformations

10.9 Applications

10.10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11 Higher-Order Theory fo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11.1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11.2 Generalized Three-Directional HOTFGM

11.3 Specialization of the Higher-Order Theory

11.4 Higher-Order Theory for Cylindrical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HOTCFGM)

11.5 HOTFGM Application

11.6 HOTCFGM Application

11.7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12 Wave Propagation in Multiphase and Porus Materials

12.1 Full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12.2 Specialization to Two-Dimensional Theory for Thermoelastic Materials

12.3 The Inclusion of Inelastic Effects

12.4 Two-Dimensional Wave Propagation with Full Thermoelastic Coupling

12.5 Applications

12.6 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13 Micromechanics Software

13.1 Accessing the Software

13.2 Method of Cells Source Code

13.3 MAC/GMC 4.0

13.4 Concluding Remarks

 

References

index

 

來源:武漢理工王繼輝教授課題組

相關焦點

  • 複合材料英文經典著作(八) 《複合材料老化》
    編著:Rod Martin出版社:伍德海德出版社,2008年出版內容簡介:  隨著複合材料在工程結構中的廣泛應用,複合材料的老化問題倍受關注
  • 楊慶生——北京工業大學——新型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複合材料力學...
    研究領域: 新型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複合材料力學,細觀力學,計算力學,聚合物與生物材料的多場耦合性能 聯繫方式 E-Mail:
  • 第三屆複合材料力學與應用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第三屆複合材料力學與應用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2019-12-1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資料庫參考文獻列表
    STUDIO DI MODELLIANALITICI PER LA PREVISIONE DEI DANNI DA IMPATTO PER STRUTTURE IN MATERIALECOMPOSITO, AIAS 2013- 243 (非英文)[9]   王昌海.複合材料層合板的低速衝擊損傷模擬[D].天津大學,2012[10] 王念.複合材料層合板衝擊損傷及損傷容限研究
  • 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8日電(閆雷雷 隋丹 宋明宇 範雯靜)由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於10月23日至25日在我校友誼校區成功舉辦。來自全國10家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科技工作者和26所高校師生共120餘人參加了會議。
  • 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由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於10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成功舉辦。
  • 複合材料英文經典著作(九)《熱固性樹脂手冊》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我受助於德國洪堡基金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凱澤斯勞滕技術大學複合材料所(IVW)工作時撰寫的。J. Karger-Kocsis教授接收我在其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在德國的研究過程中,我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導與鼓勵。在我初入IVW時,託馬斯·亞伯拉罕博士,當時為博士後研究員,為本書中大量的圖表工作給予我很大幫助。
  • 分會場丨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和檢測技術
    該分會場主題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和檢測技術」,複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徵和檢測技術貫穿於複合材料的研發、應用、結構設計和服役等過程,該分會場所涉及的試驗和檢測技術是複合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技術,多年來一直是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踴躍交流學習的平臺。
  • 聚苯硫醚PPS/纖維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當複合材料受到外力衝擊時,應力會更好地傳遞給纖維,從而起到增強作用。 王港等[16]通過製備 PPS/GF 複合材料,研究了玻璃纖維和改性聚合物對複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玻璃纖維被 PPS樹脂包覆較少,這是由於基體樹脂與填料的界面結合力弱,當受到外力衝擊時,材料發生脆性斷裂。
  • 《材料力學行為》中文版出版
    Meyers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Krishan Kumar Chawla聯合撰寫的專著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材料力學行為》)中文版經金屬所張哲峰、盧磊等人翻譯,近期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為「材料科學經典著作選譯」之一刊印發行。  《材料力學行為》一書英文版1999年由英國劍橋出版社首次出版,2009年再版。
  • 航空複合材料強度技術的前世今生與未來發展
    複合材料,顧名思義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在宏觀或微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目前,複合材料的應用愈發廣泛,複合材料中碰到的強度問題也是日漸突顯。今天,我們就來聽強度君說一說複合材料的前世今生與強度博弈。複合材料源於大自然,昆蟲、鳥類等動物比人類更早地了解和應用了複合材料,如用泥土將植物秸稈粘接在一起構築結實牢固的巢穴。
  • 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裝備材料技術研究院殷福星教授團隊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發布了一篇關於石墨烯薄膜調控Cu/Ni多層複合材料界面及力學性能的文章
  • 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但是傳統Cu/Ni層狀複合材料在熱軋複合成型過程中,由於高溫狀態下Cu和Ni原子在界面處的擴散速率差別,會導致柯肯達爾孔洞發生。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中國科大發展一種新型生物合成法製備納米複合材料
    中新網合肥1月27日電(記者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7日消息,該校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一種新型生物合成法,首次製備出系列宏觀尺度功能納米複合材料。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四大特點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優缺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機械製造、國防工業、航天航空工業等領域中,高性能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得到大量使用。
  • 河工大《MSEA》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裝備材料技術研究院殷福星教授團隊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發布了一篇關於石墨烯薄膜調控Cu/Ni多層複合材料界面及力學性能的文章,題為「Thickness effect of graphene film on optimizing the interface
  • 半固態工藝及深冷處理TiZr基非晶複合材料的研究
    目前,對於BMGs的改性主要集中在以內生法或外加法製備含有晶體相增韌的非晶複合材料(BMGCs)。其中,非晶複合材料(BMGCs)不僅具有非晶合金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能,而且通過引入強韌的第二相,能夠阻止單一剪切帶的快速擴展,誘發多重剪切帶,改善了非晶合金的脆性。但是,BMGCs尺寸小、形狀簡單的難題仍然制約著應用。
  • 尋覓複合材料內心的猛虎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是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的經典詩句,產新君認為這句話說的是每個人都有堅強和柔軟的兩面。對於纖維增強複合材料來說,柔軟的一面是指加工性能,主要由樹脂決定,而堅強的一面主要是指高強度、高模量、耐腐蝕、耐高溫、阻燃性等卓越性能,這就得靠眾多高性能纖維來提供支持。
  • 電池材料和石墨烯複合材料採用離心噴霧乾燥機乾燥效果案例
    電池材料原材料:電池材料離心噴霧乾燥機乾燥效果:石墨烯複合材料實驗效果聚合物基、陶瓷基和金屬基石墨烯增強納米複合材料,闡述它們的主要製備方法、宏觀力學和微觀力學性能,熱學、燃燒學、屏蔽和電學等物理性質。石墨烯複合材料液體原圖:石墨烯複合材料高速離心噴霧乾燥實驗成品效果圖:
  • 複合材料中英文期刊彙編
    一、SCI收錄的24種複合材料英文期刊彙編:1.COMPOSITES SCIENCE